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当代中国双重视野下的杜拉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杜拉斯在中国的文学接受和研究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在20世纪80年代她的作品刚刚被介绍到中国的时候,是作为高雅文学而受到文化精英们赏识的。现在,她的作品却变成了商业性很强的产品,她的名字也变成了通俗文学的一个标志。杜拉斯在中国文化中已是一种蕴涵着文学品位、情趣意味的文化意象。文章旨在通过比较分析“学术界”和“大众”对杜拉斯的两种评价的兴趣重点、认识层次、评价尺度,总结出当代中国双重视野下对杜拉斯的不同理解和接受、阐释的原因。揭示出“精英文化”和“大众文化”之间有差异又有重合的这种当代矛盾现象。  相似文献   

2.
语言作为文学的“第一要素”,在作品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而现代的“语言学转向”,更使语言成为人类的家园和文学的存在方式。既然想象一种语言就是想象一种生活方式(维特根斯坦语),那么,”写小说,就是写语言”也就顺理成章了。所以科林伍德宣称:艺术活动  相似文献   

3.
先锋派作家在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出现,他们对小说形式进行全面的变革,注重文本意识和叙述策略。先锋派作家虽然拓展了文学的功能和表现力,使文学呈现出多元化的格局,但他们过分追求叙述功能,使他们的作品成功远离大众读者的“新精英文学”,在20世纪90年代,先锋派作家开始“回归传统”,向现实性和可读性转型,在进入21世纪的今天,有必要对先锋派作家的这种变化进行一番梳理和总结。  相似文献   

4.
在文学创作构思的程序上,作家自始自终不能脱离对形象的塑造。这是由文学的基本特征所决定的。一部文学作品的价值如何,最主要是看其中的“典型形象”塑造得是否成功。古今中外的文学作品证明,凡是塑造了具有高度概括意义的、能深刻反映社会生活并揭示其本质意义的“典型形象”的作品,都是优秀的,富有代表性的作品。这些作品及其艺术典型产生于生活,来源于社会,经过作家精心加工,精心提炼。因此,他们“比普通的实际生活更高,更强烈,更有集中性,更典型,更理想,因此更带有普遍性”。【I]典型形象的复杂性与普通的文学形象相比…  相似文献   

5.
四十年代的中国文坛,由于社会政治的原因,呈现出了“解放区文学”、“沦陷区文学”和“上海孤岛文学”三足鼎立的局面。而苏青作为“上海孤岛文学”中一位重要作家,其独具个性的创作、独特的视角,在备受读者关注的同时也引起了许多争议。而大家关注的多为她的大胆直率、她的女性思想,殊不知“世俗化”也是其作品的一大特色。她的作品中多日常生活琐事、饮食男女、婚姻生育等,这些构成了她作品中的“俗”世界。文章将着重探讨她作品中世俗气的形成、特点及其影响和意义。  相似文献   

6.
以“通俗”起家的文学巨树,分成俗文学与雅文学两个枝杈,俗文学经流变发展形成四大子系;通俗文学,民间文学,曲艺文学及现代化音像传媒中属于大众通俗文艺的部分。要将雅俗文学作精确的分界是很难的。我们认为,在古代可定义它们为“雅文学”与“俗文学”;在现代文学时段中,则可定义为“知识精英文学”和“大众通俗文学”。目前,因循文化市场的规律,两个文学分支渐有靠拢的趋向,甚而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适俗”但不“媚俗”。这一文学现象的出现将给广大读者带来很大的收益。  相似文献   

7.
我认为,学生作文创新能力缺失有三个方面原因:缺乏认识自我的能力、张扬自我的勇气和表达自我的技术。1.缺少认识自我的能力。“写作的过程也是一个认识自我的过程,包括认识自我的情感,认识自我的要求,认识自我在周围世界中的位置。”在《插图本中国文学史》中,郑振铎曾把情感作为文学与科学分野的“疆界”:“这个疆界的土质是情绪……文学是产生于人类的情绪之中的,无情绪当然更不是文学。”人类文学史上的伟大作品没有一部不是响应心灵的呼唤、忠实记录自己感受的作品。惠特曼一部《草叶集》某种程度上是他自己的一部心灵史;鲁…  相似文献   

8.
与其他文学巨匠相比,苏轼有其独特之处:他能把从生活中体悟到的发人深省的哲理与耐人寻味的诗意相融合,构成所谓“理趣”,达到了宋人“言理”的最高境界。苏轼作品有诗词文三种文体,其“尚理”在各种文体中都有体现,而且这种“尚理”是有社会原因和其个人原因的。  相似文献   

9.
文学教育有助于素质教育。小说恐怕是最具可读性最有吸引力的文学样式,它有着得天独厚的艺术优势,因而以鉴赏为主的小说教学有利于素质教育,在以下两个方面显得更为突出一、有利于优化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小说教学更能体现“教学的教育性”(赫尔巴特语)、“文学的人学性”(高尔基语),因为“文学是人学”,小说是以塑造人物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的叙事作品,它“最深刻  相似文献   

