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互联网微博是近年兴起的社交性新媒体,表现出浓缩性、突显性、牵引性、复调性等文本新特性,实现了文本贯通。微博生产全时间性、全空间性的便利特性,锻造了其全天候的集合多元素的直播语态,成为影像传播的一次革命。微博传播的话语动力源自三个方面,其话语性质是公共空间的自媒体。微博的话题核呈现出病毒式的传播模式,它的信用体系须以多方的维护与保障为前提,从而实现微博传播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2.
当今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各种社会矛盾比较集中,突发性事件报道屡见不鲜。新技术——web2.0自媒体产生带来了媒介的新发展.使传统媒介不再是突发性事件报道的唯一主角。微博正在改变信息传播方式的同时也深刻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微博的研究对转型期的中国具有意义。文章以微博信息传播方式的角度出发,探讨突发性事件中微博的传播模式、微博传播效果、微博舆论引导、微博谣言的控制和引导等切实问题。  相似文献   

3.
在中学语课堂教学中普遍存在一个通病:教师独霸着阐释课的话语权力,且滥用技术分析,把自己对课的拆解、分析当作范式,不但限制了学生对开放的、多义的、具有多种解读可能性的本的理解,而且消解了学的生动性和审美功能,泯灭了学中的人主义光辉、背离了语教育的本。本从四个方面分析了形成这一现象的原因。  相似文献   

4.
与传统的语文教学方式相比,微博教学更适应时代的潮流,它给学生带来了更多学习的乐趣,让学生的学习更加积极。结合中等职业语文微博教学的现状,对中等职业语文微博教学中进行相应的分析和解读,对教师将微博应用到语文课堂存在的问题给予相应的方法和策略。  相似文献   

5.
探讨了微博在舆情生产中具有的作用与特征:社会话语的叙事空间,产生舆情的公共领域,微文本的生产方式以及"泛冲突化"的表现形式。在分析微博舆情生产模式的基础上,从内容维度和时间维度两个方面对微博舆情价值进行判断,并提出了处理微博舆情的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6.
对教授在报纸与微博中集体身份的批评性话语分析后发现:第一,尽管报刊与微博在建构"教授"社会职能时存在差异性,但二者均通过"职业身份"和"社会身份"的积极一面建构其集体身份;第二,报刊与微博皆采用积极刻板印象形成的话语策略构建"教授"积极集体身份,但微博对消极刻板印象的使用数量多于报刊;第三,国家政策环境和社会传统是形成媒体中"教授"积极集体身份的主要社会因素。  相似文献   

7.
微博以其独特的传播优势,赋予了人们以广阔的话语空间,任何人在任何时候都可以将自己的所知、所想通过微博平台进行发布,同时将判断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的责任交给了每个微博发布者和转发者,任何发布和转发微博信息的人都充当着微博时代的把关人角色,促成了微博时代的多重把关局面。本文分析了微博时代把关人角色泛化以及传统把关人力量被削弱的现象,并对如何应对这种现象作了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8.
马驰 《英语广场》2024,(3):46-49
虚假礼貌话语是介于礼貌和不礼貌之间的一种言语行为,在互联网飞速发展的大环境下,网络交际中也出现了虚假礼貌话语现象。本文基于Leech的礼貌原则,在互联网社交媒体——新浪微博中的热点评论中筛选出虚假礼貌话语,并结合前人的研究对网络交际中的虚假礼貌话语进行类别研究,将其分为相对礼貌和相对不礼貌大类别下的四种语用类别,从而分析网络虚假礼貌话语对构建和谐的网络人际关系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文章基于Wang和Yao(2022)的信任建构话语模型,以三个高影响力政务微博话语为语料,探讨政务微博话语中的信任建构。研究发现,政务微博偏向建构双方的认知信任,主要通过强调正面的交际行为凸显政府及其机构的真诚与责任感。情感信任的建构则大多通过调动情绪的交际行为促进交际双方中国传统价值观一致和亲密关系的形成。在语言资源层面,政务微博通过评价资源、言语行为、称呼语、话题标签和感人故事等建构信任关系。  相似文献   

