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10年以来,印度媒体接二连三地发表关于中国威胁印度的虚假报道,英国广播公司甚至用"歇斯底里"这个词评价这一现象.例如九月、十月间,两则新闻左右了印度民众的对华认知:其一是<印度斯坦时报>报道称"印控克什米尔军官贾斯沃尔访华被拒,中印两国军事交往被取消";其二是<印度快报>援引<纽约时报>报道,称中国向巴控克什米尔派遣驻军.  相似文献   

2.
<新闻记者>2008年第8期刊登了唐远清<从汶川地震后"母爱短信,,的报道看媒体的转载核实责任>一文,提出转载媒体要承担与首发媒体同样的核实责任,如果转载了虚假新闻应当承担与原发媒体同样的责任.之后,该作者在<新闻记者>2009年第2期发表的<对新闻打假者的困惑的辨析与反思>一文(以下简称"唐文")中,再次强调了这一观点,并将自己坚持这一观点的理由"归结到一点":媒体的天职就是"报道事实真相".  相似文献   

3.
最近,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新闻联播>节目改版的消息引起各界高度关注,对于<新闻联播>这次的调整,内地媒体普遍解读出了这样的信息:"国际新闻时长增加了、舆论监督要加强、氛围不要那么严肃……"其中,<华西都市报><潇湘晨报>等25家媒体在报道<新闻联播>节目改版时,在关注增加国际新闻的同时均提到了加强舆论监督、新闻批评的报道,且后者比前者更受关注.  相似文献   

4.
当前经济类专业媒体,尤其是新兴财经类媒体,在公司新闻报道上已呈现出新的竞争态势. 命题:新竞争格局下的公司新闻 经济类媒体的竞争格局可以以时效性划分为三类:月刊、半月刊和周刊,代表性平面媒体是<中国企业家>杂志、<财经>杂志、<经济观察报>;日报和准日报,代表性媒体有<第一财经日报>和<21世纪经济报道>(周三刊);网络媒体及即时媒体,代表性媒体.  相似文献   

5.
"新闻年年有,今年特别多".我不记得什么人这样说过,拿它来形容今年的图书零售业倒是十分恰当.八月间<中华读书报>与<中国新闻出版报>报道山西省介休市新华书店向看书的读者收"看书费",每小时一元.九月初,<光明日报>、<北京晚报>报道北京中关村国营与民营两大书店的"折扣战"拉开序幕,书业界忧虑,读者高兴,引发许多评说.紧接着<中国新闻出版报>对久负盛名的王府井外文书店的"变脸",部分店面受到金银珠宝的挤压有一组文字,既报道又评论,跟着又有<北京图书节名社新书五折卖>(见<中华读书报>).如此种种,可以归结到一句话:图书销售走向市场经济这一回是真格的了.  相似文献   

6.
我撰写的论文<中国媒体新闻创新的重大突破--"5·12"汶川大地震报道的思考>获得第十九届中国新闻奖论文一等奖,诚实地讲,这份殊荣应当归功于全国各家媒体当时忘我无畏采访报道的记者编辑们.  相似文献   

7.
今年年初,胡舒立团队接手<新世纪周刊>,路透社随即发出题为"胡舒立再次创业,<新世纪周刊>成为中国媒体的风向标"的报道.华尔街日报网站如此评论:"胡舒立将<新世纪周刊>塑造为另一本<财经>很可能是个挑战."有乐观的分析者则预言,<新世纪周刊>"不仅将成为重要的社会公器,更将成为一台‘质地优良的印钞机'."  相似文献   

8.
<21世纪经济报道>(以下两称"<21>")现在已成为一张每周发行5期的日报,但在报纸定位上仍强调深度报道.这样做有两个原因,一是,<21>以深度报道起家,其渊源可以追朔到<南方周末>,"遗传基因"决定了这张报纸不可能主发那些消息类的新闻;二是,报社的决策层意识到,作为一张传统的报纸,在速度上无论如何没办法同网络竞争,但读者手拿一张报纸阅读深度报道的愉悦感却是纸媒体的优势之一.  相似文献   

9.
蒋剑翔 《新闻记者》2008,(11):85-86
1992年底,我采写了一条<零陵在深圳成立全国首家打工基金会>的新闻稿,1993年1月,新华社、<新华参考>、<中国人才报>、<中国劳动报>、<中国乡镇企业报>、<农民日报>、<南方日报>、<经济晚报>、<湖南日报>等全国几十家媒体都用了,好些报纸还登在了头版头条的位置.这似乎有些不可思议,一个边远地区的正面新闻,为何具有这般冲击力?答案只有一个:这确实是一条新闻,一条大家都关心的新闻!  相似文献   

10.
3月2日,<西安晚报>的"中国新闻"版,用非常醒目的文字,刊登了一条头条消息<中国取消空客百亿美元订单>,其副标题是<外媒称中国此举为警告法国>,并在该日头版作了<中国取消空客百亿美元订单,外媒称此举意在警告法国>的提示.  相似文献   

