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深度报道在电视节目采访制作中较难,而又为各电视台所追求。抓深度报道,对提高电视节目的知名度,提高记者的业务能力水平,是大有帮助的。中央电视台最初的“观察与思考”,到目前的“时空报道”、“焦点访谈”、“新闻调查”等节目,在观众中有较大的影响,这些节目能抓住时代脉搏、宏扬正气、针贬时弊,敢于揭露问题,其中  相似文献   

2.
戴浪青 《视听界》2013,(2):93-94
电视新闻已由传统的记者采集转向多元化。“拍客”新闻具有更快捷、更贴近大众的特点,是对传统电视新闻来源的补充。2010年2月,泰州电视台《新闻夜班车》开辟了“市民拍客”板块,2012年《新闻夜班车》改版后,将原先的“市民拍客”更名为“班车拍客”,与“班车时评”、“班车见闻”、“班车说法”、“班车杂谈”,构成一档完整的《新闻夜班车》。“班车拍客”子栏目自开设以来,每天至少播发3条拍客新闻。不同身份背景及职业的“拍客”拥有各种独特的资源及多元化的视角,使民生新闻电视栏目有了更多的来源。  相似文献   

3.
如果说报纸、广播等传播工具与读者、听众之间,因主观和客观等原因,还存在一定的距离的话,那么电视是最“贴近”观众的了。这就是电视报道与报纸、广播报道的不同之处,这种电视报道自身独有的特性,就是电视报道在观众方面引起的现场感。  相似文献   

4.
在拍客实现了对传统媒体时代的旧“景观社会”的全面建构的同时,拍客传播也冲决着旧“景观社会”的“超真实”性与意识形态性,在政治、商业和文化三个方面对旧“景观社会”的意识形态性发起了挑战.移动新媒体时代的拍客传播是自发的第二次“情境主义国际”运动,它通过拍客传播建构的“生活情境”打破了旧“景观社会”的话语霸权与意识形态性,德波的“景观社会”的理念与现实呈现正是在此基础上得到了发展与修正.  相似文献   

5.
自从法国“国立乔治·蓬皮杜艺术与文化中心”正式开放以来,每天都有成千上万的观众涌向这里,其人数之多甚至超过了艾菲尔铁塔的游客和卢浮宫的参观者。法国人骄傲地说:“它已经跃为全世界的文化中心了。”为了向世界更多的观众介绍这一中心,法国政府特邀六位摄影家,请他们共同拍摄报道该中心的宣传照片。摄影家们精心挑选了一百二十张照片,组成了题为《六人》的影展,在世界各地展出。  相似文献   

6.
2004年9月初,钱江都市频道《城市新闻》栏目策划了一期公益活动——范大姐贫困山区助学行。我和两位记深入刚刚遭受台风“云娜”袭击的台州山区,进行了为时8天的采访报道,共采制了5篇报道。报道播出后,引起观众的不小反响,收到了较好的社会效果。  相似文献   

7.
南京电视台“社会大广角”深度报道栏目始于1994年2月28日播出,每天10分钟,已播出近400期。这一栏目至今能在南京地区家喻户晓,它的成功之处就在于栏目选择了最适合电视特性、最易被观众接受的风格的样式,就在于它所报道的内容紧贴生活、紧贴群众,具有强烈的“土”味,并注意把“热度”、“深度”和“人情味”有机地统一起来,坦诚地评说。这一栏目特性与观众感受方式的一致,赋予了栏目特有的生命力,并在观众中  相似文献   

8.
提起会议报道,读者、听众、观众无不埋怨新闻传媒;提起会议报道,新闻工作者每每摇头叹息。虽然改进会议报道呼吁多年,呼声日烈,新闻媒体也作出了许多探索,但会议报道仍是新闻报道中的“老大难”。  相似文献   

9.
地方“两会”报道如何出彩,是很多媒体一直探索求解的难题。 全国“两会”,高官云集,精英群聚,人才荟萃,再加全国人大独特的立法职能,新闻报道自然夺人耳目。与此不同,地方“两会”程序色彩重于新闻看点,读者、观众对“两会”新闻报道的关注度不高。笔者在近三年的山东省“两会”报道中,着力寻找新闻点,在报道的新与巧上做了一些尝试。  相似文献   

10.
江西卫视《今晚报道》是江西电视台实行制片人制后改版的新闻节目之一。全体编播人员努力实践着“贴近社会,增强节目可视性;面向观众,加大观众参与性”的宗旨。结合本台实际,围绕观众需求,整档栏目,以社会新闻为主线,及时准确反映老百姓普遍关注的热点、难点和疑点,把节目分为“今日要闻”、“新闻视点”、“观众之声”、“航讯”“国际新闻”等四大板块。1998年4月1日,我们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使改版后的《今晚报道》首次在江西卫视频道中与观众见面了!在栏目筹备过程中和开播后近二个月的时间里,今晚的观众是谁?我们能…  相似文献   

11.
今年,国家科学基金会(NSF)在文学型科学报道上的投资翻了一番.实际上,资金增加了5倍. 2010年,国家科学基金会给亚利桑那州立大学的老师拨款5万美元开设一门报道科学和革新政策的课程,让12位作家/交流者和12位学者/研究者进行“创造性的非虚构作品写作”.今年,该基金会为该课程提供了25万美元后续资助,目标是为参加者讲授如何使用“叙事学、情景描写和讲故事”的方式吸引普通读者和观众.  相似文献   

