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人们常说:"历史是一面镜子。"这意思是说,人们可以从历史上吸取经验教训,通古可以鉴今。从这个意义上看,历史是一门致用的学问,历史知识是有用的。作为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公民,我们的素养应当是多方面的,要有政治素养和文化素养,还要有二者结合的素  相似文献   

2.
历史是进行优秀传统及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教材。近代史学家梁启超把学史同爱国直接结合起来,认为它是爱国心的源泉。他说:“史学者,学问之最博大而最切要者也。国民之明镜也。爱国心之源泉也。”(梁启超:《新史学》)而且他认为学史对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发达,文明的演进,都起到很大的作用。马克思主义史学家李大钊,更把历史同人类社会生活,同一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的形成,紧密地结合起来。他说:“欲得一正确的人生观,必先得一正确的历史观。”还说:“马克思述他的历史观,常把历史和社会关联在一起;纵看看人间的变迁,便是历史;横看看人间的现在,便是社会。”(李大钊:《史学要论》)  相似文献   

3.
一、意义与方向历史民俗学是民俗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民俗学是研究历史上的民俗事象与民俗理论的学问。历史民俗学是具有世界文化意义的新兴学科,近年来国内外学者注意对历史民俗学的研究。历史民俗学在中国尤其具有民族文化建设与学术建设的现实意义。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  相似文献   

4.
教孩子学点历史知识的想法缘于一件小事。一天。孩子一个人在玩,只见他拿着两个小玩具兵自言自语地说:“张飞和韩信打起来了。”我听后不禁哑然失笑。见我笑他;孩子很不高兴:“这有什么好笑的,相声里就是这么说的。”我告诉他,这两个人不是一个朝代的。孩子很好奇,问我什么是朝代,我简单地给他解释了一下,告诉他韩信是汉朝人,张飞是三国时人,韩信比张飞大四五百岁呢。这件事给了我很大的启发:应该教孩子学点历史知识。  相似文献   

5.
计算历史时间的方法是《中国历史》第一册开篇的难点、重点 ,而公元纪年又是其主要内容和关键所在。如何帮助初一新生学习掌握历史时间 ,学会正确的计算方法呢 ?下面就这一问题略述己见。公元纪年法 ,是以传说中的耶稣诞生为公元元年。凡这以前发生的事 ,由元年开始向前推算称为公元前××年 ,在这以后发生的事 ,由元年开始向后推算 ,称为公元××年 ,我国是从新中国诞生起采用公元纪年。公元纪年法 ,是世界上通用的纪年法。那么 ,怎样进行公元纪年的换算呢 ?有以下几种情形——(一 )公元前计算法。例 :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诞生于公元前 55…  相似文献   

6.
一前言自从郭沬若、翦伯赞两位同志提出替曹操翻案问题后,各方面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对学术研究和讨论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最近郭沫若同志在"关于目前历史研究中的几个问题"一文中,接着又提出关于评价历史人物的原则,问题的讨论,将因此而再深入一层,是令人欣喜的事.郭沫若同志说:"评定一个历史人物,应该以他所处的历史  相似文献   

7.
周爱华 《江苏教育》2022,(78):78-80
<正>马克斯·范梅南在《教学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一书中曾说过:“教育学是迷恋他人成长的学问。”拾其牙慧,是否也可以说,语文教研是迷恋他人成长的学问。“迷恋”是态度、情怀和精神,“学问”是标准、专业和智慧,而“他人”,既指广大的一线语文教师,也指浸润在语文课堂中的万千学子,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研究教法、学法,最终服务于学生的成长。“迷恋他人成长”是教学研究的一种境界,抵达这样的境界,需要教学研究具有吸引力、思想力、凝聚力和发展力。  相似文献   

8.
桑旭 《教育艺术》2007,(9):57-58
"今天是9月18日,大家知道是什么纪念日吗?"晨会课上,我向学生们抛出了这样一个问题.令我诧异的是,台下的学生们面面相觑,竟个个不知其所以然.当我告诉学生们今天是国难纪念日时,学生们或作恍然大悟状,或说书上从没讲过这知识.而当我到办公室谈起这件事时,一些老师居然说:"难怪学生们不知道,你说的这个得要到五年级语文的《卢沟桥烽火》才能讲到."也有一些老师分析说:"像《狼牙山五壮士》、《小英雄雨来》之类的抗战历史类的课文逐渐淡出现行教材,学生对于这段历史自然无从得知了."  相似文献   

9.
感情是一个精灵。能否充分地表现复杂神奇的感情,是衡量一种艺术品优劣的重要标尺。苏姗·朗格曾说:“当某种感情被完美地表现出来时,我们就说这件艺术品是优秀的;当某种感情未被完全表现出来时,我们就说这件艺术品是粗制滥造的;当一件艺术品未表现出任何感情时,我们就称这件艺术品为低劣的。”(《艺术问题》)在写事的记叙文中怎样充分地“完全”地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呢?不同的情况有不同的表现方法。笔者介  相似文献   

10.
论历史教学中的人物评价问题管红在各门社会科学中,“人是永恒的主题”。史学作为一门综合性的社会科学,更是离不开这一主题。因为史学是关于历史的学问,而所谓的历史,就是人的活动史。人是联系自然、社会、自身大系统的核心,在一个视度上可以说,人是出发点,又是归...  相似文献   