10.
微博作为一种新兴的交流方式,受到越来越多学生的青睐。教师把微博作为教学的辅助技术应用于中职语文教学,能成功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本文分别从微博的定义、微博应用于中职语文教学中的理论依据及意义等方面进行分析,并结合笔者的实践情况,就微博在中职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提出策略,以供探讨。  相似文献   

11.
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师生互动是教师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师生互动效果的好坏,通常和教学目标的实现程度以及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与否息息相关。本文笔者根据自身多年教学经验,结合课堂教学实例,分别从课堂讨论环节、课堂提问环节和课堂场景模拟等多个方面,对小学语文讲授过程中师生互动环节话语隔阂存在的状况以及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且诠释了师生互动环节中的话语融合现象。  相似文献   

12.
中职学生普遍缺乏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微博作为近几年迅速发展起来的互联网社交工具,因其开放性、参与性及临场感等特点,吸引着好奇心极强的中职学生。利用微博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改进学生认知结构,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在中职语文教学过程中,可将微博作为一种课程资源、一种学习环境和一种教学评价手段,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促进教师改进教学。  相似文献   

13.
微博技术被广泛地运用到教育领域,并引发了大量的思考和探讨。然而微博的使用是否真的能带来教育质量的提高呢?根据当前微博在教育中的应用情况,以微博教育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微博的教育应用现状进行调查,以管理学中的SWOT分析法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从四个方面对微博的教育应用效果进行了分析,并对教育技术研究中的一些现象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4.
微博中出现的汉英语码转换是一种特殊的语言现象,值得我们关注和研究。本文以维索而伦提出的顺应论为基础,结合于国栋提出的语码转换的顺应模式对微博中汉英语码转换现象进行分析研究,以新浪微博网页中的汉英语码转换作为语料,探索语汉英码转换现象的顺应性。  相似文献   

15.
"如是你是孔融,你会怎么做?"答:"我不会让梨。"上海一位一年级小朋友这样做的语文试卷,语文老师在考卷上判了个大大的红叉。"这道题也没固定答案啊,凭什么说真话就错了呢?"这位小朋友的家长"一怒之下"把考题晒上微博。这条微博被网友争相转载,引发搜狐、网易等网站,中国教育报等许多报纸关于语文教学和道德教育的剧烈争论。作为一名语文教师,看到这则微博以及引发的争论,我由此感到  相似文献   

16.
公正是人类社会的首要德性。教师话语公正是教育公正的一部分。一直以来,教师话语不公正现象屡见不鲜。传统文化观念的束缚、应试教育体制的羁绊、教师素质缺失、话语技巧的匮乏等是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为了杜绝这种不公正现象,政府必须改变单一的评价体制,教师必须摆脱传统文化的束缚,拒绝教育歧视,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与学生沟通时控制个人情绪,为学生创造一个公正的学习环境,促进教育公正的实现。  相似文献   

17.
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脱节一直是教师培训难以解决的问题,笔者认为教师培训的话语困境是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之一。并尝试着从话语的内部结构——话语主体、形式和内容三个方面透视培训话语的困境,并基于“实践中的理论”的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关系尝试性地对培训话语进行重建。  相似文献   

18.
现象:青少年热衷玩微博微博达人们的"刷"生活从注册账号到使用,不到两年时间,初二学生丁丁已成为微博界的资深人士。浏览丁丁的微博,每天从早到晚的趣事、新鲜事,甭管是关于同学、老师,还是自己的,在他的微博页面都能找到记录。他关注的大多是一些社会名人,只有十几个是在生活中认识  相似文献   

19.
现今,微博风行成为一种社会现象,广大家长、青少年在热衷微博的同时,可能会对微博的发展、特点以及微博在教育中的影响及作用产生疑问。潘祥辉老师在本文中会对这些问题逐一解答,让家长和孩子更加理性、正确地理解及使用微博。  相似文献   

20.
微博是现代社会重要的信息交流和传播工具,颇受中学生喜爱,但部分中学生过度迷恋微博,形成"微博控"症状。本文在分析中学生"微博控"现象的基础上,提出了化解中学生"微博控"的办法:一是以微博为平台,帮助中学生"控微博";二是构建良好氛围,吸引学生回归现实生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