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何为阅读教学中的比较方法?简单地说.就是把内容相关而又有所不同的课文联系起来进行比较式的阅凑。在阅读教学中如何运用比较的方法?下面,笔者以小学语文人教版第8册《寓言二则》为例,进行说明。  相似文献   

2.
教材分析这篇讲读课文,包括《南辕北辙》和《亡羊补牢》两则寓言故事。这两则人物寓言,用准确、生动、意味深长的语文来描绘形象,说明道理。教学时,要通过分析课文中的人物语言,引导学生体会其中蕴含着的深刻意思,并指导学生掌握规律,懂得阅读寓言的方法,提高阅读能力。  相似文献   

3.
寓言是用生动有趣的比喻性的小故事来说明道理的。寓言故事所说明的道理,就是它的寓意。寓言故事的情节虽然很简单,但它说明的道理却往往比较深刻。初中语文第二册的《伊索寓言二则》就是这样。在寓言教学中,怎样通过生动有趣的形象,让学生理解寓意,从而受到思想教育呢?《赫耳墨斯的雕像》通过赫耳墨斯在雕画家的工场里受到奚落,讽刺了他的妄自尊大。当赫耳墨斯听到雕刻家说宙斯的像值一个德拉克墨时,“他笑了。”这一“笑”,是很传神的,很能表现赫耳墨斯那种狂妄自大的心理。但是学生读到这里,往往一掠而过。  相似文献   

4.
寓言故事短小精悍,阐明道理是寓言的目的,故事内容、人物形象都为道理而存在。故在教学时要删繁就简,重点聚焦感悟人物形象,通过品读人物语言、行动、心理描写,进入人物内心,了解人物言行与故事结局的关系,读懂故事,明白道理。  相似文献   

5.
<正>寓言是一种十分常见的文学体裁,指的是具有隐晦讽刺或是明显教育意义的故事。这种文学体裁结构相较于普通故事来讲比较简短,大部分寓言故事都会用到借喻手法。寓言故事与其它故事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这类文学体裁蕴含的哲理非常丰富,哲理的体现方式比较简单,在当下低年级语文教学过程中占据着十分关键的位置。寓言故事的哲理性正是其特殊性的主要体现方式,但是很多教师在进行课程教学的时候着重于故事本身,忽视了寓言故事哲理性以及智慧性教学,这种教学方式并不能展现出寓言故事的魅力,同时也不能真正发挥寓言故事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六册第27课《寓言二则》 :《掩耳盗铃》、《亡羊补牢》。这两则寓言的寓意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前者讽刺了做了不该做的事 ,自己欺骗自己的人 ;后者告诉我们 ,一个人有了错误 ,只要认真改 ,就不算晚。这两则寓言语言浅显易懂 ,故事生动有趣 ,容易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但寓意含蓄深奥 ,对小学生来说不容易理解 ,是教学的难点。根据这一特点 ,教学时要让学生在充分理解故事内容、感受人物形象的基础上体会寓言。懂得做事要老老实实 ,有了错要及时改正的道理。一、预习感知 ,了解大意。1 弄懂题意。①板书课题后 ,启…  相似文献   

7.
寓言是文学作品的一种体栽,本课所编入的两篇寓言故事,都是根据古代寓言改写的.它们的题目都是成语,它们的共同点就是事例浅显,但哲理深邃.可以因文求法,采用不同方式引导学生去领受它们的道德训诫.揠苗助长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课始,教师可先把这个寓言编成一个小故事讲给同学们听,激发同学们的兴趣.在此基础上,向同学提出几个问题,让他们思考,请同学们说一说,他这样做的后果是什么,他错在哪里.这样做,为学生理解寓言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寓言二则》是人教版义务教育六年制第六册第八组的首篇课文。本课的两则寓言篇幅短小 ,文字浅显 ,内容有趣 ,结构相似。因此 ,教学时 ,可先导学《掩耳盗铃》 ,揭示学法 ;然后指导学生运用学法 ,自学《亡羊补牢》。具体教学步骤设计如下 :一、启发谈话 ,揭示课题1 联系旧知。让学生回忆过去所学的寓言 ,并说说寓言的特点。 (借一个小故事来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2 揭题释题。理解“寓”、“则”的意思。(“寓” ,寄托 ,包含 ;“则” ,篇的意思。)二、导学《掩耳盗铃》 ,揭示学法(一 )初读课文 ,理解题意。1 学生通读全文后 ,找出题眼“…  相似文献   

9.
什么叫做寓言?寓言是一种寄托着深刻思想的短小故事。它的教谕性质比较明显突出,但把训诫寓于生动的故事和鲜明的形象中。讽刺和嘲笑是寓言的主要特点,但又不象笑话那样,让人们在棒腹大笑中获得启发和教益,而是通过意在言外的含蓄和幽默,收到讽喻的效果。寓言都具有短小精悍的特点,故事简单,一般只写一件事,甚至是一个场景,针对某个社会现象或生活现象写,情节单纯,不枝不蔓,也不牵扯许多细节,不用与主题关系较远的题材来分散读者的注意力。  相似文献   

10.
《伊索寓言》是欧洲古代一部文学名著。相传伊索是公元前六世纪希腊的一个奴隶,因其博学多才、聪明机智,被主人释放。伊索获得自由后积极参加各种社会活动,后来,因为“亵渎神明”,攻击  相似文献   

