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人民日报网络中心与思远人才日前发布的“一年期员工满意度”网络调研数据显示:直面全球化时代白热化竞争挑战和快速上升的人力成本乐力,企业迫切希望走向社会不久的新员工能够很快胜任本职工作,“上手快”和“具有主动性”,是他们对一年期员丁最看重的两项优势,分别占到62.6%和61.7%。其次,为实现持续发展,企业希望员工能“踏实稳定”、“有责任心”和“团队精神”,  相似文献   

2.
企业学习型组织建设可以促进企业的发展,是企业转型发展的一个重要课题。微型学习方式灵活便捷,这种崭新的学习模式在企业学习型组织建设中的优势尽显。通过探究微型学习在企业学习型组织建设中的主要应用模式,阐明微型学习在企业学习型组织建设中的优势与作用,提出微型学习应用于企业学习型组织建设的建议,以使微型学习更好地服务于企业员工。  相似文献   

3.
王北生 《中国培训》2003,(11):30-30
一、学习力:企业竞争优势的本质 知识经济时代的企业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员工素质的竞争,而真正的“底”则是企业“组织”的学习力和员工个体的“学习力”。企业唯一的优势是来自于比竞争对手学习得更快的能力,学习能力将成为企业竞争的本质所在。因此,建立学习型企业,组织和鼓励员工不断学习,有效学习,及时更新其知识结构,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  相似文献   

4.
员工离职,往往令企业HR和业务部门领导非常头疼,特别是核心领袖人员的离职,往往给企业带来很大的损失,甚至带走一些“干将”和商业机密,因此离职员工常被视作企业的“叛徒”、“仇人”。特别是高科技企业,非常担心核心员工的离职。调查表明,选择非常担心的企业中,高科技企业占到了45.5%,排在第二位的是制造行业,比例为27.3%。高科技行业是知识密集型,核心人员的保留对于企业技术优势等核心竞争力的保持影响极大。  相似文献   

5.
在联邦德国,已有越来越多的在职员工正积极参加进修学习,而对企业来说,除了生产发展投资以外,企业员工的技术培训也已成为自身发展计划中的一个重要方面。 享誉全球的博士公司在世界各地约有五千多名青年员工在接受职业培  相似文献   

6.
当前,煤炭市场供需失衡,产能严重过剩,煤价持续下滑,煤炭企业亏损面和亏损额度逐步扩大。新形势下,深化煤炭企业改革创新对当代煤炭行业青年提出了新的要求。对煤炭企业共青团组织如何采取行之有效的举措、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来引导广大青年员工立足本职岗位,充分发挥优势潜能创新创效,有效助力企业健康发展进行了深入浅出的探讨。  相似文献   

7.
通过重点对美国企业DBT公司的考察,学习借鉴美国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方面的理念、做法和经验,本着“洋为中用”的原则,探索我国煤炭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的思路和模式,为全面提高煤炭职工队伍的整体素质、实现煤炭工业的可持续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8.
在探索适应企业组织机构和员工队伍结构新变化的项目工会组织建设中,中铁电气化局集团电气化公司以扩大工会工作覆盖面,加强企业民主管理,实现员工利益与企业利益共赢为目标,形成了以抓住“三个关键”,落实“三个到位”,坚持“一个考评”为主导的项目工会建设模式,进一步增强了项目工会工作活力。  相似文献   

9.
《中国职工教育》2006,(8):F0003-F0003
江苏泰州供电公司是1996年12月组建的大型供电企业,经过10年的艰苦创业,公司三个文明建设取得长足发展,整体工作位列江苏省电力系统先进行列。自2002年公司进入新一轮发展阶段后,按照省电力公司的总体部署要求,以培养知识型员工和学习型团队为抓手,以提升企业持续学习力为根本,不断赋予学习新内涵,不断创造学习新载体,不断营造学习新强势,全面深入地开展了“创建学习型组织,争做知识型员工”活动,有力促进了企业全面、持续和协调发展。公司先后荣获“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全国用户满意服务单位”、“全国创建学习型组织、争做知识型员工示范单位”、“江苏省文明单位标兵”、“江苏省思想政治工作优秀企业”、“国家电网公司文明单位”等480多项荣誉称号。  相似文献   

10.
员工敬业是极其广泛的概念几乎触及到了人力资源管理的方方面面,敬业的员工可以提高组织表现,组织的高表现也会激励员工敬业,是一个双向沟通的过程.因此提升员工敬业度对一个企业来说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一、培训内容必须兼顾组织与员工实际,注重学以致用培训和员工的职业生涯规划是密不可分的,企业在进行培训需求分析的时候也要把员工的职业生涯规划考虑进去。企业培训是立足于企业发展战略需要还是立足于员工职业生涯发展需要,反映出不同的培训目标取向。从激发员工的学习积极性来说,前者可能偏重“要我学”,后者则更  相似文献   

