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刘胤 《学前教育》2010,(2):52-52
每每走在大街上,都能碰到不少孩子的家长,有十几年前就毕业的孩子的家长,也有现在正在上幼儿园的孩子的家长,总之我和家长们相处都很愉快,我对我多年来的家长工作还是比较自信的。然而,这一次家长工作,却让我着实遭遇了一场尴尬,引发了我的反思。  相似文献   

2.
<正>这周是我与家长共读李镇西校长《做最好的家长》一书的第四周。在我的努力和孩子们的督促下,家长们开始读书了。这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我班许多家长的文化水平很低,以前都是村民,捧书比拿锄头还吃力。但随着新教育实验的开展,我们组织了"亲子共读"活动———让家长们和孩子共读一本书,不少家长渐渐开始读书了。许多家长在阅读中找到了解决孩子问题的方法,四周下来家长们已经写了十来篇读书笔记,他们的变化让我感到很欣慰。给家长的一封信"报告,老师好!"一个声音打断了我的思路,进来的是我班的一名成绩优异的女孩。她进来就说:"潘老师,我  相似文献   

3.
<正>于老师:您好!给您写这封信的时候,我已经一天一夜没合眼了,饭也没吃几口,我一直在跟对我有误会的家长电话沟通解释。因为我没能及时回复家长的电话,我们班的几个家长对我发起了集体攻击。事后,我主动与挑头的家长解释,我们交流了一个多小时,家长坐在电动车上,而我一个孕妇全程站着,直到最后我快撑不住了才结束了谈话,对此家长无动于衷,我觉得好委屈啊!  相似文献   

4.
一天,我上早班,我班的一位家长在送孩子入园时,责问我:“老师,我的小孩是不是在幼儿园摔跤了,走路怎么一拐一拐的?”听了家长的话,我察看孩子,走路确实是一拐一拐的。对家长的意见,我一方面虚心听取,另一方面把近几天的活动情况简要地向家长作了解释:“我没看见小孩摔跤,也没看到有别的孩子推他,究竟是什么原因我再仔细  相似文献   

5.
面对“教师眼中的好家长”这样一个命题,许许多多的好家长勾起了我美好的回忆。我一直记着那些热情、善良的好家长。有一年,我生病住院,程骁和爸爸妈妈叠了许多小星星,还选了一张程骁的照片装在漂亮的盒子里,来医院看我。程骁说:“您看见我就不疼了!”那是我得到的最珍贵的礼物。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家长们的热情唤醒了我  相似文献   

6.
<正>近日,班上召开家长会,作为语文老师的我,断然是不能缺席的。我静坐在教室最后一排,聆听着班主任Q老师与家长们的交流,教室里好不热闹。之后,Q老师把会场交给了我。简单问候家长们之后,我在黑板上写下了"分数、幸福"两个词,问家长:"对于你的孩子而言,什么最重要,分数还是幸福?"教室里一片沉静。半晌,一家长打趣道:"都重要。"其他家长也会心一笑。我从他们彼此心照不宣的神情里捕捉到了相同的答案——分数。这从刚才家长们  相似文献   

7.
与家长沟通是做好家长工作的重要一环。但因自己年轻,缺乏与家长沟通的经验,再加上性格内向,不善与人打交道,所以做家长工作时心里总是犯怵。如何打破我班家长工作的被动局面呢?我想到了家长,如果能找几位热心的家长帮帮我就好了,对!我要建一个班级家长委员会(简称家委会)。 有了这个主意后,我开始对家长察言观色,偷偷物色人选。我发现,天隆、张睿的妈妈在交往中很主动,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有时还能提出一些合理的建议;漫卿的爸爸、若辰的妈妈不仅在教育孩子方面有一定的方法,而且外向的性格使他们在家长中有一定的影响力。一次,离园后我把他们留了下来,说出了自己做家长工作的难处,并真诚希望得到他们的支持。他们热心地劝慰我,表示如果我在家长工作中遇到什么问题,他们愿意帮助我。我就顺势把成立班级家委会的想法告  相似文献   

8.
我刚到城里教一年级后,同事告诉我,一年级的家长特重视孩子在班里当不当干部。我有些不相信,可一段时间下来,某些家长的热情真让我吃不消了。  相似文献   

9.
<正>“老师,我没时间来护苗,请不要安排我。”开学季,当我在家长群上传了二十位护苗家长后,一位家长直接拒绝了。家长护苗已经执行了将近十年,刚开始执行时,都是热心家长自愿报名,结果学生年级递增,报名人数减少,最后只能由我这个班主任打电话拜托家长帮忙。护苗队的人数和次数都增加了,但这样的方式不是长久之计,学校召开家委会议,发出了成立“家长志愿者护苗队”的倡议,得到家委的大力支持后,由家委将“护苗精神”传达到各班,实行全班家长轮流制,这几年形成了一种传承,每次我只要通知一下任务就行了。  相似文献   

10.
在一次骑车回家的路上,遇到一位家长,家长对我说:"老师,请您帮我教育教育我家孩子,我们现在几乎无法沟通,孩子压根不和我交流,我说什么她都不听,孩子自己说他就听老师的。平时我只要一说她,她就烦我,就乱摔东西,气得我一点办法都没有。"听了家长喋喋的话语,我答应了她的请求。  相似文献   

