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年终岁末,当圣诞歌声四处响起的时候,就是人们准备欢度圣诞节的时候了。人们等不到12月25日的到来,几周之前就开始用圣诞歌曲来烘托节日气氛。无论你走到哪里,都能听到曲调不同、内容各异的圣诞歌,或雅或俗,亦庄亦谐,无处不在。没有哪个节日像圣诞节这样歌曲多、歌者众的了。追溯历史,有记载的圣诞歌曲以及与圣诞沾边的民歌、颂歌、诗词歌赋不下千首。然而能像常青树一样长盛不衰、朗朗上口的歌却“屈指可数”——音乐史学家威廉·史迪威是国际公认的研究圣诞歌曲的专家,他所认定的“屈指可数”也有五十多首之多。圣诞歌曲在音乐领域里自成…  相似文献   

2.
真爱玫瑰     
  相似文献   

3.
《变形记》是一出关于小职员格里高尔变成一只大甲虫后遭遇失业、亲人厌弃、孤独死亡的悲剧。如果我们有兴趣仔细揣摩下去 ,就会发现格里高尔简直就是作者卡夫卡的一个心理变形。格里高尔被公司看作安分守己、稳当可靠的雇员 ,但他渴望有一天能摆脱这种苦役 ;卡夫卡也从事着自己不喜欢的律师工作 ,并且说过将来一定要过另一种生活。变形后的格里高尔以虫的视角看人类世界 ,变得格外敏感 ,没完没了地担心可怕的或有害的事情就要发生 ,充满危机感、孤独感、压抑感、灾难感 ;现实中的卡夫卡也总是处于这种恐惧焦虑的情绪状态。格里高尔变成了一…  相似文献   

4.
《跳蚤》通篇单一的男性声音的表征触动我们对其话语对象进行思考。约翰.多恩蓄意采用第一人称叙述声音和视角,入木三分地传递出以男性为中心的爱情观,隐藏的是妇女失去话语权的事实。立足于《跳蚤》的语言学研究,联系当时英国社会文化状况,借用叙事学、女权主义文论及福柯思想的相关理论,论证该诗在批判西方理性至上,颠覆"他者"边缘地位主题上的积极价值。  相似文献   

5.
在报告文学《包身工》诞生之前,上海的明星电影公司就曾拍过一部电影,叫《女性的呐喊》。这是第一部描写包身工的文艺作品。它的材料,就是夏衍提供的。夏衍最初了解包身工的情况,是通过中共上海地下党中从事工人运动的几位同志。夏衍也曾接触过一些描写日本等资本主义国家女工生活的文艺作品,和她们比起来,中国的包身工简直就像是生活在地狱了。夏衍后来回忆说:“包身工的悲惨生活更使我们这些知识分子感到‘灵魂的震动’。” 1935年,夏衍找到了一位在日本纱厂当职员的中学时代的同学,到包身工工作的车间去看了几次,对她们的劳动条件有了一些了解。可是要懂得“带工头”对包身工的管理制度和她们的生活情况,就非  相似文献   

6.
朱自清先生的散文《背影》历来被奉为经典,文中含蓄而深刻地表现了父子之间的深挚情感。但在现实生活中,朱自清与他的父亲朱小坡之间却长期存在着尖锐的矛盾。  相似文献   

7.
《背影》“表现了父亲爱护儿子的深挚情感和儿子对父亲关怀的感激之情”①的经典主题,多年来已在诸多的文学史和中学语文教材中成为定论,文本中的父子亲情被渲染的天衣无缝,而现实生活中,朱自清和父亲朱小坡之间却存在着长时间的、尖锐的矛盾冲突。当《背影》已问世22年后,朱自清曾说过这样一段话:“我写《背影》,就因为文中所引的父亲的来信那句话。当时读了父亲的信,真是泪如泉涌。我父亲待我的许多好处,特别是《背影》里所叙的那一回,想起来跟在眼前一般无二”②。仔细品味这段话,我们会发现其中大有蕴意。“泪如泉涌”真切地写出了父子…  相似文献   

8.
高平 《老年教育》2009,(8):15-15
电影《柳堡的故事》原来是一个被无奈地改编了的真实故事。  相似文献   

9.
义勇军进行曲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每个人被迫着发出最后的吼声。起来!起来!起来!我们万众一心,  相似文献   

10.
《天亮了》是著名歌手韩红的一首歌。一开始,我以为这只是一首普通的歌。但自从我在电视里听韩红说了这首歌的来历后,我才知道原来这首歌的背后还有这么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