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福州市流动人口空间分布及形成机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首先利用福州市"五普"流动人口数据,选取流动人口数量、密度、比重等指标分别从县市区和乡镇街道两个层次分析流动人口空间分布特征,再结合"四普"流动人口数据,绘制流动人口分布的LORENZ曲线,从时间动态角度探讨流动人口空间分布的变化,并依据流动人口密度区位商(Q)将福州市流动人口分成三个类型区,最后探讨流动人口空间分布的形成机制.  相似文献   

2.
流动人口家庭教育问题的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随着人口大规模地流动,流动人口家庭化现象越来越普遍,相应地流动人口子女家庭教育问题成为一个值得我们重视和研究的重要课题。文章运用社会化理论,通过结构和过程两个视角,对影响流动人口家庭教育的家庭内部环境、学校教育、社区环境、同龄群体和大众传媒等外部环境及社会制度等因素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3.
4.
以重庆市200名初中流动人口子女为被试,采用量表对其学校生活的适应程度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流动人口子女的学校适应程度受多种因素影响,在性别差异上,男生在成就动机、父母期望和家庭帮助三个因素上得分高于女生;在年级差异上,三个年级的学生在各项指标上均不存在明显差异,也即流动人口子女的学校适应程度没有因年级的升高而趋向更好的适应性。依据研究结果,人格特质与社会背景资源两个因素与流动人口子女的学校适应性呈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5.
东莞市1998年以后外来暂住人口总数年增长率总体呈下降趋势,外来暂住人口中女性多于男性。绝大部分在工业生产部门就业;外来人口的流入增加了东莞的环境负荷。  相似文献   

6.
利用农业碳排放测算方法和因素分解模型,对安徽省农业碳排放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进行定量分析,结果显示:安徽省农业碳排放量逐年增长,农业用电和化肥消耗为其主要碳源,分别占排放总量的30.99%和47.50%,而碳排放强度则呈"波动起伏-稳步下降"两阶段变化特征;碳排放呈现明显的区域差异,其中碳排放总量分布与区域农业经济规模关系密切,而碳排放强度高值区主要集中在马鞍山、铜陵和淮南3个矿产资源型地市;在影响因素方面,农业效率因素、结构因素、劳动力因素对碳排放增长起到抑制作用,其年均减排贡献量分别为23.23、13.87和3.80万t,而农业经济发展因素则极大地驱动碳排放量的增长,年均增排贡献量达68.00万t。  相似文献   

7.
全球变暖引起了全球及区域环境的一系列变化,环境变迁必然引起区域降水的时空变化,对区域经济的发展、政策的制定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本文通过对福州市9县区1961-2006年逐年、逐月降水时空分布规律的分析,发现福州市近半个世纪降水量有增大的趋势,增加幅度最大的是夏季,其次为春季,增加幅度最小的是秋季.从空间分布来看,福州市降水增加幅度由东南向西北呈递减趋势.  相似文献   

8.
隐含碳指的是商品从最开始原材料的获取、生产加工、运输、到最终消费者的过程中碳排放的产生数量。文章以长江经济带为研究对象,利用投入产出模型计算了2007年、2012年和2017年长江经济带11个省市贸易隐含碳排放量,运用标准差椭圆模型等探究其时空演化特征,然后通过LMDI模型从规模效应、结构效应以及强度效应三方面分析影响因素贡献程度。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贸易隐含碳排放量呈上升趋势,且研究区内排放量呈现不平衡特征,长江经济带贸易隐含碳排放量呈现西南-东北的空间分布格局;电力、热力、燃气和水的生产和供应行业等部门产生贸易隐含碳份额最大,废品废料部门份额最小;规模效应对长江经济带贸易隐含碳排放的影响远大于结构效应与强度效应。贸易碳排放转移研究有助于完善碳排放核算体系,可以为制定区域差别化的碳减排措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文章以珠江三角洲的流动劳动力为研究对象,在大量实证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流动人口参与继续教育的主要动机以及影响其参与继续教育的主要因素,并提出加强流动人口继续教育的对策,旨在为政府有关部门制定流动人口的学习与培训政策提供参考,也为教育机构举办有效的流动人口继续教育模式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10.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公民法律意识逐步由传统型向现代型演变,公民现代法律意识正逐步形成.我国经济、政治、社会、法制和文化等方面的转变,促进了我国公民现代法律意识的形成.然而,传统法律观念和司法执法不公,正阻碍着公民法律意识的现代转变.  相似文献   

