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阅读代表本民族文化传统的典范性文本,是继承传统文化的一种必要的方式。就个人的修养而言,阅读经典文本是使阅读者经历一番文化濡染的过程,它可以改变人的情操和气质。朱熹说过,读书的目的之一就是让人变化气质。古贤、古书,都是传统文化积淀的代称,接触多了,势必使一个人的气质发生潜移默化的变化。如果很多人都发生气质的变化,一个时代的社会风气就会随之发生变化。所以阅读本民族的文化经典,在个人,可以变化气质;对社会而言,可以转移风气。然而,以前的文言文教学过于讲究程式化,局限于对字词句的把握,弱化了文言文教学应有的主要功能—…  相似文献   

2.
传统教学文化以知识为中心的教学思想盛行,教师中心主义倾向严重,教学过程线性化,严重阻碍了教学生命活力的焕发.新课程改革呼唤教学文化的重建,具体需要从三方面作出努力:在探究合作的学习活动中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在动态生成的教学过程中提升教师的教学智慧,在交往互动的师生关系中营造民主的学习氛围.  相似文献   

3.
传统教学文化以知识为中心的教学思想盛行,教师中心主义倾向严重,教学过程线性化,严重阻碍了教学生命活力的焕发。新课程改革呼唤教学文化的重建,具体需要从三方面作出努力:在探究合作的学习活动中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在动态生成的教学过程中提升教师的教学智慧,在交往互动的师生关系中营造民主的学习氛围。  相似文献   

4.
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学校发展,关键要靠教师,因此,在学校管理中必须牢固树立尊重教师、激励教师发展成长的人本思想。关注教师的精神需要和发展需要,使教师真切地感到做人的尊严和从教的价值。使学校成为教师愉快工作和生活的地方。  相似文献   

5.
义务教育《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规定了该课程的性质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为了充分体现课程的“生活性”、“开放性”、“活动性”特征,我们应注重教法创新,让课堂呈现出富有生命活力的精彩来。  相似文献   

6.
新课程的理想课堂是磁力、张力与活力的和谐,是生命律动、交融与成长的展台。语文课程基础工具学科的性质决定了小学语文是核心课程,并在各科教学中处于基础地位。理想的语文课堂是“阳光地带”,是“动感地带”,更是“情感地带”.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切不可让孩子的思维在课堂上“沉睡”下去,而应努力让语文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这才是语文教学追求的境界。  相似文献   

7.
张雪寒 《考试周刊》2010,(24):172-173
尊重学生人格,张扬其个性,让地理课堂焕发生命活力,这是新一轮课程改革大力倡导的教学理念。但由于传统教学弊端的存在,课堂沉闷、机械和模式化,缺乏生机和活力,缺乏对智慧的挑战和好奇心的激发,师生的生命活力得不到有效发挥。因此,革除这些弊端,让地理课堂焕发生命活力是我们追求的最高境界。  相似文献   

8.
美国教育家吉诺特说过:“在学校当了若干年教师后,我得出了一个令人惶恐的结论:教学的成功与失败,我是决定的因素,我个人采用的方式和每天的情绪是影响学生学习气氛和情境的主因。”可见,要使教学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教师起着关键的作用。具体我们要从以下几点做起。  相似文献   

9.
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所以,教师要彻底转变教学行为,建构有利于学生思维发展的新课堂,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充满童真童趣的孩子享受幸福的数学学习生活。  相似文献   

10.
课改六年悄然而过,还记得成为课改教师的那一天,学校送给我一个成长记录夹,在夹子的扉页我记录下这样一段话:变化无穷。从蛹到蝶,从蚕到蛾……变化是一个过程,我们在变化中成长。如果我们拒绝变化,就是拒绝新的美丽和新的机遇。现在回头看看自己走过的课改历程,虽有痛苦,却感到幸福和甜蜜。  相似文献   

11.
蕴含生命意义的学校文化包含物质文化的人文性、制度文化的人道性和精神文化的生命性三个基本特征.从生命哲学的视角对学校文化进行诊断,主要是诊断学校文化的类型以及生命意义的体现程度.诊断结果可以为学校生命文化重构提供参考.本研究依据自主设计的问卷,在对多所学校进行诊断的基础上,以浙江省两所特点不同的学校为案例,对诊断结果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针对性建议.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构建学校生命文化,要注意营造人文乐园,重视制度上的情感关怀,在精神文化上加强文化陶冶,丰富生命体验,回归生活世界.  相似文献   

12.
新的课程价值观关注人的生命发展,即教学所关心的不仅仅是人可以获得多少知识、认识多少事物,而应是人的生命意义可以经由教学而得到彰显和扩展.  相似文献   

13.
大家知道,当今的教育应该给学生带来对生活的感悟,对幸福生活的追求,应该更多的关注生命的成长。孩子的生命成长就是以一堂堂课的累积为轨迹的。所以一个教师的价值体现在课堂,生命张扬在课堂。为了让每一个孩子能快乐的上完每一堂课,其身心得到最大的愉悦,课堂就必须成为学生生命张扬,潜能释放,天性回归的乐园。笔者试就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略写些教学实践与反思。  相似文献   

14.
宋靖 《考试周刊》2013,(60):156
<正>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课程文化问题日渐引起人们的关注。课程是学校育人的媒体和蓝图,课程文化是学校文化的主体和"代言人"。课程文化建设是学校教育人群的生命与精神世界充实和完善的过程。当前,对青少年进行生命教育是非常有必要的。笔者就此谈谈学校课程文化建设中生命教育的实践与思考。一、课程文化与生命教育的涵义  相似文献   

15.
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就要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对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真正实现立德树人,以文化人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我校通过综合实践活动"寻访‘老’文化"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探索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的路径,并在一定程度上引导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真正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植根于学生内心,从而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一、什么是生成性课堂教学理念 随着教学环境、学习主体、学习方式的变化而变化,根据教师的不同应对而呈现出不同的价值,这就是生成性课堂教学。生成性课堂教学是当前课程改革所倡导的新理念之一。这种教学更强调学习的自主构建和教学的动态生成。生成性课堂教学的提出,为现代教学设计提供了新视角,也使课堂呈现了生机勃勃的新气象、新景观。  相似文献   

17.
宋红秀 《考试周刊》2010,(48):31-32
课堂教学作为教育的重要载体,不仅是一种师生教学互动的过程,而且应该视为师生共同经历的一段生命历程。我们应该从生命成长的需要出发来考虑课堂教学生活,把教学当作生命的释放、生命的张扬、生命的成全,使课堂教学从纸面化的文本世界走向学生生命化的精神世界,  相似文献   

18.
传统的数学教学在很大程度上忽略了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学生感觉数学是抽象的、陌生的、无实际意义的,从而失去了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就应该把学生的生活与数学学习结合起来,使数学变得具体、生动、直观,使学生感悟、发现数学的价值与意义,这样,教学就把数学学习融入到学生生命活动之中。  相似文献   

19.
评价与考试改革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有机组成部分,对于教育教学改草有着重要导向作用。在方法多样化、目标多元化的新课程评价体系中,试卷命题形式的评价仍然是评价的重要方法之一。小学数学命题如何科学化,顺应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发展呢?  相似文献   

20.
民进中央副主席朱永新曾说过:“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阅读史,一个没有阅读的学校没有真正的教育。教育最重要的任务,就是让教师、学生和人类崇高的精神对话,塑造美好的人性,培养美好的人格,使学生拥有美好的人生。”这就要求我们学校要让阅读成为师生诗意的生活方式,师生在校园能够尽情遨游书海,快乐沐浴书香,从而让校园焕发生命的活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