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典故     
<正>请说出下列典故中涉及的人物。1.悬梁刺股。2.囊萤映雪。3.凿壁偷光。4.画荻教子。  相似文献   

2.
指出了典故的定义与类别,探讨了诗词用典的方式,分析了典故的可译性,归纳了典故英译的基本方法.  相似文献   

3.
典故的新衣     
《守株篇》;《郑人篇》;《移山篇》;《黔驴篇》;《刻舟篇》;《朝三暮四篇》。[编者按]  相似文献   

4.
典故的式微     
传统意义上的典故运用在"五四"运动后遭遇严重挑战,之后便江河日下,再不见振起。其深层原因乃在于典故赖以存身的文言文体的崩溃,所谓"皮之不存,毛将焉附"。白话文体的崛起与强力推行下的日渐成熟终于将典故逐出,白话文体的明白、清晰、准确、直接的内涵要求并不需要典故的密语寒暄似的委婉含蓄。再一个眼见的事实就是教育教学内容的重塑。古人因功名之动力重视传统经典的学习,就是蒙学教材亦是通过典故去了解事实的真象,包括著名之《三字经》、《千字文》、《蒙求》、《龙文鞭影》、《幼学琼林》等。于是典故作为特殊之语言构体嵌入心灵深处,运用也就自如,所谓得心应手、熟能生巧、融汇贯通也。而现行适应白话文体需求的教育教学内容因与传统经典割裂而致典故储备修养严重不足,所以就失去了典故运用的能力。  相似文献   

5.
三山五岳,五岳指泰山、华山、衡山、嵩山、恒山;三山指传说中的蓬莱、瀛州、方丈三山,另以游旅胜地闻名的雁荡山、庐山、黄山也有被合称为三山之说。  相似文献   

6.
书的典故     
书是人类永恒的朋友,它是伴随着文字的出现而产生的。最初人们将文字刻在龟甲、兽骨上,称“甲骨文”,或铸在青铜器上,称“金文”。战国时期,人们用毛笔蘸墨,在竹简或木简上写字。取一根竹杆截成圆筒,再把这些圆筒劈成一条一条的细竹签,这就是“竹简”。新鲜的竹子含有许多水分,容易长虫子或腐烂,所以在书写之前要先把付简放在火上烘干,称“汗青”、“杀青”或“汗简”。后来我们就把“汗青”作为书籍的代称。如“名垂青史”、“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最长的竹简有三尺长(约合现在67.5cm长),主要用于书写法律条令和儒  相似文献   

7.
读典故     
萧规曹随这个典故出自《史记·曹相国世家》。萧规曹随:萧何创立了规章制度,他死后,曹参做了宰相,仍照着实行。比喻按照前任的成规办事。刚刚即位的汉惠帝看到丞相曹参一天到晚都在请人喝酒聊天,好像根本就不用心治理国家。于是就找了个机会责备曹参。曹参想了一下就大胆地回答惠帝说:现在陛下是继承守业,而不是在创业,因此,我们这  相似文献   

8.
典故的妙用     
典故是关于历史上的人物事迹、制度改革等。课堂上巧妙运用它,可以起到很好的作用。激发学生兴趣;振奋学生精神;进行德育渗透。  相似文献   

9.
吐哺握发《史记·鲁周公世家》:“然我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起以待士,犹恐失天下之贤人。”周公政务繁忙,但热情接待来客,洗头时三次挽起头发,吃饭时三次吐出口中食物。后形容殷切地招揽人才。虚左以待古代车骑以左为尊位,空出左边的位置恭候别人。《史记·魏公子列传》:“公子从车骑,虚左,自迎夷门侯生。”后也作虚位以待、虚席以待。拥彗扫门拿起扫帚,清扫门前小路  相似文献   

10.
论典故     
典故是人们说话作文时很喜欢用的,有人取其雅致,有人取其谐谑,有人取其典重,大家都着意于它的言简意赅,包容丰富。这是常见的一种语言现象。它把前言往行概括为短语,供后人使用。这种语言现象是历史的,又是现实的,是不断发展、变化、丰富的。它是千百年来人们使用语言熟练而又精细的产物,既是思想、情感、行为、认识的概括与凝炼,又是在形式上不断加工的结果,是语言发展中极为宝贵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11.
成语典故     
《青少年日记》2008,(4):51-23
借花献佛: 语出:元·萧德祥《杀狗劝夫》:“既然哥哥有酒,我们借花献佛,与哥哥上寿咱。”比喻用别人的东西做人情。  相似文献   

12.
习语典故     
To take French leave源于十七世纪法国上流社会中一种习语。当时,在社交宴会上,客人向主人告别提前退席是被允许的,不被认为是不礼貌之举。但是在非常注重礼节的英国,这种法国式的别离(French leave)却  相似文献   

13.
英语典故     
1.sour grapes(酸葡萄)出自《伊索寓言》(Aesop's Fables):一只狐狸又饿又渴,这时它看到了架上的葡萄,垂涎欲滴,多次设法摘取可就是够不到,最后只得怏怏离去,嘴里却说“葡萄是酸的”。后来,人们常用成语sour grapes比喻某人得不到自己所渴望的东西却偏要装着瞧不起的样子自我嘲解(said when  相似文献   

14.
成语典故     
  相似文献   

15.
成语典故     
  相似文献   

16.
词源典故     
在英语语言中,与blue moon相关的短语还有once in a blue moon(千载难逢地),cry/ask for the moon(异想天开、想做做不到的事)等。blue moon的本来含意是“指根本不可能发生的事情”。按照天文学家的说法,月亮不可能是蓝色的,至少这也是千载难逢的天象。当然啦,实际事实证明,如果天空聚积了大量的灰尘,在灰尘的衬托下,月亮看上去完全可能是蓝色的。1883年克雷克吐尔岛的火山爆发就曾一度使天空的月亮看上去湛蓝湛蓝。1927年的印度季风和1951年的加拿大森林大火也导致类似的天文景观。  相似文献   

17.
成语典故     
  相似文献   

18.
元宵节典故     
农历正月十五是我国人民的传统佳节——“元宵节”,它起源于汉朝。吕后驾崩之后,大臣周勃、陈平等人,平定了吕后余党叛乱,拥立刘恒为汉文帝。平叛这天刚好是正月十五,汉文帝出于“策略统治”,收买民心,将这天命名为“元宵节”,大赦天下,与民同乐。从此相沿成习。  相似文献   

19.
读典故     
涸辙之鲋这个典故出自《庄子·外物》。涸辙之鲋:涸,干;辙,车轮辗过的痕迹;鲋,鲫鱼。干枯的车辙里的鲫鱼,比喻处于困境急待救援的人。庄周家里穷,所以到监河侯那里借米粮。监河侯见庄周登门求助,爽快地答应了。他说:可以,我将要收到封邑之地的税金,借给你三百金,好吗?庄周听了脸色骤变:我昨天来时,路上听到呼喊的声音,四面张  相似文献   

20.
词语典故     
英单词school(学校)来自希腊语,其原意为“空闲”。你一定会感到根奇怪——难道说,在school里的学生生活是“空闲”的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