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郭沫若的浪漫抒情小说宣泄了作家本人的青春苦闷、生存昔闷与社会苦闷.在题材、人物、技巧方面,均以主观抒情为前提;心理描写多姿多彩.其浪漫抒情小说受外国文学影响甚大;其“自叙传”体式显然受日本“私小说”的影响,但已超越了“私小说”,具有鲜明的社会色彩.  相似文献   

2.
施蛰存的历史佛教题材小说《鸠摩罗什》展现了主人公从自我欺骗到自我暴露再到自我掩饰的过程.作者在传统的历史佛教这样的“旧题材”中运用了西方弗洛伊德理论、“内视角”的心理分析、象征手法等创作手法,形成了新颖的感觉模式,创作了“新感觉”派下的“旧题材”中的“新小说”,为历史佛教题材小说的读者提供了新的阅读体验.  相似文献   

3.
唐前志怪小说中有一类以亭为题材的故事,它包含亭、人、鬼三个构成要素,主要以亭为叙事背景,通过人、鬼的特定行为体现互助或对立的人鬼关系.亭题材小说是唐前时期特殊的社会产物,蕴藏着丰富的社会文化信息,亭元素也因此具有独特的美学特征.亭题材小说不仅是唐前志怪小说中的瑰宝,也影响了后世亭题材小说的创作.  相似文献   

4.
新时期以来城市获得快速地发展,乡村题材小说中出现了大量的城市意象,且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异.城市意象的出现和变异给乡村题材小说带来许多重大影响,同时,乡村题材小说中城市意象的大量书写也承载着特别的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   

5.
《搜神记》是魏晋神怪小说翘楚之作,干宝以其“游心寓目”的小说观和“遂混虚实”的叙事技巧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神怪题材小说诞生以来约定俗成的“搜奇辑逸”之创作理念。作品在创作动机、题材的选择与处理、神怪形象的定位与操作等方面呈现出的明显世情化倾向,意味着神怪题材世情化的萌芽,对后世传奇、小说及戏曲创作影响颇深,凸显其独特的嬗变轨迹。  相似文献   

6.
文章立足于乡土,从“乡下人“这一独特视角,分三个方面探讨了卢焚乡土题材小说独特的艺术风格,展示了现代乡土题材小说思想内容乃至艺术成就中的个性所在.  相似文献   

7.
主题是儿童小说的灵魂,其统领着结构的模式、题材的提炼和题材的表现,没有主题的儿童小说是不存在的。百年中国儿童小说从诞生之初就要面临一系列复杂的矛盾,在着力解决这些矛盾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一些重要的主题,即“启蒙教育”、“青春成长”、“苦难新生”三大主题。这三大主题贯穿儿童小说现代和当代两个发展时期,并将继续影响中国儿童小说的创作。  相似文献   

8.
在20世纪40—70年代的中国主流文学谱系中,赵树理的文学史地位经历了从“赵树理方向”到逐渐边缘化的过程。“农村题材小说”主要指20世纪40—70年代一种以农村阶级斗争、敌对斗争、路线之争为题材,具有主流政治色彩的小说样式。作为被批判的典型作品,赵树理最后一部小说《卖烟叶》是主流农村题材小说的“元小说”和“反叙述”,小说中源于民间的“说故事”叙述模式和写实精神也意味着赵树理对主流农村题材小说形式与内容的潜在颠覆,这构成赵树理被主流文学边缘化的重要内因。因此,赵树理作为新文学主流乡村书写由“乡土小说”向“农村题材小说”转型的重要作家,其写实主义的“民间”色彩蕴含着竹内好所言的“新颖”性,从而沟通并超越了“现代文学”与“当代文学”。  相似文献   

9.
政治文化对官场小说有着深刻的影响。当代反腐政治文化在题材和主题上规约着当代官场小说,表现为题材的新闻性和主题的反腐性。同时,传统政治文化包括“官本位”观念、道德自律和权术文化等,也对当代官场小说创作产生了影响,使当代官场小说成为折射传统政治文化的一道不可或缺的风景。  相似文献   

10.
佛教东渐,与中国传统化交汇互融,经过几百年流播,至隋唐,影响已渐入肌理,此时的诸部佛典完备评出,成为刺激隋唐五代叙事学演变发展的一种活跃因素,本以牛肃《纪闻》为对象,全面爬梳其中之佛经故事的踪影,逐一胪列新发现的受佛经故事题材濡染刻烙的小说,探寻其“本事”之源,中从汉译佛典及相关传录中梳理出部分小说题材之“摹本”,以实证材料同小说题材相对应,从而论证小说融摄佛故事,以展示梵汉化交融对隋唐五代小说的深层影响。  相似文献   