11.
《寓言二则》学法指导福建省宁化师范附小邱衍霖《寓言二则》的《掩耳盗铃》和《亡羊补牢》,其体裁相同、篇幅短小、文字浅显、内容有趣、结构相似,宜于教学方法上的举一反三。鉴于以上特点,遵循学法迁移规律,可采用先扶后放的程序进行教学。一、回忆已学过的寓言,议...  相似文献   

12.
《寓言二则》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浙江常山县教研室章师亚一、教材分析两则寓言都很简短,故事情节也不复杂。《自相矛盾》全文只有一段,共5句话。第一句讲古时候有个人拿着矛和后在街上叫卖;第二句讲他夸自己的矛无比的锐利;第三句讲他夺自己的盾无比的坚固;第四句讲...  相似文献   

13.
寓言的教学,除了让学生学习一定的语文知识外,还有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要领悟故事所包含的道理,即寓意。寓言的寓意应该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启发学生反复琢磨,深入思考,自己悟出来。这样,才能使学生思维受到训练。下面以《寓言二则》(第五册)为例,谈谈怎样在阅读的基础上,启发学生深入理解寓言的寓意。《寓言二则》包括《自相矛盾》和《掩耳盗铃》两个故事。怎样在读的基础上启发学生理解这两个故事的内容,进而悟出其寓意呢?教学中,可  相似文献   

14.
①我的老家在一个偏远的山村,因盛产板栗而闻名。每到深秋,漫山遍野的板栗挂满枝头。当地山民最忙碌的日子也随之到来。②因新鲜的板栗最为抢手,所以谁都希望自家的板栗能够先人一步运到城里,卖上个好价钱。竞争自然十分激烈。大家争先恐后地从山上采摘果实,然后运回家里,将刚刚收获的板栗悉数倒出,全家老小围成一圈,依其个头大小进行遴选、分级,再马不停蹄地沿着新修的乡村公路运到城里向外批售,就像是在和时间进行一次赛跑。③可尽管每个人都在分秒必争,但他们发现自己始终要比村里的石根慢半拍。每次当他们心急火燎地赶到果品…  相似文献   

15.
贾老师: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一种文学体裁——寓言。同学们读过寓言作品吗?学生:我读过《伊索寓言》。贾老师:那是古希腊的作品。学生:我读过《克雷洛夫寓言》。贾老师:很好!那是俄国的作品。别光说外国的啊,寓言在我国春秋战国时代就已经相当盛行.在先秦诸子百家的著作中,经常通过寓言阐明道理。时至今日,我国的文学作品中保存了许多当时流行的优秀寓言呢。谁能从小学课本里举几个中国古代寓言作品的例子说说?  相似文献   

16.
捷径永星(一)我的老家在一个偏远的山村,因盛产板粟而闻名。每到深秋,漫山遍野的板栗挂满枝头。当地山民最忙碌的日子也随之到来。(二)因新鲜的板栗最为抢手,所以谁都希望自家的板栗能够先人一步远到城里,卖上个好价钱。竞争  相似文献   

17.
寓言是用假托的故事或自然物的拟人手法来说明某个道理或教训的文学作品。故事虽简单短小,道理却深奥难懂,加之学生年纪小,生活阅历浅,寓言的寓意更难弄懂。《揠苗助长》和《守株待兔》两则寓言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语第五册第七单元的讲读课文。学习本课,教师应着...  相似文献   

18.
《古代寓言二则》是人教版五年制小学语文教科书第十册第六组(这是本册教材的最后一组课文)的一篇课文。本课有两篇古代寓言 ,一篇是《矛与盾》 ,一篇是《郑人买履》。选编这两篇文章 ,旨在让孩子们在小学阶段初步接触古文 ,初步了解汉语言文化的博大精深 ,有着几千年悠久的历史 ,初步感受古文遣词用语的凝练、精要之处。这两则寓言故事篇幅短小 ,读起来琅琅上口 ,但由于学生是刚刚开始接触古文 ,所以注意指导学生练习读通顺仍是本文的学习重点之一。《矛与盾》———教育人们说话做事不要自相矛盾 ;《郑人买履》教育人们做事情不要教条主…  相似文献   

19.
写在前面本刊2005年第10期曾以《〈语文读本〉的价值何在?》为题,约请安徽省的几位教师进行了专题讨论,意在引起大家对《语文读本》的重视。其实,大多数教师对《语文读本》的作用,认识还是清楚的,只是不知道如何来使用,本期我们约请最早使用新教材的两省一市之一的天津市的几位教师畅谈自己使用《语文读本》的经验,以期给大家带来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20.
<正>教学目标:1.阅读《中国古今寓言》,学习其中蕴含的中华智慧。2.能口头或书面分享自己获得的启示。3.能讲寓言、写寓言,以此自省或劝诫他人。教学过程:板块一多维共读,初感智慧一、寻找“老朋友”1.出示中国古今寓言的图片,学生看图猜故事。2.出示《中国古今寓言》一书的目录,学生寻找已经阅读过的寓言故事,比一比谁找到的“老朋友”多。3.交流对“老朋友”的印象。小结:《中国古今寓言》中蕴藏着中华文化与智慧,让我们畅游其间,认识更多的“新朋友”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