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由于历史文献学的学科属性和研究对象在当前学术界仍然存在很大的争议。在此,文章在总结前辈们对于文献学,尤其是历史文献学的学科属性和研究对象等问题观点的基础上,通过应用文理交叉的交叉学科的研究方法,将历史文献学从大文献学中分出来并区别于其他专科文献学,进而阐述关于历史文献学的学科属性及其研究对象的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对《资治通鉴》胡三省注称引历史事件的年份、卷次等与《通鉴》上下文、《史记》、《汉书》作比对研究,指出《通鉴》胡注注释史事年份、卷次的若干讹误,并对胡注的相关文献学价值稍加探讨.  相似文献   

3.
自20世纪以来,对朱熹文献学的研究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发端阶段,代表人物是白寿彝和钱穆,他们的研究具有开创性的意义,对于后续的研究影响深远.第二阶段则是朱熹文献学研究的发展阶段.对于朱熹的文献学研究的范围也不再局限于辨伪学和校勘学,而是拓展到了注释学、图书编纂学等方面.第三阶段则是朱熹文献学研究的初步兴盛阶段.此时,对朱熹文献学的研究更加细致,研究的领域也扩展到了医学文献学、音乐文献学等.  相似文献   

4.
欧清华     
《嘉应学院学报》2011,29(7):F0002-F0002
欧清华(1964-),女,湖南平江人,1986年毕业于湘潭大学历史专业,获历史学学士学位;1989年湘潭大学历史文献学专业研究生毕业,获历史文献学硕士学位;2001年4月至今,在广东嘉应学院社会科学教学部任教。  相似文献   

5.
根据古人诗文用韵情况整理历史文献,是考据学的一个重要方法。它源于汉魏六朝人的经传音义研究。或根据韵语和谐与否,考订版本异文,刊正其中讹误,或补正其脱简错简等;或根据韵文时代特点,考证作者的历史年代或鉴别文献真伪等,其功用甚多。自隋唐以来,一些经师学者在为经传史籍作注释时,就谙知此术。而宋代古音学的兴起,更是促进了文献考据学的进一步发展。一些学者在治学和研究中,能够以古音研究运用于文献考订之中,如吴械、朱熹、方崧卿等人在研究《尚书》《诗经》等文献典籍时就是如此。本文研究将从隋唐人经传注疏中的音韵训诂出发,介绍唐宋时期学者们在这方面的研究。努力发掘传统文献学的研究成果,总结其中得失,做到借鉴吸收,将有助于我们现代文献学和音韵学的研究。  相似文献   

6.
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张舜徽先生发表了一系列讨论古籍整理、历史文献研究的重要论文,在学科研究对象、研究任务、研究方式和路径等方面,阐发了历史文献学学科的深层理念。他于1982年出版的《中国文献学》,从基本理论、文献学史和研究方法三个部分,构建了文献学的学科体系;其中许多创新见解,突破了以往的成见,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有的至今仍是文献学学科有待努力的目标。在学科建设的具体实践中,张先生通过建立博士点和研究机构,特别是创建中国历史文献研究会、创办学术集刊、倡导优良学风等实际工作,为中国历史文献学的学科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7.
戏曲曲文的注释是20世纪戏曲史料整理的一项重要工作,是20世纪戏曲文献学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对戏曲史研究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但因其涉及到曲谱、曲律、大量的俗语、俗字、戏曲专门术语等因素,我国的戏曲注释学依旧处于不断地发展与完善阶段。  相似文献   

8.
漫话     
《陕西教育》2010,(9):5-5
“为看懂这篇文章,光注释就写了4页。” ——江苏一考生用古文言文写作文难倒古典文献学专家,阅卷老师一致称奇。  相似文献   

9.
这部著作的价值,主要表现在对古典文献学领域的系统研究和开拓。它不仅将传统文献学研究的重点.文献形体、历史、整理方法纳入体系之中,还将文献实际应用镶嵌在各个章节内。同时它又兼具学术性和可读性。  相似文献   

10.
梁韦弦,1955年7月生,吉林东丰人。1992年毕业于吉林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获历史学博士学位。现任福建师大社会历史学院教授、历史文献学博士点学科带头人、校重点学科中国古代史硕士点学术带头人、历史文献学硕士点学术带头人。  相似文献   

