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王晓云《绿野之城》中的小说,塑造了性格鲜明、生动形象的现代女性群像,她们强烈的女性意识与传统的女性形象迥然不同.本文以这些女性人物为研析对象,从强烈的生命主体性、对自身潜力的不断挖掘、对理想生活的不懈追寻和对现代社会病相的深切体悟与无力对抗等方面,对其中的现代女性意识进行解读,以探析《绿野之城》的独特魅力.  相似文献   

2.
《简·爱》与《白衣女人》分别是英国作家夏洛蒂.勃朗特与威尔基.柯林斯的作品。这两部小说各塑造了两位女性形象,《简·爱》里的简爱与疯女人伯莎以及《白衣女人》中的劳娜与安妮,也正由于这几个女性人物形象的刻画使小说在一些叙事规律上具有某些相似性,比如两部小说在情节发展、意象等方面呈现出了一定的相似性。经过一系列的分析,得出两部小说中的两位女性人物其实是同一个人这一结论。  相似文献   

3.
梅娟 《文教资料》2009,(4):25-27
美国女作家薇拉·凯瑟的代表作《啊.拓荒者!》从独特的视角出发,塑造了女主人公亚历山德拉这个不同于传统拓荒者的新女性形象.表现了女性同样具有开拓、进取的精神。文章拟从生态女性主义的视角来解读《啊,拓荒者!》,分析小说中所反映的男性与女性生态意识上的差异,从而探讨女拓荒者对女性自我身份的寻求和对自然的认识。  相似文献   

4.
苏青的小说《结婚十年》《续结婚十年》集中表现了中国现代女性问题,如现代母性、爱情婚姻、职业女性等。以女性为视角,透过对中国现代女性生命生存状态的探析,可以挖掘苏青对女性悲剧命运的高度关注与生命存在的深层思考,以揭示中国传统男权文化的野蛮与女性自身的弱点,致使中国女性无法逃脱苦难的宿命,从而引发人们对中国现代女性非人处境及个体局限的深沉思考。  相似文献   

5.
《黄绣球》在晚清文坛上别开生面,独标一格.它以当时最尖锐、敏感的社会问题--妇女解放问题为中心,描写现代女性意识的觉醒,塑造女性社会形象,探讨新型两性关系,呈现出鲜明的现代意识和现代性品格,对中国现代小说特别是现代女性小说的产生和发展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透析《劝导》中的新女性形象及其婚姻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劝导》被誉为是简·奥斯丁最为成熟的一部小说。奥斯丁在这部小说中塑造了一位不同于以往的新女性形象——安妮,并为她设想了理想的婚姻和家庭模式。婚姻使安妮由贵族小姐变成了一位自食其力的中产阶级妇女,她具备了一定的现代妇女意识,是一个完美而理想的人物。这一切都反映了奥斯丁自觉的女性意识和进步的婚姻观念,及其所蕴涵的20世纪妇女解放运动男女平等思想的萌芽意识。  相似文献   

7.
埃莱娜·西苏所倡导的身体叙事理论是法国女性主义文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一理论突破了男权意识形态对女性身体控制的话语权力,展现女性独有的内心体验和颠覆男性中心主义二元对立的思维模式。法国女作家玛格丽特·杜拉斯的小说《情人》的创作充分体现了这一理论。文章从女性独有的话语空间、思维模式和人物塑造三方面论述了身体叙事在《情人》中的体现,以及它在理论建构和文本实践中的缺憾之处。  相似文献   

8.
《东周列国志》是古代历史演义小说的代表作之一,小说塑造了众多女性形象,其中一些“另类”女性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小说在对男女关系描述时注意到了爱情的因素,一些女性敢于追求爱情,为了爱情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留下了很多佳话.虽然冯梦龙对女性的态度有一定矛盾,但与《三国演义》《水浒传》等早期历史小说相比,在女性问题上还是有了明显的进步.  相似文献   

9.
通常认为,亨利·詹姆斯晚年的长篇小说《鸽翼》、《金碗》是刻画现代男女之间情感纠葛的名著。借助马丁·布伯代表作《我与你》中所提出的"我—你"关系模式,可以看到这两部小说从对话主义的角度,将爱理解为现代主体的成长模式。这两部作品实际上是一种新型的成长小说,突破了只强调男性成长,而女性不过起辅助作用的传统成长小说模式,认为真正的成长是男女双方的共同成长,只有这种成长才能将爱情带出基于"我—它"关系的利益模式。  相似文献   

