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以科斯产权定理为理论基础,建立了关于碳排放量和碳排放强度的多时点双重差分模型,对2007—2017年我国30个省级行政区(不含港澳台和西藏自治区)的相关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以考察碳交易政策对碳排放的影响。多时点双重差分结果显示:碳交易政策对减少碳排放量具有显著促进作用,随着实行时间的推移,该政策的减排效果逐渐增大;碳交易政策的实施有利于降低碳排放强度,且政策影响同样逐年增大,与该政策对碳排放量的影响相比,相关系数明显更大;在对碳排放量和碳排放强度的影响过程中,经济水平和技术水平等因素的影响效果比较显著,而产业结构和人口规模等变量到目前为止尚未表现出明显影响;特别地,我国二氧化碳排放量与经济发展水平之间满足EKC假说,二者之间存在倒"U"形曲线关系。  相似文献   

2.
为实现建筑业碳减排目标,运用包含非期望产出的超效率SBM模型,对2004—2017年中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建筑业碳排放效率进行研究,并借助莫兰指数分析其空间关联性。研究发现:研究期内中国30省份建筑业碳排放效率为0.805,呈现出"M"型曲线的走势;建筑业碳排放效率不高主要是由于其规模效率不足引起的,且存在显著的区域差异性,与区域经济发达程度具有较高的一致性,"东高西低"特征较为明显;建筑业碳排放效率在空间上表现出较强的正相关性,具有明显的空间依赖性和空间异质性,高-高聚集区主要分布在东部长三角沿海地区,低-低聚集区主要分布在东北、西南和西北地区。  相似文献   

3.
文章基于26家A股石化上市企业2012—2021年的财务数据,构建石化企业财务效率评价指标体系,采用DEA-BCC模型对石化企业的财务效率作出评价,并提出相应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4.
物流业作为高碳排放行业之一,在快速发展的同时碳排放量逐年上升,已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基于我国2007—2019年的省级面板数据,首先运用超效率SBM-DEA模型对含碳排放约束的物流业效率进行测算和分析,随后采用双固定面板模型,检验和比较关键性政策实施前后,物流业效率与碳排放强度之间的关系变化情况。结果表明:13年间我国省级物流业效率整体上有较大幅度的提升,但地区之间差异明显,东部地区物流业效率最高,中部、东北次之,西部最低;政策的发布和实施对物流业发展方式有着显著引导作用,政策实施后,物流业效率的提高不再依靠高碳排放强度这种粗放型、低成本的方式,而是转型为对环境友好的效率型,且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地区转型更为成功。因此,我国应打破物流业区域性壁垒,加强地区间交流合作;出台相关政策规划,加强政府引导作用;制定物流产业发展规划时要充分考虑区域异质性,摒弃粗放发展模式,促进物流业提质增效。  相似文献   

