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许君,1994年7月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南京政治学院新闻系;从事新闻工作7年来,在省以上报刊发表稿件1000多篇。从一个地地道道的农家子弟成为今天新闻报道行列中的佼佼者,许君是靠一颗执著的事业心,一步一个脚印走向成功的。1988年1月,一个偶然的机会,使当兵第二年的许君走向了新闻报道这条路。那时,他正在王机炮连担任文书,团里正好在该连组织新闻报道培训班。小伙子的灵气,加之对新闻报道表现出的浓厚兴趣,引起团新闻干事许虎的注意。一来二去,俩人便成了朋友,许君也就不知不觉地与新闻结下了不解之缘。正常的工作之余,不管多…  相似文献   

2.
享誉中外的法学家张友渔曾开玩笑说:“法学家这顶桂冠我不能戴,说我是杂家也许还合适些。”的确,张友渔的研究范围非常广泛。不仅法学,还涉及到新闻学、政治学、社会学、历史学、经济学以及文学;不仅范围广,而且门门学科的研究成果都达到一定的深度。杂而成家是很难的。他知识渊博,学问深湛。集多种学科的专家于一身,在当今学术界恐怕还是凤毛麟角的。 张友渔酷爱读书,也饶有兴趣于写书。他一生从事学术研究逾70载,成果累累,著作甚丰。他治学刻苦,生前他每日除睡眠和上班处理公事外,回家后便看书、写作,晚间电视都很少看。直到94岁高龄逝世前一周仍笔耕不辍。他的著作经过搜集、整理,约有一千万言。这在当代中国学者中也是不多见的。  相似文献   

3.
小勺子历来是餐具或舀东西的用具。可是,有人却能用它写出一手漂亮的字来。他就是西安空军电讯工程学院协理员江华少校。江华今年34岁,他受父亲的熏陶,自幼喜爱书法。从戎十余年来,仍然练笔不断。他的书法作品常常见诸报刊。江华很有闯劲,他总想从工具上、形式上另辟蹊径。1986年初,一次在吃饭时,自觉  相似文献   

4.
1984年7月8日天津日报第一版刊登了一篇题为《邓大姐看望左大姐》的特写,报道了邓颖超同志看望左道腴同志(已故的周叔弢同志的爱人)的情景。这篇报道文笔自然,内容生动,使人读后如临其境。文章的  相似文献   

5.
著名艺术家钱君先生以九十二岁高龄于最近逝世。他是“多美一体”的艺术家,在几个艺术领域都取得了突出的成就。他的一生,大体说来,青年时期从事文学创作,著有诗集《水晶座》、诗和散文会集《素描》。他1907年2月生于浙江桐乡。他的两本集子分别出版于1929年和1931年,正是他二十二岁和二十四岁的青年时期。和许多青年诗人一样,他的两本集子主要歌颂了爱情。诗的形式是当年流行的泰戈尔式的小诗,常有二行诗三行诗构成的诗篇,最长的也不过十数行。两本集子有过一定影响,叶圣陶、赵景深、汪静之等名家曾为《水晶座》写序。但这两本书…  相似文献   

6.
作为一个法律工作者和新闻爱好者三年中.我利用工作之余采写了大量法制新闻稿件,多次受到省、市、县司法行政机关的表彰。 而促使我拿起手中之笔的, 是三年前一个弱者的不幸遭遇…… 1999年4月9日.一个普普通通的日子。早8:00,我像往日一样早早来到律师事务所。打扫完卫生.我和另两位同事随手翻阅着刚刚送来的《中国律师报》。忽然,4月5日报纸上一篇名为《谁来当姚成方的律师?》的文章引起了我的注意,该文报道了卢氏县某乡弱智人、特困户姚成方 因“户口官司”上访多年未果,记者通过报纸向社会呼吁;谁来当姚成方的律…  相似文献   

7.
8月一个炎热的夏天,英格兰贝德福有一场露天音乐会正在做开演前的最后准备。15岁的小伙子丹尼尔·布鲁克斯和他的伙伴早早来到音乐会现场,挤在前排的观众中,兴致勃勃地等待看他们最喜爱的重金属乐队的  相似文献   

8.
易宗明 《新闻天地》2006,(11):24-25
一场飞来横祸造成他不完全性截瘫腰椎粉碎性骨折,他在病榻上靠一块木板支撑着写下中篇小说又改编拍摄了《贺龙镇守澧州》的三集电视连续剧,他被誉为继“七小虎”之后登上湖南文坛的诗歌新秀,他被《湖南日报》等媒体聘为特约记者发表大批报告文学作品,他执行主编的县文联会刊《墨池文学》培育出了一大批文学新人,其作品常常洛阳纸贵……20年风雨蹒跚,他出版了两本诗集,公开发表了一百多万字的文学作品。  相似文献   

