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年来,中央电视台隆重推出了三部历史电视剧,分别写康熙、雍正、乾隆三朝故事:《康熙王朝》、《雍正王朝》、《天下粮仓》。这三部“重量级”大戏,气势恢宏,故事波澜起伏,人物性格鲜明,受到了观众的欢迎。从历史剧的角度来说,这三部戏各有特点。《康熙王朝》基本上再现了历史,可以说是部历史正剧。《雍正王朝》有人说它“歪说历史”,但它只是对主要人物的评说与传统观点不同,剧情仍是以正史为主体的。《天下粮仓》则有更多的艺术虚构,在打造过程中,编织了许多富有戏剧性的人物故事,但大体仍以历史为基础,在戏剧冲突中显示了严肃的正剧风格。  相似文献   

2.
长期以来 ,无论史学界、文艺界 ,抑或老百姓 ,对雍正皇帝的评价大多是偏颇的。 1999年春节前后 ,中央电视台播出了根据二月河的长篇小说《雍正皇帝》改编的电视剧《雍正王朝》 ,从而使历史上众说纷纭的“雍正”更加神秘 ,关于“雍正”的一切亦显得更加扑朔迷离。一、首先说“篡位”最有代表性的说法是雍正私改传位诏书 ,篡得皇位。这个说法的根据是 :雍正继位 ,并未在康熙去世的那一天宣读传位诏书 ,而是令九门提督隆科多紧闭城门 ,在第二天宣读了诏书 ;而且全城戒严数天 ,于是趁机把诏书的内容“传位十四子”改成了“传位于四子”。这种说…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审视《红与黑》中存在的阶级的冲突、本质的冲突和心灵的冲突来重新审视司汤达《红与黑》的悲剧意识,从而探讨其中的悲剧元素,体验人性的真谛。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审视《红与黑》中存在的阶级的冲突、本质的冲突和心灵的冲突来重新审视司汤达《红与黑》的悲剧意识,从而探讨其中的悲剧元素,体验人性的真谛.  相似文献   

5.
承德由雍正皇帝命名,历来被解释为"承天之德"或典出《尚书·周官》。雍正作为康雍乾盛世承前启后的一代帝王,继位后大刀阔斧地进行了兴利除弊改革,《周易·蛊卦》体现了雍正皇帝革除康熙朝弊政的一系列行动,承德是他锐意改革的精神动力,也是其改革成果的一座丰碑。承德典出《周易·蛊卦》是符合历史史实和雍正心理的。  相似文献   

6.
作为关汉卿笔下著名的历史悲剧,《西蜀梦》与《赵氏孤儿》、《窦娥冤》等剧在激烈的戏剧冲突中带给观众以紧张、悲壮甚至崇高恐怖的悲剧美感不同,它所带来的是对英雄逝去的无限伤叹与惋惜之情,最鲜明地体现了中国古典词诗中那种感伤流逝之美。可以说不仅是对古典诗词中感伤悼亡一类悲剧性情感体验的承续,更是古代戏曲在表达人生悲剧性情感体验中所形成的一种独特的叙述方式,而这一悲剧美的形成恰与该剧以回忆时间为主体的时间结构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7.
李安的"家庭三部曲"《推手》、《喜宴》、《饮食男女》都以家庭为主题,是反映东西方文化冲突和交融的中国电影的代表作品。三部影片始终在东西方文化之间的对比、冲突下叙事。节奏有张有弛,令观众在故事情节中深深回味和反思,感受着东西方文化在哲学、伦理、思想观念等方面的冲突和交融。  相似文献   

8.
作为中国"冲突型"悲剧的代表,元代纪君祥的《赵氏孤儿》具有与古希腊悲剧相同的特征,即在两种力量的冲突中显现人物的高贵品质,给观众以道德方面的感染与净化。但"赵氏孤儿"故事中的两种冲突力量在《史记》中就明确区分为正义与非正义,《赵氏孤儿》杂剧中这种区分更演化为一种忠臣与奸臣的对立冲突。这样的冲突结构带给观众的悲剧体验,除了对正面人物崇高品质的崇敬,更多的是对罪大恶极的反面人物的仇恨,而且"仇恨"往往压倒"崇敬",因此中国此类悲剧必导向复仇结局。  相似文献   

