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清乾隆时编纂的《四库全书》,由于文字多疏误,为后世诟病。清代张之洞即在《潘侍郎藤阴书室勘书图歌图为无锡秦谊亭作》诗中有“乾隆四库求遗书,微闻写官多鲁鱼”之句,隐含讥评。近年新版的《辞源》《辞海》“四库全书”条,更进而判定《四库全书》纂辑的动因为“寓禁于征”,“宣扬有利于清王朝统治和封建礼教的图书”,因此,“命馆臣恣意篡改”。 七、八年来,笔者因参与《全宋诗》编纂工作,接触过《四库全书》中几乎全部宋人别集中的诗歌部分及有关资料。曾陆续发表过《由宋人别集浅论四库全书》、《是稽古右文还是寓禁于征——析四库全书纂辑动因》、《四库馆臣改动底本的原因及其实例》等多篇文字,以具体切实的材料,论证《四库全书》纂辑伊始,对原书是相当忠实的。大量的篡改(包括挖改、换页),基本上发生在成书以后。而且即使多所改动,除因避清代时讳外,四库中极大部分的宋人别集,还是改正多于改误。因此新版《辞源》《辞海》对《四库全书》的评价,是偏颇的,不科学、不公正的。  相似文献   

2.
“四库”广四部”),我国古代图书分类名称,分甲、乙、丙、了四部,即经、史、子、集四类。清代乾隆年间所编《四库全书》沿用此法。“经部”。儒家经典及其注疏的著作。清《四库全书》分为易、书、诗、礼、乐、春秋、孝经、五经总义、四书、小学十类。“史部”。收录各种体裁的历史著作。《四库全书》分为正史、编年、纪事本末、别史、杂史、诏令奏议、传记、史钞、载记、时令、地理、职官、政书、目录度评十五类。”干部”。收诸子百家及释道宗教的著作。清《四库全书》分为儒、兵、法、农、医、天文算法、术数、艺术、谱录、杂家、类书…  相似文献   

3.
《全明词》补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于明代文献繁富,求全备正自不易,仅从明代词人、词作之误收与遗漏等情况看,亦颇有可补正者,故在饶宗颐、张璋先生纂辑、中华书局2004年出版《全明词》基础上,从《四库全书》、《续修四库全书》等大型古籍中,辑得《全明词》失收词人20余家,词作200余首。因限于篇幅,刊载其中一部分。  相似文献   

4.
“老头子”这一称谓,与清朝乾隆皇帝有关。相传,乾隆年间,纪晓岚在翰林院编撰《四库全书》。有一天,纪晓岚和同僚们开玩笑称皇帝为“老头子”,  相似文献   

5.
《庄子》首用“股脚”一词,而后沿袭二千余年,使用颇广,然辞书及古人训解多失义,今人所著《庄子》注译类著作,多照录而已,不加训解。今通检《四库全书》正文及文注释,共得“股脚”用例约103条,考查其用法与结构,综该其义,释“股脚”为双音节复合词,其本义为“下肢”;《庄子》中“股脚”指称下肢中凹曲隐蔽之处。  相似文献   

6.
《四库全书》、《四部丛刊》、《全唐文》、《全唐文补遗》、《全唐诗补编》等所收唐人作品中,只有18种文献用过“状头”一词,共25次。最早使用“状头”一词的是卢瑰抒情诗所载卢储《催妆》诗。“状头”在唐代还只是个民间用语,著名文人没用过。官方正式场合不用“状头”一词,谈科第只用“甲科”、“上第”、“高第”等较笼统的词。  相似文献   

7.
张荣云 《中学教育》2004,(10):38-38
“老头子”一词,多用于妻子对年老的丈夫的昵称。这个词出自《清朝野史大观》。纪昀,字晓岚。乾隆三十六年,乾隆帝修《四库全书》,命纪昀为四库全书馆总纂官。盛夏的一天,纪昀因体胖,经不起炎热酷暑,便索性盘起发辫,脱掉上衣,袒胸露背地坐在几旁校阅书稿。正  相似文献   

8.
目前笔者所见《四库总目》计有三种,一为中华书局影印本《四库全书总目》,二为上海古籍出版社《四库全书总目》,三为台湾商务印书馆影印武英殿本《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中华书局本《四库全书总目·经部·小学类·说文解字》载:“陈启源作《毛诗稽古编》,顾炎武作《日知录》,并沿其谬。”而后二种之同类叙述俱作“陈启元作《毛诗稽古编》。”疑上海古籍出版社及台湾影印武英殿本所作“陈启元”之“元”误,当为“源”字,中华书局本是也。兹证明如下。一、台湾商务印书馆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经部·小学类·说文解字》“书前提要”:“陈启源…  相似文献   

9.
吕祖谦《卧游录》流传有内容截然不同的两种版本,对此作分析后可以看出,这两种版本现难辨真伪。《四库全书存目丛书》的纂辑者收一弃一,似乎有所肯定,这种做法会影响人们对吕祖谦学术取向甚至水平的认识。其实,若真出于保留文献的考虑,莫善于将两本兼收并蓄。  相似文献   

