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课题二"制取氧气"实验主要探究分解过氧化氢制氧气的反应中二氧化锰的作用。本实验是初中阶段首次(也是唯一一次)探究催化剂的性质和作用的实验,同时在氧气的制取方法上又道出了实验室的另一种方法。因此,该实验是初三化学教学中的一个重要实验。一、原实验的不足之处1.第一次向5%的过氧化氢溶液中加入二氧化锰,反应速度快,现象明显,但随着后面几次过氧化氢的加入(因过氧化氢被稀释),反应的速率不同,会使学生产生二氧化锰减少、催化作用减弱或性质改变的错误认识。2.该实验是先装入液体过氧化氢,后向试管中加入二氧化锰粉末(造成教师操作不规范),黑色粉末会沾在试管内壁上,对反应现象的观察造成干扰。3.实验后,很少有教师再对二氧化锰的质量是否改变进行探究。因需要过滤、干燥、称量,步骤繁杂,时间较长,课堂中也无法完成。4.由于没有对二氧化锰的质量是否改变进行探究,所以也就很少有教师再对二氧化锰进行回收,造成资源的浪费及环境的污染。二、实验改进1.实验用品  相似文献   

2.
<正>在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教材中,关于氧气的实验室制法的实验探究,其反应原理是用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分解制取氧气。一、原实验的缺陷1.实验现象实际操作时,由于二氧化锰是黑色粉末,向装有3~5mL 10%过氧化氢溶液的试管中加入少量二氧化锰后,  相似文献   

3.
本文介绍“探究二氧化锰和浓盐酸反应原理”的教学设计思路,展现了探究性实验教学在高三复习课中的实践过程。教学设计核心环节包括:(1)设计实验验证哪种离子的浓度影响反应的发生;(2)设计实验验证 c(H+)如何利于该氧化还原反应的发生。教学设计融合了二氧化锰和浓盐酸反应原理、控制单一变量的思想、双液原电池的工作原理与设计的相关知识。  相似文献   

4.
一、二氧化锰催化作用实验的改进全日制九年义务教育初中化学课本《氧气的制法》一节 ,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是通过三个实验 ,分别进行三次操作才能得出的。该实验有如下弊端 :操作次数较多 ;因分步实验对反应速率的比较 ,明显度较差 ;第三次实验给氯酸钾加热到未放出氧气 ,再通过加入二氧化锰放出氧气 ,尺度难于把握 ,且该实验仅能说明二氧化锰能使氯酸钾在较低的温度下就能放出氧气 ,而无法证明反应速率快慢这一问题。对此我设计了如下实验 (如图 1 ) ,在变形的具支试管内装入氯酸钾 ,而在里面的小试管中装入等量的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物 ,…  相似文献   

5.
一、观察现象要全面科学描述实验现象的前提是观察·观察一般应遵循“反应前———反应中———反应后”的顺序进行,具体步骤是:(1)反应物的颜色、状态、气味;(2)反应条件;(3)反应过程中的各种现象;(4)反应生成物的颜色、状态、气味·如观察在试管中加热碱式碳酸铜实验时,观察的目的是碱式碳酸铜受热变化后是否生成了新物质;观察内容和方法是:(1)反应前:碱式碳酸铜是绿色粉末状固体;(2)反应中:条件是加热,变化过程中的现象是绿色粉末逐渐变成黑色,试管壁逐渐有水雾形成,澄清石灰水逐渐变浑浊;(3)反应后:试管里的绿色粉末全部变成黑色,试管壁…  相似文献   

6.
氯酸钾分解具有如下特点:(1)为加快化学反应速率,反应条件除加热外,还需要固体催化剂二氧化锰,而二氧化锰在反应前后质量不变;(2)氯酸钾的分解产物一种是固体,另一种是气体;(3)氯酸钾分解时其中所含氧元素全部转化为氧气.  相似文献   

7.
实验室制二氧化碳通常用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而不用碳酸钙与稀硫酸反应。但是,我通过实验发现二氧化碳是可以用碳酸钙与稀硫酸反应来制取。 分别取几块碳酸钙与稀盐酸(1:2),与稀硫酸(1:4)反应,通过对照实验发现前者反应速度远远大于后者反应的速度,前者反应激烈,气体逸出的速度快,后者反应缓慢,气体逸出的速度小。通过实验又发现碳酸钙块状越小,与稀硫酸反应的速度越快。最后我用粉末状的碳酸钙与稀硫酸反应,粉末状的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进行比较发现两者激烈程度相差无几,且反应  相似文献   