11.
<正>于老师:您好!我的班上有几个学生发生了冲突,双方各执一词。其中一方说受到了对方的侮辱,而另一方却不承认,因为事情发生在学校监控的死角,我也无法确定哪一方是正确的。所以我只能对双方都进行了教育,并做了调解,让他们握手言和了。可是其中一方的学生回家后告诉了家长,家长对我的处理结果非常不满意,认为自己的孩子受到了委屈。家长到学校找我要说法,虽然我一再解释,但家长就是不肯接受。于老师,遇到这种事情,我该怎么办呢?  相似文献   

12.
在一次家长半日活动后的家长问卷中,我看到了这样一段留言:“在活动时,我没有看到老师对我的孩子进行指导。他选择的活动过于简单了,老师应该引导孩子选择适合他年龄的活动。老师总是指导淘气的孩子,他们太牵扯老师的注意力。而我们这些乖孩子是不是不太受老师的关注?”我非常理解家长的感受,但是这位家长多虑  相似文献   

13.
近几年,随着大教育观日益深入人心,幼儿园教育必须与家庭教育相互支持、相互配合,已成为广大幼教工作者的共识。我园在不断提高家长家教水平的同时,又寻求了一种更为有效的家长工作方式——促进家长间的有效互动。下面谈谈我园的几种做法。一、教师为家长提供互动的机会教师创设机会和条件是家长互动的前提条件。只有教师和家长默契配合、同步教育,家园的教育水平才能共同提高。1.开辟多样化的家长园地本学期,我园每个班级的家长  相似文献   

14.
在与家长的交流中,我发现,大部分的家长对家园配合,共同教育孩子很有积极性。家长经常就孩子的教育问题向老师要主意,讨方法。 针对这一情况,我随时把家长反映的问题记下来,然后就其中一些有代表性的问题,查找有关资料,提出适合这一年龄段孩子的教育建议,并把建议在我班的家长同地里张贴。为了吸引家长注意,引起家长的阅读兴趣,我在表达形式上做了一些改进,把单一的文字改为文字和象形简笔画结合。这样,家长园地的版面设计和班里的整体布置  相似文献   

15.
幼儿园每年都有家长开放活动,一来可以让家长了解孩子在幼儿园的活动情况;二来,通过和老师的沟通、座谈,使家长具有科学的育儿观。这是一次家长开放活动的实录。作为老师,我在关注孩子的同时,也关注着每一位家长,我能感受到家长对孩子最真实的爱。然而,我又深深地感受到家长的很多语言、行为并不能真正帮助孩子,反而给孩子带来许多的困惑。所以,我把这些真实的片段记录下来做了客观地分析,希望我们能因此更好地来理解孩子,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  相似文献   

16.
魏智渊 《班主任之友》2013,(Z1):105-112
一、"问题孩子",还是"孩子的问题"?2012年11月15日星期四晚,我收到一位家长的QQ讯息,说班主任老师建议停掉孩子的某个课外班,因为孩子上课外班时非常不听话。家长想了好久,觉得这件事应该和我沟通一下。这个家长,不是那种胡搅蛮缠的家长,而是在家长中我认为很好交流的家长之一。她对学校的理念是非常认同的,对班主任工作也非常支持。开学不久,她就曾发讯息给我,想要捐赠图书给班级。因此我明白,这事儿,她肯定郁闷了。  相似文献   

17.
我班最近转来了一位小朋友,他调皮捣蛋,每天都会给我增添不少麻烦。好在家长了解自己的孩子,每天主动向我询问孩子在园的表现,我也如实地向家长说了孩子的情况。可是慢慢地我发现孩子也有优点,如爱劳动,有强烈的表现欲。于是,有一天我就表扬了孩子的优点,以此来鼓励他。果然,那一天孩子的表现好多了。到了离园的时候,我当着家长的面把孩子表扬了一番。家长虽然没有说什么,但从表情上可以看出她很高兴。  相似文献   

18.
家长开放日活动是我园家长工作的主要形式之一。长期以来,我园定期向家长开放,邀请家长来园观摩,参与幼儿在园的一日活动。在研究、探索与实践过程中,我园的家长开放日活动得到了不断的完善和改进,以下是我园在家长开放日活动中的几点认识和做法。一、对活动申教育对象的认识和了解开放日活动中接受教育和指导的对象有两个——家长和幼儿。家长是开展开放日活动的重要对象。他们来自社会各界,受教育的程度各不相同,其教育观念、教育方法和教育行为也各异l所以,活动前对家长做一定调查和7解是非常重要的。我们调查了家长对开放日的看…  相似文献   

19.
我一直以来的梦想就是当一名好家长。原因就是,我认为,如今的家庭教育效果不太好,让孩子心里有了阴影。他们有的不敢与家长正常沟通,有的有了错误也不敢告诉家长——他们怕告诉家长后招来大叫大骂。即使到了假期,  相似文献   

20.
一天下午,我从局里开会回来,刚到校门口,就看到几位家长正聚在一起谈论着什么。有位年轻家长显得十分激动,言语之间,好像对学校工作有所不满。本来我想暂时回避,进校了解一下情况再说,但那位家长一眼就认出了我,我便索性走上前去。听了家长的一番抱怨,我才大致明白事情的来龙去脉。原来,她下午来学校替住校的女儿投米(交纳住校期间的口粮),不巧保管员正忙着,便让家长等一下,家长不愿等,争执之中,保管员说了一些过激的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