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南方方言中的"动叠+补"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汉语北方官话区和普通话中,动词重叠式的后面不能带补语。南方方言区却广泛存在“动叠 补”这类用法。本文主要介绍南方方言中这种特殊的语法现象,并且尝试从认知语法和语言类型学的角度对其做出解释。  相似文献   

2.
王楠 《文教资料》2010,(9):31-34
副词“才”和“就”的用法是留学生学习汉语时的重点.同时一直以来也是汉语语法研究的热门课题。但是,经过对现有对外汉语教学领域几种教材的分析发现,存在着语法研究与对外汉语教学实际不同步的现象。许多有意义的研究成果并未真正应用到实际教学中去,即语法研究与教学实际相脱节。本文从语法研究领域的部分现有研究成果出发,从对比教学的角度,对基础汉语精读课上副词“才”和“就”的教学进行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3.
英语中存在一种特殊的语言现象:有些不及物动词后面可以接上语形相同、语义相似的名词作其宾语,这类结构在语法上称为同源宾语结构。本文尝试从一个新的认知角度——基本层次范畴角度去分析同源宾语结构,以期更好地理解与掌握这一语言现象。  相似文献   

4.
语法教学的内容多而杂,并且抽象和枯燥。教好语法,要注意三个问题:一般规律与特殊现象的关系;不同语法体系观点的对比;相似语言的辨异分析。  相似文献   

5.
现代汉语北方官话区和普通话中,动词重叠式的后面不能带补语。南方方言区却广泛存在“动叠+补”这类用法。本文主要介绍南方方言中这种特殊的语法现象,并且尝试从认知语法和语言类型学的角度对其做出解释。  相似文献   

6.
“裸X”是汉文化背景下当下一种流行的语言现象。对“裸X”的研究多集中在其语法和语用特征上,对其背后的认知机制,已有的研究是从原型理论、隐喻认知或理想化认知模型的角度去分析。从理想化认知模型、突显理论以及构式压制结合在一起(拟称 IPC理论)的角度去分析“裸 X”背后的认知机制,或许能达到从一种多维立体的角度去加深对该构式的理解。  相似文献   

7.
歧义是语言结构形式与其意义之间的一种特殊关系,歧义现象在日常语言学习使用中经常出现,本文从词汇学角度出发,分别从一词多义和同形异义、对词形变体的不同理解和词语的粘和程度这三方面,对英语词汇歧义现象进行了分析,旨在使我们能具体而生动地认识语言结构及其运行规律,了解语言各层面之间的关系,以便能按照语言的规律去学习语言。  相似文献   

8.
语言规律中存在的大量特殊语言运用现象是语法学和修辞学重要的研究内容。本从语法、修辞的角度出发,在词性、词语结构、词语组合三个层面上具体分析钱钟书小说语言运用的变异特性,显示其独特的语言风格,并说明语法学和修辞学的结合对分析作品语言风格的重要。  相似文献   

9.
一九五一年六月六日《人民日报》发表的《正确地使用祖国的语言,为语言的纯洁和健康而斗争》的社论,阐述了党中央正确使用汉语汉字、“关于纠正文字缺点”的指示精神,提出“只有学会语法、修辞和逻辑,才能使思想成为有条理的和可以理解的东西”,希望小学、中学或大学有“正式的内容完备的语法课程”,因而掀起了认真学习语法的热潮。由于当时没有一个语法教学的“共同纲领”,所以中小学语法教学曾出现过混乱现象。从语法研究的角度来说,语法学者对语言现象进行研究时,可以有不同的观点和分析方法,因而就形成了不同的语法体系。这是语法  相似文献   

10.
汉语复杂纷繁,有许多语言现象差别微细,往往形似而实异,因此在语法教学中运用比较法进行分析辨疑,更能收到较好的效果。我们在语法句法复习教学过程中,不只满足于向学生系统介绍语法术语,使学生获得一定的理论知识,而且密切联系语言实际,引导学生从正反、异同方面去分析比较语言现象,从而使学生知道“是什么”,理解“为什么”,进而掌握“怎么用”的规律,以此提高学  相似文献   

11.
在汉语中,像“吃馆子”之类的所谓“非逻辑”语言表达比比皆是,若从逻辑语法的角度去考虑,这些表达似乎都不合格。然而,假定这些表达都是语言简化的结果,我们就可以从认知的角度,对这种现象进行考察和分析。  相似文献   