8.
一、反应原理实验室常用二氧化锰与浓盐酸反应制取氯气 ,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MnO2 + 4HCl △ MnCl2 + 2H2 O +Cl2 ↑反应条件为微热。二、改进目的通过对实验装置的改进 ,可以避免在换瓶过程中氯气向空气中的逸散 ,减少对人体的危害及对环境的污染 ,节约实验所用药品。三、实验用品仪器 :铁架台 (带铁夹、铁圈 )、蒸馏烧瓶、分液漏斗、石棉网、酒精灯、双孔橡皮塞、玻璃导管、胶皮管、T形管、集气瓶、玻璃片、烧杯( 2 0 0mL)、药匙、止水夹。药品材料 :二氧化锰、浓盐酸 (蜜度为 1 1 9g/cm3)、氢氧化钠溶液、蒸馏水…  相似文献   

9.
关于催化制的概念和应用的考查是近几年中考命题的热点,尤其在新课程理念的影响下,一些中考试题题目新颖,注重基础,重视能力,下面捡撷几例解析。一、对催化剂用量的探究例1某同学做了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氧气的实验后,展开思考与探究:催化剂二氧化锰的用量对反应速率有没有影响呢?  相似文献   

10.
氯酸钾与二氧化锰反应实验的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仪器石棉网 ( 3张 )二、药品氯酸钾 二氧化锰 木条 火柴三、装置见附图。附图 实验装置四、实验步骤如附图 ,在A石棉网上放少量氯酸钾 ,在B石棉网上放少量二氧化锰 ,在C石棉网上放少量氯酸钾与二氧化锰的混合物 ,然后用带火星的木条依次接触三张石棉网的药品。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KClO3MnO2△ 2KCl+3O2 ↑五、实验现象用带火星的木条接触氯酸钾 ,有火星闪烁 ,但木条不复燃 ;接触二氧化锰 ,木条无变化 ;接触氯酸钾与二氧化锰的混合物 ,火星闪烁剧烈 ,木条复燃。六、说明传统的方法是先加热氯酸钾 ,而且须等到氯…  相似文献   

11.
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实验是初中化学里一个重要实验。做好这个实验,既可巩固已学过的基本操作知识,又可为今后气体制取知识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欲掌握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应抓住以下四个方面:一抓反应原理1.所用药品为氯酸钾与二氧化锰或高锰酸钾。氯酸钾是白色固体,二氧化锰是黑色粉末;高锰酸钾是紫黑色固体。2反应原理氯酸钾在有二氧化锰作催化剂的条件下,加热到较低温度就能迅速放出氧气。其反应可表示为:二氧化锰u?I。O,)氨酸钾——氯化钾十氧气而6…加热火和mf高锰酸钾一般加热到较低温度就可以迅速分解放出氧气C其反…  相似文献   

12.
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常用方法是用高锰酸钾加热分解法。实验后固体废物中含有锰酸钾、二氧化锰。锰酸钾在酸性条件下 ,可转化为高锰酸钾、二氧化锰和硫酸钾。通过回收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后的固体废物 ,可以得到实验室常用的纯二氧化锰。同时回收的高锰酸钾、硫酸钾晶体还有再利用的价值。为此 ,我们通过反复实验 ,对从固体废物中回收MnO2 作了一些探究性研究。1 实验原理KMnO4 完全分解后的剩余固体中主要成份是K2 MnO4 和MnO2 ,加水溶解 ,由于MnO2 不溶于水 ,因此 ,可通过过滤分离 ,分离出棕黑色物质 (MnO2 ) ,滤液为K2 …  相似文献   

13.
现行初中化学课本关于二氧化锰催化作用的实验有三个[1-6;1-7;1-8],如按课本上的顺序实验,很难在一课时内完成,为了节省时间,说明问题,克服往试管里撒入二氧化锰操作上带来的困难,当堂完成教学内容,可将实验改进如下: 方法一 1.各取一药匙氯酸钾,分装(用纸槽)于两支小型试管中,往其中一支试管里装入少量的二氧化锰,[说明1-8改为氯酸钾与二氧化锰混和加热]。  相似文献   

14.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下列金属在通常情况下,不溶于稀硝酸 的是() (A)铝(B)铜 (C)铁(D)金 2.在反应FeC13+3KSCN护Fe(SCN)3+ 3KCI达到平衡后,向反应液中加人少量下列固 体物质,溶液颜色几乎不变的是() (A)KCI(B)KOH (C)FeZ(504)3(D)KSCN 3.安全火柴盒的侧面所涂的物质是某一 混合物,其中含有() (A)白磷和三硫化二锑等 (B)红磷和三硫化二锑等 (C)氯酸钾、二氧化锰和硫等 (D)硝酸钾、二氧化锰和硫 4.实验室用足量镁粉与一定量的某浓度 的盐酸反应来制得氢气.由于反应速率太快,不 易操作.为减慢反应速率,同时又不…  相似文献   