9.
作为关汉卿笔下著名的历史悲剧,《西蜀梦》与《赵氏孤儿》、《窦娥冤》等剧在激烈的戏剧冲突中带给观众以紧张、悲壮甚至崇高恐怖的悲剧美感不同,它所带来的是对英雄逝去的无限伤叹与惋惜之情,最鲜明地体现了中国古典词诗中那种感伤流逝之美。可以说不仅是对古典诗词中感伤悼亡一类悲剧性情感体验的承续,更是古代戏曲在表达人生悲剧性情感体验中所形成的一种独特的叙述方式,而这一悲剧美的形成恰与该剧以回忆时间为主体的时间结构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10.
"孤独,是每个人都会遇到的问题。"这是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加西亚.马尔克斯说过的话,魔幻现实主义作品《百年孤独》以小镇马贡多为背景,以布恩地亚家族为描写线索,对这个家族进行了一番观照和审视。揭示出整个家族乃至整个拉丁美洲社会的孤独的悲剧,似乎加西亚.马尔克斯生来就是为了追求孤独而写孤独的。所以,孤独就成了加西亚.马尔克斯作品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1.
政教系章忠民著《人——永恒的斯芬克司之迷》一书,最近由安徽人民出版社出版.该书向人们展示出多维的自我构成、多变的自我生成过程,激烈的内心冲突,特别是把人的本质界定为对自我的超越,并把这种超越的原动力归结自我的矛盾冲突和内在自我否定性,并对人类的孤独作了较  相似文献   

12.
胡风在《财主家底儿女们·序》中谈道:"路翎所要底并不是历史事变底记录,而是历史事变下面的精神世界底汹涌的波澜和它们底来根去向"。这个评价较好地概括了《财主底儿女们》的精神内涵——时代转型时期中国的儿女们审视自身困境产生的孤独、热情和反抗。回归文本,我们发现"旷野"这个名词频频出现在其中。本文通过解读"旷野"意象来体味《财主底儿女们》的史诗品质,解读隐含在作者心目中的孤独与救赎。  相似文献   

13.
《伪满州国》以人性化视角来审视日本人在这场侵略战争中的凄苦命运,并通过这种审视揭示了战争对所有人都是伤害的事实。这种审视为最广大的日本民众正确认识历史并勇敢承担历史责任从而为彻底驱散心灵的阴霾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14.
众所周知,历史上的雍正形象有阴险、狠毒的一面,例如他即位后对与他争夺帝位的兄弟的无情打压,还有残酷的"文字狱",都是史上有定论的。但电视剧对他还是作了美化:淡化他在争权、夺嫡、打击政敌中残酷的一面,而重点突出了他作为改革家的正面形象。这样的美化在改革正在深化的年代,显然具有现实意义。而且,这样的美化并不影响《雍正王朝》的热播。  相似文献   

15.
本文意在探讨《三国演义》中诸葛亮命运悲剧的根源 ,认为他的命运悲剧根源在于其自身的努力与历史的不可抗拒性的冲突 ,自身理想与现实的冲突和自身的矛盾冲突 ,从而确证了《三国演义》的美学意义  相似文献   

16.
孤独便是人生厄运的一种,而孤独又是人成长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因素,没有孤独人生就失去了深度和质量。孤独可以给人以空间,让人更好的思索这个世界以及人与人、人与世界、人与自身之间的关系,深刻审视自己的内心世界,从而不断完善自我,最终在孤独中完善美丽人格。  相似文献   

17.
近代以前,俄、英、法、日等国因不同的地缘诉求相继探查位于黑龙江入海口的库页岛,却因勘测条件所限而将其误为半岛,致使其战略意义未能完全呈现,东北亚地区从而波澜不惊。19世纪中期,库页岛的岛屿状态与资源优势被确认后,旋即成为日本实现人口迁徙、能源供给的理想国,更成为俄国侵吞中国黑龙江流域,进而向太平洋扩张的源动力。日俄两国对库页岛的激烈争夺及西方势力的介入令东北亚地缘政治格局为之一变。  相似文献   

18.
清朝《国史》的编纂活动始于康熙朝。由于政治、军事等多方面的原因,康熙、雍正时期《国史》编纂活动成效并不大,乾隆朝国史编纂活动是康熙、雍正以来国史编纂活动的继续,它使自康熙中后期开始的清朝国史编纂活动得以基本完成,为后世留下了中国历史上唯一一部用满汉两种文字编纂、编译完成的国史,堪称中国官修史书历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也是清代民族文字文献编纂活动发展繁荣的具体体现。这些以满、汉文编纂编译的卷帙浩繁的国史本纪、列传、表,均完好地保留到现在,使清朝国史有了多种文本,为研究清朝历史提供了更多的版本的文献。  相似文献   

19.
诗论《梁父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凡论《梁父吟》;不管是史家还是文艺家,往往重考据而轻意蕴;辩真伪而忽感悟。然而,《梁父吟》毕竟是诗,我们有必要把它从史的园囿带回诗的天国,把它作为一篇纯文学作品,进行一番诗学的审视。本文从“政治与伦理的冲突”和“智慧与力量的较量”两个侧面,对《梁父吟》诗学的意蕴,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0.
台湾作家黄春明以"小人物代言人"的视角审视转型期的台湾社会,以"真挚的人生态度"关心底层小人物。《溺死一只老猫》中黄春明将审视的目光投诸转型期的乡土,在"城市化"进程成为一种不可逆转的历史必然,乡土中国的经验在"现代"的挤压下遭遇逼仄的生存空间,而在转型期的城乡冲突书写中,这样的城乡冲突有着丰富的内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