12.
我在广州遇到一个年轻的创业家,他用最简单的组织精简之法,提高了战斗力,也提升了士气。那个创业家得意地告诉我,他公司创造高绩效的秘诀是“五人工,三人做,四人薪”。他要求每个人全力以赴,但也给大家比较高的薪水,把五人的工作,让三人来做,但是给大家四个人的薪水,每个人都多了约30%的所得,所以大家都努力工作,而公司也少发了一个人的薪资。我问他:“员工知道公司赚了一个人的薪资吗?”他说:“不知道。这是我心中的盘算,我没有向员工宣布。”  相似文献   

13.
大连港电力公司在创建学习型企业工作中,以企业的创新发展为核心,以全员学习和团队学习为基础,以建立必要的激励和约束机制为保证,积极构建学习平台,促进了企业和员工的共同发展,先后荣获大连港创建学习型企业先进单位、学习型领导班子等称号。一、统一思想,形成共识,把握学习型组织的内涵学习型组织被誉为“未来企业成功的模式”,是在企业管理和实践中逐步形  相似文献   

14.
IBM要求每位员工都应理解和尊重一个非常简单的事实,即“员工每人的工资都来自销售产品或服务所得的收入”。而没有收入,公司就不存在。 松下电器的创始人,被誉为“经营之神”的松下幸之助曾坦言:“对自己来说,……没有什么比顾客更值得感激了,我常常教导员工,不要忘了感恩”。 据此,我们不难看出,世上一切成功的企业,尽管其经验各有不同,但都有一个最为  相似文献   

15.
ESOP模式的国际比较及其借鉴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ESOP模式起源于美国 ,经过 2 0世纪七八十年代的迅速发展已逐渐风行于西方企业界 ,成为一种非常有效的产权组织形式 ,并形成各具特点的 ESOP模式。员工作为企业重要的利益相关者 ,既是劳动者 ,又是所有者 ,可以分享企业的剩余索取权 ,从而成为企业公司治理结构的主体。ESOP模式为企业员工参与企业所有权分配提供了制度条件 ,实现了公司治理中从“股东治理”向“共同治理”发展  相似文献   

16.
一、组织学习的三种短视问题在知识经济社会中,环境将是模糊的、混沌的,这已是每个人的共识。因而,公司的一个重要的吸引力就在于能够提供员工学习或培训的机会,这些对于员工来说甚至要比工资或福利更加重要。然而,企业在重视组织学习的同时,也要看到学习的作用一般又受到了三个短视问题的限制。这些短视问题损害了学习的有效性。1、组织学习短视问题的原因  相似文献   

17.
李敏  秦淮 《中国培训》2000,(1):31-32
目前企业为了赢得市场竞争的需要 ,纷纷开展各种员工在职培训工作 ,期望能提高员工的素质 ,为加强企业未来的竞争实力储备人才。但在培训中 ,普遍面临着一个问题 :员工的学习热情不够高 ,导致培训的效果不理想。企业花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 ,没有收到应有的效益。如何变“企业要我学”为“我要学”?笔者认为关键在于培训的机制 ,通过完善学习型组织的培训管理制度 ,使企业的绩效考评与员工培训活动相联系 ,从制度方面促进员工的自我素质提高意识。一、培训与绩效考评的关系公司的企业文化要能够发挥每个员工的能力 ,使其生活、工作在人人相…  相似文献   

18.
近日,广州市越秀区环卫工人被要求与一家保洁公司签约,部分在企业工作了十多年的老员工“工龄归零”,没有任何补偿。此前深圳华为公司出资10个亿“买断工龄”,动员有8年以上工龄的老员工“先辞职再上岗”。不少企业要求原来签订劳动合同的员工改签“劳务合同”,试图让公司员工变身为劳务公司派遣的“劳务工”,让他们在原企业的“工龄归零”。还有的企业打算先宣布“停产”,工人放大假,两个月后“重新开张”,届时再签劳动合同,当然员工的工龄也从零开始计算……对于以上种种现象,全国人大法工委负责人明确表示:“这些把劳动者在本单位连续工作的工龄‘归零’的做法违背劳动合同法的规定,影响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损害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也不利于企业的发展”。然而这些企业的行为,也向社会发出了一个信号:工龄—这个一度被边缘化的记录符号,又变得重要起来了。  相似文献   

19.
现代企业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就必须一定要重视对于符合现代企业的发展需求的员工的培训工作,这就要求我们进行员工特别是青年员工培训创新途径的探索。本文结合了笔者的实际工作经验,重点分析了青年员工特点及现阶段培训存在问题,探索了青年员工培训创新的途径,希望能够有利于公司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提高。  相似文献   

20.
"学工交替"模式研究--宁波职业技术学院的经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实施的“学工交替”模式基本特点在于,一是学生先参加企业实践,后学校学习;二是企业参与了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三是学生具有“员工”和学生双重身份;四是具有企业和学校双重教学场所?“学工交替”模式的优势在于企业需要与学校培养的一致性,学生能力与岗位要求之间实行了“无缝”对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