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主体性是主体在外显和内隐行为中表现出来的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主体性是一个发展的概念,是个体心理与社会历史发展的统一。主体性教育是培养具有主体性的人的教育。主体人格包括主体意识和主体能力。主体性教育思想对今天的教育改革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因此,本文着重论述了主体性及主体性教育,并多方面去寻找实现主体性教育的途径。  相似文献   

2.
主体性教育研究的反思与建构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对当前主体性教育研究中出现的工具价值与本体价值对立、对“主体性”理解的片面化和绝对化,对宏观层面上的教育主体重视不够,对教育自身主体性的认识不足,对培养创新素质的认识不足等问题进行反思,由此可以更加明确的主体,主体性,教育主体,主体教育等概念的内涵,并对其在理论和实践领域进一步向纵深发展提出构想。  相似文献   

3.
主体性、主体性教育及其实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主体性是主体在外显和内隐行为中表现出来的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主体性是一个发展的概念,是个体心理与社会历史发展的统一。主体性教育是培养具有主体性的人的教育。主体人格包括主体意识和主体能力。主体性教育思想对今天的教育改革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因此,本着重论述了主体性及主体性教育,并多方面去寻找实现主体性教育的途径。  相似文献   

4.
论主体性教育中的主体间性   总被引:37,自引:0,他引:37  
主体间性的研究是主体性教育研究的新视角,本通过对主体间和主体间性的讨论,揭示了主体性教育中教育活动实质是人和人的交往实践活动,同时指出教育活动中主体间性的特点及其与主体性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卢梭的自然主义教育思想与主体性教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卢梭是18世纪法国名的自然主义教育思想家。他关于教育要适应人的天性的发展和培养自然人的教育目标观,突显了人的自然主体性,强调了人的主体性发展,初步奠定了主体性教育的理论基础。对我们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对学生实施主体性教育,发展学生的主体性,具有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主体性发展的时代内涵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主体教育的核心与前提是对主体性的认识,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主体性的认识也在不断发展和变化。基于解决主体教育中主体性认识的理论与实践困境,社会性应是主体性内涵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主体教育中提出社会性内涵.不仅有其独特的理论背景,又具有其当代教育的现实基础。作为主体性特质之一的社会性主要表现在3个方面:和谐共存、协商对话和共同建构。  相似文献   

7.
主体性教育研究:2001年的进展述评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和学新 《教育科学》2002,18(6):8-13
主体性教育是我国当前教育理论研究和教育实践的一个热点。2001年,学者们围绕这一主题,在教育主客体关系、主体性与主体性教育、主体间性与教育交往、主体性教育的目标及其实施等问题进行了热烈的探讨。  相似文献   

8.
简论高校主体教学管理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校推广主体性教育应以主体教学管理观为保证。主体教学管理观是一种以尊重、弘扬和发展人的主体性特别是师生的主体性为基本价值取向的现代教学管理思想。它的提出以高校推进民主管理、人本管理和学术管理的趋势为时代背景,以主体性哲学、主体性教育理论和教学管理特殊规律为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主体性教育是历史与时代呼唤的结果;主体性教育思想必须注意对教育主体与教育主体性的全面认识;学生主体性是主体性教育的归宿;主体间性为主体性教育提供了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0.
进行主体性教育,关键在于教师的主体性。在系统整体的教学活动中,显性教学主体(教师与学生)和隐性教学主体共同构成教学主体,且相互影响和制约。隐性教学主体主要包括教育行政管理者、教学理论工作者等,他们在其活动中存在抑制教师主体性的诸多问题。教师的主体性对学生主体性乃至教育教学都有重大影响,因此必须努力解决这些问题,以便充分发挥教师的主体性。  相似文献   

11.
智育概念在19世纪中叶的产生是以科学的兴起为历史背景的,这标志着学校教育的重心转向科学文化知识的教学。立足21世纪的教育实际,我们可以将智育概念从横向解析为作为一种教育活动的智育、作为人的全面发展一个方面的智育、作为教育活动一个维度的智育三个方面;从纵向将其解析为常识的教育、知识的教育、智慧的教育和精神的教育四个层次。通过对智育概念进行这样纵横两个方向的解析,我们可以揭示教育实践中的智育在不同维度和层次上的不完整性,进而在此基础上对当代人类社会诸多教育问题的深层成因进行反思。  相似文献   