9.
《出版广角》2015,(3):57-59
2014年,我们曾关注我们应有的文化,我们曾回味花草意境中的人生哲思……然后我们发现,生活远比小说精彩。2014年那些值得读的书,皆可怀念。生活远比小说精彩《宣传队运动队》林那北著作家出版社2014年6月版荐书人:北乔,中国作协会员。曾获第十届中国人民解放军文艺大奖、第六届全国煤矿文学乌金奖。出版长篇小说《当兵》、小说集《天要下雨》、系列散文《天下兵们》和文学评论专著《约会小说》《刘庆邦的女儿国》《贴着地面的飞翔》等11部。《宣传队运动队》不仅是林那北个性化的陈年旧事,不仅隐含着厚重的历史感,还让我们读到了生活本身。这样的生活本身,已经超越了时代和  相似文献   

10.
1984年7月8日天津日报第一版刊登了一篇题为《邓大姐看望左大姐》的特写,报道了邓颖超同志看望左道腴同志(已故的周叔弢同志的爱人)的情景。这篇报道文笔自然,内容生动,使人读后如临其境。文章的作者就是原天津日报总编辑、现任天津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兼秘书长石坚同志。  相似文献   

11.
他姓陈名金松,笔名“劲崧”,浙江海盐人.在军事新闻的沃野里勤奋耕耘40载,当过记者、宣传处长、杂志社社长.从他笔端涓涓流溢出的千余篇消息、通讯、散文、报告文学和言论相继在全国全军许多报刊登出;他在离任后仍笔耕不辍,近几年不仅承担着《长缨通讯》的编审工作,还挤时间撰写出百余篇新闻与写作研究文章.去年他的专著《笔苑探艺》问世.  相似文献   

12.
江晓 《出版史料》2008,(3):103-105
著名汉学家、诗人恩斯特·施华滋(Ernst Schwsrs)是一位奇才,是中国人民忠实的朋友。  相似文献   

13.
“死书”,是指基本上不流通或难以再借出的书刊。如读者已经阅读过多次的,而长期搁置在架上的各类书刊;很少有读者借阅的比较陈旧的图书、资料;时效性差和遭冷落的政治性读物。这几种类型的书刊在一个馆内或一度时期成为死书,但其自身价值并没有变化。如前不久,团中央向全国青少年推荐了《把一切献给党》、《雷锋的故事》、《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相似文献   

14.
现场短新闻具有与其它新闻报道不同的鲜明特色。现场感强、立体感强即是其中之一。我们从一些优秀的现场短新闻中,常可获得这种感受,仿佛也置身于新闻事实的现场,耳闻目睹那里所发生的具体情景。要作到这些,现场短新闻的作者当然需在采写中作多方面的努力,而善于把握和再现处在特定空间和时间中的新闻事实的现场情状,在写作时,写形图貌,使笔如画,看来是值得注意的一个方面。  相似文献   

15.
乔勤山,是辽阳县刘二堡除尘设备厂的工人。提起他的过去,真是又寒酸又惋惜。寒酸的是过去的时光,游手好闲、不学无术、不守本分、耍钱闹鬼;惋惜的是大好青春年华、白白虚度过去,没有一点作为。当他步入岐途,走向深渊的严重时刻,是书给他巨大的力量,使他重做新人。人们赞扬他是:“浪子回头,金不换”,这话说的千真万确。  相似文献   

16.
西方人最早对中国文化进行深入系统的学习、研究和传介的是一批教会人士。早在明末清初时期来华的许多传教士,为了传教的目的,学习了中文,进而认识了中国文化,并为之折服。他们回国后,将中国的许多典籍译成了西方文字,第一次引起了西方知识界的强烈兴趣和普通民众的好奇  相似文献   

17.
人红是非多,书也跟着俏。这说的是谁呢——史蒂夫·乔布斯,还有他那个被咬了一口的苹果。11年前,那会还没有iPhone、iPad,就连iMac、iTunes、iPod都尚未流行开,我读过一本书,叫《史蒂夫·乔布斯复出记》,作者艾伦·多伊奇曼,他是《名利场》和《GQ》杂志的撰稿人。在当时已然众多的乔布斯传记之中,多伊奇曼的版本算不上鹤立鸡群,也谈不上个中翘楚,却因为角度新颖、饶有趣味,而值得一读。故事开篇没有落入俗套,既不回顾苹果的当年,也没讲述乔布斯的童年,而是直接从1985年的夏天开始写起,  相似文献   

18.
《新闻天地》2011,(9):F0002-F0002,I0001
坦荡如砥的鲜花大道,宏阔大气的现代厂房,浓荫如盖的行政小区,小桥流水的居民新区……如带湘江西岸,长株潭城市群之中,一座现代化新城——九华示范区正拔地而起。  相似文献   

19.
王宽劳今年三十岁,一九七三年高中毕业后于一九七五年参加了人民解放军铁道兵部队。在部队,他当过子弟学校的教师,连文书和师、团的通讯报道员。在部队的七年  相似文献   

20.
2006下半年,《虹猫蓝兔七侠传》(以下简称《七侠传》)象一匹黑马闯入市场,一鸣惊人.据统计,到2007年1月初,销售量已达1150万册左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