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古诗意境是中国古典美学的重要范畴,是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与诗中所描绘的生活图景有机融合而形成的一种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学生读古诗,不仅可以增长知识,发展思维,更可以通过感受古诗中的意境美,  相似文献   

2.
古诗意境是中国古典美学的重要范畴,是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与诗中所描绘的生活图景有机融合而形成的一种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学生读古诗,不仅可以增长知识,发展思维,更可以通过感受古诗中的意境美,陶冶道德情操,提高审美能力,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古诗尤其以语言凝练见长,注重炼字,讲究一字传神,在极为短小的篇幅里表现尽可能丰富的内容,这也正是古诗的精髓所在。古人作诗,常常吟安一个字,捻断数根须,杜甫也有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名句。现今我们读其诗句,当然也应对其字词进行反复品味,再三推敲,让学生咬文嚼字的同时学习诗人严谨的态度,只有语语悟其神,朗读时才会句句出真情,从而深入古诗的意境。  相似文献   

3.
4.
古诗是我国民族文化遗产中的一颗最璀璨的明珠,寄托着历代文人丰富的思想感情,具有"达其性情"的魅力,重在意境。所以,在古诗教学中,我们不能只注重词语的注释,诗句的翻译,而忽视了古诗教学语言精练,节奏明快,音乐感强以及形象思维丰富、感情色彩浓厚的特点,以致放松了对诗的意境教学,影响了学生对古诗艺术真谛的感受,束缚了学生的审美鉴赏和创造力。  相似文献   

5.
意境美是由客观的形象和作者的主观感受和谐统一组合而成的。对古诗进行意境美的分析,是培养学生古诗鉴赏能力的关键。本文在对几首古诗具体分析基础上,说明了在教学过程中如何通过捕捉情感、进入境界、领悟意蕴几个环节来逐步引导学生,体味古诗中的意境美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7.
绿遍山原自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相似文献   

8.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下册. [教学过程] 一、启读--感知美  相似文献   

9.
教材内容: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设计理念:古诗文教学是一种人文美的教学.是一个感悟诗中意境、享受诗韵之美的过程。基于这样的教学理念。我通过文本与艺术的内在联系.利用多媒体课件精心地将文本、音乐、图画巧妙结合,以陶醉诗境、品读诗韵、  相似文献   

10.
清代文学大师王国维曾说:“其文章之妙,亦一言以蔽之曰:有意境而已矣。”我国的古典诗歌向来是最富有意境的,它的一字一句,一词一韵,无不包蕴着广阔的意境。那什么才是意境呢?就古诗而言,“意”就是诗中表达的思想感情,“境”就是描绘的景物形象和生活画面。所谓“意境”就是主观感情和客观事物的和谐统一。即生动的景物描写融合着抒情言志,构成了诗的意境。古人云:“诗言志,歌咏言。”因而会意(领会诗歌的意境)是古诗教学中必不可少的关键环节,它是学生理解诗文大意后的升华。把学生引入意境,就是要想方设法让诗中的画面和…  相似文献   

11.
古诗教学必须引导学生深入体会其意境,这才是古诗教学的本源,也是语文教学改革和新课程标准情感目标的要求.  相似文献   

12.
古诗内容高度概括,语言极为精炼,寓意含蓄深沉,特别是古诗意境更令学生费解。在古诗教学中,引导学生从古诗的线索、景象、情感、诗眼、典故、通感等入手,使学生眼前浮现诗中景象,灵犀与诗人情感相通,置身于意境中的学生必能理解诗意,融会贯通。  相似文献   

13.
引导学生进行意境美的分析,是深刻理解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并从中得到美的感染和提高鉴赏能力的好途径.根据意境构成因素,一般可以通过三个步骤进行引导,让学生感受,体会作品中的意境美.  相似文献   

14.
在古诗教学中,挖掘古诗的意境美,是培养学生古诗鉴赏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古诗的意境是诗人用极为凝炼的文字创造的,是由作者主观感受和客观景象融合而成的。在古诗教学中,既要引导学生入“境”,又要启发学生会“意”。而“意”往往蕴含在“境”之中,那么,我们就要随流溯源,引发想象,进而悟出其中的意境美,达到陶冶情操、净化心灵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2011版《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这里的"语文实践"指的就是语言文字的运用。那么古诗教学又该如何立足于"语用"点,挖掘出古诗文独特的言语表达形式,以体现古诗类文本的语用功能?古诗的语言具有含蓄性、跳跃性、精炼性的特点,教  相似文献   

16.
2011版《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这里的"语文实践"指的就是语言文字的运用.那么古诗教学又该如何立足于"语用"点,挖掘出古诗文独特的言语表达形式,以体现古诗类文本的语用功能?  相似文献   

17.
刘玲 《湖北教育》2007,(2):35-36
教学要求1.学习《暮江吟》,理解诗意。2.想象诗中描写的情景,体会诗句的美。3.有感情地朗读。重难点想象诗中描写的情景,体会表达的情感。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师:咱们以前学过丁许多描写景色的诗,下面我们就来像刘三姐赛歌那样赛诗如何?生1:我代表我们小组背一首《望庐山瀑布》。生2:我代表我们小组背一首《江畔独步寻花》。  相似文献   

18.
教学苏教版小学语第三册第3课《英英学古诗》时,中的小主人公给奶奶讲完《静夜思》的意思后,奶奶答道:“嗯,奶奶听懂了。这首诗是谁写的呀?”“小调皮”徐鑫突然站起来问:“‘嗯’是什么意思呀?”这倒有点难为人了。这个平时总在不经意间进出的字眼,意思可丰富了:读阳平的音,表示疑问;读上声,则有出乎意料或不以为然的意思;本中读去声,则很简单,表示答  相似文献   

19.
【案例】教学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三册第3课《英英学古诗》时,文中的小主人公给奶奶讲完《静夜思》的意思后,奶奶答道:“嗯,奶奶听懂了。这首诗是谁写的呀?”“小调皮”徐鑫突然站起来问:“‘嗯’是什么意思呀?”这倒有点难为人了。这个平时总在不经意间进出的字眼,意思可丰富了:读阳平的音,表示疑问:读上声,则有出乎意料或不以为然的意思;本文中读去声,则很简单,表示答应。但面对这些语言经验如此薄弱的孩子,我总不能端起学究风范,来个理论灌输吧?得,索性就来个就“问题”论问题吧。  相似文献   

20.
一、以法导学理解内容根据《颐和园》课文按游览顺序写景的特点和教学要求及本单元习作训练的重点,教师教中授法,以法导学。学生通过学习就能够很好地理解颐和园主要景点的特点。如:第一课时,老师精讲描写长廊特点的课文。帮助学生总结出学法。第二课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