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80年以来中共"一大"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程金蛟 《天中学刊》2008,23(1):98-106
中共"一大"研究以1980年为开端,至2000年以前,在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时间、"一大"召开闭幕日期、包惠僧的代表资格、"南陈北李"缺席"一大"的原因、"三月代表会议"、共产国际对"一大"的作用、"一大"党纲、选出的中央机构、召开地点、"一大"时全国党员人数、"一大"的意义等诸方面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2000年以来,中共"一大"研究在以下诸多方面取得了较大进展:"一大"闭幕日期、包惠僧的代表资格、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时间、"南陈北李"缺席"一大"的原因、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对"一大"的作用、"一大"党纲、"一大"的意义、上海共产主义小组地位、"一大"未采纳列宁的民族和殖民地革命思想原因等.  相似文献   

2.
中国共产党创立时期 △对若干史实的看法和研究介绍: 1.关于党的“一大”闭幕时间 目前有几种提法:一是根据周佛海回忆是七月三十一日;二是根据董必武给何叔衡信及张国涛回忆为八月一日;三是根据会议安排者王会悟回忆是八月二日;最近又有人根据新材料认定大会是八月五日闭幕。 2.关于包惠僧的代表资格问题 “一大”会议代表一直有十二人和十三人之说,分歧在于包惠僧的代表资格。包参加了“一大”这一点已得到肯定。但根据苏联移交的共产国际中共代表团的档案,李达与陈公博回忆及毛泽东与董必武后期回忆,包不是正式代表;而根据“一大”七位正式代表的前期回忆和包在建党前及会上的地位和作用看,包应是正式代表。教材实际上是肯定第一种看法的。  相似文献   

3.
文章从中共“一大”代表与“南陈北李”的亲疏关系和共产国际及其代表的影响两个方面,探析了“南陈”当选为中央局书记,“北李”落选的原因。  相似文献   

4.
李平 《天中学刊》2006,21(6):116-118
中共“一大”的召开及其相关问题一直是党史界研究讨论的热点。近10年来随着史料的增多,研究逐步深化,学者们针对一些问题展开讨论,将“一大”的研究推向高峰。争论的热点有:“一大”与党的诞生的关系、“一大”开幕时间、闭幕时间、“一大”代表、党纲等问题。  相似文献   

5.
问题解答     
问:中共“一大”都有哪些人参加了?为什么“一大”代表人数有十三人和十二人两说? 答:中共“一大”召开前,曾确定国内六个地区的党组织各派两名代表参加。“一大”召开时,实际出席了会议的计有:湖南的毛泽东、何叔衡、湖北的董必武、陈潭秋、济南的王烬美、邓恩铭,上海的李达、李汉俊,北京的张国焘、刘仁静,来自广州的有陈公博、包惠僧,来自日本留学生的是周佛海,共十三人。此外,共产国际的代表马林、赤色职工国际的代表尼柯尔斯基也出席了会议。这次大会的参加者中,陈潭秋、王烬美、邓恩铭、何叔衡后来牺牲了;  相似文献   

6.
中共“一大”是在 192 1年 7月 2 3日召开的 ,可为什么中共把“建党节”要定在 7月 1日呢 ?由于当时中共“一大”是秘密举行的 ,中共的活动处于“地下”状态 ,因而“一大”文献没有发表。随后又经历了两次国内革命战争 ,恶劣的环境使得中共无暇顾及此事。随着中共日益壮大 ,纪念中共诞辰也就提到了日程上来。但此时 ,“一大”的文献找不到了 ,众多的当事人对“一大”召开的具体日期也记不准确了。193 6年 ,中共“一大”代表、时驻共产国际代表的陈潭秋为纪念中共诞生十五周年 ,发表了题为《第一次代表大会的回忆》的文章 ,指出中共“一大”…  相似文献   

7.
共产国际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在理论思想、组织基础等方面提供了帮助,使中共“一大”得以顺利召开,宣告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这是20世纪中国社会发生的最重要的历史事件,而且她的诞生使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相似文献   

8.
当年参加“一大”的12名代表(不包括陈公博)及2名共产国际代表,还有共产党的创始人陈独秀、李大钊二人,后来他们回忆“一大”召开、闭幕的具体日期.及“一大”起草通过的纲领和决议案的下落时,个个印象模糊.当初或许他们没有意识到其意义的重大,这给后来的研究留下了许多空白和麻烦。还是“一大”代表陈公博心细,他当年留下的文字记录帮后人解开了许多“一大”的历史谜团。  相似文献   

9.
从中国共产党在上海发起成立到中共“一大”召开前的这段时间里,陈独秀以《新青年》和《共产党》月刊为阵地积极宣传马克思主义,发起对各种假社会主义和无政府主义的思想论战,重视培养党的骨干力量,积极推动党的组织建设,具体指导中共“一大”党纲和章程的制定。尽管陈独秀没有出席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但他还是众望所归地当选为“一大”中央局的书记。  相似文献   

10.
从中国共产党成立到中共“一大”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由于共产国际、联共(布)轻视中共早期组织的作用,以及个人崇拜和路线斗争范式等因素的影响,长期以来人们极力淡化中共“一大”前陈独秀对建党的贡献。于是,“党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的观点一统天下。其实,作为一个政党,中国共产党成立于1920年6月。从1920年6月党的成立到1921年7月中共“一大”的召开,这是中共党史研究不应回避的岁月。  相似文献   