5.
运用考虑非期望产出SBM超效率模型以及DEA视窗方法测算我国工业行业2012-2016年的碳排放效率,并划分成高、中、低效率水平探讨行业差异性,然后检验环境规制、技术创新对工业行业整体碳排放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近年来我国工业行业的碳排放效率整体水平较低,呈现出不稳定的状态;低效率水平行业占绝大多数,高效率水平行业占比较低;环境规制可以通过促进企业提高技术创新水平,以改善碳排放效率,行业市场容量、行业所有制结构的提高可以有效提升碳排放效率,禀赋结构与碳排放效率有负相关关系,企业规模对碳排放效率的作用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6.
任晓松  马茜  刘宇佳  赵国浩 《资源科学》2020,42(9):1750-1763
以中国2011年出台的碳交易政策作为一次天然外生冲击,选取2010—2018年微观企业数据构造准自然实验,分别采用三重差分模型及多重中介效应模型研究该政策对高污染工业企业经济绩效的影响,验证碳交易政策能否实现经济红利及其传导机制。结果发现:①碳交易政策显著提升了高污染工业企业的经济绩效,实现了经济红利。②机制检验表明:碳交易政策可通过低碳补助扶持效应、企业获益激励效应和研发创新动力效应间接影响高污染工业企业经济绩效,其中企业获益激励效应和研发创新动力效应两类机制表现出促进作用,而低碳补助扶持效应呈现出遮掩效果。③异质性分析显示:就总效应而言,碳交易政策对非国有企业和小规模企业经济绩效的提升效果更优;就中介效应而言,碳交易政策对国有企业和大规模企业经济绩效的总体中介效应明显,对非国有企业和小规模企业经济绩效只存在部分显著的并行及链式中介效应。本文从微观视角对中国碳市场理论构建作了有益补充,为碳交易政策的差异化实施和高污染工业企业减排增效机制设计提供了数据支持和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王珮  黄珊  王瑶  李文心 《科研管理》2023,(12):158-169
碳排放权交易是国家激励企业降碳减排、实现绿色低碳发展的重要环境规制工具。碳绩效反映了经营发展与二氧化碳排放之间的关系,是衡量绿色低碳经济发展的重要指标。本文基于2010—2019年中国上市公司的面板数据,运用非期望产出SE-SBM、多期PSM-DID和中介效应模型等计量方法,实证分析了碳排放权交易对企业碳绩效的影响及作用机制。主要结论有:碳排放权交易显著提高了企业碳绩效;碳排放权交易通过促进企业低碳技术创新正向影响企业碳绩效;碳排放权交易的作用效果存在异质性,对源头管控型低碳技术创新的促进作用更为显著,且长期效果更佳。本研究厘清了碳排放权交易对企业碳绩效的作用机理和影响路径,丰富和拓展了碳排放权交易微观层面的研究视角,为全国碳排放权交易的建设提供经验证据,为企业借助碳排放权交易提升自身碳绩效提供理论依据,为实现“双碳”目标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8.
9.
从理论上分析碳排放交易机制与碳税双重管制政策下,碳排放价格与社会碳减排量下降扭曲碳减排效率.在碳排放交易机制下,政府可以下调碳排放量上限诱使碳排放价格和社会碳减排量增加,提高社会碳减排效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为推动钢铁行业尽快纳入碳排放交易市场,已有研究主要从成本影响角度分配钢铁企业碳配额。然而,钢铁行业碳排放量大、生产工艺复杂,过度强调成本影响易降低减排效益,不利于推动钢铁企业低碳转型。本文基于碳减排效率与产出效率,旨在设计符合中国钢铁行业发展现状的碳配额分配方案。【方法】梳理不同流程钢铁生产工序,将碳配额作为各工序连续生产的必要原料,重新得到钢铁生产流程;叠加碳配额,构建投入-产出随机前沿模型,得到钢铁行业生产效率与碳配额效率估计公式;对比不同碳配额基准值对钢铁生产工序产出率的影响,以提高效率为标准,确定中国钢铁业跨区域碳配额基准线。【结果】相较于历史排放法,基准线法更适于中国钢铁行业碳配额分配。碳配额基准线设定在行业前[30%, 50%]区间有助于提升钢铁行业总体产出率,且当碳配额基准线设定在行业前40%时的产出率水平最高。当碳配额基准线设定大于钢铁行业前50%企业碳排放值时,行业产出率随着碳排放基准线设定的增加而降低。以基准线法推进钢铁行业纳入碳排放交易市场,中国钢铁行业将在节约碳关税的同时,获得碳排放交易收益。【结论】基于产出效率分配碳配额有助于提升钢铁行业减排效益,激发...  相似文献   

11.
通过评价我国碳减排技术研发效率,探索促进二氧化碳减排的可行技术路径.基于不同的技术减排机理,将碳减排技术分为能源生产技术和能源利用技术,并利用DEA窗口模型对2005-2017年的碳减排技术研发效率进行了评估.结果发现,(1)研究期内,能源生产技术研发效率总体上没有取得进步,基本上维持在0.77左右,能源利用技术的研发...  相似文献   

