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今天讲座的主题是"选题",我准备讲四个问题:(1)选题是一个学科化、批量化知识生产的概念;(2)我对选题重要性的理解;(3)衡量选题价值的四个指标;(4)如何才能找到一个好选题.  相似文献   

2.
心理学家赫尔洛克曾做过著名的实验,他把被试者分为四组:一组为控制组,进行单位练习,教师不予评价;二组为表扬组,进行练习后教师均给予表扬奖励;三组为训斥组,每次练习后教师均挑毛病严加训练;四组为静听组,每次练习后教师不表扬也不训斥,只是让他们静听二、三组的褒贬.实验结果各组成绩大相径庭:受表扬组成绩遥遥领先,兴趣大增;受训斥组成绩最差,兴趣锐减。(摘引自冯忠良《学习心理学》,教育科学出牌社,1981 年版)由此我想到当前农村语文教师,也往往犯训斥组相似的错误,对学生习作挑毛病过多,并且严加训斥!最终导致学生产生逆反心理,厌倦作文。布鲁姆说过:“学习中经常取得成功,可能导致更大的学习兴趣!”多年来,我在教学中,尝试地渗透成功教育思想,取得一定的成绩,现谈谈自己的一些做法,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3.
“解落“不是“吹落“——古诗教学正误一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唐代李娇的这首《风》诗,见于小学语文课本(苏教版)第七册练习5第6题。课本要求学生将《风“》读一读,背下来”。在教学中,遇到一个小问题:其中“解落”之“解”,应如何解释?因看似熟词,故教材本身未加说明。其实“,解”在此处的用法很容易被误解,例如《:语文(第七册)教学参考用书》(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就将其注为:“解落:读xiè(去声),意思是吹落”,注音和释义都错了。“解”本是多音多义字,即一字多词;通常有三种读音:jiě(上声)、jiè(去声)、xiè(去声),词义随音异而异。但在…  相似文献   

4.
根据新的《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语文阅读教学应尊重学生个体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为此,笔者认为,阅读教学宜采用体验式教学方式,学生在阅读文本的过程中应融入自己的情感,激活已有的生活经验,真情体验,快乐地学习语文。本文就此着重谈了体验式阅读教学的三大功能:(一)激活参与意识,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二)促进经验转换,提高学生的审美感受;(三)丰富生活体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同时提出了释放体验式阅读教学功能的三种方法:(一)放下包袱,在阅读中敢想、敢悟;(二)创设情境,在阅读中感悟生活;(三)给够时间,在阅读中体验文本。  相似文献   

5.
在当前普遍关注深度学习的情况下,语文作业的二次开发成为小学语文教师关注的一个热点。在教学统编语文教材四年级上册《麻雀》一课时,教师具体研究语文作业二次开发的做法:(1)要坚持对学生学习需求与课文文本作出分析;(2)要合理地进行目标设定;(3)要注重作业内容选择与合理组合;(4)要引导学生进行自主练习;(5)要体现过程性持续评价的理念。  相似文献   

6.
江苏省盐城市2006年中考作文题:(60分,含卷面书写分5分)独木不成林/只有千树万树齿相依,才有那阵阵松涛/一花不成春/只有千朵万朵压枝低,才有那满园春色/滴水不成流/只有千点万点长聚首,才有那万顷碧波/亲爱的同学,生活又何曾不是如此/生活正是因为有了你,有了我,有了他/有了你,我、他的和谐相处,才五彩斑斓要求:(1)根据你对文字的理解,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自拟题目写作;(2)除诗歌外,文体不限;(3)字数不少于600字;(4)文中不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一、选题熟而不俗近年来,“和谐”一词在报刊、电台频频亮相,成了点击率较高的词汇,“构…  相似文献   

7.
偶然现之苏教版语文三(上)《习作1》是一次自由写作练习。在批阅过的约八成习作中,有十多位学生写了过生日,并且在写生日礼物和水果时,其语言表达都跟如下两句相似:  相似文献   

8.
<正>新课标三年级作文的教学要求是:(1)培养学生习作的兴趣,让他们乐于表达;(2)加强习作与阅读、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的联系;(3)重视习作中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4)要写学生实际生活中所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现就上面的四点要求,结合本人十几年教学经历,谈一下子自己在实际教学中的做法。一、正确把握单元习作要求:是引导不是约束小学语文教材无论是课改前还是课改后,都设置了8个单元,每个单元有一篇习作要求。大部分语文教师都完全按照这8个习作要求,让学生在这个范围内练习写作,超出范围则视为脱题。殊不知任何写作归根到底都是作者思想的表达、情绪的宣泄、见闻的  相似文献   

9.
在一次市级语文教学研讨活动中,笔者观摩了几节精彩纷呈的课堂教学,可谓受益匪浅。然而,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是一节上“砸”了的课(苏教版第三册练习3口语交际:指路)。课前,我看到教案大概思路是:1.审题。 2.指导看图说话。3.指导读练习中的对话材料。4.进行口语交际练习。5.总结。众  相似文献   

