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由于众多的原因,现实生活中存在一定比例的品德有所偏差学生。要转化他们可以从其心理根源入手。品德有所偏差学生的心理根源可以归结为道德认知、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习惯等心理因素方面的偏差。因此转化他们就需要提高道德认识、培养道德情感及培养道德行为。思想政治教育有导向、调节和激励等功能。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在这三方面的功能有利于提高道德认识、培养道德情感和培养道德行为,从而有利于转化品德有所偏差学生  相似文献   

2.
杨景国 《辅导员》2010,(14):76-77
听障学生的道德表现有两个较明显的现象:一是模仿性,二是不稳定性。针对这两个特点,教师在对听障学生进行良好道德行为教育训练时,要抓住提高道德认识这个关键,使他们具备明辨是非的能力,形成是非观念。道德行为的教育训练的过程与要求要保持一致性和连贯性,并要根据听障学生的个别差异,采用不同的教育方法,这样才能帮助听障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  相似文献   

3.
学生是老师的影子,所以,哪怕是孩子也应该像尊重成年人一样尊重他们。道德教育是一件很难的事情,学生在道德认识上都知道什么是对、什么是错,但道德行为却做不到。作为老师,应该耐心地对他们进行教育,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使学生的道德行为形成习惯。尊重学生是对学生开展思想道德教育的首要条件。  相似文献   

4.
一般地说,思想品德的形成,是从道德认识开始,经过道德情感的体验和道德意志的培养,转化为道德行为,再经过道德行为的反复训练,形成道德习惯。也就是说,没有正确的道德认识,就难以具有健康的道德情感和形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因此,在思品课教学中“主题教育”是极为重要的。培养学生正确的道德认识,必须设计好”主题教育”才能使学生明白课文的主要道理。下面以川版全日制小学思品教材第九册《礼貌待人》一课为例,谈谈如何搞好“主题教育”。一、准确确定教学要求与要点是基础同其他任何学科一样,思品课教学前,也必须首先确定好教学的要求与要点,只有这样,才能顺利实施“主题教育”及其他各环节的教学,圆满完成教学任务。思品课  相似文献   

5.
一、结合思想品德课教学进行明理导行。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是导行的关键。对学生每提出一项行为的规范化要求时,都注意通过思想品德课教学做好充分的说理教育工作。二、组织道德实践进行活动性导行。道德行为需要实际训练。特别是小学生,必须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各种道德实践活动,使他们在活动中加深体验,提高判别能力,进一步激发道德情感,形成道德行为和习惯。三、开展“月月评”进行制度导行。把加强养成教育纳入教育教学常规管理之中,使之逐步走上制度化,有效地促使学生自觉地遵守行为规范,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四…  相似文献   

6.
因父母常年在外打工而留守家乡的孩子和父母亡故、家庭离异的中小学生一起被称为"空巢"家庭学生.他们缺乏父母的关爱和教育,感受不到家庭的温暖,形单影孤,他们在思想、行为、心理上多有偏差,在道德认识和道德行为方面存在一些问题,这成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难点. 一、"空巢"家庭学生在道德认识和道德行为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1.知和行的脱节 目前"空巢"学生在道德认识和道德行为方面存在的最主要的问题是知和行的脱节.  相似文献   

7.
发挥劳动教育的德育功能浙江省杭州市丽水路小学劳动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劳动习惯,促进学生良好思想品德的形成,包括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行为的培养。但是,究竟劳动教育本身蕴含的德育因子有哪些?劳动教育中的德育功能如何更好地发挥?在劳...  相似文献   

8.
"道德银行"是储蓄学生良好道德行为习惯的银行。参照银行储蓄运作的形式,学生在学校、社会和家庭中所显现出的良好道德行为习惯,将被奖励兑换为一定的道德币,存入到各自的"道德银行"账户;如发现有不良的道德行为习惯,将从自己的账户中扣减一定的道德币。其目的意义在于通过这一活动进一步彰显学校德育工作的实践性、真实性、人本性以及对学生的发展性评价,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  相似文献   

9.
王春侠 《快乐阅读》2011,(15):42-43
对聋生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必须坚持德育为首的教育原则,重视学生道德行为习惯的养成。聋生由于自身残疾的影响,交际范围有限。在社会交往中,某些道德认识不全面,辨别是非能力弱,特别是践行能力较差。由于其听觉的丧失导致他们"以目代耳"来感知事  相似文献   

10.
运用电教媒体促进学生思想素质的提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电教媒体促进学生思想素质的提高马春凤小学思想品德课是比较系统地、直接地向小学生进行共产主义思想品德教育的一门课程。学生的良好思想品德的形成,离不开一定的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习惯等心理成分。思想品德课所阐述的思想观点、道德规范都是...  相似文献   

