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从1962年8月份起,中国青年报編輯部在編輯、記者和通訊員中进行丁“新聞必須絕对真实”的教育。在学习中,总編室和采訪部检查了一些重要报道,对某些失实的稿件作了具体分析,并在編輯、記者中着重討論了这样几个問題:允許不允許把从許多人那里采訪到的材料集中起来,用一个人口述的形式去表現?能不能“合理想像”?在基本事实真实的情况下,允許不允許在細节上进行“文艺加工”,新聞报道的真实性和生动性有沒有矛盾?  相似文献   

2.
亲爱的中国朋友們: 你們知道现在外国人到你們国家来的数目越来越多了。最近在北京召开的国际新闻工作者协会执行委員会給一批新聞工作者到你們国家来的机会。我們这个組織大約拥有来自全世界的六万名新聞工作者。国际新聞工作者协会的宗旨是非常明确的。我們希望所有国家和各种舆論的同行們以及对自己国家的人民有着同样責任的新聞工作者能够更好地互相了解,在業务上互相帮助,从而能够更好地为讀  相似文献   

3.
新聞事業是阶級斗爭的重要武器之一,因此任何一家报紙或通訊社都有着一定的立场,而它在新聞报道中也必然要坚持自己的立場,閘明自己的看法,从而达到一定的目的。但是,根据新闻的一般原則,新闻报道又必須具有客观性。这就是說,在新聞报道中,至少在最通常的报道形式即不署名的新聞中,报纸或通訊社沒有权利加进超乎客观事实之外的評論,否則就难以取得讀者的信赖。  相似文献   

4.
大家都知道,新聞报道必須完全真实。但在有些新聞报道中,往往又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差錯,不能做到准确无誤,这是什么原则呢?当然,原因是多方面的,我在这里,只打算談談有些事实差錯和技术差錯,通常是在什么情况下发生的,作为一个編輯检查工作人員,如何才能防止这样的錯誤,这对于保証新聞的完全真实,还是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5.
这篇文章是想談談檢查稿件中的事实时,所经常碰到的某些問題。 檢查(又叫核对,也有人叫查对)稿件中的事实,是新聞工作中的一項重要的制度,它对消减新聞报道中的錯誤起着决定性質的作用。新聞报道中的錯誤來自許多方面,首先和最大的來源是在記者本身,因此,記者在采寫稿件时就要進行最仔細的檢查,使稿件在檢查后沒有错誤。  相似文献   

6.
新聞是一种特殊形式的思想武器。不可能想像,不体現政策的沒有政策思想的新聞报道能够起着它应有的作用。大家知道,新聞报道不是用口号和議論以及文藝描寫等等表現形式來体现政策,而是用事实說話。就是說,讓事实的邏輯起作用。沒有事实,就沒有新聞。需要注意的是:在一般情况下,我們接触到的所謂事实,往往是表面現象,而  相似文献   

7.
一个难题解放軍报的編輯工作存在着一个难题:新聞稿件的数量和质量常不能满足报紙宣传的需要。这种情况为时不短了。为什么存在这种情况,又怎样改变这种情况,过去我們一直沒有认真地研究过。直到最近,在整頓文風中,通过检查和学习,我們才比较明确地认識到:主要的原因是我們的編辑思想和工作方法有问题。現在我們正在着手解决这个問题。顾名思义,新聞报道的主要武器是新聞。但是我們有些新聞工作者,还不很善于使用自己手中的主要武器。一张报紙,尽管有着許多形式的稿件,但是主要的篇幅应当装新聞;一个記者或編輯,尽管在实际  相似文献   

8.
中共上海市委员会最近曾召集上海各报社、通訊社和广播电台的党內外负責人,座談当前新聞工作中存在的問题。新民报晚刊总編輯赵超構在發言中認为:过去党在办报思想上不够放手,往往强調共同性而忽視各报的特点,把对党报的要求,用来要求所有的报紙。他主張今后应該根据求同存异的精神,在馬列主义立場和观点的前提下,来發扬和創造各报独特的風格。如何通过报紙来正确地处理人民內部的矛盾?各报都認为做得不够。解放日报总編輯楊永直着重檢查了該报教条主义、不敢大胆干预生活的缺点。他說:我  相似文献   

9.
展开对资产阶級新聞观点的批判,是一个長期的艰苦的任务。因为资产阶級新聞观点存在于我們新闻工作者的队伍中,并不是自今年开始的,只不过以往并不突出罢了。直到今年春天大鳴大放期间,右派分子向党的新聞事業發起了猖狂进攻的时候,本来潜伏在一部分新聞工作者思想里的資产阶級新聞观点,也同时大量暴露出来。右派分子否認馬列主义的新聞原理,否定社会主义新聞事業的方針和成就,企图推翻党对新聞事業的领导,企圖用资产阶级新聞观点代替無产阶级新聞观点。一些本来拥护党的新聞工作路线的同志,一时对馬列主义新聞学的基本原理,也产生了怀疑。新聞工作是否需要党的領导?新闻报道是否必须从政治出發?应该怎样看待新聞自由以及我国是否有新聞自由?在这样一些带根本性的問题上,發生了动搖。  相似文献   

10.
“照顧一下吧。”这是到处可以听到的一句話,是句好话。例如对乘电車或者在公共汽車里的怀孕妇女,对收入不多而家庭負担很重又遭到什么意外的工作人員,都要照顧一下。諸如此类的照顧是完全应該的,否則就有点不近人情了。“照顧一下吧。”这句話居然也流行在新聞部門的編輯室里。往往有这样的情况。編輯在处理稿件时,認为有的稿手确实是寫得不怎么好,三番兩次地改了又改,还認为不好,但最后  相似文献   

