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今天我没劲     
"没劲."我对最好的朋友说. "我也没劲."她看着我,脱口而出. "没劲."我对国画老师说. "你不应该有这种想法."他看着我, "这种想法是消极的,懂吗?" "懂了."我笑笑,是苦笑. "没劲."我对小狗乖乖说. 它看着我,懒洋洋地叫了一声,慢吞吞地去晒太阳了.我成了"对狗弹琴"的人.  相似文献   

2.
"穷"与"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是中国古代文论中的一个热点问题.司马迁的"发愤著述"、韩愈的"欢愉之辞难工,穷苦之言易好"、欧阳修的"穷而后工",都从不同方面对这个诗学命题进行了建构和阐释.苏轼对"穷"与"工"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较为客观的考察.同时他从一己的遭遇出发,对"非诗能穷人"提出了怀疑,并进一步上升到对诗人悲剧命运的思考.此外苏轼还分析了如何使诗歌"工巧".这三方面开启了后人对"穷而后工"这个诗学命题阐释的三个角度.  相似文献   

3.
荀子坚持"性恶"的观点,并对孟子的"性善"说进行了猛烈的攻击.对于这一点,从古到今,无数学者都有过探讨.从荀子"约定俗成"的"语用学原则"这一独特的语言学视角来揭示荀子对"人性"的定义.鉴于这种语言观,荀子才激烈批判孟子对"人性"概念的革新.通过分析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理解孟荀"人性"概念分歧的一个新的维度.  相似文献   

4.
中国传统"五伦"确立了传统社会基本的人伦关系,"五伦"的构建,是血亲伦理发展的客观要求.不过,当"五伦"发展到"三纲"时,便出现了义务单向性、绝对化的偏颇,构成了专制政治的意识形态.五伦的解构,恰恰发端于对"三纲"的批判.对"五伦"的重构,固然体现了时代发展的要求,亦有可商榷之处.  相似文献   

5.
本体论问题始终是艺术发展无法跳越的门槛.在当代仍是如此.它摆脱了康德以来的美学传统,把艺术本体从"美"的领域拉到"真"的领域,从而酝酿了一场关于艺术本体论的转向.与历史上曾经发生的转向不同.当代这一转向以一种潜叙事状态运行.这一转向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是对感性的重估和强调,这为"转向"奠定了理论基础.并对真性转向的含义作了定位.第二是对"存在"的重新发现和高度重视,这为"转向"问题提供了理论主干.当代艺术真性转向秉着一种"重估"和发现的精神.在理论上颇多创意和建树,值得深思.  相似文献   

6.
儒家"诚"范畴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儒家的"诚"范畴自其产生后,在宋明时期获得了进一步的发展.一方面,宋明理学对"诚"如何贯穿"天道"、"人性"作了具体的阐释;另一方面,宋明理学对"诚"的道德内涵作了较为详细的规定.这种发展使"诚"的内涵更为丰富,更为完整.  相似文献   

7.
量词"对"和"双"是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一个难点.二者的相似性使得不同国家的留学生在习得过程中都出现了比较突出的偏误.本文以印度留学生为对象,采用调查问卷的方法分析了其偏误,对比了二者的异同,并探讨了"对"和"双"在对外汉语中的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8.
陈野  陆建隆 《物理教师》2013,34(1):18-20,22
新课程改革赋予了教师对教材进行"二次开发"的权利.本文为了解高中物理教师对教材"二次开发"的具体情况、进行教材"二次开发"的原因和依据,进行了问卷调研.分析表明:当前教师对教材"二次开发"的认识有待具体化和清晰化,需要提供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9.
"唐宋变革"从提出到今天,已经一百年了.一百年来,国内外学者从不同角度对"唐宋变革"进行了分析和论述.目前,该理论是史学界研究的热点之一.在前人研究和总结的基础上,对近十年以来"唐宋变革"学术史作一回顾与简评.  相似文献   