12.
中国城市建设用地开发强度的碳排放效率分析与低碳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苗  甘臣林  陈银蓉  陈璐 《资源科学》2016,38(2):265-275
提高城市建设用地开发强度容易陷入增加投入与控制碳排放两难选择的困境,理想碳排放效率下的适度建设用地开发强度成为控制碳排放与兼顾城市经济发展的关键。本文计算了中国30个省份2003年、2006年、2009年与2012年的建设用地开发强度,然后基于松弛测度(Slack Based Measure ,SBM)模型估算了建设用地开发强度的碳排放总效率、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研究结果表明:①在时空分布上,城市建设用地开发强度与其碳排放效率是动态变化的,但两者变化趋势并不一致;②城市建设用地开发强度2003-2006年增长缓慢,东部略高;2006-2009年增长明显,东中西差异不大;2009-2012年大幅提升,西部建设用地开发强度超过东部和中部;③2003-2012年,碳排放有效省份由中西部向东部转移,东西部地区具有较高的碳排放效率值;④技术效率不足是引起碳排放总效率低下的主要原因;⑤东部地区由于减缓建设用地开发强度增速得以提高碳排放效率,中西部地区因建设用地开发强度的快速提升而无法兼顾碳排放效率。最后,针对总效率无效省份,构建结合了东中西土地利用与经济发展特点的低碳优化策略,以期改善城市建设用地开发强度的碳排放效率。  相似文献   

13.
基于文献计量学方法,利用VOS viewer、CiteSpace V等软件,对Web of Science(WoS)核心合集10643篇文献及中国知网(CNKI)核心期刊5576篇碳排放权交易相关文献进行计量分析与对比,探索该领域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结果表明,我国在该领域的研究能力不断提升;国家之间的合作研究呈现实力不均衡特征,我国研究机构与美英研究机构合作较为紧密;与国际文献相比,国内文献多从政策、市场机制、市场体系等方面展开研究,对能源消费与碳足迹追踪等角度的研究较少。最后,总结了我国现阶段碳排放权交易研究方面的短板与问题,以期为未来在该领域开展研究的学者提供指导与帮助。  相似文献   

14.
依据"电热碳分摊"原则测算出中国30个省级行政区(不包括西藏和港澳台地区)碳排放量,基于EKC理论,构建协整空间DURBIN模型,研究中国区域碳排放环境管制的空间溢出效应。结果表明:区域人均碳排放量、环境管制等变量存在着显著的空间相关性;区域人均碳排放量与区域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之间存在着长期稳定的EKC曲线关系;本区域能源强度、产业结构、城市化率以及环境管制对本区域人均碳排放的直接效应(弹性)分别为0.690、0.181、0.029、-0.001,对邻近区域人均碳排放的溢出效应(弹性)分别为0.090、0.024、0.004、-0.036,本区域环境管制对邻近区域人均碳排放的溢出效应要明显高于其对本区域人均碳排放的直接效应。  相似文献   

15.
闫东升  孙伟 《资源科学》2022,44(7):1358-1372
在落实“双碳”目标、推进城市群战略背景下,长江三角洲一体化区域扩容,对城市碳排放强度有何影响?本文将“长江三角洲城市经济协调会”扩容作为一项准自然实验,基于双重差分模型,多角度探讨一体化区域扩容对城市碳排放强度的影响,并采用中介模型、调节模型分析影响机制。结果表明:①一体化区域扩容能够显著降低城市碳排放强度,且考虑平行趋势、内生性、外部冲击、差异化碳排放估算方法等的稳健性检验依然显著。②一体化区域扩容对城市碳排放强度的影响呈现多重异质性,如时间上城市加入协调会时间越长、对碳排放强度下降促进作用越大,区域上加入协调会对苏皖城市影响呈显著负效应、浙江城市影响呈不显著正效应,城市类型上加入协调会对高等级城市碳排放强度下降促进作用强于一般城市。③加入协调会带来的市场一体化深化、产业升级加快、绿色创新技术提升、协同治理深化等,是一体化区域扩容驱动城市碳排放强度下降的重要机制,且城市市场化程度提升、产业高级化推进,能够放大一体化区域扩容对城市碳排放强度下降的促进作用。研究结论验证了通过一体化推动城市群绿色发展的可行性,但也表明推动一体化城市协同发展的政策制定、实施应“因地制宜”。  相似文献   

