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曾焱 《新闻与写作》2023,(12):103-105
<正>先从“现场”的概念谈起。在日常生活、新闻报道和传播研究中,这个词的使用频率都很高。那么,什么是“现场”?从2021年开始,《三联生活周刊》(以下简称周刊)每年会将记者们的季度好稿(包含好稿提名)结集成书,书名每年也都保持不变——《现场与在场》,英文译名则为The Sites and The Presences。这实则包含了对于“现场”的两层理解:1.(事件发生的)场所或地点。这是符合日常和大众的认知的解读,和《现代汉语词典》对“现场”的释义也相似,  相似文献   

2.
人物新闻就是以人物为中心报道对象,通过一个人物新近的行动和思想来反映时代特点和社会面貌的一种新闻报道形式。如何避免人物新闻的同质化?一些人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如注重策划、改变报道方式、修改记者考核标准等。但笔者认为,这些只是避免人物新闻同质化“治标”之招,而非“治本”之策。重视对人物在“第一现场”中的采访,才是走出人物新闻同质化怪圈的最根本方法,然而这个方法却被一些人给忽视了。那么,什么叫对人物“第一现场”采访?笔者认为,就是将被报道人物置于其工作学习或生活的现场环境中所进行的采访。这样,才能提高新闻稿件的质量,从根本上走出人物新闻同质化的怪圈。  相似文献   

3.
蒋蕴 《新闻实践》2011,(4):41-42
网络时代,新闻采访还要不要到现场?随着信息传播技术的发展和传播渠道的多样化,有些新闻从业人员对“新闻采访要到现场”这一经典操作理念产生疑问,因为社区论坛、博客、微博等充斥着各种信息,他们认为只需对网络信息剪剪贴贴便可成稿。果真是这样吗?本刊约请5位记者撰写采访体会,他们用鲜明的事实作出了回答。  相似文献   

4.
如何理解现场短新闻的“现场”含义?《现场短新闻及其魅力》(载《新疆新闻界》1990年第6期)一文这样说:“‘现场’有三层含义:一、要求作者必须置身于新闻发生的现场,亲历新闻发生的过程,是新闻事件的目击者,见证人,采用现场第一手材料写新闻;二、要求通过对现场人和事的生动可感的描绘,让新闻事件‘再现’于受众面前;三、要求它具有更强的时效性,必须随着新闻事实的发生及时采写和传播”。文章对“现场”揭示的三条,只是采写现场短新闻的要求或者说是特点,并没有揭示出“现场”的含义。这样解释“现场”,就把“现场”与现场短新闻混为一谈了。从当前发表的探讨现场短新闻的文章来看,对“现场”的解释主要有两种倾向:一是避而不谈“现场”的含义,而偏于论述“现场描写”、“现场的作用”、“现场的地位”、“现场的价值”  相似文献   

5.
记者在发现“高品位的新闻矿石”时首先想到的是什么?很多成功的记者会回答:“到现场去!”辩证唯物主义的美学观认为,美是客观的,是以真实为基础的。倡导采编,拍摄现场短新闻是一场返璞归真的新闻实践。在现场,用最具代表性的画面、情景、声响和具体的形象来传递信息,具有鲜明的直观性和证实性,使电视新闻产生强烈的感染力──现场美,从而把受众“带”进现场。然而,一条新闻短则分把钟,长则不到3分钟,在片刻之中腾挪变化,要做好这一点着实不易。于是,不少人认为:电视现场短新闻不必去追求美,况且新闻的职能是传播信息,只…  相似文献   

6.
李岩  李赛可 《新闻通讯》2013,(10):17-19
在当下媒体生态环境中,在探索生存与否的拐点时刻,报纸需要回到一个行业的起点,即自己所能满足的根本需求是什么?基于根本需要,从经济学角度看,报业发展需要思考和解决的三个基本问题是:生产什么?怎么生产?为谁生产?在新媒体冲击下,报纸的核心产品依然是新闻;报业发展需要进行数字化转型,布局全媒体;报业在理念、职能以及具体运作上需要做出改变,将新闻生产与传播的专业性与开放性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7.
盲人摸象这个成语是用来比喻看问题总是以点代面、以偏概全.寓言讽刺的对象是目光短浅、浅尝辄止的人。要想真正知道象是什么样子.光看象的照片不够,查资料典籍也不行.必须到场目睹象的样子。但是,我们到了现场就能准确描述象的样子吗?也不尽然,摸象的那四个盲人便是教训。这就是如何处理好“深入现场与跳出现场”的辩证关系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写下这个题目,妻在一旁笑了:“你这不等于是说,不进厨房不做饭,不用嘴巴不吃饭嘛!”其实,这正是我当军报驻站记者15年成长进步的一条基本“经验”。现场,按照新闻“5个W”讲义,是“产生新闻、发现新闻”的“地点”。我学当记者,学写新闻,是从现场学步的。“不知道稿子怎么写?你到现场去看看,去转  相似文献   

9.
《兵团汽车出口啦》一稿,能连中三奖(即1991年全国企业报现场短新闻评比二等奖、自治区首届现场短新闻评比一等奖、全国第二届现场短新闻评比三等奖),是笔者始料不及的。笔者深知自己资历浅,底子薄,想借此由头,谈一点对现场短新闻的认识和体会。眼下现场短新闻的“热度”颇高,各家报纸纷纷开辟专栏,涌现出一批批佳作,令人耳目一新。由于一些人对“现场”有所误解,在众多的报道中,也常见到一些“跑了调儿”的报道。诸如:A为写“现场”而写现场。新闻的特性,决定了新闻必须凝练、主题集中。这是写任何形式的新闻都必须遵守的。提倡写现场短新闻,是因“现场”能够再现新闻事实,能给读者以身临其境之感,以增强新闻的可读性和感染力。然而,这一“现场”是有选择  相似文献   

