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年终岁末,当圣诞歌声四处响起的时候,就是人们准备欢度圣诞节的时候了。人们等不到12月25日的到来,几周之前就开始用圣诞歌曲来烘托节日气氛。无论你走到哪里,都能听到曲调不同、内容各异的圣诞歌,或雅或俗,亦庄亦谐,无处不在。没有哪个节日像圣诞节这样歌曲多、歌者众的了。追溯历史,有记载的圣诞歌曲以及与圣诞沾边的民歌、颂歌、诗词歌赋不下千首。然而能像常青树一样长盛不衰、朗朗上口的歌却“屈指可数”——音乐史学家威廉·史迪威是国际公认的研究圣诞歌曲的专家,他所认定的“屈指可数”也有五十多首之多。圣诞歌曲在音乐领域里自成… 相似文献
2.
3.
《变形记》是一出关于小职员格里高尔变成一只大甲虫后遭遇失业、亲人厌弃、孤独死亡的悲剧。如果我们有兴趣仔细揣摩下去 ,就会发现格里高尔简直就是作者卡夫卡的一个心理变形。格里高尔被公司看作安分守己、稳当可靠的雇员 ,但他渴望有一天能摆脱这种苦役 ;卡夫卡也从事着自己不喜欢的律师工作 ,并且说过将来一定要过另一种生活。变形后的格里高尔以虫的视角看人类世界 ,变得格外敏感 ,没完没了地担心可怕的或有害的事情就要发生 ,充满危机感、孤独感、压抑感、灾难感 ;现实中的卡夫卡也总是处于这种恐惧焦虑的情绪状态。格里高尔变成了一… 相似文献
4.
5.
在报告文学《包身工》诞生之前,上海的明星电影公司就曾拍过一部电影,叫《女性的呐喊》。这是第一部描写包身工的文艺作品。它的材料,就是夏衍提供的。夏衍最初了解包身工的情况,是通过中共上海地下党中从事工人运动的几位同志。夏衍也曾接触过一些描写日本等资本主义国家女工生活的文艺作品,和她们比起来,中国的包身工简直就像是生活在地狱了。夏衍后来回忆说:“包身工的悲惨生活更使我们这些知识分子感到‘灵魂的震动’。” 1935年,夏衍找到了一位在日本纱厂当职员的中学时代的同学,到包身工工作的车间去看了几次,对她们的劳动条件有了一些了解。可是要懂得“带工头”对包身工的管理制度和她们的生活情况,就非 相似文献
6.
7.
8.
9.
义勇军进行曲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每个人被迫着发出最后的吼声。起来!起来!起来!我们万众一心, 相似文献
10.
陈蕴洁 《作文世界(高中新语文伴侣)》2002,(1)
《天亮了》是著名歌手韩红的一首歌。一开始,我以为这只是一首普通的歌。但自从我在电视里听韩红说了这首歌的来历后,我才知道原来这首歌的背后还有这么一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