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最难忘的是谁?老师;施惠最多的是谁?老师。人一生有各种老师,都是难忘的。解放军报──我走上理论工作之路的启蒙老师,入伍28年来几乎天天见面的老师。我从19岁携笔从戎近30年中,天天与军报相拥相伴,睡前、饭后看着它;开会、候会拿着它;火车上、飞机上带着它……。连最亲的人也没有这样长时间地形影不离过。我的每一进步、成绩——新闻作品发表过数万字,理论著述发表了200多万字,有的获国家级一、二等奖,年轻时曾被破格评为副教授,立了二等功……,差不多都与解放军报的导引、教化有关,尤其是理论研究方面,更是靠军报、军报…  相似文献   

2.
在厂报编辑部上班两个月了,每天走进办公室.心中总有一种满足的喜悦。在许多人眼里,厂报编辑是个排不上名儿的小字辈,可在我这个曾经坚持给厂报投稿八年的通讯员眼中,它还是颇具吸引力的。八年前我第一次走进厂报编辑部投稿时.心情是忐忑不安的,生怕自己的拙作被人笑话,可是那里的编辑很和蔼.诚恳地指出我文中的不足.并鼓励我继续投稿。从那以后.我不断地写一些稿子送去,每个都能发表。受到鼓舞,便大着胆子向外面的一些大报投稿.竟然也有被采用的.渐渐地对写作越来越有兴趣.再去厂编辑部时对那里与文字打交道的静温氛围产生…  相似文献   

3.
苏玉华 《大观周刊》2012,(40):149-150
“老师,我在不同的意见。”“老师,我不同意他的看法”……新课程下的课堂越来越活,课堂也越来越难把握和控制。课堂上,学生开始有自己的主见,不在死死地跟着老师设定的思路走。是将教案进行到底,还是大大方方地顺着学生提出的有价值的问题前进?这是摆在每个老师面前的一道思考题。  相似文献   

4.
庞江峰 《大观周刊》2011,(51):150-150
在教学中为了吸引学生的兴趣.引起学生学习的欲望.我经常挖空心思找寻一些学生感兴趣的话题.画面以及素材等。我总觉得这样,有时会让学生觉得老师也不过如此.只不过比我们知道得多些而已。老师——这个神圣的、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也会因此受到玷污。因此我总想摆脱困境.从根本上让学生喜欢上语文课。在教茅盾先生的《白杨礼赞》时,我从课堂  相似文献   

5.
姚广宽 《青年记者》2006,(17):46-47
在决定是否写这篇章时,我犹豫了很久。从稿子上讲,《城阳村的城市化之路》一写得并不出彩,这也是我一直未动笔的主要原因——没有什么成功的经验可以总结的;但若从在城阳村10天里的经历来说,用“刻骨铭心”来形容也不为过,它让我切身感受到了,作为一名记,扎实深入地采写一篇调查性稿子有多么不容易,更进一层,也让我对新闻记这一职业本身有了更为深入的认识。  相似文献   

6.
画蛋与写稿     
“达·芬奇画蛋”是读者很熟悉的一则写作轶事。这个故事说的是,14岁的达·芬奇跟老师学画画,老师每天让他练习画鸡蛋。后来,他越画越不耐烦。老师发现后,对他说:“在一干个鸡蛋中,就从来没有两只形状完全相同;即使是同一个蛋,只要变换一下角度看它.它的形状便不同了。”达·芬奇领会了老师的意思,专心画蛋,练好自己的基本功,后来,他成了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著名画家。这则“画蛋”故事对学习写作的通讯员是很有启发的。它告诉我们,在写作中要善于培养自己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在“一干个鸡蛋’冲如何“画”出不同之处,换言…  相似文献   

7.
杨国儒 《大观周刊》2011,(26):99-99
我连续教了几届的初中毕业班语文了.我觉得初三语文教学与初一、初二有一些不同之处,它所有的指向都有目的,带有功利性色彩,那就是一切为了中考,为了中考的一切。所以它的教学导向重在引导学生如何应对中考试题的策略和方法上。我在教学中总结了以下几点,和各位老师分享。  相似文献   

