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故事简介:雅克贝汉说:孩童时代的面孔,连同内心深处的情感对我们是如此珍贵,以至在日后的人生道路中,幼年时期的记忆永远无法磨灭。飞逝的欢笑和无法抑制的泪水都已成为过去,却永远不能被忘怀。如果是由一段音乐,一首歌或是一组合唱连接起这遥远的回声,那么它们所打下的烙印就会更加深刻。可能是由于这个缘故,当我看到一群反叛的寄宿学校的孩子们被召集到一个合唱团中,并谱写出他们动人的孩提乐章,我被深深地打动了。  相似文献   

2.
故事简介:雅克贝汉说:孩童时代的面孔,连同内心深处的情感对我们是如此珍贵,以至在日后的人生道路中,幼年时期的记忆永远无法磨灭。飞逝的欢笑和无法抑制的泪水都  相似文献   

3.
正最近,一本音乐教育类书籍深深地吸引了我的目光,这本书就是郭声健老师的《守望音乐教育》。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得到了不少的启发,对音乐教育的本质、音乐教育的价值、音乐教育的情感、音乐教育的实践等内容有了很大的感悟。在一次次的阅读中,获得了精神的洗礼,在一次次的阅读中,得到了心灵的共鸣。一、对专著与读物的感悟《守望音乐教育》为新近出版的一本音乐教育类的书籍,从此书的属性来看,属于音乐教育类的论著,完全为作者个人的创造性的文章,理应称其为著作;但从思想层面上来说,似乎并不十分恰当。原因在于,此书有别于一般的学术专著,并不是系统地讨论或研究音乐专业问题的结构严谨的  相似文献   

4.
<正>某天的两个晚自习,我和学生一起看了法国电影《放牛班的春天》。尽管高三被称为暗无天日的黑色岁月,但是我不想让我的学生在若干年后回忆往事的时候,记忆中的高三全是灰色的,我希望他们的记忆中也有亮色。谁的青春不迷茫?高三也可以忙里偷闲,看个电影疯狂一下。更何况,有时候教师喋喋不休的道德说教,远不如一部优秀的电影更能教育学生。因为电影,往往能在细节上产生震撼人心的效果。这一点,有时候连语言也难以企及。  相似文献   

5.
郭爱芳 《教育文汇》2009,(11):17-19
《放牛班的春天》这部电影所讲述的故事,发生在1949年法困乡村的一所男生寄宿学校。这里的学生大部分都是难缠的问题儿童,他们想出一切能够想出的办法,对抗教师,对抗学校,对抗教育。校长哈珊则以残酷高压的手段管制这些问题儿童,每一个教师都本能地学会了面对突发事件快速处理的凶狠“手段”。  相似文献   

6.
电影故事发生在法国一个偏远落寞名为池塘之底的辅育园里,住着一群有着各种不良行为、无家可归、无人看管、可怜调皮的学生,外加一名专制、残暴的院长哈珊,和几名在专横暴力制度下勉强维持教育生计的教师。看似一切井然有序的情境,一位失败的音乐家克莱蒙·马修的到来打破了池塘之底所有的一切常规,为这个放牛班带来了专属于他们这群天真无辜、充满童真童趣孩子的春天。  相似文献   

7.
乍暖还寒的四月终于过去,温暖的五月在守望里如期而至。心思似乎也跟着暖和起来。父亲做饭的时候将剩下带有菜根的白菜心.找了个瓶子随意地插到里面,灌上水,放到窗台上。  相似文献   

8.
上世纪80年代.有个在美国诺瓦大学留学的中国小伙子醉心于研究企业管理.而传播企业管理新理念最快捷有效的途径就是演讲。为此,他热衷于参加演讲比赛,可就是拿不到奖。  相似文献   

9.
<正>导演:克里斯托夫·巴拉蒂出品时间:2004年《放牛班的春天》是一部由克里斯托夫·巴拉蒂执导、杰拉尔·朱诺等人主演的法国音乐电影,讲述的是怀才不遇的音乐老师马修来到辅育院,改变了孩子以及他自己的命运的故事。学校的大部分学生是难缠的问题儿童,体罚在这里司空见惯,校长只顾自己的前途,残暴高压。  相似文献   

10.
《初中生》2010,(2)
  相似文献   

11.
明亮 《山东教育》2008,(4):54-54
一九八四年的春天,我回到父母的身边,在城乡结合部的铁路子弟学校读完小学最后的半个学期。学校就建在铁路边,不超过五亩地,没有院墙,两排整齐的平房,一排是教师的宿舍和办公室,另一排是六个年级的教室。每个班只有十几个学生,同学都是小时候的玩伴。教六年级的老师只有两上,一个年轻的男老师姓邱,一个漂亮的女老师姓张。  相似文献   