10.
“李贺诗集”卷二《感讽五首》之二诗有二句曰:“寒食摇扬天,愤景长肃杀”,我翻过古代许多版本的“李贺诗集”,此处“摇扬”二字之“扬”,皆作提手旁之“扬”,无作“木”旁之“杨”者,但有个别的版本如《锦囊集》、四库全书本《昌谷集》、清姚文燮注本《昌谷集》此处却作“垂杨”.“李贺诗集”卷四有《新夏歌》一首,篇末二句曰:“三月摇杨入河道,天浓地浓柳梳扫”,其中“摇杨”之“杨”,许多版本都作“木”旁之“杨”,但也有个别的版本如《锦囊集》、《全唐诗》之李贺诗集此处则作提手旁之“扬”.李贺诗这两处之“摇杨(扬)”,作“垂杨”和尚有作“摇漾”者暂不论.而以《感讽诗》作“摇扬”和《新夏歌》作“摇杨”者居多(如《协律钩玄》、光绪四年宏达堂开雕本的《李昌谷诗注》,也有《感讽诗》和《新夏歌》皆作“摇扬”者,(如吴汝纶评注本《李长吉诗集》,《全唐诗》之李贺诗集)还有人认为这两处皆应作“摇杨”者(如今人刘衍《李贺诗校笺证异》.①)应以何者为长呢?虽一笔之差,却一为动词,一为名词,含义迥别,不可不辨.  相似文献   

11.
清乾隆朝所纂修的《四库全书》,一般认为共存七部。其实,此七部《四库全书》外,还有一部,即存放于北京翰林院内的《四摩全书》底本。《四摩全书》馆初即设于翰林院内。四库辑书时须先抄出底本,检校勘异后再行缮录,遂为定本。除此而外便是一批由各地采集之书应用后退还而无退还者,此二者均堆在翰林院库房内,成为《四库全书》七阁之外的又一部。由于存放于宫宛的《四库全书》正本只许“大臣官员中有嗜古勤学者”使用,“许告之所司,赴阁观览。第不得携取出外。”(见《东华录》,乾隆朝四十一年六月)故有诸多不便。  相似文献   

12.
“老头子”这一称谓,与清朝乾隆皇帝有关,相传.乾隆年间.纪晓岚在翰林院编撰《四库全书》。有一天.纪晓岚和同僚们开玩笑称皇帝为“老头子”,恰好被乾隆皇帝听到。乾隆怒问纪晓岚:“老头子三字作何解释?若能讲出道理.可免你一死.”[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从《木兰诗》的“天子坐明堂”、“着我旧时裳”、“壮士十年归”及“东市买骏马”等内证 ,联系《中兴书目》对《古今乐录》所提示的著录年代 ,《木兰诗》应是北魏孝文帝时代的作品。  相似文献   

14.
《大唐新语》是唐朝人刘肃编撰的一部史书 ,有很珍贵的史料价值。《新唐书》将其著录在《艺文志》杂史类 ,《四库全书》却以该书“谐谑一门”“繁芜猥琐”“有乖史家之体例”为由 ,将该书编入子部小说家类 ,否定其史学价值和史学地位。本文从分析“谐谑”篇的“鉴戒”意义、史料价值及与两《唐书》所载史料相比较 ,指出“谐谑”篇并非“繁芜猥琐” ,《大唐新语》一书完全符合史书“语”体体例 ,不应当轻率地贬低该书的价值和地位。同时提出研究古文献、研究古代史 ,要实事求是去伪存真 ,才能识得庐山真面目。  相似文献   

15.
《“四库总目学”史研究》的问世,首次明确提出了“四库总目学’’的概念,对《四库全书总目》的产生、发展及其后学者的研究做了系统的梳理、分析、总结,指出了《四库全书总目》的学术价值及思想文化价值,构建了四库总目学的学科体系,对四库总目学的发展做了展望,势必会对四库总目学的发展产生划时代的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6.
一《集异记》又名《古异记》,是唐代一部比较有影响的志怪兼传奇性质的小说集。《四库全书提要》曾称该书为“小说家之表表者”。《集异记》具体成书的年代已经不易三定,关于它的撰写者薛用弱的资料也极为有限,只是从《太平广记》的有关文字里得知  相似文献   

17.
中国《周易》学说的发展史,以“象数派”与“义理派”为两大主干。“义理”《易》学发展到宋代,达到鼎盛时期,出现了许多各具特色的不同流派。其中以李光、杨万里为代表的“援史证易”派,是宋代《周易》“义理学”中的一个颇有影响的重要派别。《四库全书提要·易类小序》指出: 王弼尽黜象数,说以老、庄;一变而为胡瑗、程子,始阐明儒理;再变而为李光、杨万里,又参证史事,《易》遂日启论端。  相似文献   

18.
《四库全书》的藏书阁为何都带“水”紫禁城的文渊阁、圆明园的文源阁、避暑山在的文津阁、沈阳的文溯阁、杭州的文澜阁、扬州的文汇阁、镇江的文淙阁,此七阁乃为我国古代最大的一部综合性丛书《四库全书》的藏书阁,每阁一部[36300册]七阁的名称,首尾一模一样,...  相似文献   

19.
《四库全书》所收南唐史著比较研究张历凭,雷近芳《四库全书》向有“千古巨制”之称,它系统保存了大量古文献典籍,是中国文化史上一笔宝贵的财富。长期以来,人们十分关注《四库全书》的保存与整理,注重对它的宝贵史料的研究和利用。本文仅就该书所收有关南唐史著进行...  相似文献   

20.
西周时期,人们在庆贺国家大事、国与国之间进行交往的过程中,十分盛行“飨”之礼仪。然而飨礼在我国古代文献中只有一些零散的记载。对此,后世学者辑逸补亡“飨”礼之作的不乏其人:元代吴澄撰有《仪礼逸经传》二卷,但只在聘觏礼中兼及“飨”礼;清代诸锦著有《补飨礼》一卷,收入《四库全书》经部礼类: 是篇以《仪》礼十七篇有燕礼、有公食大夫礼,而独无飨礼,然其见于《周官》、《春秋传》、《礼记》者,犹可得而考。元代吴澄曾作考注,尝有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