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课程标准提出:“人”的一撇是身体健康,一捺是心理健康。生理健康诚可贵,心理健康价更高。大家都知道,低年级是孩子一个心理可塑性极大的年龄阶段,也是对将来影响深远的阶段。但是,轻德育,重智育;轻心理,重身体仍然是家庭、社会、学校的常见病。本人结合教育、教学实践,就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谈些不成熟的认识,以抛转引玉。一、适时导向,形成健康稳定的心态新课程的理念带给教师的变化是巨大的,这是一种新的实践与探索。在教育中,既不要折断学生的翅膀,也不能任其乱飞,而是顺势助一臂之力,送他上青天。我班有一个学生,在家可称得上是“小…  相似文献   

2.
新课程标准提出:“人”的一撇是身体健康,一捺是心理健康。生理健康诚可贵,心理健康价更高。大家都知道,低年级是孩子一个心理可塑性极大的年龄阶段,也是对将来影响深远的阶段。但是,轻德育,重智育;轻心理,重身体仍然是家庭、社会、学校的常见病。  相似文献   

3.
郝志 《教书育人》2007,(11):76-77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日益受到各高校的重视,但现实教育中存在某些模糊认识和实践上的偏差。在认识上,思想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定位不清。在实践中,重心理测试,轻科学分析;重障碍咨询,轻发展咨询;重心理问题诊治,轻教育预防引导;重心理课程的开设,轻心理训练活动的开展。针对以上误区,需要我们在工作中正确处理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构建完善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建设,营造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环境,以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促进大学生的健康发展。[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适应社会发展对未来人才要求的教育 ,也是学生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教育。当今 ,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面临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 ,需要我们去探索、去研究 ,以便改进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 ,寻求行之有效的措施 ,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笔者认为在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时应做到“四个结合”。一、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教师心理健康的培养、维护相结合。教师心理健康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先决条件。好的教师能为学生设计一个良好的心理成长环境 ,是学生心理行为上的指路人。学生心理健康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主…  相似文献   

5.
一、心理健康教育需澄清的几个问题1、心理健康教育主要是针对学生心理发展的需要开展教育活动。主旨在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帮助学生恰当地有效地应付现实生活面临的各种压力 ,减轻学生的心理负担 ,进行情绪调节 ,预防心理问题的发生。所以说心理健康教育绝不是只对有心理障碍的学生 ,认为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就是开展心理咨询 ,为少数有心理问题的学生提供帮助 ,这是片面的。心理咨询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个方面 ,它不应成为全部内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是促进全体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 ,因此 ,应当是“重全体、重教育、重预防” ,而不是仅…  相似文献   

6.
翁铁慧 《上海教育》2004,(11X):8-11
走过20年的我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从一开始的民间学术推动、学校自发实践逐步走向今天政府部门规范领导、专家专业指导、学校自主实践和区域推进的发展态势。在上海.100多所心理教育实验校经过大量探索.已经形成了颇有特色的经验和范例。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吴增强认为.上海心理健康教育已经呈现五大特征:即充分体现了着眼于每个学生健康成长的发展性心理辅导:形成了全员参与、全程渗透的学校辅导文化:根据学校各自不同的学生群体,开展了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根据社会转型期青少年成长过程中所表现的突出问题进行重点辅导:重视对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优化。在11月4日至11月6日举行的“第二届21世纪中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论坛”上,来自全国各地的心理学专家、教育行政部门领导和长期从事该项教育实践的校长和教师会聚在上海市风华中学,观摩了展示上海探索成果的近60堂心理辅导活动。在此次论坛上,上海形成的“课堂与发展同步,学科与心理共进”“聚焦课堂教学,关注学生发展”“教师心理健康与专业化发展”“心理健康教育与生命教育的融合”“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活动模式:关注、体验、互动、发展”等新经验激发了与会代表的浓厚兴趣。尤其是上海市科教党委副书记翁铁慧发布“上海构建生命教育体系”的消息,引起了多方专家学者的高度关注。未来上海,心理健康教育将更加体现“以人为本”,纳入生命教育体系之中,直面转型社会中的学生成长。  相似文献   

7.
“蛋壳”心态的主要表现是自我封闭、情感脆弱、经不起敲打、容易失去平衡、心理承受能力极差。形成的原因就学生来说,因为从小就在家长的娇生惯养之下,缺乏独立生活能力和社会经验,所受的心理健康教育又少,因而一遇环境的改变及其他因素的影响,就会引起一系列的心理变化。就教育和社会方面来说,学校教育中存在重智育、轻德育的倾向。加上家庭居  相似文献   

8.
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应坚持科学性与实效性相结合的基本原则。当前心理活动课存在“重个人经验,轻科学设计”“重全面普及,轻深度交流”“重活动,轻思考和沉淀”“重知识领悟,轻学以致用”等忽略课堂实效性的问题。基于多年的课堂经验积累,提出了提升心理课实效性的建议:课前重视发展需要,课内重视思考和沉淀,课外重视理论实践,课后重视评价反馈。  相似文献   

9.
目前,世界科技迅猛发展,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特别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学校教育要培养21世纪合格人才。必须革除传统教育中“重规范,轻人格”、“重传递,轻沟通”和“重模式,轻实践”的弊端。引导学生发现认识自己的人生价值,培养学生良好道德心理,提高学生道德行为能力,从而使学生的种种潜能得以发挥,体现学生作为有独立意义的人的价值的承认。  相似文献   