16.
所得税优惠政策是政府激励企业创新的重要手段,创新效率是影响企业长期绩效的关键因素,现行政策如何影响企业创新效率的分析评价是政策检验的重要环节。本文在对陕西省195家企业深入调研的基础上,运用随机前沿分析方法研究发现: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能够提升高新技术企业创新效率,而对非高新技术类企业创新效率没有显著影响;在配对样本基础上,应用双重差分模型分析发现:现行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并不能显著提高高新技术企业的创新效率。研究提出了强化针对性、实效性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以内容分析法为主,在构建X基本政策工具和Y产业链两个维度的分析框架基础上,对中国2006—2016年中央政府颁布的43份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政策文献进行量化分析。并对时间、文种、颁布机构三类政策结构要素进行文献计量分析。研究表明,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政策存在供给型政策结构不均衡、环境型政策中宏观规划过溢、需求型政策显著匮乏、配套性政策尚不完善、政策位阶低、府际关系协调难度大等问题。基于此,应优化供给型、环境型、需求型政策结构;完善产业链政策内容,强化配套性政策供给;提高政策整体位阶,加强部门协同。  相似文献   

18.
王荧 《资源科学》2015,37(7):1434-1443
定期根据各省、市、自治区的节能减排效率以及相关的公平标准对减排责任进行重新分配,一是可以激励各省、市、自治区提高节能减排效率,二是对碳排放额分配的政策推行也更具可行性。本文构建了多目标导向的DEA模型解决这个问题,该模型在6个硬性目标约束下,分四个步骤分别解决4个求解的软性目标:最大化期望总产出、最小化非期望总排放、最小化资源投入和各DMU非期望产出额尽可能接近公平分配下应得的非期望产出分配额。该DEA模型的优势在于管理者不仅可以增减硬软性目标的个数、改变硬性目标的参数值以及调整软性目标的优先顺序,而且还可以在每个步骤潜力评估的基础上,根据节能减排潜力通过改变软性目标参数,进一步设定合理的期望目标,从而形成各种目标导向的兼顾效率与公平的分配方案。此外,该DEA模型也可以评估为了实现公平目标需要付出的效率成本。  相似文献   

19.
韩晶 《科学学研究》2010,28(3):467-472
高技术产业的创新能力决定着一个国家国际竞争力的高低及其在世界经济中的分工地位。应用SFA方法对中国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表明,中国高技术产业整体创新效率呈改善的趋势;其中,电子计算机及相关行业创新效率最高,装备制造业创新效率最低;科技人员在高技术产业创新中的产出弹性弱于科研经费的产出弹性,中国高技术产业创新产出主要是经费拉动型的。在创新效率影响因素的分析中,企业数量对于创新效率有不显著的负向影响,而产业内三资企业总资产、产业利润对于创新效率有着明显的正向影响。为此,提高中国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需要进行制度创新,充分发挥科研人员创造性;提高产业集中度,组建大型产业集团,为产业创新提供足够的资金支持;适当提高产业开放度,促进中资企业获得技术溢出。  相似文献   

20.
城乡融合对中国农业碳排放效率的影响及其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城乡融合作为农业生产要素配置效率提升的重要手段,是影响农业碳排放效率的关键因素。【方法】本文采用中国2005—2020年省域面板数据,在测度城乡融合发展水平和农业碳排放效率的基础上,综合运用固定效应模型、空间自回归模型和门槛效应模型探究了城乡融合发展对农业碳排放效率的影响效果及其作用机制。【结果】研究发现:①总体上,城乡融合发展指数对农业碳排放效率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机制检验表明,城乡融合发展有助于提升农业低碳技术效率,但对前沿技术进步具有显著负向影响,进而不利于改善农业碳排放效率。上述研究结论在空间溢出视角下仍然成立。②从城乡融合发展的不同维度来看,“人的融合”能够通过改善技术效率来有效提升农业碳排放效率,而“地的融合”和“资本的融合”虽然对技术效率均具有正向影响,但由于受到技术进步的负向制约,最终阻碍了农业碳排放效率的总体提升。③门槛计量分析发现,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是约束城乡融合发展和农业碳排放效率关系的显著门槛变量,当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迈过阈值后,城乡融合发展能够对农业碳排放效率产生显著的提升效应。【结论】因此,地方政府在推进城乡融合发展过程中,应兼顾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着力构建以“人”为核心,统筹“地”和“资本”融合的城乡融合体系与机制,为以推动城乡协调发展为契机来实现低碳农业高质量发展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