11.
蔡仲德先生作为冯友兰的女婿,以其特有的优越条件在冯学研究方面做出了贡献。他编纂的第二版《三松堂全集》是目前收最多最全的冯友兰集;他编撰的《冯友兰年谱初编》对冯友兰的生平事迹与学术活动做了忠实的纪录;他最先提出了“冯友兰现象”,并对冯友兰恩想发展变化的社会背景、化原因和个人因素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揭示了“冯友兰现象”的深刻含义和历史意义;他继承了冯友兰思想的精髓和化使命感,并把它发扬光大,直至耗尽了自己的全部生命。  相似文献   

12.
孟子与史学     
孟子与史学的关系非常密切。他对古史进行过整理以及多方面的研究工作,他重视对历史知识的运用,基于一定的诠释立场对历史进行诠释,以史论政,史论一体,构成其学说的一大特色。孟子的历史理念和史学思想在当时处于先进水平,在我国史学的创立与发展过程中起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3.
陈铨是中国现代文学史、现代学术思想史上一位具有多方面建树的爱国作家、学者。作为作家,他有诗集、小说、剧本;作为学者,他有中德文学比较的论著,有专门的戏剧理论著作和研究德国现代哲学家的传记、专著。本文通过“历史调查”,首次澄清陈铨的个人史实:在极左路线下,陈铨个人的不幸和“政历问题”(“解放前写反动剧本和文章的问题”)是他通过戏剧创作,写了国民党抗日;通过学术研究和《战国策》,在中国传播叔本华和尼采思想———权力意志、英雄崇拜和种族精神重振造成的。  相似文献   

14.
全祖望是清代浙东史学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他学识渊博,对史学贡献尤大。他搜求和整理乡邦文献,表彰忠义气节;他强调,治史应当据实直书,实事求是地反映历史真实面貌;他对史料采择、史学编纂方法及对历史人物的评价,都有独到的见解;在历史观上,他在重"势"的同时,强调人事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作为颇有作为的一代割据君主,孙权在选择继嗣这一关乎社稷安危的重大问题上出现了严重的失误。他先立长子登,又宠遇三子和;登早逝,和得立,权却大力扶持四子鲁王霸,以致“二宫”并立,朝臣分化,阵线分明,斗争激烈。之所以如此,直接原因在于孙权长期不立后,“嫡庶不分,闺庭错乱”。而其根源则在于出自寒门的孙权及其统治集团与儒学世族之间的对抗。经过“二宫构争”的较量,以陆逊为代表的世族势力遭到沉重打击,而孙氏皇权虽表面上得以强化,但其统治基础已经动摇。  相似文献   

16.
李淳风为我国唐代著名科学家,其一生致力于数学,天文、历法等领域的研究,做出了很多贡献。他对“算经十书”的注释工作,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史料研究价值。本文分别记述了他的生平,对“算经十书”的注释,并通过李淳风的注释内容,对他的治学态度、思想和方法做一探讨。  相似文献   

17.
在华夏民族漫长的发展历程中,融合了许多周边民族,其中也包括不少高丽人,泉氏家族就是其中一个典型的代表,本文将碑石资料与历史文献记载相结合,主要考证了这个家族七代的世系情况,与此同时,还围绕着这个家族历代人物的事迹,对唐与高丽的战争,泉氏家族的政治地位,这个家族入唐后的命运,民族融合问题以及史籍疏漏的许多史实等,进行了较详细的论述。  相似文献   

18.
杜道坚 ,采石人 ,是宋元之际的著名道士。其《原旨》一书 ,为老子《道德经》作注解 ,大量引用儒家著作 ,使儒道二家合流 ,阐发道家思想 ,颇多新意 ,并引用古代历史事实说明。这是一部无名古史 ,有许多历史经验教训 ,对治国救世颇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汉朝时期,史注得到了初步的发展,出现了一系列的史注作品。两汉学者开始将注史视为学术自觉行为,以训解史书为主要模式,不断走向深入。虽然在汉朝时期史注还没有形成很大的声势.但它却为魏晋南北朝时期史注活动的繁盛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0.
孙权是东吴集团的扛鼎人物,在史书和民间有着许多关于他的记载与传说,但却展现出两幅迥然不同的面目。史书中的孙权智勇双全、深谋远略,是诡谲多变的三国时代的一代英主。而在《三国志平话》、元杂剧等民间创作中,孙权被丑化成优柔寡断、懦弱胆小的小丑形象。在《三国演义》中,作者对孙权形象进行了较客观的重塑:一方面,作者据史写出孙权的部分功绩,在一定程度上还原了他一代英主的真实面目;另一方面,作者在"拥刘反曹抑孙"的情感倾向下,删去了孙权草船借箭等一些功劳,弱化其英主形象,淡化其历史作用。《三国演义》中的孙权形象更加完整、丰满,具有更深厚的文化蕴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