11.
什么是社会新聞这問題很难回答。現在只能給它下一个不很科学但也许是聊胜于無的定义:社会新聞是以个人的品德行为为重点而具有社会教育意义的新聞。比起旧的社会新聞来,这个定义所包括的范圍是有些出入的。总的說来是范圍縮小了,但在某一方面却也补充了一些为旧的社会新聞所忽视的题材。旧的社会新聞中有很大一部分是关于社会秩序問題的,灾害、事故、斗毆、社会混乱現象等等;我認为在新社会里,所謂社会秩序这方面的新聞当中,有的意义已經不大,丢掉它是合理的。至于像消防、交通事故、工業安全、台風、防潮斗爭这类消息,当然还可以  相似文献   

12.
今年1月12日“新闻業务(活叶版)”上介紹了新华社甘肃分社記者馬林周同志和甘肃分社、总社农村组之間發生的“关于兩条新闻的爭論”以后,不少同志都發表了意見。在这作为討論对象的兩条新聞中,又以对“庄子坪农業社收入增加了为什么社員还不滿意”一稿的討論更为热烈;随着討論的逐步深入,后来發展到实际上已經不是討論这条新聞有無普遍意义和应否播發的问題了,而是轉到了新聞学領域里的一个帶有根本性的问题,即关于新聞中的典型的概念、典型的体現、特点及其实踐意义等等重大問題的探討了。  相似文献   

13.
党的八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們正在努力加强对农業的新聞报道工作。最近有关农業报道的發稿数量比以前已有显著增加,也出现了很多質量相当好的新聞。这些新聞报道,已經对实际工作發生了一定的影响,它給全国人民建設社会主义农業以極大的鼓舞。这里我不想重复講述这些新聞已經發生了什么样的好影响,只是想从这些新聞报道中提出一个問題来和大家共同研究。我認为农業新聞报道,除了反映情况,介紹和推广典型的先进經驗以外,还应該特別注意加强新聞报道的思想性,提出当前实际工作中帶有普遍性的本質問題,以便协助党和政府指导实际工作。因此,加强  相似文献   

14.
現在是大家都在忙着思索和揭发人民內部矛盾的时候,“新闻业务”的編者要我也来谈一談新聞工作中的矛盾。我对新聞工作的理論知道得很少,实踐也十分貧乏,勉强应命,只敢从日常工作的体会中試揭一个矛盾,倘能成为引玉之磚,就是万幸了。几年以来,不时使我苦惱的一个問題是在我們工  相似文献   

15.
如果說,在1957年反右派斗爭以前。关于新聞有沒有、要不要有指导性的問題,在新聞工作者中間还有很多爭論的話,那么,現在这个問題可以說已經解决了,不成問題了。現在,在我們新聞工作者当中,大概誰都同意新聞应当有指导性。但是,究竟什么是新聞的指导性呢,人們的理解却不尽相同。由于对新聞指导性的理解不同,記者在采写中确定主题、挑选  相似文献   

16.
正确和客观     
發表新聞的准备工作和人类其它的各种活动很相近。新聞工作被当作是一种艺术,因为記者在写稿的时候也需要运用文学上的才能,正像画家、雕刻家和音乐家們創作时运用艺术技巧一样。新聞事業也被認为是一种商业,因为报館和电台都是商业企業,它們出售新聞。此外,把新闻事業比为一門科学或一种游戏的  相似文献   

17.
馬克思創办并主編的《新萊因报》最后一期的編排工作已經就緒。整个編輯部浸沉在一种忧郁的气氛中。但是,当大家看見馬克思那种神彩奕奕的情緒时,便也振奋起来。也許只有恩格斯最了解这位用心血培植这个革命报紙的人內心是多么痛苦和忧伤了。一个普魯士軍官带着一群士兵,沒有敲門便闖进了馬克思的办公室。  相似文献   

18.
(一)文教記者需要具备一定的事业修养和知识一个采写文教新聞的專業記者,他需要有一些什么專門的業务修养呢?他的活动和工業、农業、財經、政治記者有些什么不同呢? 可以說,文教專業記者和其他一切記者一样,他需要从新聞的观点,去了解和熟悉被采訪部門的業务,需要和被采訪部门建立广泛而密切的联系,掌握在那里發生的一切重要的事件和变化,并且从党的方針、政策,国家的利益,人民的需要方面,去研究和分析这些事件和变化,从而找出为社会所关心和应該向人民报道的新聞。文教記者和其他記者在采写活动上的差  相似文献   

19.
这次我去苏北高邮县农村采訪一个月,写新聞不多,更没有写出好稿来。“新聞業务”編輯室要我写一点深入实际采訪的体会,实在感到困难。但我觉得这种撤底沉到农民群众中去采訪的办法,对記者确是一场鍛煉。这次使我体会比較深刻的,是在采訪中必須坚持貫徹阶极略线,才能正确地反映农村实际。  相似文献   

20.
新闻必须完全真实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新聞必須真实,对这一点,我們新聞工作者是誰都承认的。但是在实践中,有时候还做得不是那样令人满意。例如在一部分通訊員和个別記者的来稿中,特別是写人物的通訊、特写中,就仍然可以发現情节上失实和分寸上夸大的現象。而有的同志竟认为这是可以允許的。这就向我們提出了一系列的問題;新聞真实性的标准是什么?能不能在事实的基础上对細节有某些“合理的想像”?怎样理解在通訊、特写中运用文艺技巧和文学語言?新聞报道中的典型能不能比实际事物写得更高,更理想? 下面就这些問題談談我个人的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