12.
英语中有些附加疑问句,其附加部分的构成不符合一般的附加规则。本文从功能语法的角度探讨这些附加疑问的构成机理及其意义。本文写作的目的有二:(1)显示功能语法可以帮助我们解释过去被认为没有规律可寻的语言现象,(2)帮助语言学习者对这些不规则附加疑问的构成及意义既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  相似文献   

13.
几种与语法有关的修辞现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法是用词、造句的规则,管用词、造句的对不对。修辞讲表达效果,一个意思往往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说法,考查几种说法在表达上的差异,这是修辞的事。“语言里有不少的现象,既要从语法的角度去考查,也可以从修辞的角度去考查,这两个方面的研究常常是可以相辅相成的。在汉语里,这样的现象可能比在别的语言里还要多些,可是我们以往从修辞的角度去考查的工作作得很少,虽然语法方面的研究也还不够。”(张瑰一:《修辞概要》再版序)因此,对于一些语句的研究,如果既能从它的结构规则着眼,又能从它的表达效果着眼,就能指导人们更好地运用或调配语言。下面所谈只是举隅性质,更多的语法与修辞有关的语言现象,有待于同志们一齐探讨。  相似文献   

14.
词有定类,类有定词,古今汉语相同。但在古汉语中,有些词可以按照一定的语言习惯而灵活运用。这是很特殊的情况,却又是很常见的语言现象。训诂学家在注疏中,往往随文注明它在句中的语法关系。一些语法专著视这种特殊的语言现象,或称曰“实字活用例”、或称为“假借”,或称做“变性”。叫法虽异,其宗旨都是阐明这种特殊的语言现象,但是对这种现象的由来及其它们之间的关系则很少涉及。本文不打  相似文献   

15.
邹东旗 《双语学习》2007,(7M):181-183
英语中有些附加疑问句,其附加部分的构成不符合一般的附加规则。本文从功能语法的角度探讨这些附加疑问的构成机理及其意义。本文写作的目的有二:(1)显示功能语法可以帮助我们解释过去被认为没有规律可寻的语言现象,(2)帮助语言学习者对这些不规则附加疑问的构成及意义既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  相似文献   

16.
中国人学习外语,大都是在讲汉语的语言环境和语言活动中进行的。外语教学也不例外。这就是外语教师所面临的“真实情景”。显然,外语的教学与不错助语法这个拐杖是不现实的。一部语法书必然是根据一定的语言理论而写成的,而一种语言理论又必然倡导相应的教学方法。所以我们还得讲点关于语言的理论。 近半个世纪以来,语言理论发展很快。随之,各种语法流派应运而生,各种语法著作之多真可谓汗牛充栋了。语言学家们从各种不同角度探讨语言现象的规律,从而形成的各种理论体系和学派,对语言教学都有不  相似文献   

17.
古汉语的虚词是如何形成的?这是一个极为复杂的问题。大致说来,其形成有以下几种途径:一、语义径——实词的某一义项递相引申而最终完全自然虚化;二、语法径——语法地位的长期稳定以至永久固定而使实词被迫虚化;三、假借径——“依声托事”,直接借个别实词之“貌”(形、音)以表虚词之“用”(语法意义、语法功能);四、声韵径——音同或音近之字(词)的通借互用。几种途径,既相互影响,又相互制约,扑朔迷离,难解难分。为便于讨论问题,本文只拟从“声韵径”——“因声求义”的角度,对古汉语中八十个程度副词归类系联,以提供一种在纷繁复杂的语言现象中如何寻求出一般规律的语言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18.
在现代汉语教学中,普遍把“起去”排斥在复合趋向补语之外,认为“起去”根本算不上一个可以拿来说的词,因此出现了对“起去”置之不理的情况,学者邢福义最早给“起去”正名,认为“起去”的客观存在不容忽视,本文将从汉语语法史的角度重新审视“起去”的发展历程,揭示“起去”所具有的语法研究价值,描写了“起去”的语法化过程并深入探究了语言经济原则作为其内部发展动因的制约机制作用.  相似文献   

19.
在英语否定句中,常常会出现否定词或否定成份从原来所处的位置转移到别处去的语法现象,我们把它称之为“否定的转移”。当我们在翻译这类包含有“否定转移”的特殊语法现象的否定句时,就有必要根据汉语的表达习惯对否定成份进行恰当地转译,使译文的语言形式足以充实地体现原文的内容,使译文形式与原文内涵得到辩证的统  相似文献   

20.
合阳方言中的“四字格”、“使感结构”、“人品词”等特殊词汇现象可以反映出该方言的词汇和语法特点,同时还可以透视其地域文化特征,对研究当地民俗文化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从结构模式、语义特点和地域文化特征的角度对以上几类特殊词汇现象作了描写和考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