10.
在张爱玲的小说《封锁》中,作者描绘了一段战争封锁时刻的"奇遇".小说中"吴翠远"这一女性人物所面临的困境,正是现代女性的共有难题.出走的女性面临着"堕落"还是"归家"的艰难选择.时代发展中,现代女性的家庭与其个人爆发观念冲突,现代女性在反抗的过程中,显示出其在女性被动地位、女性经济权利、女性自我认同方面的深刻问题.结合...  相似文献   

11.
本文主要从三个方面探寻苏童的长篇小说《米》中的女性形象,首先是从女性身份的层面来审视《米》中的女性形象,小说中女性所承担的女儿、母亲和妻子的身份都出现迷失、分裂,在一定程度上,女性特质出现异化;其次是从女性对男权社会的反抗方式来探究《米》中女性形象的独特之处,在《米》这部小说中,女性的反抗性和自身对男性的依附性也矛盾交织于一体,使文本中的女性形象具有了更加复杂深沉的内涵.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劳伦斯作品女性人物 ,《儿子与情人》中的莫瑞尔夫人、米丽安·利弗斯、克拉拉·道斯 ,以及《虹》和《恋爱中的妇女》中厄秀拉·布莱温的分析 ,可发现劳伦斯通过对小说中女性人物的塑造 ,试图表现在现代社会中 ,由于违反自然与自然本性 ,人们受到假象的蒙蔽 ,生命力遭到削弱。人类要复兴 ,就应正视自身真正的本性 ,在人、自然及社会中建立一种平衡与和谐的物质与精神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本文简要论述拜厄特《占有》中的叙事结构及叙事手段,并分析小说中的主要故事情节。针对拜厄特《占有》中的女性形象,将主要从三个方面入手,即少女形象、女性友谊及母女情谊,继而深度分析拜厄特《占有》中女性形象神话原型。通过本文的分析研究,旨在帮助现代读者深入理解这部小说的内涵及主旨。  相似文献   

14.
女性学生阅读女性小说有天然的优越性。对不同时代、不同国别的经典女性小说,采用比较法教学,别具一格。《祝福》、《菏花淀》、《项链》的结构、形象、标题和写作观点的赏析,联系女性学生实际,细致捕捉其精妙绝伦的描写,激发访导使其与之共鸣,深刻感受女性的特别人生,陶冶其审美创新素养,达到良好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5.
女性成长小说在近年来备受关注,所选取的两篇小说——林白的《一个人的战争》和王安忆的《富萍》是自发表以来很有影响的女性成长小说,通过对文本所揭示的意义的分析,可以窥见不同女性作家对女性成长关注角度的不同和对成长经验体会的差异。  相似文献   

16.
从女性主义文化理论看《荆棘鸟》现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女性主义文化理论出发 ,探讨考琳·麦卡洛 (ColleenMcCullough)的通俗浪漫爱情小说《荆棘鸟》为女性读者广泛阅读这一现象。小说《荆棘鸟》以女性主义话语讲述的女性家族传奇浓缩了女性对男性社会由不满到抗争的过程 ;它在英语世界女性读者中的广泛传播反映了在女权运动中觉醒的西方女性通过阅读这部小说宣泄对现实不满的共同意志  相似文献   

17.
本期《十月》的头条是曾获得过首届女性学奖(1998年)的徐小斌的新作《别人》(中篇)。徐小斌一句擅长将女性隐秘玄奥的身心体验和来自神秘领域的不可知力量纠结起来,这使她的女性学写作呈现出别样佝风景,《羽蛇》《双鱼星座》都曾是其典型代表。新作《别人》依然具备了女性经验和神秘性等徐小斌小说的基本要素。  相似文献   

18.
《莎菲女士的日记》是一部由女性作者以真正女性立场展示女性生命欲望真实状态的作品,小说的生命美学品格在于它对女性爱欲书写的开拓:冲击了传统文化中有关女性的、爱欲的、书写的种种“禁忌;”张扬着一种更具现代内涵的情爱意识;蕴涵着对个体生命意义的执著追寻。  相似文献   

19.
文章以丁玲《莎菲女士的日记》、萧红《呼兰河传》、张爱玲《小团圆》这三部作品为例,侧重论证读者阅读现代女性自传体小说时产生的心理功能,进而探索由作者、文本、读者三维互动生成的意味世界。  相似文献   

20.
在对现代叙述学理论还相当隔膜的时候,人们习惯于想当然地把小说的叙述者和作者等同起来。例如,把《一件小事》、《故乡》、《祝福》等小说中的第一人称叙述者“我”视为作者鲁迅本人。即便面对那些叙述者明显不象作者的小说,如以一个无知且没有同情心的酒店小伙计为叙述者的《孔乙己》等,也不会去寻根究底,至多视其为小说家玩弄的一个无足轻重的花招。但是,现代叙述学认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