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强度训练与高水平运动成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内外许多资料表明,要使运动成绩达到高水平,一定要进行大强度训练。七十年代以来,保加利亚用高强度训练法,培养了许多举重世界冠军,他们每次训练几乎都用当天体力100%的强度,每月上举杠铃超过2,000次,有时几天就搞一次比赛性训练,以致在训练中经常举起超过世界纪录的重量。当前75公斤以下的五个级别的世界纪录几乎全被保加利亚垄断。近两年,广东省举重队学习保加利亚的训练  相似文献   

2.
当你的运动员错过了一次计划好的力量训练课后,他们将如何对待呢? 有人会简单地补上一次训练课,几乎不去考虑因中断训练程序而带来的影响;也有人会作出补偿反应,在下一次训练课中将强度增加一倍,或者连续完成两次训练课。以上方法都不可取,获得最大力量的唯一途经是保持训练计划的系统性。许多有经验的运动员都能理解训练负荷适应原理。西姆普莱说:“无论何时你要求  相似文献   

3.
在训练学上,通常把120-180次/分之间变化的即刻脉搏与运动强度大小呈线性正相关,在训练强度上(特别是专项强度)运动后的即刻脉搏在140次/分以下称为小强度.约在150次/分为中强度,180次/分为大强度训练。通常在强度训练时。我们可以根据运动员的即刻脉搏(即刻P)和运动员及休息5-10分钟之后的恢复期脉搏P来评定运动量的大小。如下表:  相似文献   

4.
高水平散手运动员赛前训练探讨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散手大赛前的训练阶段通常由6-8个训练小周期组成,分为技战术强化,比赛性适应和能量重新动员3个小阶段,赛前训练内容的安排需处理好全面技术与个人特长的关系。素质与技术训练的关系,体力训练与恢复的关系,负荷强度需达到或超过比赛强度,负荷量应超过比赛的2-4倍以上,同时做好预防和治疗伤病,加强营养和恢复措施等医务监督工作。  相似文献   

5.
本文主要通过文献资料法对篮球运动员的训练负荷问题作一次全面的综述。旨在让广大教练员进一步了解运动员的训练负荷情况,以便合理安排训练负荷,控制训练过程,使训练科学化。一、关于大运动量、大强度训练。传统的训练观点认为,要提高运动成绩,就必须进行大运动量、大强度的训练。中国女排能五次蝉联世界冠军,也正是得益于大运动量、大强度的训练。无数实践证明:竞技水平的提高,是在不断加大训练负荷的条  相似文献   

6.
如果把耐力训练看作是有氧或无氧训练,那么,耐力训练的目的就是为了提高运动员产生能量的能力。在以下这些生理机能方面,因适应训练所获得的提高,将会产生大量可用于维持肌肉工作的能量。一、有氧训练查阅目前运动生理方面的研究文献,发现都提出了两种强度——高、低强度的训练。许多最佳耐力运动员的训练方案,似乎都包括了这两种训练形式,。低强度训练,是指以低于运动员无氧阈的强度所进行的跑步练习。低强度训练可以发展  相似文献   

7.
田径径赛运动员在大运动量训练中合理掌握运动量及强度,科学地安排一次大强度课的训练周期,对提高运动成绩,保证运动员身体健康是至关重要的。国外特别是苏联对运动员一次大强度训练后血清尿素氮(BUN)的变化有一定研究,并已应用于训练。血红蛋白(Hb)是目前运动员中血液检查最常用、最普及的一个指标,如何正确评定一次检查的结果,对于教练员科学地安排训练有重要的  相似文献   

8.
运动负荷主要由负荷量和负荷强度两个因素构成,两者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在传统训练过程中,对负荷量的关注程度超过了负荷强度,把训练局限在“只有量变才能有质变”这一事物发展的普遍规律上。然而随着田径运动实践和体育科学研究的发展,以及当前大密度、高强度比赛的现实,使人们的观念开始发生转变,逐步把研究和训练重点放到了训练强度上,并结合专项训练,在实践中取得了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9.
1、赛前训练是提高成绩的关键 陈东华(91年10月出生。05年全国体校比赛获女子组400米第1名)今年的三次大赛的赛前二十二天的训练安排我认为是成功的。赛前训练我主要抓了三点:(1)要敢于大强度训练;(2)运动量不能降得太多;(3)训练节奏要明显。陈东华赛前半个月还进行三至四次大强度大运动量的训练,这些段落的强度都是她全年最高强度。  相似文献   

10.
力量是跑速的一个重要因素,人体运动达到和保持最高速度要有足够的力量。800米跑是一种次最大强度的竞速项目,速度储备相当大,速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力量训练。但从文献资料中分析,许多教练员和运动员对力量训练的作用估计不足,因此对发展什么性质的力量,  相似文献   

11.
有效掌握运动员的生理负荷强度。尤其是比赛生理负荷强度是正确认识项目特点,科学评价训练负荷,优化训练手段的基础。是实施训练控制的重要环节,是科学训练的先决条件。多年来,许多从事女子曲棍球运动的训、科、医人员都致力于对强度监控手段和方法的探索和研究。研究者大多运用在大强度训练中变化显著的指标来评价训练负荷强度,目前主要有心率、血乳酸、血清CK、血红蛋白、尿蛋白等。而监控比赛强度的指标多集中在实时心率。虽然实时监控比赛心  相似文献   

