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音乐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提高全民音乐文化素质的普及教育,其核心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器乐教学首先要遵循音乐教育的审美性原则,其目的是通过乐器学习音乐、表现音乐、激发兴趣,全面提高学生音乐文化素质。传统的小学音乐教学主要以声乐为主,内容形式单一。很多噪子不好或处于变声期的学生会对单纯的唱歌教学产生厌恶感,从而丧失学习音乐的信心,也许很多学生“对学习音乐的兴趣和爱好”就扼杀在小学阶段,提高全体学生的音乐素质的目标必然会落空。器乐进入课堂,打破了单一的课堂教学模式,标志着音乐教育改革新纪元的到来。由于器乐教学是我国音乐教育近年来才正始引入课堂,许多人对器乐进课堂的性质,任务以及其教学形式、方法、手段等的认识不足,因而在实际教学中还存在许多误区。认为器乐进课堂就是在  相似文献   

2.
李振坤 《学周刊C版》2019,(9):141-141
器乐教学是小学音乐教学的内容之一,它不仅可以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同是也是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实践活动的有效方法。器乐教学实践活动可以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培养审美情趣、促进个性发展。同时,使学生具有初步感受音乐、鉴赏音乐和初步表现音乐的能力。本文主要对农村小学器乐进课堂的必要性进行了探讨,从而使学生获得更好的音乐审美体验。  相似文献   

3.
2011年版小学音乐课程标准第四部分"实施建议"中提出:"器乐演奏对于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提高对音乐的理解、表达和创造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小学阶段开展器乐教学,提高学生艺术素质,已是我国小学音乐教育发展的普遍趋势。然而音乐课堂器乐教学比较枯燥,难度大,让许多音乐教师不敢尝试,笔者认为有效的激励和多样化的评价机制能有效地实现器乐进课堂。  相似文献   

4.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社会上对于人才种类的要求也逐渐变得多样化,器乐教学也逐渐走俏。早在课改实行之前,我国音乐教学大纲就已经提出了"器乐进课堂"的教学口号,但是器乐教学工作并没有得到实质性的进展,很多学校只是在形式上相应了器乐进课堂的口号,并没有付诸于行动。本文对当前我国"器乐进课堂"工作中存在的难点进行分析,针对部分问题找出相应的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5.
性格决定命运,良好的性格对学生的终身发展起积极作用.竖笛教学作为一种普及的音乐教育,是实施美育的好载体.竖笛学习在增长学生音乐知识的同时,也有利于促进学生人格健全与发展. 新课标明确指出:器乐教学是音乐学习的重要内容.将器乐纳入教学内容,是当下音乐教改的发展趋势."竖笛进课堂"在我校已有十五年的有效探索,实践表明:竖笛教学不仅有助于学生音乐视野的拓宽,更有益于学生良好性格的养成.  相似文献   

6.
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器乐进课堂”的活动可谓是蓬蓬勃勃。通过“器乐进课堂”,不仅丰富了学生的学习生活,培养了学生对音乐的兴趣,而且使学生的心灵受到了陶冶,从而提高了学生的素质,是音乐教学的深化,也是形成学生音乐技能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那么应该如何通过器乐教学,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力?  相似文献   

7.
音乐是一门欣赏的艺术,不但动人的旋律、优美的歌词可以引起我们美的享受,而且器乐教学更可以直接、客观地引起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当前,非常提倡素质教育,器乐教学是小学音乐教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所起到的作用不容小觑.器乐在一个时期有过风光的经历,随着时间的推移,以及应试教育的重新抬头,器乐教学渐渐走向了衰落.其实在我们以往的教学实践中,充分表现了这一观点:把器乐带进课堂可以改变学生的音乐教学观念,它不但可以调动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而且可以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潜能,培养他们良好的音乐情操.  相似文献   

8.
在新课改的指导下,加强了对学生的素质教育,因此,学校和家长逐渐重视对学生音乐素质的培养。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应用器乐教学的方法,可以有效的提高音乐课堂的教学质量。本文阐述了小学音乐教学中进行器乐教学的重要性,并分析了开展器乐教学的具体方法,为小学音乐教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陈华 《成才之路》2014,(32):73-73
正器乐教学是学生学习音乐的重要艺术实践,是小学音乐教学的内容之一。器乐教学可丰富、充实小学课内外的音乐教学活动,培养、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能扩大知识的应用范围,提高学生的识谱、视奏能力,发展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力、理解力、表现力和创造力。能激发学生的多向思维,让眼、耳、口、手等多种器官协调发展,对学生的智力开发起促进作用。把"竖吹巴乌"作为课堂乐器引入农村音乐课堂,在课堂乐器的教学中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林峰浩 《林区教学》2013,(9):117-118
演奏教学是小学音乐课程的重要内容,吹奏口风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音乐知识和基本技能。通过口风琴吹奏与形体律动的整合,可以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器乐进入音乐课堂,已经成为中小学音乐教育的重要手段,它对于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提高对音乐的理解、表达和创造能力,发挥音乐教育的审美功能,丰富学生的课余音乐生活都有着重要作用。如何让乐器进入课堂,充分发挥器乐的教学功能,是音乐教育工作者首先要考虑的。  相似文献   