12.
杨凯  王晓利 《新闻传播》2005,(6):19-19,34
典型报道是我国新闻宣传中非常重要的形式,在建国以及其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它都发挥着重大的作用。因此,有人将典型报道称为新闻报道的“传家宝”。而在21世纪的今天,典型报道被赋予着新的内容,如何做好新时期典型报道成为摆在媒体从业人员面前的一道必答题。近年来,黑龙江电视台新闻部积极探索,勇于实践,按照“三贴近”原则实现“四个转变”,使典型报道在调动观众情绪、引起观众共鸣的同时,实现宣传目的,进一步提升媒介的威望和影响力。  相似文献   

13.
遗憾报道榜     
新闻中离谱的错误 8月10日,冼东妹夺冠。8月11日青岛某张报纸上发出了这样的报道:“紧接着,冼东妹向前来为她助阵的每一位官员,以及中国教练员拥抱,教练傅国义直接把她扛了起来,幸福洋溢在冼东妹的脸上。看台上的观众也非常疯狂,他们不停地为冼东妹鼓掌叫好。冼东妹挥动着中国国旗绕场一周,以感谢支持她的球迷。”  相似文献   

14.
在电视新闻报道中,新闻背景报道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可以起到深化主题、表明观点、烘托气氛、增加知识的作用。在我国电视新闻界,最早提出并重视新闻背景报道的是《焦点访谈》栏目。在栏目的定位语中,它明确地将“新闻背景分析”与“时事追踪报道”、“大众话题评说”并提,定为栏目的宗旨。近年来,各省级电视台在新闻节目中也相应加大了背景报道的分量。但总体而言,新闻背景报道在我国是新生事物,也是电视新闻中的薄弱环节。在一些重大题材的报道中,背景报道的配合往往显得不够及时,观众得不到与新闻事件密切相关的有关背景信息…  相似文献   

15.
黄宏莹 《报刊之友》2010,(2):103-104
一、危机报道的意义 近几年来,国内外重大突发事件迭起,“9·11”恐怖袭击、SARS疫情、汶川大地震、国际金融危机、甲型H1N1流感等更是引起了世界各国民众的关注。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人们对于这些事件的关注也与日俱增。这就给市场化发展的媒体带来了很好的报道素材。在危机发生的整个过程中,  相似文献   

16.
张成 《记者摇篮》2006,(5):67-67
一、省级电视台经济报道面临严峻挑战当今时代,电视媒体的竞争越来越激烈,观众手中的遥控器每天在几十个频道之间游走,没有吸引人眼球、勾起人收视欲望的好的电视节目,就很难得到受众的青睐。尤其在新闻竞争中,省级台处于“上不着天、下不着地”的尴尬境地,“关心国家大事看中央台、了解身边小事看城市台”,固有的收视观念一直在影响着省级电视台的新闻宣传。目前,中央电视台的经济报道已经改变了原有说教意味浓、呆板僵硬的模式,更多的从软性报道和包装上寻求一种突破,在“爱看”与“受看”两方面吸引了越来越多各个层面上的观众。同时,地…  相似文献   

17.
相军 《军事记者》2013,(2):19-20
军事训练报道是电视宣传的“重头戏”.也是“拿手好戏”,此类报道因为画面动感强,信息量大,又是部队的中心工作,所以吸引了大批观众的眼球。近几年来,部队军事训练报道逐年增多,质量有所上升,出现了不少好作品。但也应清醒地看到,军事训练报道手法单一、风格雷同、人云亦云、内容单调等问题不同程度的存在.能让人耳目一新的作品还不够多  相似文献   

18.
《南京零距离》正面报道的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来,电视新闻呈现了空前规模的改革与创新的局面。“三贴近”原则成为新闻传播工作的一项重要的指导方针。寻求贴近性,成为正面报道提高传播效果的重要手段。但是在实际操作中,正面报道如何吸引观众,又远非“贴近性”几个字所能概括。  相似文献   

19.
对于新闻报道来说 ,“数字”是一个令人望而生厌、望而生畏的词 ,它很容易使我们想到枯燥的工作报告和成绩总结。但是一种新的“数字化”新闻样式———调查性报道却得到了观众和专家的广泛认可 ,其魅力主要在于精确性、公众性和权威性。调查类报道作为一种新闻样式在我国媒体出现还是几年前的事儿 ,但在西方 ,它在60年代就已经诞生。1967年 ,美国底特律发生了震憾全美的黑人抗议运动 ,各种传媒按惯常的方法报道了这个突发事件。但当时任《底特律自由报》记者的菲利浦·迈耶和另外两位社会科学家则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 ,在冲突地区抽取…  相似文献   

20.
2003年的那一场世界性“非典型性肺炎”的流行。曾成为了新闻报道改革的拐点。当下,随着“甲型H1N1流感”新型病毒的突至,深圳商报几乎每天推出1~2个版的“新闻聚焦”,全面报道此次疫情的传染、防控情况,分析疫情给全球经济带来的影响,准确及时、客观公正,突出新闻性和知识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