10.
在大陆的出版界,林承璜先生为编辑出版台港文学图书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十多年来,他编辑了大量的台港文学图书,并且有十几部获奖,得到了读者的广泛赞誉。因而被传媒誉为“介绍台湾文学的开拓者”,“最早,也是最热心出版华文文学作品的主持人”(於梨华语)。台湾的“当代天下名人作品专藏馆”还为他设立了“作品和有关文献珍藏专柜”。  相似文献   

11.
西晋文学证实,齐梁更重“形似”,熟记典实多少,往往被认为是文人富有才华的重要标志。时代形成的文化挑战,异域文化和宗教文化给予文学活动新的激发,带有竞赛决策 质的集会唱和所导致的创作方式,作品功用变化,也是逞才炫博风气氤氲的原因之一。帝王心中早年积存的“阴影”,愈益激发了其内心的荣誉感与报复欲。  相似文献   

12.
近十年来中国文学的商品化特征解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学的商品化是指近十年来作为精神生产活动的文学受大众生活和大众文化的商业化影响而出现的商业化风气。文学的商品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在文学运作模式上以批量制作和追求外在包装为特征;在创作方法上追求“好看”的效果.呈现类型化的倾向;在内容上以世俗生活的闲适性吸引读者,以迎合大众的欣赏习惯为能事,注重文字的消费性。文学的商品化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文学自身的发展,但过分追捧文学的商品化则不可避免地导致文学作品的水准下降、审美价值的降低.最终导致经典性作品的缺失。  相似文献   

13.
我们将讨论中国以古汉语写就的三种散文文学:记事体散文(非小说类文学作品)、写景散文和寓言。我们仅注意作品所创造的境界并满足我们的审美情趣,而不管作品同时所具有的任何非文学上的(如富有哲理性的或历史上的)影响。至于作品的实用目的,如官文,我们将不予讨论,尽管从传统上讲它们也被看作“文学”。这并不是否认它们文体的优美,而是说它们更应该被划归“文字学”、而不应该划归  相似文献   

14.
戚良德  李婧 《现代教育》2004,(11):53-55
文学的学习过程,既是一个掌握知识的过程,更是一个培养感情、陶冶情操、净化心灵的过程,因而是一个美的历程。一方面,文学是抒情的,文学的本质乃是情感的抒发,情感是文学的灵魂。一个情感丰富的人比较容易进入作品,领会作品中的深意,所以注意培养个人的性情,就可以和文学更接近,在理解文学时不隔膜。另一方面,随着一步步深入文学的世界,我们的感情和情操也得到净化和陶冶,所谓“腹有诗书气自华”。  相似文献   

15.
“迷惘的一代”和“伤痕文学”这两个文学流派虽然出现在不同的国度,产生于不同的时代,但却有相似的创作背景和动机。“迷惘的一代”作家有各自独特的风格,他们的一些作品作为经典和名著而留存下来;“伤痕文学”由于思想性上欠深刻和艺术手法的幼稚,很少有作品作为经典留存。  相似文献   

16.
布勒特·哈特的华人叙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布勒特.哈特的作品再现了十九世纪美国西部地区的风土人情,使他成了“地方色彩”(Local Color)文学的代表人物。哈特的两篇作品《异教徒中国佬》和《异教徒李顽》都以中国移民为主人公,但在对待华人的态度上,哈特是自相矛盾的:他一方面谴责针对华人的暴行,同情华人受到的不公正待遇,另一方面,他所塑造的华人形象是歪曲、片面的“刻板印象”(stereotype),反映了作者和美国大众的东方主义思想。  相似文献   

17.
在寻根文学产生的历史背景和创作原则的指引下,作者剖析了莫言等作家的“寻根”作品在神秘的“文化玄惑”的笼罩下,造成审美失落的原因。令人深思地指出新时期寻根文学应该在自己民族文化土壤的现实根基上寻找其现代审美契机  相似文献   

18.
“性灵派”以“求俗”的文学主张独树一帜,成为清代影响最大的文学流派之一。“性灵派”世俗化的创作倾向不仅表现在文学题材的选择上,还表现在诗歌语言的运用上。明清之际理学、心学的发展,市民经济的繁荣,通俗文学作品的大量出现,都是“性灵派”文学创作俗化倾向产生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9.
《文学教育(上)》2010,(9):160-160
西班牙国王胡安·卡洛斯一世日前在塞万提斯家乡阿尔卡拉德埃纳雷斯向墨西哥著名作家何塞·埃米利奥·帕切科颁发2009年西班牙塞万提斯文学奖,以表彰他对文学所作的贡献。卡洛斯国王肯定了帕切科的作品在20世纪下半叶所取得的广泛影响:“他的诗作是社会的产物,源于大众,服务大众,这让他超越了一般个体所能发出的声音。”  相似文献   

20.
<正>文学研究不应脱离文本,这本是个常识问题。但近年来,一些有悖于这一常识的诸多现象令人不安。其表现大致有几种情况:一是不读文本。如在当下的一些作品研讨会或读书会上,一些发言者侃侃而谈,但其内容与文本毫无关联甚至离题万里。二是不求甚解。宋代朱熹说读书要“熟读而精思”,其中“熟读”即是对文本的熟稔,是“精思”的前提和必要条件。但现实中我们常常看到一些专业的文学研究者对作品的解读也只停留在一知半解上,更遑论一般的读者了,可以想见这种研究有多少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