12.
利用周记及时与学生进行心灵沟通,才有效的解决了学生成长中的苦闷、烦恼.周记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学生成长过程中许多难以启齿的、不愿向师长透露的烦恼可以通过周记表述出来,作为班主任应当架起一座及时与学生沟通的桥梁,充分利用好周记的沟通功能,经常为学生煲出可口的"心灵鸡汤."  相似文献   

13.
14.
柯彤 《中国教师》2013,(13):77-78
与《死亡诗社》一样,《放牛班的春天》也是教育主题片领域赫赫有名的经典之作。但是,如同所有这类影片一样,当它被打上"教育主题"的烙印,似乎就让人失去了新鲜感和兴趣,因为它们往往都不外乎一个主题——一位好教师改变一群学生。然而,教育的真谛往往就在于这个"改变"的过程之中。一"放牛班的春天"译得很巧妙,有点熟悉又有点陌生,单是读着都让人不禁漾出笑容,我看完影片仍  相似文献   

15.
蔡璐 《新作文》2013,(9):36-37
Dans l’aube grise du levant,Trouve un chemin vers l’arc-en-ciel.这是晦涩难懂的法语,深冬的时候它已默默伏在我的耳边,久久不能离去,于是我便殷切地查询了释义——在灰色的晨曦中,寻找通往彩虹的路。这可真是一句值得回味的歌词,它来自于法国电影《放牛班的春天》。  相似文献   

16.
17.
王淦生 《辽宁教育》2013,(3X):91-92
<正>一在伊索寓言中,有这样一则故事:北风要和太阳比试谁更有力量。有人穿着大衣走过,北风便施展威力,使劲地吹,结果那人的大衣越裹越紧。北风累了,停止了。这时,太阳温暖地照耀着,那人感到闷热敞开了胸怀,不一会,出汗了,他便脱去了大衣。这个流传了上千年的故事说明了这样一个道理:温暖和友善会比暴力和冷酷更有征服力。因为暴力和冷酷只会使人增加对你的戒备之心,对你敬而远之;而温暖和友善却能让人卸去心灵的盔甲,让你的力量直抵对方的内心。  相似文献   

18.
在拉·封丹的寓言作品中,有这样一则故事:北风和南风比试谁更有力量.有人穿着大衣走过,北风施展威力,使劲地吹,那人的大衣却越裹越紧.南风微微吹起,带来阵阵暖意,那人敞开了衣襟,不一会儿,他便脱去了大衣.这个流传了数百年的故事说明这样一个道理:温暖和友善会比暴力和冷酷更有征服力.教育,作为一种人的灵魂的工作(雅斯贝尔斯语),就应当以温暖和友善作为最主要的手段.上映于2004年3月的法国电影《放牛班的春天》便是一部诠释了爱的力量可以征服一切的优秀作品,它告诉我们:教育的真谛在于打开学生封闭的心灵之门,让温暖的阳光照耀他们的内心.影片中打开学生心灵之门的钥匙便是马修老师带来的神奇的音乐,更是他那一颗父亲般宽容、仁爱的心.  相似文献   

19.
俞点 《教书育人》2005,(3):61-61
《放牛班的春天》——这部票房达到4000万欧元的法国电影,已被法国政府选送参加奥斯卡最佳外语片竞争,在若干题材沉重的电影中,这部影片轻松的风格一定会引起评委的关注,入围的可能性很高,但最后能否获奖还是未知数。  相似文献   

20.
《放 牛 班 的春 天 》—— —这 部 票 房 达 到 4000 万 欧元 的 法 国 电 影 , 已 被 法 国政 府 选 送 参 加 奥 斯 卡 最 佳外 语 片 竞 争 , 在 若 干 题 材沉 重 的 电 影 中 , 这 部 影 片轻 松 的 风 格 一 定 会 引 起 评委 的 关 注 , 入 围 的 可 能 性很 高 , 但 最 后 能 否 获 奖 还是未 知 数 。 不管能不能在奥斯卡有所收获,它都足以成为中国电影人的生动教材:在好莱坞大投入大制作的反复围剿之下,这样一部没有大明星加盟,没有凶杀悬疑,也没有电脑特效的影片,仅仅讲述了一个关于师生关系的简单故事,为什么就能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