10.
一、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一)家庭因素。父母是学生的启蒙老师,家庭教育是学生所接受的最早、最根深蒂固的教育,但现在家庭教育中存在一定的偏差。主要表现有过分溺爱、过分严厉、重物质轻精神、重智力轻人格、离异家庭等。(二)教育管理因素。学校教育对学生心理的发展起着主导的作用,具有很强的针对性。然而,在目前学校教育中,部分中  相似文献   

11.
内蒙古包头市钢铁公司第五小学是包钢教育处建校最早的一所小学,地处包头市昆区的中心地带。近几年,学校本着“高质量、有特色、现代化”的教育理念,通过专门课程、学科渗透、优化环境、心理咨询等途径,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把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学校教育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学校以“实(扎实)、稳(稳妥)、创(创新)”为总要求,以“培养学生自信心和人际交往能力”为重点,在全校教师中形成了一个重视心理健康、认真研究学生心理的教育氛围。2003年8月,学校心理健康科研课题《小学生竞争意识  相似文献   

12.
中小学心理教育教师存在的问题及其自我成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中小学的学校心理服务工作肇始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起初由于各个不同领域的研究者都在关注和研究这项工作的开展,致使人们对这项工作有着多种多样不同的称呼;如:心理健康教育、心理教育、心理素质教育、心理辅导与咨询、学校心理学等。直到2002年9月,教育部颁布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才首次以文件的形式明确提出将中小学的此类工作统一规范称为“心理健康教育”。同样,目前我国对在中小学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教育者似乎也没有一个统一规范的称呼,现在常见的叫法有:心理辅导老师、心理咨询老师、心理学老师等。本文结合我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实际情况,将从事这一工作的教育者称为“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简称为“心理教师”,指的是那些受过一定的教育学与心理学专业理论培训,在中小学从事具体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如开设心理课或专题讲座、学生心理辅导与咨询、家长教育等)的专职或兼职的教育工作者。  相似文献   

13.
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及其模式建构的思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针对当前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普遍存在缺乏针对性、简单化、形式化的倾向以及重 调适性心理咨询、轻发展性心理辅导的问题及不良倾向进行分析,提出建构学校心理健康教 育模式的目标系统、基本途径、内容构建、方式方法等,指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应当以 学生为主体,以预防为目的,寓发展于其中,体现服务面宽、可操作性强的特点。  相似文献   

14.
当前,在中小学教育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已成为共识,尤其在2002年教育部颁布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之后,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中小学校积极贯彻文件精神,广泛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不少学校选择一些班级开设心理辅导课,设立心理辅导室,开设心理热线电话和心理信箱等,这些活动是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径。但是,学校要全面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应同时把心理健康教育全面渗透到学校教育教学管理的各个层面上去,也就是说,要在学校的学科教学、学生工作、课外活动、校园文化建设等方面“融入”心理健康教育,尤其是学科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这是学校实施心理健  相似文献   

15.
王美凡 《时代教育》2007,(7Z):134-135
目前我区中专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和实践还存在一些偏差和问题,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将心理健康教育混同于德育:重诊治、轻预防;重障碍咨询、轻发展咨询;队伍的专业性不强;缺乏对心理求助方式的调查等。针对这些误区,应从中专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教育的结合、加强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建设专业性的队伍、优化中专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环境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6.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隐性课程开发的几种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俞雷 《天津教育》2007,(3):37-38
2002年8月教育部颁发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要求:“要把心理健康教育贯穿在学校教育教学活动之中。要创设符合心理健康教育要求的物质环境、人际环境、心理环境。”这一指导思想为学校开发心理健康教育隐性课程资源、全面推进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持,心理健康教育隐性课程的开发为心理健康教育增添了新的途径与策略。  相似文献   

17.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误区与对策思考   总被引:30,自引:0,他引:30  
目前我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和实践还存在一些偏差和误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将心理健康教育混同于德育;重诊治、轻预防;重障碍咨询、轻发展咨询;队伍的专业性不强;缺乏对心理求助方式的调查等。针对这些误区,应从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的结合、加强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建设专业性的队伍、优化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环境等方面入手,以切实改进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18.
心理健康教育不是一种附加的教育.而是一项完整的育人工程,应渗透在学校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中。而数学课堂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是指数学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多种因素,优化学生的心理环境,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主动性。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注意从“趣”出发,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断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做到寓教于“趣”,以“趣”培志。  相似文献   

19.
职高生心理健康教育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职高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综合工程,必须有一个良好的心理氛围,这个心理氛围指的是学校、家庭和社会。只有为职高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心理氛围,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才能使职高生心理健康成长。  1.学校教育是职高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直接目标是提高学生心理素质,最终目标是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因此,心理健康教育在学校素质教育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①重视建章立制,做到思想重视,师资落实,课时保证,评估有据,学校建立以校长、教导主任、班主任为骨干力量的心理健康教育领导小组,确定专职教…  相似文献   

20.
绝大部分中学生的家长都经历了“十年动乱”,是被耽误的一代,普遍存在着一种“补偿心理”,企望子女实现自己没有实现的“理想抱负”,所以对子女有着过高的期望和要求。但由于缺乏正确的方法和科学的指导,在教育观念及教育方法上存在很多“误区”:或重智育而轻德育,或重物质生活的满足而轻精神生活的需求,或重严厉苛刻而轻耐心沟通,或重学校教育而轻家庭教育,或重单方教育而轻合力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