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文章从意象结构的创造与求解两个相反的方面 ,从作家创作和读者欣赏两个不同角度 ,去分析意象结构的生成及其意象求解 ,以还原意象的本真 ,对意象这一中国古代诗论 ,西方意象派诗学主张 ,有一个更加深入 ,更加全面的了解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意象理论出发,将稼轩词意象分为自然山水之象和社会人事之象两个方面,认为作家在运用不同的意象形态以表达情感时,由于选择、处理、组合的不同,将产生不同的艺术效果;分析了辛词将丰富的爱国情感融注于物象的高超表现形式,辛词的用典用事以及对山水之象的艺术处理,从情与物结合的不同方式探讨了辛词意象的组织结构和模糊化处理。  相似文献   

3.
以仙人意象作为核心考察对象和切入点,研究唐代文人游仙诗所具有的重要意义。与唐以前的游仙诗相比,唐代文人游仙诗的仙人意象具有两个特点:一是意象原型来源更加广泛,二是意象类型更加丰富。从意象内涵出发,可将唐代文人游仙诗仙人意象分为三大类:一是类型化仙人,二是凡人成仙者,三是个性鲜明的天界众仙。  相似文献   

4.
本文阐述意象整合的语言机制及言语策略。意象是熔铸了审美主体主观因素的表象;语言意象的形成既是一个历史过程又是一个结构过程,这个结构过程,我们就称之为整合。意象的整合是一个个显象词的相互搭配、相互作用;意象整合的必要条件是———语义场和语法组合规则。意象整合的方式基本上可分为两类:一是意象并置,二是意象叠加。意象并置的言语策略:有标记的并置、无标记的并置。意象叠加的言语策略:有标记的叠加、无标记的叠加  相似文献   

5.
中国诗史大体经历了前古典——古典——近代三大时期,诗歌表达方式也大体经历了赋比兴一纯诗意象——散文化意象三大历程。苏轼诗歌的意象,由王维诗代表的唐诗纯诗意象而变异为内心展延的散文化意象,从诗歌意象变革的一个侧面,标志了近代诗歌的发端。苏轼诗歌散文化的意象特征,主要表现在:由外物的依托而为侧重内心的倾诉,变含蓄蕴藉的山水意象而为接近口语的日常生活意象,变描写句式而为叙说句式,变对仗性结构而为函纳对仗因素的线型结构。  相似文献   

6.
意象是指能独立表现情感的形象结构,是寄寓诗人的独特理解和特定感情的事物和景物,是诗人表达思想、抒发情感的载体。意境是文学作品中描绘的生活图画所形成的艺术境界。意境的概念比意象大,它由意象构成,意象包含在意境之中,但意象又不等于意境,二者是两个不同的而又密切联系的概念。  相似文献   

7.
意象是中国古代文艺理论中的重要概念,在古典诗词教学中的意义不言而喻。以意象为切入点,从意象概念出发,探讨古典诗词意象教学的有效方法。将意象教学分为单篇解读和专题研究两个部分。单篇作品的意象教学可分为三个步骤:找出意象、分析意象以及串联意象。对于意象的专题教学,可以从意象的原型意义、衍生意义两个方面进行讲授,并通过补充民俗文化知识帮助学生拓展知识面。  相似文献   

8.
意象说难     
本文认为:意象是与意境不相同的两个概念,把意象泛而化之,这是不可取的。本篇文章主要从意象这一概念的起源、发展及内在意义上来探讨意象这一概念,在此呼吁意象古义的复苏与回归。  相似文献   

9.
从意象角度切入诗美世界,可以还原诗人文化、心灵的秘密。在意象生成、意象分类、意象建构模式等层面.李瑛诗歌创作呈现出重视意象性、主体意象稳定、抒情模式化等特征,其中意象结构主要以对喻寄托型、中心意象型和群体意象型等三大建构为代表。  相似文献   

10.
“意象” ,作为意象派的核心概念 ,包含主观的“意”和客观的“象”两个层面 ;而“现象” ,在现象学中 ,即是本质 ,又是可以被直观的客体。从“意象”与“现象”之间的内在联系 ,并从现象学的文学作品艺术结构的四个层次解读了意象派诗歌的艺术内质  相似文献   

11.
中心意象结构法在《桃花扇》与《青鸟》两部作品中都有体现。本文通过对比两部作品中的两个中心意象---“桃花扇”和“青鸟”,结合文本,阐述两个中心意象在艺术结构、思想内涵和文学意蕴上起到的不同作用,从而进一步探讨“中心意象结构法”在文学作品中运用的灵活性。  相似文献   

12.
意象结构既是一种语言现象,同时也凝聚着某种思维特征与审美理想。本文将从这两个方面进行讨论。让我们比较一下如下两首为人传诵的诗篇:  相似文献   

13.
李贺诗歌的独特之处是多方面的。鉴于诗歌的意象最能体现诗歌的风格。本文试图从意与象的关系、意象的色调、意象的词语结构、意象之间的关系,以及想象对意象的生成影响等诸方面来说明李贺诗歌意象的特点。  相似文献   

14.
鲁迅的《幸福的家庭》中的“劈柴”意象与刘震云的《一地鸡毛》中的“豆腐”意象分别作为两部小说核心的日常意象,具有独特的叙事功能。首先,它们共同为小说奠定了日常化的叙事基调;其次,这两个意象蕴含重要的结构功能,从表层结构来说,它们具有线索功能,从深层结构来说,它们含有揭示小说主题的功能;再者,这两个意象还有反讽功能,作者立足于“形而下”之基,直指“形而上”的精神困境。  相似文献   

15.
中国现代诗歌中存在着大量的女性意象,它通常表现为两类:爱人意象和母亲意象。文章不仅描述了这两类意象的具体表现,而且还从中国传统诗歌理论、传统诗歌创作、深层心理渊源等三个方面探讨了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16.
意象·意境     
意象与意境在诗词中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它们各有特点,又相互联系。  相似文献   

17.
诗论一直是朱光潜的中心主题,他认为诗的境界是“意象与情趣的契合”。朱光潜论述诗境,对情趣与意象这两个相关的范畴作理论上的探讨,梳理出诗的境界与“情趣--意象”二元结构的关系以及朱光潜的境界创造理论与西方接受美学的相似关系。  相似文献   

18.
晚唐诗人李商隐是中国古代诗人中刻意追求意象美的杰出代表,他的意象创造,是一个连锁式的艺术审美过程。义山诗的意象类型多种多样,尤以象征性意象的创造最具特色。李商隐的意象创造顾及了“意”与“象”两个方面:即要将深邃丰厚的主观之“意”,出色地客观化,也要将赏心悦目的客观之“象”,出色地主观化。艺术直觉的心灵化表现和艺术视角的新颖化选择,使李商隐的意象创造卓有成效。  相似文献   

19.
文章从意象角度切入唐代送别诗,对唐代送别诗意象进行分类,主要分为自然景观类、植物类、动物类和器物类意象,每类意象选取两个代表意象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20.
文章从接受美学的召唤结构层面比较了中国传统文论中的意境和意象两个独特范畴的共同性和差异性。作者认为,作为召唤结构的意象存在相同的“文心”。它们都源于“天人合一”的哲学精神,具有情景交融的共同素质和非现实性审美特征。但是,两个各自不同的范畴又具有各自独特的规定性内涵及审美规律。文章从范围的大小、意蕴的多寡、形象的虚实、和读者审美感受的方式上作了比较和剖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