11.
姜奕 《江西教育》2012,(Z6):123
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器乐进课堂"的活动可谓是蓬蓬勃勃。《音乐课程标准》的颁布,使演奏教学成为小学音乐课程的重要内容。竖笛音色优美,简易实用,价格便宜,携带方便,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培养了学生对音乐的兴  相似文献   

12.
陈宇兰 《儿童音乐》2016,(12):51-53
器乐演奏作为一种音乐实践活动,能够促进学生用音乐的形式表达个人的情感并与他人沟通、融洽感情,是音乐表现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也使器乐教学成为了音乐教育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但相对于《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中的感受与欣赏、音乐创造等其他几项课程内容来说,我国的课堂器乐教学起步较晚,教学方面也稍显薄弱.  相似文献   

13.
器乐教学是音乐教学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是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内容。在众多的乐器中,竖笛以其结构简单、音色优美、易于学习的优点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被广泛应用。通过"竖笛教学进课堂",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陶冶学生的心灵,从而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  相似文献   

14.
器乐进课堂是音乐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在音乐教学中将器乐纳入教学内容,不仅能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才能、特长。而且也为他们进一步学习音乐打下一定的基础。在音乐教学中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及学校提供的教学器材选择相应的打击乐器、吹管乐器、弹弦类乐器。器乐教学对促进中学生对艺术的理解、对艺术的价值、对艺术的审美有以下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在日常音乐课教学中融入小器乐教学是音乐教育的新方向。"小器乐进课堂"需要教师与学生"约法三章",上好入门的第一课;需要家校互动,帮助学生保持器乐学习的积极性;需要我们每一位音乐教师,以学生为本,努力积累课堂器乐教学经验。我们应将器乐教学落实到课堂的每一处细节中,进而形成完整的教学体系,不断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音乐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6.
美国音乐教育心理学家詹姆斯·莫塞尔说:“器乐教学可以说是通往更好体验音乐的桥梁。事实上,它本身就是一个广泛的音乐学习领域。”陶笛是中国最古老的乐器之一埙的现代化演绎,在器乐进课堂的大背景下,将陶笛引入小学音乐课堂,可以丰富小乐器种类,帮助学生开拓音乐视野,提高音乐实践能力,感受乐器背后所蕴含的中华音乐历史文化。  相似文献   

17.
李迪 《辽宁教育》2012,(15):50-51
器乐教学是学生参与实践、创造的重要手段。美国音乐教育心理学家詹姆士·墨塞尔曾精辟地指出:"器乐教学可以说是通往更好体验音乐的桥梁,事实上它本身就是一个广泛的音乐学习领域。"学生在演奏中学习和感受音乐,既培养了音乐表现能力,又提高了审美能力。在新课程的指导下,音乐教师们对器乐教学有了新的认识,并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器乐进课堂教学的研究。由此,探讨器乐教学的论文也渐渐增多。纵观这些器乐教学论文,研究内容基本上是器乐教学的意义和器乐教学的策略,探讨初中课堂器  相似文献   

18.
我国国家教委在九年制义务教育音乐教学大纲中已明确地将器乐教学列为音乐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器乐教学是学生学习乐器的关键期,不容忽视。因此,近两年在小学课堂器乐教学中一直进行器乐教学的研究,现以陶笛教学为例,就如何提高课堂器乐教学谈几个有效的策略,以供探讨。  相似文献   

19.
<正>多年来,器乐学习一直是音乐学习中的薄弱环节,很多师生反映在中、小学音乐课堂上很难开展。如何有效利用课堂、积极开展有针对性的器乐教学是困扰一线音乐教师的难题。《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标准》)的颁布,促进了全国中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实行"器乐进课堂",许多教师在音乐教学实践中运用各种"课堂乐器"(竖笛、口琴、口风琴、电子琴)等等,在各地进行了大量的实验。十几年来,我一直在音乐课堂中进行竖笛吹奏教  相似文献   

20.
为数不少的音乐课堂,器乐教学已经沦落到了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尴尬境地.究其原因,器乐教学缺乏应有的美感--学生听不到美的音乐、奏不出美的音乐、体验不到演奏的音乐之美,应是症结所在.因此,笔者认为,只有准确把握课堂乐器的特性,有效提升教学过程的审美含量,让琴声乘上音乐的翅膀,让器乐教学富有美感地进行,器乐课堂才能走出困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