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清末“新政”时期政府对教育捐款的奖励政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小莉 《历史档案》2003,(2):113-118
清末“新政”时期 ,清政府在“变亦变 ,不变亦变”的压力下 ,对旧有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军事等领域进行了不同程度的变革 ,其中对教育领域的调整最为彰显。这一时期清政府对发展新式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已经基本上取得了共识 ,因此 ,如何有效而迅速地发展新式教育即成为该时期教育政策调整的关注点之一。而教育款项 ,作为教育政策调整的经济支持和后盾则被认为是发展新式教育的关键因素之一。然而 ,此时期清政府财政艰窘 ,对于急需推行的新式教育的官方投入是远远不够的 ,因此清政府便把目光投向社会捐助 ,大力提倡地方士绅广捐学款 ,…  相似文献   

2.
清末修律是近代史上的一件重大事件,这次事件没能挽救颓败的清政府,其成果也没能在清政府下实施,但是这次改革使中国的法律迈进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是中国法律发展史上的一次影响深远的重大突破。  相似文献   

3.
晚清时期的中国面临内忧外患,中国以及清朝政府都处于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面对这种局势,晚清政府中的有识之士也在积极寻找自救、自强之道,并且作出了相当大的努力,但是效果却事与愿违,近代中国在晚清政府的统治下还是不改灭亡趋势。在晚清政府希望扭转局势的变革中,显而易见的失误有以下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4.
曹一宁 《兰台世界》2012,(12):67-68
1902年元月,清政府成立上海商业会议公所,这是中国第一个全市性商会。1903年9月,清政府设立商部作为管理全国工商实业的最高权力机构。随后,各地的商会如雨后春笋般建立起来。  相似文献   

5.
1860年之后,清政府陆续开办了一些学习"西文"与"西艺"的学校,物理学也被正式地引进到中国的学校教育之中,中国近代物理教育开始萌芽。随着清政府对西方知识采取宽松政策,近代物理学书刊开始引入中国。  相似文献   

6.
清朝是一个内忧外患的朝代,外有坚船利炮,内有起义变革。清政府被迫打开通商口岸后,有各国传教士通过不同途径来到中国传教,一时之间在社会形成传教热潮。研究发现,外国传教士对清政府以及清朝社会的影响呈现双面性的特征。  相似文献   

7.
刘国松 《兰台世界》2013,(12):117-118
1860年之后,清政府陆续开办了一些学习“西文”与“西艺”的学校,物理学也被正式地引进到中国的学校教育之中,中国近代物理教育开始萌芽.随着清政府对西方知识采取宽松政策,近代物理学书刊开始引入中国.  相似文献   

8.
晚清时期的中国面临内忧外患,中国以及清朝政府都处于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面对这种局势,晚清政府中的有识之士也在积极寻找自救、自强之道,并且作出了相当大的努力,但是效果却事与愿违,近代中国在晚清政府的统治下还是不改灭亡趋势.  相似文献   

9.
<正>作为晚清政府预备立宪活动的发端,五大臣出洋考察宪政是清末民初政治生活中的一个重大事件。此事件是在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完全形成、民族矛盾和社会矛盾严重激化的时代背景下发生的。面对此种严峻的政治局面,为了挽救岌岌可危的统治地位,清政府被迫开始了立宪改革的尝试。  相似文献   

10.
19世纪70年代初,清政府分批派遣120名幼童赴美留学,这是中国第一次官派留学运动,在中国留学史上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1.
晚清政府腐败无能,自身力量极其孱弱,亦缺乏现代外交知识,对民众排货行动基本未能运用。自民国以降,历届政权或多或少均将排货运动视为抵抗日本侵略的武器之一,在外交博弈中予以充分运用。袁世凯政府一度容忍民众进行排货运动,交涉谈判中亦以舆情压力为由应付日  相似文献   