11.
司马迁以坚不可摧的生命力量完成了光耀千古的《史记》的撰述,换取了死而不朽的价值。18集电视剧《司马迁》,在广阔的历史背景上,在尖锐激烈的矛盾冲突中进行艺术处理和人物塑造,异常充分地揭示了司马迁伟大的悲剧人物的复杂性与丰富性。《迁》剧的不足在于:一是坚持历史真实创作原则的缺陷;二是理解和处理司马迁与汉武帝君臣之间的关系是一个关键;三是杜周的戏多,李陵的戏少,写李陵才能有助于司马迁形象的塑造。  相似文献   

12.
“历史是一门思考的学问,不是一门记忆的学问。”然而,高中历史课程的学习,尤其是高三复习课,留给学生自己思考的空间却很小,有的甚至是直接要求学生牢固记忆,最高层次也只不过是纵横联系地记忆。为何?是高考的指挥棒所指,这是常见的答案。真的是“指挥棒”的指向问题,还是师生对高考的解读出了偏差?高考结束后,网上就有人反映:学生只要背背书就可应考且能得高分。是否真是如此?我认真做了试卷后,不完全赞成这种观点。今年江苏省高考历史试卷选择题第11题就令人眼前一亮,它考查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解答此题不是背背书就能解决问题的。原题为…  相似文献   

13.
新《历史课程标准》的颁布 ,标志着历史教育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同时也对历史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迎接这一挑战 ,笔者认为历史教师应做到以下五点 :一、支持课程改革并研究课程改革 ;二、积极关注和汲取史学研究新成果 ;三、重视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 ;四、加强“人民群众是历史发展的重要推动力”的唯物主义教育 ;五、探索发掘课程目标背后隐性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14.
元代行省制度是中学历史教材中的重点内容,就该制度如何成功地加强了中央集权这一问题,笔者曾与范红军先生在《历史教学》杂志撰文阐述了不同的观点。学术存在争鸣很正常,观点不一也是常有的事。但两篇文章在论述过程中透露出对历史学科思维方法正确与否的分歧,这一分歧不容忽视,基于此,笔者特撰此文对此问题争鸣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思维方法误区提出若干意见,供学界专家评判,以期对当前中学历史教学有所警示。  相似文献   

15.
《今日中学生》2012,(10):32-34
田星开场白:有时候, 一件事, 别人办成了, 自己办不成; 一个人, 成为了他人的朋友, 却成了自己的 "仇人"。这是为什么? 这恐怕更多的是个人与人交往的性格、方式等方面的原因所致。与人交往的学问就是公关的学问。下面, 我们就来探讨一下, 在我们的生活中, 怎么提高自己与人交往的本领。  相似文献   

16.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这句看似简单的教育格言,实践起来却是一件特别不容易做到的事.要学生在“死板”的历史课上“动”起来,更谈何容易呢?作为一名历史学科的教师,我也一直在思考一个同样的问题:作为教师的我们怎样才能做到不是强迫地去“喂”给学生,而应该是让学生自主地去学习,给学生自己主动探究的机会,让学生真正地走进历史呢?历史导学案就可以达到这样的目标,中学历史学案导学就是一盏这样引领学生自主学习的灯.  相似文献   

17.
从陈胜、吴广到洪秀全的“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的内容,在中学历史课本中所占的篇幅不算少、以往关于农民战争结局的研究,基本上是固守一个著名论断,即历史上的“农民革命总是陷于失败”。依照这一传统观点,许多历史教师不加分析地讲解,使学生产生了许多迷惘、历史上的农民战争的作用究竟是什么?“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口号是为了推翻地主阶级的统治?还是皇帝轮流坐?《天朝田亩制度》似乎带来了对这一问题理解的一线曙光,然而还是陷于失败。迷惘的结果等于宣告了封建时代的农民战争的结局无论如何都只能归于失败,农民战争从本质上…  相似文献   

18.
女儿刚刚记事时,我就对她说:人生在世有两件事情要学会去做,一是学会做事,做对社会对他人有意义的事;二是学会做人,做个品德高尚,对社会对他人有用的人。女儿似懂非懂地问我:“妈妈,我能不能学会做这两件事?”我点点头说:“孩子,  相似文献   

19.
从文明演进角度重新审视中国古代的社会形态及历史分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20世纪末开始,我国学者日益重视从人类文明演进的角度来研究历史。如今,这一趋势在高校和科研机构中已经蔚然成风。历史研究的这个新视角已推及中学历史教育。正在试行的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实验)》和根据该《标准》编写的教科书,就是从文明演进的角度来组织教学内容和阐述历史的;2004年高考文综卷中的历史试题也体现出这一趋势。在对人类文明演进史的研究中,学者们主要探讨的问题有:一、关于“文明”的定义学者们比较认同的观点是:动态地看,文明与野蛮相对应,它是指社会的一种进步过程和发展趋向;静态地看,文明又是指迄…  相似文献   

20.
正古人曾说:"教人未见其趣,必不乐学。"同样,在历史教学中,只有当学生对学习内容产生兴趣,他们才会乐意去学,才能提高学习的效果。那么,如何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呢?1.创设问题情境通常,当学生发现对新知识不太了解时,就会产生探究的兴趣,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多创设一些问题情境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例如,在学习《秦统一货币》一课时,笔者先问学生:"为什么人们称钱为‘孔方兄’,称贪财者为‘钻进钱眼中’呢?"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