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由国际武术联合会主席、中国国家体委主任伍绍祖题写书名的《中国武术春秋》(英文版)一书,年前在美国出版。此书包括中国武术概论和中国武术史纪年两部分。在“概论”中,作者论述了武术的定义、功能,以及武术的内容和分类等。在“纪年”部分,作者将上起远古下至1993年间中国武术的发展史划分为6个阶段,纪要概  相似文献   

2.
清末民初武术发展的重要特点之一是中国传统武术被纳入了现代教育的范畴,成为学校体育内容的一部分。清末民初中国城市化发展,军国民教育思想影响,武术认知价值的转变和武术教学手段、方法以及教学内容的变化为中国武术纳入学校教育体系成为可能。由于师资的紧缺和教材的匮乏成为清末民初中国武术教育发展的瓶颈。研究清末民初中国武术教育的发展对当代中国学校武术发展有重大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3.
徐冶敏 《精武》2006,(1):61-61
2005年11月21日上午9时,由上海体育学院负责筹建的中国国内首家武术博物馆开馆,上海市领导和武术老前辈蔡龙云教授共同为中国武术博物馆剪彩。中国武术博物馆是国内第一个以中国武术历史与文化为题材,全方位展示中国武术悠久历史,再现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专业博物馆。自2004年7月开始筹建,在国家体育总局武术运动管理中心、中国武术协会的大力支持和指导下,中国武术博物馆一期工程——武术历史厅顺利完工。  相似文献   

4.
《中华武术》2006,(1):F0002-F0002
1948年出生,北京市人,祖籍河北。北京体育大学毕业,中国武术七段,国家一级武术裁判员,现任北京市武术协会委员,北京市西城区武协副主席。自幼随祖父崔毅士练习传统杨式太极拳。多次出访日本、美国等国传授太极拳。主要著作有《杨式太极拳体用图解》《传统杨式太极拳入门》《传统杨式太极拳教程》《太极刀》《学练二十四式太极拳和三十二式太极剑》《杨式太极拳108式》《杨式太极剑》《杨式太极拳56式》《杨式太极拳拆招》等,并录制了太极拳光盘和录像带等教学片。  相似文献   

5.
谈武术套路之美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武术套路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体育和优秀文化遗产,是中国武术一个特有的表现形式,也是学校武术教学的主要内容。由武术套路独特的功能、内容和表现方式,可得出套路的固有属性——艺术性。从自然力量和精神力量阐述武术套路美的本质。  相似文献   

6.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重要载体的中国武术,在中国经济飞速发展的影响下,武术文化产业化的发展成为中国武术走出去战略的重要途径与内容。在查阅文献资料的基础上,从经济学、传播的视角,以武术大省河南武术文化产业发展为例,对中国武术文化产业发展战略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中国武术文化产业的发展,需要施行完善文化体制、引入民营企业的力量、提高大众文化意识、构建地域武术文化旅游圈、完善文化设施、培养高层次文化产业人才等战略措施,共同促进武术文化产业的飞速发展。  相似文献   

7.
由中国武术研究院主持编纂的《中国武术史》,最近在人民体育出版社出版了。 我编了这些年的武术书刊,常有一些年轻的武术爱好者问:“人都说武术‘源远流长,博大精深’,那么它的源在哪里?远至何方?何谓博大?又何谓精深?问得我一时也说不太全。 这次我有幸参加这部《中国武术史》的编审工作,也是带着这些问题来  相似文献   

8.
正中华武士会诞生于风云激荡的民国开元,是在近代武术救国思潮和西方体育教育理念影响下,中国武术家、教育家、政治家自觉建立的,以传播中国哲理化拳派武术为主要内容,兼及其他门派的一个新兴的武术团体,是中国北方第一个得到政府倡办的民间武术社团。他在确立了形意、八卦、太极三大内家拳格局的同时,开拓了中国武术  相似文献   

9.
中国武术约在1985年传入俄罗斯。俄罗斯人主要是通过到中国武术之乡观摩和参观武术比赛;假借录像带和书籍自学;聘请中国专家、教练赴俄任教等途径获得武术知识和技术。1988年11月,俄罗斯国家武协宣告成立。其间,还得到了前苏联国家最高领导人戈尔巴乔夫的大力支持和帮助。经过十年的磨励,俄罗人终以其锲而不舍的追求, 获得了成果,并在北京国际太极拳邀请赛上崭露头角。  相似文献   

