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随着我国社会进步与社会文化水平提高,社会各界对中学生素质教育情况也越发关注。初中教育教学阶段作为学生行为习惯及思想道德品质养成重要阶段,在这一时期对学生进行道德与法治教育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与价值导向,并帮助学生完成自我认知,对学生心理健康发育情况进行有效疏导。为了提高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活力,教师在课程设计及实际教学过程中,应合理利用各种教育资源,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活力。  相似文献   

2.
德育是教育的核心和根本,在小学阶段,只有高度重视德育,以德育促教育,才能让教育回归本质,推动教育教学改革。当前,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还存在诸多问题,主要体现在师生交流较少、学生实践不足、法治教学枯燥、文化渗透匮乏等方面,为提高德育效果,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需要从现存问题入手,改变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是德育的主阵地,在德育方面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因此,道德与法治教师需要加强对德育的重视,强化情感教育,用鲜活生动的案例开展德育渗透。文章分析了德育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重要性,提出了当前小学德育的不足,探索了道德与法治课程中德育的渗透策略。  相似文献   

3.
生命教育是真正的素质教育,教师应将生命教育贯穿到整个学生的学习生活之中,在教学中有机地挖掘有关生命教育的内容,渗透到教学之中。  相似文献   

4.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是以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公民为中心的一门综合实践课程,注重引导学生学法、尊法、守法、用法。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法治意识的培养、落地显得尤为重要。通过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学习,学生的政治学科素养可以得到提升。  相似文献   

5.
《考试周刊》2019,(A3):112-113
小学生虽然年龄小,但思维十分活跃,想象力非常丰富,小学生道德观念逐渐由管教转变为自律,由于小学生生活经验少,认知与判断能力尚浅,需借助生活化情景帮助学生加深理解。对此,本文针对如何让生活走进"道德与法治"课堂开展探究,积极分析小学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的意义,就如何在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合理进行生活化教学提出相关策略,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品德与社会》是在小学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旨在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的人。  相似文献   

7.
教育教学工作的根本任务在于立德树人,而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正是思想政治理论课.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逐渐受到了全社会的关注,其在基础教育阶段的德育工作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开展道德与法治教育能够给学生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而生活与德育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在道德与法治课堂教...  相似文献   

8.
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除了要让学生学习到学科知识之外,良好习惯的养成也是不可忽略的。因为小学生正处于学习的最初阶段,习惯的好坏直接影响了其今后的发展,不可谓不重要。基于此,针对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9.
小学低年级的道德与法治课中规范了该课程的性 质是以儿竜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 活的儿竜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资 源的开发与利用,对丰富小学品德教学内容、转变小学品德课 程功能和学习方式,增强小学品德教学实效有着重要的意义。 教师作为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者,在平时的教学中,为了让小 学品德课程资源“丰满”起来,可以以教科书为基础,努力挖掘 相关课程资源,以学生为核心,深入开发生本课程资源,以社会 为后盾,适时充实课外课程资源。  相似文献   

10.
佘成文  鲜文 《教育》2013,(7):60-60
品德与社会课是在小学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性课程,这一课程的有效开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1.
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要积极挖掘各种课程资源,让教学内容更丰富,构筑高品质课堂。教师可以从日常事件、学生容易出现的错误和社会热点事件中汲取生活化资源,调动学生的体验,还可以从经典故事、古典诗词、民族节日中挖掘资源,促使学生将传统和创新结合在一起,还可以利用动画视频、微博论坛、数据分析等信息化资源,让学生掌握更多的学习方法,让课堂学习互动与时俱进。这些方法都能构筑高品质的课堂,提升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2.
温桃妹 《新教师》2019,(8):67-68
道德与法治是一门培养学生良好品德与行为习惯的综合性课程,衡量教学实效的标准就是看学生良好品德与行为习惯的养成情况.因此,提高课堂效率,提升课堂教学效果是学科教师的职责所在.本文拟从提高课堂实效的角度,探讨具体的措施方法.  相似文献   

13.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我们关注于学科与生活之间的联系,希望学生能够将课堂中学习的理论知识,在生活的实践中得到实现。因此教师需要转变传统的教学思想,顺应新课程的要求,创新教学方式,让生活走入课堂之中。初中道德与法治的课程本身来源于生活,大多可以映射到我们身边所发生的事情,这对于生活化教学来说有着极大的优势,同时也能够在课堂中培养学生的生活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14.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需要从儿童抓起。为此,儿童的法治教育工作在我国得到高度重视。为了让少年儿童能够安全、健康地成长,我国小学开设了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旨在培养小学生的法治安全意识,使小学生懂得一些安全防护办法。为此,本文针对如何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中落实法治教育进行了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15.
方晓玲 《学周刊C版》2022,(11):143-145
随着我国社会进入新时代,对民族素质和创新能力的重视在不断增加,而对公民的道德素质教育是提升公民素质的关键环节,所以基层教育课程建设中也愈加重视对学生的公民道德教育,而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是落实对学生进行公民道德教育的主阵地,在农村小学中也是如此。但是从现状看,农村的道德与法治课程教育在教学工作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一方面是对学科教学的不重视,另一方面是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落后,导致学科教学实效性较差。道德与法治课程是以学生生活为基础的课程,因此可以结合小学生的实际开展体验式教学,从而有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6.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课恰当地运用多媒体教学,可以充分利用电教设备表现手法的先进性、广泛性的特点,多媒体更是通过对学生的视觉、听觉产生刺激,引发学生情感共鸣,进一步加深对道德素养与法治的认识。教师对多媒体的充分利用,一方面是教师进行优质课程教学的必要手段,另一方面是集中学生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的重要途径。因此,对多媒体的合理使用能够加快教学目标的实现,提升教学质量,充分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  相似文献   

17.
颜肇鹏 《新教师》2019,(7):69-70
在建设法治社会背景下,道德与法治课程在小学教育阶段的重要性日益提升.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内容中不仅涉及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也包含个人品德、学习态度、意志力以及法律、法治意识和爱国主义情感等多方面的内容,涵盖了大部分良好行为习惯和优秀意识,对学生终身成长和正确价值观的树立极其重要.但如果教学局限于教材内容,难免无法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同时也不利于学生在生活中进行实践.因此,教师应将社会中的一些典型、热点事件以及生活中的常见案例整合起来,应用到教学之中,让学生在真实情境或者社会活动中感受、实践.  相似文献   

18.
《考试周刊》2021,(61):139-141
伟大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明确指出:教育就是培养习惯。初中道德与法治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到:教学的重点是让学生能够辨别好和不好的习惯,保持已经形成的生活习惯,在生活中有意识地要求自己。为此,文章将树立以生为本、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以培养学生良好习惯为目标,解读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重要性、实施要点,最后探寻了有效开展的路径。  相似文献   

19.
李志莲 《考试周刊》2023,(10):155-158
在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中,提高教学质量已成为当前小学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小学阶段通过开设道德与法治课程,可以培养学生的道德修养和法治意识,让他们更加自觉地遵守社会公德,提升自己的道德水平。教师通过提升道德与法治教育的水平,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法律和道德,并通过引导促进他们形成正确的“三观”。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