11.
《绥化学院学报》2011,(4):2+193
1921年7月各地共产主义小组派出代表到上海召开了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后因被帝国主义密探发觉,会议又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的一只游船上继续进行。参加会议的有李达、李汉俊、张国焘、刘仁静、董必武、陈潭秋、毛泽东、何叔衡、王尽美、邓恩铭、陈公博、包惠僧、周佛海,共十三人,代表全国各界五十七名党员出席了会议。参加会议的还有共产国际代表马林,赤色职工国际代表尼柯尔斯基。大会通过了党的章程,选举陈独秀为总书记,宣告中国共产党  相似文献   

12.
中共一大:1921年7月在上海召开,各地推举的代表毛泽东、何叔衡、董必武、陈潭秋、李达、李汉俊、刘仁静、张国焘、王尽美、邓恩铭、陈公博、周佛海共12人,还有陈独秀指派的代表包惠僧出席会议,他们代表着全国50多名党员。共产国际代表马林也出席了会议。会议最后一天转移到浙江  相似文献   

13.
出席“一大”上海会议的代表,一般认为是十三人,他们是:毛泽东、董必武、陈潭秋、何叔衡、王烬美、邓恩铭、李达、李汉俊、包惠僧、刘仁静、张国焘、陈公博、周佛海.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和赤色职工国际代表尼柯尔斯基(也译:李克诺斯基)也出席过会议.最后一天在嘉兴南湖开会,马林、尼柯尔斯基和陈公博肯定没有参加.值得探讨的是李汉俊和何叔衡是否出席.  相似文献   

14.
7月1日 中国共产党诞生日 中共“一大”的召开时间是1921年7月23日至8月初,这次大会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正式成立。1938年,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抗日战争研究会作《论持久战》的演讲时说到:“今年七月一日,是中国共产党建立的十七周年纪念日,这个日子又正当抗战一周年”。  相似文献   

15.
7月1日中国共产党诞生日 中共“一大”的召开时间是1921年7月23曰至8月初,这次大会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正式成立。1938年,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抗日战争研究会作《论持久战》的演讲时说到:“今年七月一日,是中国共产党建立的十七周年纪念日,这个日子支正当抗战一周年”。这是中国共产党(CPC:Communist Party of China)第一次正式公开提出把“七一”作为诞生纪念目。  相似文献   

16.
党的“一大”会议的起迄日期,包括转移到嘉兴南湖开会的确切日子,长期以来没有考定.一九七九年以后,有些党史工作者根据国外保存的有关文献和“一大”代表的行踪及其他史料,认定“一大”会期为七月二十三日至三十一日(中间休息两天),在南湖开会的日子是七月三十一日.但按照代表的行踪和现有可作佐证的史料,都还不能推定确切的开幕日子.一九七二年苏联《亚非人民》杂志发表了《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一文,估计是“一大”闭幕不久,当事人给共产国际的报告.这篇报告提到“一大”代表“直到七月二十三日才全部到达上海,于是代表大会开幕了”.如果这个材料可靠,那末“一大”开幕应在二十三日之后.  相似文献   

17.
毛泽东与中共"一大"相关的五个历史问题:一、毛泽东出席中共"一大"的身份,是以共产党员的身份,代表湖南社会主义青年团出席"一大"的;二、"一大"期间毛泽东被其他代表称为"神经质",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有四点;三、"一大"上,毛泽东没有做过正式发言,其工作就是做会议记录;四、毛泽东进入中共中央的时间应该是在1921年召开的中共"一大"上;五、中国共产党成立的真实时间是1920年8月,为何说"一大"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陈独秀虽然创建了中国共产党,但在历史上陈独秀被共产国际作为大革命失败的"替罪羊",并戴上了"右倾投降主义""托派"等多顶帽子,所以不可能以他1920年8月创建的上海共产党发起组作为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标志。而毛泽东出席了"一大",所以"一大"就成了中国共产党诞生的标志。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传播马克思主义,促进工人运动的发表,加速中国共产党“一大”召开等三个方面,论述了共产国际及其代表的历史作用。  相似文献   

19.
日本史学家石川祯浩著《中国共产党成立史》判定中国共产党成立于1920年11月,还以此间存在的“模仿”与“天时、地利、人和”的国际契机认定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只能以“成立史”而不足以“创建史”论之。石川祯浩的判定可谓武断,态度可谓轻慢。中国共产党的创建经历了两年多(1920—1923年6月)时间,可分为准备期、组建期、文献完备期。准备期有模仿,但并不盲从,南陈北李“相约建党”就是自主选择;组建期就独立自主地开展了对无政府主义的斗争;在文献完备期,中国共产党二大对一大党纲的修订,创造性地提出“最低纲领”和“最高纲领”及中国革命“两步走”与国共合作建立统一战线的战略。这一系列国际上绝无仅有的创造开启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序章,也奠定了中国共产党作为伟大的创造性政党的根基。在短短两年多的时间里,从“不盲从”到“独立自主”,再到“创造性”的“三级跳”,生动而雄辩地证明:中国共产党有一部堂堂正正的创建史。  相似文献   

20.
我从小就在书上读过关于南湖红船的传奇:1921年7月,中共“一大”在上海秘密召开。7月30日晚,因突遭法国巡捕搜查,被迫休会。8月2日上午,“一大”代表从上海乘火车转移到嘉兴,在南湖的一艘丝网船上完成大会议程,宣告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