10.
运用文献资料法、观察法等,从中国古典哲学角度出发,提出了中国武术的一体多元格局的结构。认为:武术的一体是指武术之道,武术之道寓于多元之中,是多元赖以生存的基础;武术多元是指武术一体的不同表现形式。武术之道可以通过刚柔相济、无法境界及内外兼修等内容认识。中国武术的一体多元格局是开放的,随着历史的变迁而不断丰富,其历史走向是多元格局并存。  相似文献   

11.
文章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比较分析法,就日本和中国吸取外来文化的特点、空手道与武术技术的特点,武术与空手道的内容及选择传播对象等进行对比分析,旨在了解制约中国武术发展和传播的关键因素,为今后中国武术更好的普及和走向世界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2.
中国武术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沃土,受其它艺术形式的影响,其艺术性古已有之。面对当今武术发展的瓶颈,对武术的艺术性进行探讨显得尤为重要。文章在查阅文献的基础上,从艺术学的视角诠释中国武术的艺术特性,解读武术的艺术内涵,发现武术的艺术魅力。研究表明:中国武术的艺术特性来源于中国文化的美丽精神;中国武术演练和攻防是肢体的线性表达;中国武术的线性美表现为阴柔之美、阳刚之美和流动之美。  相似文献   

13.
中国武术列入奥运会竞赛项目之思索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作为中华民族传统体育化的瑰宝——中国武术王夸仍被拒之臭运会大门之外。中国武术已具备了一定的世界基础。但要列入奥运会的正式比赛项目,必须在内容、形式、竞赛制度和规别上进行改造,使其与现代奥林克运动接轨。同时,还要推广中国传统武术和世界其他派别的武术,加强世界武术团体的组织与联系,增强中国武术凝聚力。中国武术列入奥运会的竞赛项目,将会给中国乃至世界带来不可低估的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4.
中国武术分类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已有的分类方法进行分析后,提出武术分类应注重现代武术发展格局,体现其社会功能和教育功能。采用功能分类法,将中国武术分为学校武术、竞技武术和健身武术三大类。并对三大类内容进行界定,突出了中国武术体系的整体性和多层次多功能特点,以利于中国武术的发展和推向世界。  相似文献   

15.
消费社会中武术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岗  吴志强 《体育学刊》2011,18(1):116-119
中国已经进入了一个消费时代,人们的消费方式、消费内容正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武术正面临着全面的挑战。研究认为:消费社会中的武术传播只有解决4个方面的问题,即加速武术商品化的进程、实现武术产业化的链接、构建武术现代化的平台、走进当代媒体人的视野,才能够让中国武术真正的融入到当今消费社会中,才能使中国武术得到长足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第6次全国武术工作会议的精神表明中国武术的国际传播将是未来一段时间中国武术工作的重点之一,研究后认为应全面梳理和认识武术;搭建武术宣传平台,扩大武术影响力;转换“议程设置”,全面传播中国武术;加大中国文化的传播力度;深入研究武术传播的受众层,实施分层传播策略;对武术传播作出长远的具体规划,以促进中国武术的国际传播.  相似文献   

17.
军事武艺是中国武术源头之一,中国古代军队中的武术教育是武术教育的重要领域。从教育学视角探究中国古代军队中武术教育可以看出:军队中将领或教头是军中负责武术教育的教师;军中武术教育内容多是实用性强且集体阵战的武术;军中武术教育具有明确教法和考核标准。武举制开创了中国选拔武术人才的先河,对于武术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8.
中国武术跨文化传播在当前体育强国建设进程中具有塑造国家形象的重要时代使命及战略意义。针对当前中国武术国际传播对塑造"国家形象"的战略思想还没有得到武术学术界及管理层关注的现实,在分析中国武术跨文化传播是体育强国建设的时代需要及塑造国家形象的良好载体的基础上,提出国家层面的竞技武术套路与散打、民间武术交流的太极拳与咏春拳可以作为中国武术跨文化传播塑造国家形象推广的主要内容及形式,同时要注重加强培养中国武术跨文化传播专门人才,从媒介融合的视野创造性展示各种媒介中所表达的中国武术文化内涵等方面来构建当代中国国家形象。  相似文献   

19.
文化全球化是世界文化多样化的统一,是各种文化的相互认同、相互并存、相互借鉴和利用。中国武术国际化是世界文化多元一体化的需要。中国武术国际化是对中国民族文化特色的弘扬;竞技武术全球化是实现中国武术国际化的一种手段;既要维系武术传统文化内核,又要超越传统武术文化;传统武术套路和竞技武术套路更适合于中国武术的国际化传播。  相似文献   

20.
2012年4月20日至22日,由国际武术文化研究院、中国武术文化促进会、华夏武术文化发展中心、中国民间武术家联谊会、中国双节棍国际联盟、武术世界网、北京精武武术运动发展中心、湖南中医药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