15.
如图 1所示是一套实验室制气装置 ,用于发生、干燥和收集气体。下列各组物质中能利用这套装置进行实验的是 (填写正确选项标号 )。图 1   A 铜屑和浓硝酸B 二氧化锰和浓盐酸C 电石和水D 碳酸钙和稀盐酸要正确解答这个题目 ,一是必须弄清A、B、C、D四个选项的反应原理 ,尤其是反应的条件 ;二是必须仔细观看实验装置图 ,弄清各部分装置的含义 ,找准解题的突破口 ,综合分析 ,得出正确结论。分析与解答如下。1 反应原理  四个选项所涉及到的反应原理分别是 :A Cu + 4HNO3 (浓 )   Cu (NO3 ) 2 +2NO2 ↑ + 2H2 OB MnO2 + 4HCl (…  相似文献   

16.
现行高级中学课本化学 (必修 )第一册15 0面实验 6 5如图 1所示。用这两种装置演示铜片分别与浓硝酸、稀硝酸的反应 ,有以下不足之处 :1.反应中生成的NO2 ,NO等有毒气体完全逸散在空气中造成对人体危害 ,对环境污染 ;2 .不利于控制反应 ,只能是在反应物之一(铜片或硝酸 )消耗完全后 ,反应才自行停止。图 1 敞开体系的实验装置为克服以上不足 ,可把原来的两个独立反应体系合并为如图 2所示的封闭体系。图 2 改进后的实验装置一、实验用品仪器 :Y形管 ,广口瓶 ,烧杯 ,镊子 ,玻璃导管 (长约 2 0cm ) 4根 ,橡皮管 (长约 15cm) 2根 ,…  相似文献   

17.
初中教材“氧气的制法”中,提出了催化剂和催化作用,介绍了用氯酸钾制取氧气并放入少量二氧化锰来加速反应的进行.二氧化锰是催化剂,起着催化作用.教学中一般采用先单独加热氯酸钾、二氧化锰观察反应结果,再加热二者的混合物观察反应结果.这对于帮助学生建立明确、牢固的概念很有必要。但如果实验条件控制不好会达不到预想的效果.在此我们将有关实验的条件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8.
将二氧化锰粉末凝固在聚氨酯胶上进行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实验,实验研究表明,凝固在聚氨酯胶上的二氧化锰能很好地催化过氧化氢分解,反应前后二氧化锰的质量不变。实验过程易控制、易观察,凝固有二氧化锰的聚氨酯胶可反复使用,绿色环保,易操作。这一研究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催化剂”概念。  相似文献   

19.
<正>我针对红色喷泉实验存在的问题,设计、组装了实验装置,采用硫氰化铁([Fe(SCN)_6]-)在水溶液中显血红色的特点,将其与二氧化锰(MnO_2)催化过氧化氢(H_2O_2)分解放出氧气的反应结合在一起设计红色喷泉实验。在硝酸铁(Fe(NO_3)_3)溶液中加入少量硝酸(HNO_3)抑制铁离子(Fe-)在水溶液中显血红色的特点,将其与二氧化锰(MnO_2)催化过氧化氢(H_2O_2)分解放出氧气的反应结合在一起设计红色喷泉实验。在硝酸铁(Fe(NO_3)_3)溶液中加入少量硝酸(HNO_3)抑制铁离子(Fe(3+))的水解使溶液基本显无色,然后加入  相似文献   

20.
来炜  刘志敏 《化学教学》2002,(6):47-48,16
1 实验目的在日常中学教学实验中 ,一般都是以氯酸钾与二氧化锰共热来制取氧气。其中二氧化锰作为催化剂 ,其在反应前后的质量和性质不变。那么二氧化锰在反应中究竟起了什么作用 ?其催化作用又如何 ?有没有比它更好的催化剂呢 ?我们决定以实验来找出问题的答案。2 实验报告2 .1 不同催化剂对催化效果的影响分别称取八份KClO3 ,再分别称取Cr2 O3 、Fe2 O3 、CuO、MnO2 、SiO2 、ZnO、CaO、Al2 O3 各一份。按质量以一比五将氧化物分别跟KClO3 均匀混合后 ,倒入研钵中碾细 ,使反应物充分接触。按附图装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