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孟子思想的核心是"仁",而"仁"的根本是"孝",故可以说孝道是孟子思想的精髓所在。对于孝道,孟子有着自己独特的诠释。他对孝的重要性、孝的基本范畴及孝的培养均作了系统的阐述,几千年来,对中华民族道德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至今仍具有不可磨灭的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2.
孟子、荀子人性论教育思想之浅析张景芝在中国古代春秋战国时期的教育中,除孔子外,当数孟子、荀子二位教育家,其教育思想也比较有影响。虽然二者的教育思想都渊源于孔子,但由于生存的年代以及对人性论透视的角度、层次的不同,便导致了他们对教育作用论述的异同。孟子...  相似文献   

3.
<正> 孟子是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孟子》书中的哲学思想、政治思想、伦理道德思想和教育思想,对我国两千多年来的社会发展起着极大的影响。它有一个完整的思想体系,其中心是“性善论”。本文从性善论入手,论述他的教育思想.  相似文献   

4.
作为儒学大师,孟子的教育思想相当丰富。其教育思想主要有: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不为拙工改废墨绳"、"精研自得,博学详约"、"人之患在好为人师"。  相似文献   

5.
6.
孟子是我国战国时期一位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他是孔子的孙子子思学生的学生.他自称学习孔子是他毕生的愿望,“乃所愿,则学孔子也”(《公孙丑上》).所以他以孔子思想的继承人自居.在当时他的思想是代表了比较保守的由奴隶主世袭贵族转化过来的那一部分地主阶级的经济利益和政治要求的.因此,他虽然游历各国,游说诸侯,但是他的政治学说和主张,被认为是“迂远而阔于事情”(《史记·孟子荀卿列传》),而不被采纳.晚年回到故乡从事教育和著述.孟子是重视和热爱教育事业的,他把“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列为“君子三乐”之一(《尽心上》).他的学生虽然没有孔子那么多,但也是“后车数十乘,从者数百人”(《滕文公下》),规模还是不小的.他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活动,不仅在当时曾起了一定的作用,并且对后世也有重大和深远的影响.他在儒家的地位仅次于孔子,被称为“亚圣”.他在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上提出了不少新鲜的见解和可以借鉴的经验(自然其中也有不少是糟粕),不愧为中国古代著名的教育家.  相似文献   

7.
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中期(约公元前372年——公元前289年)鲁国的邹(现在山东省邹县)人。父早死,由母亲教养。孟母很注意对儿子的教育。“孟母三迁”就是流传很久,人人皆知的故事。他家原来住在靠近坟墓的地方,孟子喜欢模仿墓葬的游戏,孟母认为不好,就搬到街上去住,孟子又学起做买卖的游戏了,孟母又认为不好,再把家迁到学宫旁边去住,孟子就学起祭祀的游戏了,孟母最后定居下来了。孟母教子很严,有一次孟母正在织布,孟子读书  相似文献   

8.
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中期鲁国邹(今山东省邹县)人,是我国古代最杰出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之一。他的生卒年代无从确考,大约生于公元前372年,死于公元前289年。孟子生活的时代正是古代奴隶制濒临崩溃时代,动荡的社会、土地兼并的战争、以及伴随着经济、政治和军事斗争发展起来的各家学说,使整个社会充满了生机。然而,  相似文献   

9.
孟子(约前372—前289)字子舆,邹(今山东邹县东南)人。战国中期儒家学派代表,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因发展孔子学说,曾被尊为"亚圣"。孟子论"乐",是以"仁""义"为其内容。他说:"仁之实,事亲事也:乐之实,从兄是也;智之实,知斯二者弗去是也:礼之实,节文斯二者是也;乐之实,乐斯二者,乐则生矣;生则恶可已也,恶可已,则不知足之蹈之手之舞之。"(《孟子·离娄章句上》)因此,孟子实际上是将伦理道德的完善与精神情感的审美体验结合在一起,从而是他的"乐之实"不仅具有伦理学的意义,同时也具有美学的意义。这同孔子一样,是将伦理道德的实现纳入"乐教"也就是美誉的轨道,寓教于乐。寓理义于情感愉悦的体验之中。  相似文献   