10.
语气副词"可"是现代社会生活中人们使用的高频词之一.本文运用语义指向分析的方法对语气副词"可"的义项在句子中的语义指向进行了多维模式的考察,找出了其义项之间的一些区别和联系,从而对"可"义项之间的关系有了新的认识.最后,我们尝试对"可"的义项进行了合并整理.  相似文献   

11.
"五四"新文化运动是一场启蒙运动,对中国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对"五四"新文化运动的研究,成果很多且研究很深入.但是,文化的一个重要方面,即语言文化,却鲜有人从历史的角度论及.事实上语言文化上的革新,对文化的传播有不可估量的影响,其本身也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内容."白话文运动"以及"注音字母运动"是"五四"新文化运动中对推动中国语言文化发展所作出的重大努力.正是这两个方面的发展,使汉语走上了"言文一致"的道路,使我国注音字母逐步走向规范化、系统化,为"五四"新文化运动扩大了影响,壮大了声势,并造就了我国教育与文化的新气象.  相似文献   

12.
本文指出了目前时"双师型"教师内涵理解存在的误区,对"双师型"的多种概念进行清理.提出了准确理解"双师型"内涵应把握的几个方面,并对"双师型"这个概念进行了重建.  相似文献   

13.
勇敢之德一直为古代思想家所推崇,勇敢精神也一直激励着人们刚健进取.古代思想家对"勇"给出了"知死不辟"、"率义"、"改过"的一般规定性,并依据勇的性质、程度等对其进行了分类,阐明了"勇"与"礼"、"智"的关系.弘扬中国传统德育中的勇敢精神对促进当代公民道德建设、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搞定"是近年流行起来的新潮词语,它的使用频率已经很高. "搞定"的语义十分丰富,如果对其没有一定的了解必然会影响交际.本文分析了"搞定"的语义并对其作出了评价,希望对语言学习者和使用者有一定的裨益.  相似文献   

15.
对形声字"形"的表义特点学者们已经达成共识,而往往忽视了其"声"的辨义作用.本文引证了古代学者对"声"的辨义作用的论述及"声"的辨义作用的实例,论述了形声字的"声"有表义的作用.掌握了形声字的这一特点,才能正确理解原文,不至于望文生义,曲解文意.  相似文献   

16.
郑超男 《考试周刊》2008,(20):84-85
随着社会的发展及国际间的交流日益广泛,各大中小学校都已认识到"双语"教育的重要性.但由于我们对外语教学研究不够深入,以致出现了盲目追求双语教学的"热门"现象.本文就"双语"教学展开了探讨,并对开展"双语"教学提出了一些想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17.
本文略论了先秦时的舆论现象,对"舆人之诵"中的"舆人"和"诵"进行了辨析.通过分析和论述,对当今社会舆论传播的方式及具体运作都进行了考察.  相似文献   

18.
对课程与教师关系的关注和反思,反映了研究者关于课程研究和教师研究的思考深度.受到西方课程理念和课程改革经验的启示,我国对二者关系模式的研究经历了范式转换,即从"分离"转向了"整合"范式.相应的,教师从课程的"工具"和"附庸"角色向"自觉反思"、"理解对话"、"共生"、"抵制"、"教师即课程"关系模式转变.  相似文献   

19.
纳兰性德的爱情词大量运用了"示现"这一辞格,并对其进行了艺术化的处理.本文对纳兰爱情词运用"示现"的四种情形进行了分析,并对他在"示现"运用上的艺术技巧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0.
叶平 《华章》2009,(14)
北宋中期,社会上出现了复兴儒学的运动,人们对儒家思想的价值重新加以肯定.受这种思潮的影响,恢复传统儒家的"三代之治"作为口号被提了出来.在此理想的鼓舞下,发生了"庆历新政"以及后来的"熙宁变法".士大夫极为看重古代儒家的"三代之治",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三代之治"是一种"君臣共治"."共治"中包含着一种"君臣朋友"的观念,君臣之间"相友"的关系是士大夫欲实现其与帝王分享权力,达到"共治"的途径.这体现了北宋中期士人集团的崛起以及他们对扩张自身势力的渴望.该文对北宋诸儒"君臣相友"的观念进行了分析和考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