10.
交通安全是一道世界性难题。当我们迎来“汽车时代”,车祸也像鬼魅一样追随着我们.且不断升级。车在增加,车祸也在增加,媒体的车祸报道也几乎每天可见,但是,车祸并没有因此而减少。是我们媒体的报道不切实际,还是警示力不够?车祸报道的本意是让人接受教训,但以往的车祸报道,仍有不少仅停留在车祸的现场:一味地放大它的惨烈,惊呼它的不幸,却很少从技术和人的角度去详尽分析车祸的根源,切实地给出一些教训。真正的车祸的教训,并不在车祸现场,而在车祸发生之前。如,酒后驾车引发事故,我们应问,这场酒是怎么喝起来的.他为什么喝了洒还要开车,为什么没有人制止他。甚至还要大胆地坐上他的车?  相似文献   

11.
王海燕 《青年记者》2009,(18):76-76
广播节目互动现场改变了传统的传播模式,使人际传播成为一种全新的双向的大众传播,实现了传播与受众之间的直接交流和双向互动。现场主持人能增强节目的信息容量和播出的实际效果。  相似文献   

12.
现场·声音     
曾向一位智者讨教他对好新闻照片的见解,他提到了相当有意思的两个词:现场、声音。“现场”这个词,人们都熟悉和理解,但真正地要让照片传达强烈的“现场感”,决非易事;而把“声音”这个词用在照片上,确实让人耳目一新。我们不妨用“现场”和“声音”这两个词,去“检阅”一张精彩的新闻图片。  相似文献   

13.
把新闻写短,这是新闻传播规律的要求,也是新闻工作的一贯主张。 所谓“现场短新闻”,应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凝练,短小的现场立体报道”。它既具有“现场”的条件,又具有“短”的特点,具有“新闻”的共同要素。  相似文献   

14.
“现场目击”是《中国社会导刊》中的图片栏目,图片栏目以及图片杂志是当今期刊界的发展趋势,以下对“现场目击”进行分析,并以此为突破口来研究《中国社会导刊》。“现场自击”栏目简析在《中国社会导刊》整体过于庞杂的情况下,我首先选取“现场目击”栏目入手。原因: 1.目前社会是读图时代,图片蕴涵的信息量很大且“现场目击”栏目主体为图片报道; 2.“现场目击”是《中国社会导刊》上连续的、已经比较成型的栏目,一共12期可以看出其中编辑方针的延续与改变; 3.在时间紧的情况下,研究图片节省时间。首先从量的方面考虑,对2001年12期刊物进行统计。  相似文献   

15.
广播节目互动现场改变了传统的传播模式,使人际传播成为一种全新的双向的大众传播,实现了传播与受众之间的直接交流和双向互动.现场主持人能增强节目的信息容量和播出的实际效果.  相似文献   

16.
到现场去     
到现场去姜岩遇到重大事件,记者第一个反应是什么?─到现场去!驻外近3年,写过一些象点样的东西,回想一下这些稿子的成功,大多数得益于“到现场去”的“古训”。只有到现场去,一个记者才能采写出鲜活、丰富,一手甚至独家的东西,稿子才能更加有分量。求证真实多“...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博物馆在教育活动中体现并传播科学方法,但依然有许多不足亟待解决。本文认为问题的根源在于许多博物馆活动策划设计者没有搞清楚如下三个问题:“有没有”——展品中是否蕴藏着科学方法的内涵?“怎么找”——如何发现、发掘展品背后的科学方法信息?“怎么教”——如何利用展品有效开展科学方法教育?本文提出了几条提升博物馆科学方法教育的策略和建议,其核心在于:深入挖掘展品背后的信息,在“科学探究实践”中学习科学方法,这正是博物馆开展科学方法教育的价值和独特优势所在。  相似文献   

18.
随着时效最佳的报道从TNT(Today News Today)“今日新闻今日报”发展到NNN(Now News Now)“现在新闻现在报”,我们欣喜地看到,广播新闻中的现场新闻越来越多了。现场新闻,特别是现场直播新闻,能充分发挥电子媒介“声情并茂”的优势,又能利用广播设施轻捷、易于深入现场直接传播的长处,从而使亿万普通受众跨洋过海,上  相似文献   

19.
浙江卫视全新推出的全现场新闻特色专栏———《新闻现场》在2000年的第一天鸣锣登场了。让电视记者回归现场,真正成为报道主体的“现场报道”,重又鲜活而又激昂地闪耀在电视荧屏。然而,《新闻现场》所回归的,远远不止“现场”二字,尽管“现场报道”定义的表述林林总总、莫衷一是。但我却要说,其实它并不怎么复杂,只要记者在新闻事件发生的现场,面向摄像机(观众),以采访者、目击者和参与者的身份,直接向观众口头报道正在发生的新闻事实,这就算是传统意义上的现场报道了。它遥远,是因为记者的矜持。我们几乎只能在前些年海湾战争报道和这…  相似文献   

20.
在一场成功的新闻直播中,现场记者是这场直播的“眼睛”和“亮点”,一名出色的现场记者,通过鲜活生动的现场报道,对新闻事件展开采访,引导观众的视线和思维,吸引观众不离开、不换频道;相反,一名能力欠佳的现场记者的不到位表现,会让观众失去观看的兴趣。新闻直播活动对现场记者的能力都有哪些基本要求呢?现场记者通过哪些方法来有效提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