10.
孟子,作为我国古代著名的儒家学者,他主张性善论,注重道德教育;强调后天的个人道德修养的努力程度和社会环境对完备人性的重要作用;强调通过人格砥砺和关键时刻舍生取义来实现人的自身价值。  相似文献   

11.
孟子是孔子思想的主要继承人,他关于教人做人的思想,就是对孔子思想的继承和发展。他在明人兽之别的基础上,将教人做人的主张发展为较为系统的人格教育理论,并论述了人格教育的目的、任务,揭示了人格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阐述了人格教育的基本动力、途径及其原则和方法。这使孔子倡导的教人做人的教育,由经验形态上升为理论形态,从而在历史上得以长期流传,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12.
孟子政治思想,内容丰富而自成体系,其充分体现传统儒学的政治取向和理想追求,对后世影响深远。本文对孟子政治思想的内在逻辑、主要内容和其影响进行分析,明确孟子政治思想以"性善论"为逻辑起点,以"仁政王道"为逻辑核心,以"治国平天下"为逻辑归宿。在其内在逻辑基础上分析其"民本"、"德治"和"政治发展"思想,并对孟子政治思想的积极影响与消极影响作出阐述。  相似文献   

13.
孟子是我国古代一位有名的思想家、教育家,他继承并发展了孔子的思想,在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许多方面提出了不少新的见解。本文仅就孟子的教育思想和方法,作一个肤浅的评价。“明人伦”的教育目的孔子办教育的目的,是要培养“笃信好学,守死善道”(《论语·泰伯》)的“君子”、  相似文献   

14.
孟子的教育思想,是其毕生教育实践的经验总结,蕴含着非凡的智慧之光,是中国传统文化和人类文化宝库中的一份优秀遗产。现代的教育,无论从教育的规模、组织、内容、设备都远非孟子所处的时代可比拟,但孟子教育思想中闪烁出的智慧光辉,今日仍可资借鉴。  相似文献   

15.
张海霞 《考试周刊》2013,(34):161-162
我国教育自近代以来一直在模仿西方,学习国外,可以说是一种舶来品,作为拥有悠久教育历史的文明古国,我国优秀的教育文化传统中包含着非常丰富、至今仍具重大价值的教育思想,本研究旨在探析孟子的主体性教育思想,以对现代教学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6.
本文主要从孟子的权变哲学思想出发,简要分析其形成的历史背景及其在礼仁、君臣、义利等关系中的表现,并对其合理性与局限性做简要探讨。  相似文献   

17.
人性论是中国哲学界讨论比较充分的一个话题。中国古代人性理论的划分也较为详尽,在各种人性理论中,尤以孟子的人性思想影响更为深远。前人对孟子的学说理论已做了较为详尽的解说,但尚有不足之处。本文尝试从孟子所处的时代背景、人性思想的理论基础以及对于后世的理论影响解析孟子的人性理论,以助我们更加全面地了解孟子人性思想的内涵。  相似文献   

18.
《考试周刊》2016,(63):143-144
孟子学说中包含深刻的教育思想,本文对孟子学说中的教育思想进行了剖析,对孟子教育思想中的理论基础、教育目的、原则和方法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探究孟子教育思想的精髓,以期在当今思政教育授课过程中为我所用。  相似文献   

19.
孟子是我国历史上继孔子之后的又一位思想家、教育家,他一生提出过很多深刻的思想,两千年来不断给人以启迪。孟子提出"性善""因材施教"等教育思想,不仅通过自身实践授徒讲学,培养出乐正子、公孙丑、万章等当时优秀的学生,还与弟子一起著书立说,著《孟子》七篇,留于后世。他的教育思想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分析他的教育思想对于当代素质教育人才培养具有很大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