12.
This article searches for an autonomous discipline of education, one that is a self-governing discipline and exercises the right to organize its own activities and to make independent decisions. In undertaking this quest, it asks: how may education be organized to safeguard its autonomy so as to be able to generate strong and unique educational knowledge and theory? To address this question, Herner Saeverot argues for a conceptual structure comprising three interrelated perspectives: education as translation (ETN), education as task (ETK), and education as truth (ETH). These three perspectives are part of the overarching term “the science of education” (SE). While ETN translates knowledge from noneducational disciplines into educationally relevant knowledge, ETK produces distinct educational knowledge or theory directly from educational practice (EP). Through these processes, education can function as an autonomous and a self-governing discipline. However, more research is needed to identify what would be required for education to become a strong autonomous discipline. The reason for this is that ETK ultimately produces educational theory in a weak sense, that is, it yields knowledge structures that are too loose or poorly articulated to be designed as strong theory. Thus, ETH examines ETK to produce educational theory in a strong sense, in other words, knowledge that has undergone thorough scientific verification and theoretical substantiation. By way of this organization, educational theory is developed through (1) ETK as a firsthand experience in which practice-based knowledge and theory is derived directly from EP, and (2) ETH as a second-order observation of EP in which theory-based knowledge is derived indirectly from EP and directly from practice-based theory (ETK).  相似文献   

13.
This article explores two questions: (1) Is education a unique and distinct discipline? (2) Is education anything other than the achievement of noneducational aims or objectives? In it, Trevor Norris examines how these two questions are interconnected, specifically analyzing how what we think about education as a distinct field of study informs what we ask of it as a practice. When we study education, we should be educational about it, because if we render education as the object of study, it is never endowed with agency or distinctiveness. Norris inquires into the distinctiveness of education as a way of thinking and a way of impacting the world, asking what are the conditions that make it possible for us to identify something as “educational”? To investigate this question, Norris draws from Hannah Arendt's account of politics, and he concludes by describing a case study assignment that requires educational foundations students to draw from philosophy of education in order to show what exactly is educational about education by contrasting education with business and psychology.  相似文献   

14.
论教育常识及其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常识是主体在日常实践中形成的关于教育的观点、素养的总和。具有主体多元性、内涵丰富性、展现的直觉性和性质的两分性等特点。研究教育常识有助于教育实践,这表现在教育常识是对教育实践的现实鲜活反映和能够向教育理论转化,同时还有助于教育常识自身,这主要表现在扩展教育常识范畴和影响教育常识表征的速率和准确率。  相似文献   

15.
西方人文主义教育管理理论的方法论启示与局限并存:现象直观论肯定和强调组织中个体主观价值和非理性因素的作用,但它和教育管理理论化学派一样局限于从管理学视角来探讨教育管理问题;人文科学方法论主张批判和克服自然科学范式主导下的教育管理理论的泛滥,但其借鉴具有明显的不彻底性;格林菲尔德提及的操作层面的教育管理研究手段和方法有数种,但未作出进一步的交待或示范。应加强教育管理研究方法论体系的构建并重视其推广应用,当务之急应倡导实证方法的运用。  相似文献   

16.
构建教师个人教育哲学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师需要教育哲学的引导,教育哲学是一种实践哲学,对教育实践起重要的指导作用,对教师在复杂的教育决策和教育生活中作出恰当的选择和行动是非常有价值的;而且它还可以帮助一个教师理解学生、课程、管理以及目标之间的相互关系,增进教师的理性,明白自己所实践的对象所要达到的目的和所应承担的教育责任,促使教师成为更加有效的专业教育工作者.本研究采用经验总结法和行动研究法,从主、客两方面对教师如何构建个人的教育哲学作了一些初步的理论思考和探讨,并相宜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7.
以教育信息化促进教育现代化,用信息技术改变传统教育模式是教育发展的趋势。信息技术与高等教育学科课程的整合,体现了学生在教育中的主体地位,提高了教育的智能化水平。本文对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进行了分析,并进一步阐述了信息技术与旅游英语学科教学的具体整合过程。文章指出:信息技术整合于专业英语学科教学是信息技术发展的结果,更是教育模式创新的结果,它体现了教育的核心。  相似文献   

18.
论教师的教育理论意识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易凌云 《教师教育研究》2007,19(4):13-17,12
教师对教育理论应该具有一种“肯定性”的“理论自觉”与“理论能力”。教育理论作为一种“实践性理论”,对教师个人教育信念的形成、专家型教师的诞生、教育学机智的获得以及“以理论为灵魂的”教育实践的实施都具有重要作用。教师可以通过参与性的理论学习、系统化的教育学反思以及知识生产式的教育研究来提升自己的教育理论意识。  相似文献   

19.
教师是今日教育中的核心人物,教师教育是今日教育研究中的非常话语。教师的成长是一个全生命的终身学习过程,工具性教师是对今日教师的简约表征.主体性教师是对明日教师的形象期待。确立主体性的教师教育观念,创设主体性的教师教育过程,实行主体性的教育管理方式,是主体性教师培育的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20.
预设与建构——教育价值观演进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价值观是对教育功能和作用的认识。讨论教育价值观体现了教育与所处时代的关系,也是对所处时代的教育在人类生活中的位置、教育的意义和教育研究的价值取向的反思与建构。以往,在逻辑实证主义的影响下,教育价值观是预设的,而20世纪中叶以后,教育价值观开始由"预设论"转向建构论,教育的实践性特征越发明显,这是教育价值观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