11.
左雁君 《青年记者》2008,(12):74-75
从今年1月31日至2月28日,在近一个月的时间内,<南方周末>通过对新闻资源的组合与策划,对"雪灾"作了一系列报道:<雪压中国>,<让历史记住这一"年">、<雪问中国>和<雪立中国>,用自己的方式表现自己的理性,正义、良知、爱心,使得万众一心抗雪灾的宣传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为及时报道今年全国"两会"的盛况和温州代表委员的风采,温州日报特派两名记者赴京采访,并在一版开设了<感受两会>和<京城传真>两个专栏,刊发了30篇新闻稿件和新闻图片,为地市级媒体主动参与全国"两会"报道作了新的尝试.作为赴京采访的记者,我深切地体会到,在报道全国"两会"这样的重大新闻中,虽然我们地方媒体有先天不足、条件有限的一面,但只要组织得当,善于创新,同样可以在这样的新闻盛宴中抢得一杯羹.  相似文献   

13.
《新闻界》2014,(10):73-75
<正>民生发展、法治建设始终是法治类媒体宣传报道的主要内容,前者是永恒的新闻主题,后者是媒体使命所在。每年全国"两会",境内外媒体云集,三千名中外记者参与报道。面对近三千名人大代表、两千多名政协委员如此庞大的采访对象,哪家媒体能在这场新闻大战中制胜?哪位记者能够捕捉到高价值的新闻?不仅考验记者的业务技能,更检验记者的采访策略。笔者连续三年参加全国"两会"报道,个人认为采访策略应做到"人事地"三点合一:  相似文献   

14.
《新闻界》2013,(24):28-32
<正>在自媒体崛起的时代,新闻媒体如何应对冲击、定位自身?很多业内人士给出了一个共同答案:重塑专业。对"专业"的解读有很多角度,其中一个越来越引起关注领域的就是"数据新闻"。什么是"数据新闻"?《数据新闻手册》中如此解释"数据新闻"与其他形式新闻的差异:数据新闻为把传统的新闻敏感性和有说服力的叙事能力,与  相似文献   

15.
<正>2013年,中国新闻界"最出名"的记者,莫过于陈永洲。只不过这个"出名",并不是让媒体同行与有荣焉的骄傲,而是给中国记者行业蒙上了一层厚厚的"雾霾"。2014年来了,"雾霾"仍没散去,"陈永洲事件"给媒体从业者带来的警示仍在:坚持新闻真实性原则,遵守法律法规、不搞有偿新闻、新闻敲诈、虚假报道。这是媒体工作者的职业道德底线。另外,该事件也暴露出了一些  相似文献   

16.
《今传媒》2009,(3)
<重庆晚报>的公信力和影响力毋庸置疑 中国报业网总裁中国媒体大会秘书长黄菊芳 2008年<重庆晚报>获得"中国晚报十强"这是值得祝贺的.作为中国媒体大会的秘书长,我们中国媒体大会本着公平、公正的原则,选出了中国最具影响力的都市报,<重庆晚报>能够连续两年入围中国媒体大会影响力的行列,在较大程度上体现了<重庆晚报>在当地的主流媒体地位.  相似文献   

17.
纵观苗兴林的山水作品,总给人一种亲近自然的真切,给心灵一次返朴归真的洗礼. 苗兴林出生在素有"绘画之乡"和"武术之乡"之称的山东巨野,受父亲绘画艺术的熏陶,自幼酷爱绘画,与丹青结下了不解之缘,多年来他笔耕不辍,其作品在国内曾多次参加展出荣获奖绘画艺术成就被<中国文化报>、<人民美术>等诸多媒体关注报道.  相似文献   

18.
"三农"题材是近年各级党报突出报道的重要方面. 2004年初秋,<宜昌日报>策划了"战地式"跟踪报道<史光权南下卖猪记>,两名记者跟随一个卖猪农民,行程3000多公里,现场采写"卖猪新闻".从9月15日到10月中旬,历时一个月,共刊发80多篇相关报道和100多个读者短信、来信、来电及评论文章,约10万字.如此多侧面、全方位、大强度地跟踪报道一个农民卖猪事件,走出农业报道"四季歌"的模式,以其创新的报道手段、独家的新闻视角、鲜活的表现形式和互动的媒体效应,引起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19.
前一段时间,我写了两篇文字:一篇是<评商品广告的"新闻化"现象>,另一篇是<评新闻作品的"广告化"现象>,先后刊于<中国记者>今年第二、三期上.文章一出,赞同的不少,可也颇有不同的声音,那就是"我们要吃饭".做广告的商家这么说,刊登广告的媒体也这么说.  相似文献   

20.
对全国性政情话题做出独立采写报道,在<南方都市报>(以下简称"南都")这样一家地方媒体,渐渐成为一种常态,"南都"高端时政新闻(就是对全国全球重要时事动态或政要人物进行的重头报道)的开拓计划正得到有效执行.由于种种原因,以往关于高端时政新闻的报道,除中央级媒体的正统报道外,地方媒体基本放弃甚少主动出击进行高端时政新闻的采编.因此"南都"此举也就有了一定的探索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