11.
一、问题的提出小学思想品德课是比较系统地直接地向学生进行共产主义思想品德教育的课程,是德育的主渠道。思想品德课的教学着重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和道德判断能力,培养学生道德情感,以指导学生的行为实践,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而指导学生的行为实践(即导行),是提高道德认识(明理)和培养道德情感(激情)的目的所在,亦即明理、激情的目的最终是为了导行。二、导行的意义和作用  相似文献   

12.
思想品德课教学的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培养道德情感,指导道德行为,达到知、情、意、行的统一。其中,道德认识是指人们对是非、善恶、美丑的理解和评价,它是产生道德行为的前导,也是产生相应的道德情感的认识基础,小学生正处在可塑性较强的时期。在这一时期,不失时机地教给他们一些道德知识,提高他们的道德判断能力非常必要。因为,只有当学生对某一道德观点、道德规范有了认识、懂得了关于是非、善恶、美丑的标准之后,才能产生相应的道德行为,并逐渐养成习惯。如没有对学生晓之以理,就谈不上动之以情,更难以导之以行。…  相似文献   

13.
当前,大学生思想道德实践中出现的突出问题是知行不一,即道德认识和道德行为不一致、道德标准与道德践行存在反差.其本质是学生没有真正形成理性的道德意识、道德意志、道德习惯.社会生活实践是促进学生自觉道德意识、道德习惯、道德意志形成的基础,应当通过不同的社会生活实践渠道,实现大学生思想道德知行合一,推进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14.
人的品德是由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所构成的。道德认识的形成,道德情感的产生,道德意志的培养,都是为道德行为服务的。小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是一个曲折、漫长的过程,只有把握准道德行为的方向,在教学中坚持全程式导行,才能真正使导行落到实处。一、诱发内部矛盾,确定行为导向教学前,学生对所要求的行为方向可能模糊不清。这时候,教者如能释疑,让学生在接受道德认识之前,对道德行为做出选择,就能诱发学生内心矛盾,便于教者纠正其行为方向,在明理时就能抓住重点,对症下药。如讲授《虚心好问》一课,教者针对…  相似文献   

15.
邓艺海 《教育导刊》2003,(12):54-56
道德教育是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道德原则和道德规范的教育,包括对学生进行个人品德、家庭美德、社会公德、环境道德等的教育,培养他们具有正确的道德认识、高尚的道德情感、坚强的道德意志和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而学校道德教育就是把人们在长期的共同生活中形成的调节人们社会活动的行为规范和良好风尚内化为学生的内在道德品质和外显为学生自觉的自我道德行为,即培养学生良好的德性。道德的内化是道德形成的关键,是一个长期的复杂的隐性过程,因此,提高学生公民道德素质不能只是一个停留在说教和纯道德知识灌输的过程,而应是一个长期的“春…  相似文献   

16.
道德教育,按照通常的理解,是“形成人们一定的道德意识和道德行为规范的教育”,“任务是提高道德认识、陶冶道德情感、锻炼道德意志、确立道德信念及培养道德行为习惯等”。①它是学校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们对道德教育寄予了极大的期望并赋予其艰巨的使命,希冀以此...  相似文献   

17.
小学思想品德教学大纲指出:“对学生进行以‘五爱’为基本内容的社会公德教育和浅显的政治常识教育,教育学生心中有他人,有集体,有人民,有祖国。着重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培养道德情感,指导道德行为。”可见如何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激发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感,指导好学生的道德行为实践,形成学生坚强的道德意志,是思想品德教育的基本任务。  相似文献   

18.
对初一新生的养成教育汤原县第一中学校康凤云教育家叶圣陶说过:“教育就是习惯的养成。”孔子也说过:“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十几年的班主任工作使我深深体会到,在初中阶段,一定要把道德行为训练当做重点,使学生的道德认识转化成道德行为,形成习惯。因此,每...  相似文献   

19.
道德认识是指学生对是非、美丑、善恶的理解和认 识,是道德品质形成的基础。它既是学生道德清感、道德意志的形成、发展的必要条件,又是道德行为和习惯养成的先导。一个人只有知道了应该怎样行动及懂得为什么要这样行动,有可能信服这些观点并自觉地产生相应的行动。因此,教师必须加强道德认识的教学,以提高思想品德的教学质量。在教学中提高学生道德认识必须注意以下三方面的问题。 一、遵循规律,运用直观教学法,引导学生悟理。 道德认识的过程也是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程。遵循这一认识规律,我们在教学时应坚持由近及远,由浅入深,由小到大,由个别到一般的原则,把抽象  相似文献   

20.
小学思想品德教育的目的,就是向少年儿童进行共产主义思想和社会主义国家公民应有的道德品质及行为规范的教育,为他们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打下初步的思想基础。要达到这一目的,最重要的一点,是遵循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规律,从道德认识开始,沿着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最后形成道德习惯的过程,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