8.
1921年秋天我出生在北京.1937年秋天离开时刚满十六岁.漂泊了十二年.难以忘怀的还是那段童年记忆,仿佛那里才是故乡。1949年我回来了,又是秋天,刚好二十八周岁.向往着回到那美好而安静的北京.可是一下火车就发现和记忆大不大,但也算不得年轻,所以就进了政治研究院,享受中灶待遇。  相似文献   

9.
杨会昌 《军事记者》2001,(10):27-27
一头雄狮信誓旦旦地立下雄心壮志,一定要追捕到那只与它一同生活在非洲大草原上的羚羊,可狮子每一次都功败垂成.追了一辈子也没有捕获到这只猎物。其他动物就笑话雄狮徒有百兽之王的虚名,狮子却一点儿也不生气,它深知这其中的奥妙,它说:我只是为了一顿可有可无的美餐.而羚羊是为它自己的生命而奔跑啊,我如何追得上它!  相似文献   

10.
我手捧老师亲笔写的作业讲评信,心里激动极了,有欣喜,但也有几分遗憾。欣喜的是,在函授中心老师的谆谆教诲和关坏下,我取得了前九个月中搞24篇的成绩,被学院评为优秀报道员并受嘉奖;遗憾的是,同其他学员相比,我还落下一大截.我的进步与老师的要求还相差甚远。我发誓:一定努力学习,迎头赶上。再向老师献厚礼。有的同学劝我:洪彦,你已有了零的突破,没必要再这么认真了。这时,我想到的却是函授中心老师无微不至的关怀和教诲,想到了自己稿件不断变为铅字的喜悦和充实。我摇摇头,笑了,因为我清楚,若想“为民鼓与呼,奋笔写春…  相似文献   

11.
惊悉丁淦林老师逝世,无比悲痛.丁淦林老师是我国著名的新闻教育家,新闻史研究专家.他的逝世是我国新闻教育界、新闻史学界的一大损失.我也失去了一位良师益友.丁老师年长我七岁,从年龄上看我们是同辈.但是从学术上来说,他是我的前辈,是我敬慕的思师.  相似文献   

12.
刊中报     
●军事记者编辑部●总第 136期 ● 2001年第 4期 目光炯炯 眼观敌情六路, 耳听虚实八方, 任他魑魅魍魉, 我自铁壁铜墙。 (摄影、配诗:张鹏 ) 翅膀的痕迹 ○张晓祺   那还是我上中学时,一次,我突发奇想天真地问一位我仰慕已久的老师:“人为什么活着 ?”   老师用专注的眼神望着我,沉思了好一会儿说道:“我可以引用沈清松先生的话来回答你,‘生命的意义就在于选择一个或数个适合你个性的价值理想,然后每天去做,为它奉献。如果你追求真理,就得锲而不舍地研究;如果你喜欢美感,就得每天收集、欣赏,甚至创作美的事物;如果你…  相似文献   

13.
今生无悔     
我从1970年担任樟树市经楼镇广播站播音员至今已27年。前年六月,我患了鼻咽癌。如果党和政府同意我继续干下去,我将义无反顾地干到见马克思,无悔无怨。我不愿离开我的工作岗位,怕就怕组织上不信任我;我不愿清闲无聊,怕就怕广播喇叭不响;我不愿死,怕就怕在世没有做好工作,向党和人民交不了帐。一个乡镇广播站的播音员,平凡得不能再平凡了。但是,我作为一个共产党员,能在广播电视这块党和政府重要宣传阵地上长期工作感到自豪。有人劝我:“冬梅仔,凭你的才能当个老师也要比这里的待遇好”。“冬梅仔,你守广播机房还不如摆…  相似文献   

14.
往事(四)     
我之所以不厌其烦地回叙老师们对我的帮助、指导和启示,这是因为没有他们的言传身教、潜移默化,我就不可能有以后四十几年的新闻工作生涯。何况,在我们这个有古老的民族文化传统的国度里,对老师的遗忘是不可宽恕的,而我恰恰非常喜欢这个传统。虽然,我所列举的那些老师们并不是什么“名人”,而且好几位都已作古了。现在的年青人,对于本世纪六十年代初期的“三年自然灾害”是不甚了了的。经历过的人,有的消亡了,有的不愿意再提它,有的提起它便诅咒,用“路线错了一切都错”概括那三年,我也是过来人,我不希望那段历史重演,但那段…  相似文献   

