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作者运用例子分析了民族化译诗方法的优缺点,从形式、音韵和文言三个方面提出了自己的观点:我们应该对民族化译诗方法进行合理的扬弃。在形式上可采用许渊冲先生所提倡的竞赛论,同原作竞争,超过原作;在音韵上可采用民族化译法达到音美,但前提是不能损害深厚的意义底蕴;在语言的使用上应适当扬弃文言以加深原诗的意境美。  相似文献   

2.
<正>古诗文对于小学生而言,既是他们文化底蕴上的积淀,也是他们语言拔节过程中的锦上添花。文言的凝练,可谓字字珠玑;古诗意境的丰富,更是言有尽,而意无穷。在小学古诗教学中,我注意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展开联想,逐步体会古诗的感情美;发展形象思维,体会诗中的形象美;抓住景和情,体会诗的意境美;抓住关键句,启发学生体会诗的语言美。下面我着重谈谈自己是如何一气呵成,让小学生入情入境,走进早已久远的年代,逐步去切身感受古人  相似文献   

3.
诗味说和意境理论作为中国古代诗论的两大核心理论,两者有内在必然的联系。意境的情景要素使诗味这一描述性概念有了较为具体与可深化的审美内涵;意境的“抽象的界域”性使诗味的审美内蕴在丰富与醇厚中趋向整合与统会,呈现出极大的整一性;意境强调相生中的虚实,这使诗味内蕴富于立体的多层面性、多向度性。意境理论对诗味说予以了进一步的充实与发展,“意境”论诗替代以“味”论诗的内在必然性即在于此。  相似文献   

4.
在中国新诗的形成过程中,近代译诗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近代文言译诗又作为近代译诗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外国诗歌的引入与传播,对近代译诗的发展与成熟,都有着不可小觑的作用。本文介绍了近代文言译诗的主要特征,并从时代语境、文学翻译、民族文化主体性的方面,阐述了近代译诗是历史发生的必然结果;从译诗意识的觉醒和改革动力两个方面,论证了文言译诗对于近代译诗以及新诗发展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5.
近日拜读了邱昌员教授的力作《诗与唐代文言小说研究》,全书洋洋洒洒四十五万字,对唐代文言小说与诗歌的关系进行了全面的考论,正本清源,条分缕析,思虑缜密深刻,读罢掩卷,深为叹服。  相似文献   

6.
浅谈古诗教学辽宁/郑沛云一、诵读断句是教学古诗的基础词是构成诗的最基本要素,词的表象组合构成了诗的意境,理解了词语,也就找到了通向诗的意境的大门。要领会诗的意境,必须在诵读的基础上,通过断句的形式把词的表象建立起联系,在古诗教学中,必须让学生学会诵读...  相似文献   

7.
用电教手段弥补古诗教学的缺憾一、直观展示古诗的意境美。闻一多先生把诗的意境美、建筑美、音韵美归纳为诗的三性,而意境美首当其中。引导小学生准确理解想象诗的意境,不仅可以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能力,使其受到美的熏陶,还可以帮助体会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  相似文献   

8.
谢琰 《学语文》2004,(3):31-31
这首诗无疑是好诗,但好在哪?有人或许认为它好在整体意境。你看,他写的多自然多恬淡啊,意境多浑成啊,多有神韵啊!有了这神韵,当然得“得意忘言”了。我却觉得,此诗的意境一无可取处,不过是作者在月夜的竹林中独自弹琴唱歌,这是中国古典诗歌中最常见的意境,简直就是文人骚客的“小样儿”  相似文献   

9.
诗以有意境而自成高格,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诗是心灵之声,有意境则自有诗美诗,高度凝练才有韵律之美,诗品源于人品;诗道唯在妙悟。  相似文献   

10.
"意境"是中国古代文论独有的理论范畴,是文学审美更高层次的境界,多应用于古代诗词的品评当中。叙事文学作品在诗词的长期熏陶影响下,同样可以营造出美的意境,因此,对其的品评同样可以从意境的角度来进行。《聊斋志异》采用文言进行创作,寥寥数语便创造出了各种意境,达到了不同的艺术效果,呈现出不同类型的意境之美,诸如诗化的纯美性意境,朦胧性意境,恐惧性意境。这些意境的生成不仅与语言的含蓄蕴藉关系密切,而且还在于作者能够将真情实感很好地物化。意境营造的出现,是对文言小说模仿史书叙事的突破,它延缓了小说的叙事节奏,增强了小说的可读性。  相似文献   