10.
根据课本中选编的议论文和报刊杂志上的一部分短论的特点,我把议论文写作的有关问题分解为五个方面:(一)论点的确立;(二)论据的选择;(三)论证方法的使用;(四)结构、布局;(五)准确简明的语言。各部分都有具体要求,并辅以相应的练习。论点的确立:我要求学生能够分清论点和论述范围,了解  相似文献   

11.
笔者曾执教过一堂自读课文的公开课,课题为<巴黎的桥>.听课的老师一致评价:课例设计新颖,指导阅读的方法和步骤清晰、科学,充分体现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这节课运用的即是"三读六步阅读法".具体地说就是:(一)自读感知:(1)朗读,感知大意;(2)默读,学习字词;(二)导读领悟:(3)粗读,把握思路;(4)研读,领悟要点;(三)精读演练:(5)品读,探求精微;(6)复读,陶冶情操.现就这堂自读实验课谈一谈"三读六步阅凑法"的实施和运用.  相似文献   

12.
我的姐姐     
我的姐姐有时候很gǎo(搞)笑,有时候很爱发pí(脾)气,还有的时候爱看书。因为爱看书,过了不久,她便dài(戴)上了一fù(副)二百多dù(度)的眼镜。再说说我姐姐的“gǎo(搞)笑镜头”。有一次,我三yí(姨)夫下班回了家,刚进家门,我姐姐就问:“爸,一加一难不难?”我三yí(姨)夫说:“不难。”我三yí(姨)夫的话刚说完,我姐姐就笑得直不起yāo(腰)了。我急忙问怎么了,当我知道了原因,我也笑得直不起yāo(腰)了。原来,我姐姐想的是:要是我三yí(姨)夫说“不难”,说明他是“女”的;如果说“难”,说明他是“男”的。怎么样,我的姐姐很好玩吧?插图潘毅…  相似文献   

13.
苏步青教授曾经说过:“语文是学习工具,是基础,要像盖楼房重视打地基一样重视它。”的确,语文是基础的基础,是一门很重要的学科,学好语文对我们中学生尤为重要。我对学习语文的兴趣是较浓厚的,自初中以来就在摸索学习语文的方法,在老师和家长的帮助下,摸索出一条适合自己的学习路子,在今年高考中考出了112分(满分为120分——编者注)的好成绩。我的学习方法是这样的:  相似文献   

14.
1979年吕叔湘同志曾尖锐指出:我国中小学语文教学费时多,收效少。如今十多年过去了,这一状况虽然有所改善,但并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学生的语文基本功虽然有所提高,但并没有真正达到过关的程度。我认为,当前我国的小学语文教学中至少有这样几个突出的问题值得讨论。1.把语文课上成了作品分析课、阅读欣赏课。我国目前的语文课堂教学是沿袭前苏联五十年代文学课的教学模式发展而来的。50年代翻译的谢彼托娃《阅读教学法》把一篇课文的教学分为三个阶段:(1)初读课文.教学字词;(2)逐段分析,讲解课文;(3)总结巩固,练习作业。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前苏联五十年代的教学模式今天仍然是我国小学语文教  相似文献   

15.
<正>真题回放本试卷阅读(三)中写道:“我不知说什么好,鼻子有点酸酸的。”其实,这种复杂的感受,在我们的生活中也会遇到,有时为他人,有时为自己,有时为……请你联系生活,自选角度,写一篇文章。要求:(1)题目自拟;(2)文体不限,诗歌、戏剧除外;(3)不得泄露个人信息;(4)不少于600字;(5)书写正确、规范,力求美观。  相似文献   

16.
郝彩霞 《新职教》2000,(9):36-36
职业中专语文教材每篇课文之后都有“思考和练习”,安排这些练习的目的是为了帮助学生领会课文的思想内容和写作特点,进行有计划的读写训练。练习的内容大致有三类:(1)有关课文内容与写作特点的思考题;(2)有关语文基础知识的练习题;  相似文献   

17.
语文教学存在层次性的问题,特别是在教材编写、老师上课、练习测试方面尤为突出。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有:(1)树立语文教学分层次教学的思想;(2)实施教学目标的层次化;(3)实施"因材施教法";(4)实施梯形测试。  相似文献   

18.
很多学生问过我这样的问题:怎样才能学好语文? 我便反问他们:你每天都能写日记吗?你常常留意自己初次听到的那个词语吗?你愿意每天用十分钟练习写字吗?主题班会上有你的发言吗?……他们都说:这些太平常了,和学好语文有关系吗?  相似文献   

19.
如何开发资源,搞好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作者从以下三个方面阐述了自己的思考:(一)根据课文内容进行相关拓展,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二)"牵起季节的手",进行相关拓展,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三)结合重大时事或热点问题,进行相关拓展,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  相似文献   

20.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草案)对一年级教学“代词”的规定:不仅使儿童从实际上认识它,而且要学习常用代词的用法。初小语文第二册练习三的疑问代词“谁”和“什么”,我是这样教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