15.
编辑您好:我是一名摄影爱好者.这是我在云南拍摄的一张牧民骑马过河的照片。当时接近黄昏,天色渐暗.牧民结束了一天的生活。我注意到马匹与牧民都拖着疲惫的身躯缓缓地经过一条河流.河水中也有蓝天与山脉的倒影。并且从照片中可以看到云层较低.覆盖了山顶,这种景色与山、水、人相映生辉。因此我及时按动了快门.记录下这一瞬问。请老师不吝赐教您的看法。北京赵竹岩  相似文献   

16.
第九届函授教学即将结束。一位学员饱蘸激情地给函授中心的老师们写来一封信,那信里首先引用了他最近从一本书里读到的一则故事。故事说的是有一位樵夫因为救助了上帝的信使莫克瑞,莫克瑞便回报樵夫一柄金斧。樵夫有了这柄金斧,自然是披荆斩棘,得心应手,收获越来越丰。学员的信中说,函授中心的老师也像莫克瑞一样,给了他一柄金斧,使他能够在从事新闻工作的道路上,披荆斩棘,奋勇前进,并且也的确开始有了收获,若干稿件已经见诸报端。他还说,虽然我们仅仅交了有限的一点学费,谈不上对老师们有什么帮助,老师们却都像莫克瑞那样,…  相似文献   

17.
读书     
我先有感觉后有思考.这本是人类共同的命运。但这一点我比别人体会得更深。我不知道五六岁以前都作了些什么,也不知道是怎样学会阅读的,我只记得我最初读过的书.以及这些书对我的影响:我连续不断地记录下对自己的认识就是从这时候开始的。我母亲留下了一些小说,吃过晚饭我就和父亲读这些小说。[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我爱阳光,因为它是金黄的;我爱天空,因为它是湛蓝的;我爱小草,因为它是嫩绿的;我爱枫叶,因为它是火红的;但是,我更爱生活广播,因为它是五颜六色的。”2005年3月1日,河北乍活广播开播周年特别节目中,一个12岁的小听众用她童稚的声音朗诵了这首她自己创作的小诗。而一位年逾花甲的书法爱好者则在纪念册上留下了一行笔力飘逸的行书“活色生香入味来”。  相似文献   

19.
1995年的夏天,一首京歌《我是中国人》在华夏大地上四处传唱,铿钭有力的节奏,朗朗上口的抽调,实实在在的话语萦绕在人们的山头,不仅成年人为它所感动,连孩童在上学路上也会不由自主地哼唱它.这种近年来难得一见的现象引起了我们的思索;在流行歌曲港歌坛的今天,这首京歌为何会掀起如此热烈的反响?它的魁力何在?究竟是什么打动了人们的心灵?歌词只有四句,大意是:“我是一个中国人,龙的传人,继承租国灿烂文明,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中国人!”它不仅是一句振聋发聩的口号,更是一种改革开放时代所需要继承和发扬的民族精神;它不仅…  相似文献   

20.
1 昨晚,又看《蜡笔小新》,小新一犯错误他妈妈就生气,他总是对他妈妈说;“别生气了,美人。” 小新好色(他只是幼儿园小班的小朋友),遇到美女总是问:“你喜不喜欢吃青椒?”或“你喜欢什么样的冰淇淋?”但就这几招已经逗得许多少男少女甚至像我这样不大年轻的人民的喜爱。 今年年初还有一套漫画很勾人阅读,那就是《我是豆豆》.小学生豆豆6岁.比蜡笔小新大一点儿,也是一个小活宝,他不喜欢上课和做作业,但招人喜欢,老师让他写日记.星期一他写上:“今天爸爸妈妈吵架了”,星期二他写:“今天爸爸妈妈没吵架”.星期三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