12.
89年8月至90年4月,我们运用血液尿素浓度指标对国家男、女皮划艇集训队,武汉体育学院男、女皮划艇队进行了一千多人次的测试。结果不同训练内容对血液尿素浓度的影响。我们可以看到:(1)力量训练引起的次晨血液尿素浓度升高的幅度最大,跑步次之,水上训练最低。(2)在训练总量相近时,强度愈大次晨血液尿素浓度升高幅度愈大。(3)在训练总量和强度均相近时,下午训练较上午训练引起的次晨血液尿素浓度升高幅度更大。(4)训练强度相近时,训练总量愈大,引起次晨血尿素升高的幅度愈大。血液尿素浓度变化时机体作功能力的变化。血液  相似文献   

13.
每个赛跑运动员的首要问题是不断提高跑的成绩。有各种不同的途径能使他们不断提高,但人们一致认为运动员必须打好跑长距离的耐力基础。跑的多最主要的目的是为了产生更大的效果。可惜的是,对所有的赛跑运动员来说并不是多劳就能多得,或者说他们只能在一定的水平上承受负荷,超过这个水平增加跑的里程不会提高跑的效果。事实上,增加跑的里程过多会导致不良后果,例如出现各种损伤等。每日两次训练:保持跑的里程而不引起损伤是长跑训练的关键。长跑运动员可以利用每天两次训练课的方法达到适宜的训练强度和避免训练受伤。两次训练可以使运动员承受更大负的荷量,还可以使运  相似文献   

14.
从我国竞走队训练析耐力项群的负荷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和观察法,对备战雅典奥运会我国竞走队的训练特征进行研究。发现:我国竞走运动员未能在雅典奥运会上取得优异运动成绩,主要原因是训练中负荷强度过小,身体的各种机能不能适应激烈比赛时大强度的要求;各训练阶段在训练负荷尤其是负荷强度安排上相互脱节,造成训练效率低下;随着比赛竞争程度的加剧,在训练手段、方法不断改进的同时,运动负荷不断增加。而增加训练强度,经常采用超过比赛速度(短程高速)的训练,是耐力性项群的主要训练特征。  相似文献   

15.
刘立国 《中华武术》2013,(11):14-16
一、重视对“突出训练强度”这一理念的正确认识 在训练中,“突出训练强度”这一理念已被广大教练员所认可,但在实践教学中还存在着许多误区。例如:有的投掷教练员片面地认为,只有运动员承受的杠铃重量越大,专项投掷的距离越远,完成的动作速度越快,才是一种“突出训练强度”的表现。  相似文献   

16.
在现代曲棍球运动中.对抗越来越激烈。对运动员来说,训练或比赛的强度不断加大,当训练和比赛负荷超过于机体承受的能力。而产生的暂时的生理机能减退现象.是运动员为了提高运动成绩而进行大运动量、大强度训练所引起的机体机能的变化。这就是经常所说的运动性疲劳。  相似文献   

17.
根据径赛项目高水平高考测试仅跑一次,按成绩排名次及高三学生的特点,提出“从实战出发,突出负荷强度,量小强度大”的训练原则。训练安排共分两个周期:高三上学期为第一周期,突出力量、速度等基本素质训练;高考前8—12周(高三下学期)为专项强化综合训练。两个周期均突出量小强度大、课时短的特点  相似文献   

18.
随着比赛日益增多,现代运动训练理论与实践发生了许多新的变革,如训练周期观念更新,更加重视专项训练,训练负荷以强度为主,高度注重恢复训练等。  相似文献   

19.
自行车运动员大强度训练后CK、LDH的动态变化及评定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观察自行车运动员一次大强度训练后,不同时段的磷酸肌酸激酶、乳酸脱氢酶指标变化,研究运动员在强度刺激下的机能状况和对强度刺激的适应水平。为科学合理安排训练强度,防止过度疲劳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20.
以朱晓琳备战伦敦奥运会赛前训练安排和训练内容及负荷结构为研究对象,旨在分析马拉松训练特点,探索马拉松训练规律.结果表明:1)朱晓琳伦敦奥运会赛前63天的训练,包括平原基础阶段28天,高原训练阶段40天.2)平原准备阶段的总训练量为1 028km,总课次为54次,日平均训练量38.1 km,80%无氧阈强度以下训练课次安排最多,占总课次的61%,训练量占总训练量的48%;其次,安排多的为85%~90%和90%~95%无氧阈负荷强度的训练安排,分别占总课次的17%和15%,训练量占总训练量的24%和21%,没有安排100%无氧阈强度以上训练课.3)高原阶段的总训练量为1 271 km,总课次为80次,日平均训练量31.8km,80%~85%无氧阈强度区域训练课次安排最多,占总课次的51%,训练量占总训练量的45%;其次,安排多的为80%无氧阈强度以下负荷的训练安排,占总课次的19%和训练量占总训练量的17%;85%~90%,90%~95%无氧阈强度区域训练课次分别占总课次的10%和8%,训练量占总训练量的14%和12%; 95%~100%及100%无氧阈强度以上训练课次的安排分别占总课次的8%和5%,训练量占总训练量的11%和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