11.
时空因素对教师专业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课程改革进程中,师师间、师生间的交流与互动和教学反思已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主要路径。而时间和空间则是影响教师间、师生间互动和教学反思的重大结构性因素。本文在分析时空因素对教师专业发展影响的基础上,提出当下应重组学校时空结构,进而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相似文献   

12.
运用ArcGIS软件核密度和缓冲区分析功能,分析道地药材地理标志时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我国南方地区是道地药材地理标志的核密度高值区,华中、西南地区山地地形区数据点集聚明显。(2)近20年来,道地药材地理标志增长速度总体较快,增长中心区形态经历了U型、块状、集中连片、点状的变化。(3)影响因素中,地形地貌、河流对道地药材地理标志空间分布形态起决定性作用,政策因素影响较大,交通、经济实力的影响不显著。在掌握现有道地药材地理标志底数与分布状况的基础上,提出“保质量,稳增长”、“树品牌,扩影响”、“重宣传,多推广”的可持续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3.
安徽政治人物群体在中国近代史上占据重要地位。从区域人文地理学视角考察,这一人物群体在数量与密度的区域分布上具有鲜明的地域特征,呈现出由江淮之间向南北两端衰减的分布趋势,并在人物分布的区域变迁中形成了沿江与皖西北两条各具特色的人物分布带。  相似文献   

14.
福州市旅游空间布局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福州市旅游空间布局的设计中,文章选择了“点-轴”发展模式,并在该模式基础上,根据资源互补等原则,划分出三个旅游合作区:山海互动区、环罗源湾合作区和陆岛联动区。在旅游空间布局的实际应用中,举例设计了市区-山、市区-海、市区-岛三个系列的旅游线路。  相似文献   

15.
城市游憩商业区是打造现代城市形象、建设宜居宜商宜游城市的重要载体,也是推进城市旅游化进程的一项重要内容.在阐述城市游憩商业区内涵与特点的基础上,以福州为例,分析了福州城市游憩商业区的发展现状与特征,特别是在游憩商业区发展要素上进行了比较研究;指出了福州城市游憩商业区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针对性地从优化业态结构及其空间布局、增强文化体验、加强公共服务系统软硬件开发建设、完善游憩产品体系等方面提出了福州城市游憩商业区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6.
福州市海洋经济发展的SWOT分析及其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SWOT分析的方法,对福州市发展海洋经济的优势与劣势、机会与威胁进行分析,并对福州市今后海洋经济的发展提出思路与对策.  相似文献   

17.
生态旅游是21世纪增长最快的旅游形式之一,是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方式,其生态性与旅游相结合的特殊形式,正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旅游者的关注和热衷。试以福州市为例,对福州市所拥有的生态旅游资源进行调查和分析,总结出福州市较有特色的山岳森林、海滨湿地、温泉地热以及休闲农业四类生态旅游资源,并提出了福州市生态旅游资源在种类、品质、空间分布以及生态保护等方面的特色,以期能够对福州市生态旅游发展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林妙花 《襄樊学院学报》2011,32(11):41-44,80
在社会信息化时代的大背景下,旅游业走上信息化、科技化、智能化的发展道路已成必然,当今旅游业的发展建立旅游信息系统势在必行.针对福州市旅游业发展现状和目前城市旅游信息系统的应用情况,分析了福州市建立城市旅游信息系统的必要性,架构了基于GIS的福州市城市旅游信息系统的基本框架,以期为福州市旅游业的信息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福州市城市化进程中土地利用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地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与发展的最重要的自然资源之一.城市化作为当今世界重要的社会经济现象,是对土地利用目标能否实现构成关键性影响的因素之一.本文在分析福州市城市化发展和土地利用变化的基础上,指出福州市城市化过程中存在新增建设用地占用大量耕地、建设用地效率偏低、城市土地用地结构不尽合理、土地利用过度与闲置并存等问题,进而提出了科学规划和合理安排用地、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加强土地管理等建议,以期提高福州市城市化进程中土地利用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