11.
曹艳春 《天中学刊》2003,18(3):72-74
佛教对中国古典小说影响深远。佛教典籍在文体形式、叙事模式、审美情趣等三个方面都与中国古典小说具有很大的相似性,正是这些相似性为佛教与中国古典小说的结合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道信、弘忍禅学在黄梅的改革、发展及其特点的分析可知中国佛教禅宗在道信时期已具雏形,在弘忍时已经形成。道信、弘忍在中国佛教史上是两位极具建设性的重要人物,他们顺应时代发展,对印度佛教进行改革创新,为印度佛教中国化、大众化作出了历史贡献。  相似文献   

13.
佛教在其东传的过程中,不断吸收儒道二教的思想,逐渐形成既有别于印度佛教伦理又不同于中国传统伦理的中国化的佛教伦理。中国佛教独特的伦理思想在中古小说中保存的"地狱巡游"传说中有丰富细致的表现,研究这些传说对于了解佛教伦理中国化的过程很有意义。中国佛教独特的伦理思想在古代中国影响深远,有其特殊的历史作用,同时其倡导"诸恶莫作,众善奉行"的伦理思想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现代价值。  相似文献   

14.
众多的居士是中国佛教的基础,以居士身份学习研究的律学,且称为居士戒律学。虽然小乘律学一般被视为教内秘学,但在“方便”的前提下,这条禁令对中国士大夫而言,形同虚设,熟悉戒律,甚至以律学见长的居士,历代都有。士大夫们对戒律的钻研,及由此形成的思想见解,也是中国戒律学的一个重要方面。居士律学的发展,说明佛教毕竟是社会中的宗教,佛教内部的戒律必然会跟其外部社会的各种约束规范千丝万缕地交织在一起,相互影响并促使着对方的演变。  相似文献   

15.
禅学思想对唐代文学有重要影响,传入日本后,对日本文学的俳句亦有影响。由于中日两国文化的差异,禅学思想在二者中的体现又有所不同:中国文人把儒、释、道三者相结合,创作出中国化的禅诗;而日本对于禅学的吸收更为纯粹,在俳句创作中深深地体现出禅学思想,甚至禅学思想成为其主导思想。  相似文献   

16.
利用汉藏文资料及敦煌、吐鲁番出土的回鹘文佛教文献资料,对明朝中叶裕固族东迁之前各历史时期藏传佛教在裕固族中的传播与发展情况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梳理和考证;并对裕固族东迁的宗教原因进行了探讨,认为藏传佛教在裕固族东迁中起了很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佛教的中国化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变革具有重大意义,它催生了与儒、道鼎立的中国佛教,深刻影响了中国的历史进程和世道人心。西汉至西晋的输入传播是佛教中国化的开端,其主要活动是翻译佛经、讲习经义:东晋十六国至南北朝是中国佛教的成长发展期,连续出现了中国佛教的两个信仰高潮;隋唐时代是中国佛教的成熟繁荣期,八宗争鸣,竞放异彩,而禅宗是最为典型的中国化的佛教宗派;五代以降是中国佛教的退潮延续期,佛教的中国化至此定型。  相似文献   

18.
禅宗文化作为我国文人作家创作的传统文化背景之一,对他们总是起着显在或潜在的影响。迟子建的小说《起舞》就不自觉地潜藏了深厚的禅宗文化因素,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自在怡然的生命旨趣,自主超然的生命旨趣和自由飘然的生命旨趣。禅宗文化内涵使《起舞》显现出了人文终极关怀色彩,具有了超越性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9.
从历史的角度看,佛教逻辑包括"汉传因明"与"藏传量论"两个传承,玄奘法师先后译出《入论》、《门论》,建构出汉传"因明"体系,在汉语系佛教传承中逐渐形成了以窥基《因明入正理论疏》为核心文本的具有大乘佛教唯识宗之理论特色与取向的注疏研习系统。由于玄奘法师依唯识宗而确立见地,因此汉传因明与印度大乘唯识学有着密切关联,但陈那所创新因明体系在本质上应是"佛教量论",而"因明"一词的确切所指应是弥勒唯识学的"七因明"学说,是故玄奘以因明一词加于本来题名为《正理门论》、《入正理论》之前,实质是以"唯识因明"来限定作为独立认识论之逻辑学体系的陈那"量论",由是导致了汉传因明作为"论议道"性质之逻辑学的基本走向。但唯识"七因明"与陈那"量论"并不一致,且有本质区别。  相似文献   

20.
在唐代,佛教的发展达到鼎盛,并形成了中国化的佛教.佛教的发展给本就式微的儒学带来了更大危机,为了恢复儒学的权威地位,这一时期的士人知识分子进行了不懈努力,柳宗元就是这方面的代表.他积极吸收佛学精义,主张儒佛融会,使儒学在唐代有了新的发展,并对两宋时期程朱理学的形成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