12.
商标法是国家为调整商标使用中所发生的社会经济关系而制订的有关商标的注册、管理、使用和保护的法律规范。中国近代第一部商标法是1904年清政府颁布的《商标注册试办章程》,它曾几经周折,最后以失败告终。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建立起正常的近代经济秩序的艰难。一商标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但中国近代第一部商标法的产生, 并不是中国近代民族工商业自身发展的要求,而是由西方帝国主义列强提出来的。1902年,英国在《续议通商行船条约》第七款规定:“英国本有保护华商贸易牌号,以防英国人民违犯迹近假冒之弊。中国现亦应允保护英商贸易牌号,以防中国人民违犯迹近假冒之  相似文献   

13.
西洋钢琴最早由传教士引入到我国,鸦片战争之后,西洋钢琴通过各种方式进入中华大地,晚清政府派遣的留学生在西洋亦有许多均接受了西洋钢琴演奏技能的学习,其归国之后对我国钢琴教学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14.
清政府高度重视《清实录》的日常管理与保护。本文利用原始文献资料,对清政府在保护《清实录》上采取的防火、防虫、防尘、防盗、防潮及补缮、修复等大量有效措施,进行了系统梳理和深入探讨,这些措施至今仍具借鉴意义。同时,本文还对《清实录》的利用规制进行了探索,认为其进呈与提调方面的严格规制亦有利于《清实录》的保护。  相似文献   

15.
尚磊 《档案天地》2007,(2):20-20
1875年.英国人马嘉理到云南“探险”.与当地居民发生冲突被杀.是为“马嘉理事件”。英国政府借机滋事.迫使清政府与之签订了《烟台条约》。随后,英国政府又强迫清政府派大员亲赴英伦“道歉”。1875年8月.清政府无奈之下任命原福建按察使、兵部左侍郎兼总理各国事务衙门行走郭嵩焘为“谢罪”使臣。后来。清政府又命郭嵩焘出任驻英国公使。这样,近代中国第一位驻外使节就在这样的无奈与尴尬中产生了。  相似文献   

16.
1901年创办的京师警务学堂是中国第一所近代警察教育机构,清政府迫于内外形势,将这所中央警察教育机构交给日本人川岛浪速全权经营。5年后,在回收利权运动的大背景下,清政府借与川岛合同到期之机,收回学堂管理权,改办京师高等巡警学堂。  相似文献   

17.
鸦片战争以后,西方列强开始向中国派驻领事。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列强开始派公使驻京,清政府也成立了主管外交事务的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光绪元年(1875年),清政府任郭嵩焘为驻英大臣,开始向各国派驻使节,并先后在新加坡、横滨、大阪、檀香山、古巴等国家和地区设立领事馆。光绪三十三年四月十四日,巴拿马总统向清政府递交国书,提出设立驻华总领事府。清政府在允许巴拿马设立驻华总领事的同时,并未立刻派驻巴拿马总领事。直到宣统元年(1909年)十二月十六日,为了保护在巴拿马的华工,清政府才任命欧阳庚为驻巴拿马国总领事官。次年四月初一日,驻巴拿马总领事馆正式设立。通过梳理清朝档案,可以廓清清政府设立驻巴拿马总领事馆的缘由和开展的活动。  相似文献   

18.
蔡晨 《北京档案》2018,(5):49-52
1900年,八国联军发动了侵略中国的非正义战争,给中华民族带来了空前的浩劫,史称"庚子国变".在这场浩劫中,北京的东交民巷外国使馆区成为了清军和义和团围攻的目标,也是清政府和西洋各国进行外交博弈的战场.使馆围攻战持续了将近两个月,最终以清政府的失败而告终,在围攻期间的外交博弈战场上,清政府也被各国公使所利用,功亏一篑,暴露了其懦弱无能的本质.  相似文献   

19.
西洋钢琴最早由传教士引入到我国,鸦片战争之后,西洋钢琴通过各种方式进入中华大地,晚清政府派遣的留学生在西洋亦有许多均接受了西洋钢琴演奏技能的学习,其归国之后对我国钢琴教学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20.
自19世纪末开始,晚清政府亦两次尝试开征印花税以挽救当时严重的财政危机,然而均遭失败;直至北洋政府成立,才正式在全国得以推行,并且成为北洋政府和南京国民政府的重要财政来源。本文即对这一历程加以梳理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