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史文雷  彭学君  徐蕾 《科教文汇》2013,(13):190-190,194
综述现有文献中大学生心理健康的评价指标,并提出6个评价指标。利用模糊层次分析法理论,依据模糊互补判断矩阵的通用框架,建立了基于一类排序方法的大学生心理健康评价指标的数学模型,得到了指标权重。指导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2.
针对模糊评价法在大学生互联网安全意识评价中还存在准确性不高、不够稳定等问题。本文提出了基于指标优化的改进AHP模糊评价模型,首先进行权重向量的近似计算和最大特征根的计算,然后进行归一化处理和一致性检验,最后利用最大隶属度原则对AHP模糊评价指标进行标准化改进。实例仿真试验结果表明,在对某学校1000名大学生的互联网安全意识调查问卷的评价分析中,本文提出的基于指标优化的改进AHP模糊评价模型的评价准确性要比模糊评价模型和AHP模糊评价模型要高,并且稳定性更佳。  相似文献   

3.
林锋  赵雪萍 《内江科技》2010,31(3):18-18,13
大学生心理疾病已经成为高校的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在此形势下,关注大学生心理健康,建立相关心理干预机制,及时化解大学生心理危机,保证学生的身心健康是高校教育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针对此问题,可以通过在高校体育教学和体育活动中建立一定的评价体系,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有效的评估,做到早期识别。使有心理问题的学生尽早获得有效的治疗和干预。  相似文献   

4.
经过调研和总结,设计了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并且根据评价指标之间存在相互联系的特征,应用模糊网络分析法对指标体系进行了建模;最终通过实例验证了该方法在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中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5.
文章结合模糊综合评价理论,建立了大学生信息素养模糊评价模型,研究并完善了大学生信息素养模糊评价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6.
王兴立  白洁  孙斌  张平 《科教文汇》2013,(14):200-201
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经过了十年的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很多高职院校在实施的过程中存在教学目的、课程性质不够明确,教学课堂气氛僵化,评价指标不能真实反映教学效果等一些问题。本文对这些问题进行了分析和归纳,并对此提出了提高和改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模糊综合评价对大学生素质因子进行了集结和筛选,建立了大学生素质模型,然后重点运用层次分析法,对大学生素质模型指标体系赋予权重,求得各个指标之间的相对重要性,研究确定了大学生素质模型的4项一级指标和15项二级指标,从而为大学生素质教育提供理论指导,有助于进一步增强素质教育的针对性与实效性。  相似文献   

8.
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多层次模糊综合评价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本文首先提出了高校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多层次模糊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接着基于模糊集理论建立了高校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多层次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实现了高校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多层次模糊综合评价系统。  相似文献   

9.
杨立红 《科教文汇》2012,(1):173-174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性问题已日益受到全社会的关注。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的设置是有效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水平的重要途径。本文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定位、教学对象的认识、教学方法的选择、课后评价的关注等方面就如何增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的实效性展开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针对大学生网购商品满意度评价问题,本文建立了以物流因素、商家因素、平台因素、产品因素为一级指标的评价体系结构,并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了各指标的权重,在此基础上建立了网购商品满意度评价问题的模糊综合评判模型。案例表明,模糊综合评判法能客观反映顾客对网购商品的满意度水平,评价结果可为商家提升商品竞争力提供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