11.
作为“剧诗”的古典戏曲文学,它追求的是意境化的戏曲效果,戏曲之意境较之诗之意境有其个性的一面,这主要表现在戏曲意境的写实化、自然化和抒情化等方面。  相似文献   

12.
清代文学大师王国维曾说:“其文章之妙,亦一言以蔽之曰:有意境而已矣。”我国的古典诗歌向来是最富有意境的,它的一字一句,一词一韵,无不包蕴着广阔的意境。那什么才是意境呢?就古诗而言,“意”就是诗中表达的思想感情,“境”就是描绘的景物形象和生活画面。所谓“意境”就是主观感情和客观事物的和谐统一。即生动的景物描写融合着抒情言志,构成了诗的意境。古人云:“诗言志,歌咏言。”因而会意(领会诗歌的意境)是古诗教学中必不可少的关键环节,它是学生理解诗文大意后的升华。把学生引入意境,就是要想方设法让诗中的画面和…  相似文献   

13.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诗的历史源远流长,名家辈出,名篇佳作浩如烟海。因此要想欣赏中国的古典诗歌,就必须了解诗歌中所描绘的意境。因为诗歌是离不开意境的,它必须借助意境来描绘画面,传情达意。中国古典诗歌尤其如此。  相似文献   

14.
意境是诗歌的灵魂,没有意境便不是诗,意境浅淡便不是好诗;阅读欣赏诗歌,如果不能进入意境,便不得门径——反过来说,倘若能把握和进入诗的意境,便是掌握了打开诗歌艺术宝库大门的钥匙。可见,意境是古代诗歌教学中的一个重难点,想让学生真正领悟意境并非易事。  相似文献   

15.
王维是盛唐著名山水田园诗人,能诗擅画,又精于音乐,常将绘画、音乐之理 入诗,塑造出一种“空灵”的意境。这种意境在其写景诗中尤为多见.本文着重从他独特的 现物方式——无我之境、把绘画技法融于诗而达到完善的意境,以及王维诗在艺术技巧方面 以虚求实、以动求静、物我交融的境界构思 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6.
我国古代意境理论的形成和发展,具有相当复杂的过程,魏晋南北朝时期,作为美学范畴的意境理论还未出现,但在实际的艺术创作中出现了意境。意境的正式提出是在唐代,王昌龄的《诗格》开启意境的先河,皎然的《诗式》、权德舆的“意与境合”、刘禹锡的诗论、司空图的《二十四诗品》等,都对意境理论有所发展。宋代对意境理论有所突破的是苏轼、释普闻、严羽等。清末民初王国维继承发展了古代诗歌理论的意境说.在《人间词话》中发挥尽致.使人们对意境理论的审美特征有了更深刻、更全面的认识 。  相似文献   

17.
蒲松龄用文言的体式创作出了《聊斋志异》这部辉煌的文学巨著 ,文言在这部小说中成了不可替代的文学语言。文章从《金和尚》为切入点 ,可以看出蒲松龄把文言体式与生活的神髓统一在一起 ,并对传统文言进行了有机的改造 ,使之焕发出新的魅力 ,为《聊斋志异》特定的内容和意境服务 ,从而达到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统一。  相似文献   

18.
诗歌以创作真切感人的意境为目标,因为意境是衡量诗歌优劣的重要标准。意境又是情景的交融,形神的结合,是一幅有立体感的艺术图画,能引起读的想像和联想。一首诗固然能构成完美的意境,一两句高度典型化的诗句,也能创造出深邃的意境。但诗歌毕竟是语言的艺术,一首诗也好,一两句诗也罢,其意埸的深浅往往取决于诗人驾驭语言的能力。所以我国古代的诗人在遣词炼字上,尤其是在动词的锤炼上特下功夫。  相似文献   

19.
叙述了王力《哭静安师》一诗产生的时代背景,介绍了王力、王国维师生的深厚友谊,分析了诗的意境。  相似文献   

20.
王维是盛唐著名山水田园诗人,能诗擅画,又精于音乐,常将绘画、音乐之理入诗,塑造出一种“空灵”的意境。这种意境在其写景诗中尤多见。本文着重从他独特的观物方式--无我之境、把绘画技法融于诗而达到完善的意境,以及王维诗在艺术技巧方面以虚求实、以动求静、物我交融的境界构界特征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