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牧江先生《不觉斋丛书》卷四《诗词曲稿》共录作品185首,时间跨度20余年,其文化意义和精神价值在于他把诗词曲等中国传统文学样式统统当成抒发自己性情之艺术方式,为西安的诗词艺术做出了可喜的探索和努力。  相似文献   

2.
继《在语言的天空里飞翔》《洪镇涛语感教学实录》的先后问世,全国著名特级教师、我国语感教学流派的代表人物洪镇涛先生领衔主编的又一鸿篇巨制——《洪镇涛语感培养教程》(以下简称《教程》)又由北京开明出版社隆重推出。《教程》分“诵读”和“品读”两个系列共六个分册。“诵读”系列有《古典诗词诵读》(小学卷)、《古典诗词诵读》(中学卷《)精粹古文诵读》(中学卷)。其编写体例为:每首(篇)诗文后有“注释”“译文(诗)”“品味”“背诵”。“注释”简洁明了,极具权威性;“译文”生动流畅,尤其是译诗,简直就是一首首优美的白话诗词;“品…  相似文献   

3.
世人多知霍松林师是一位兼擅中国古典文学、文艺理论等多门学科的著名专家、教授,殊不知他还是一位早年曾“受知于于右任先生”,被著名学者、诗人,与柳亚子先生唱和频繁的陈迩冬先生誉为“盟会执牛耳,群贤仰马头”(《题松林老兄唐音阁诗钞》)的著名诗人!1989年7月,陕西人民出版社率先出版了他的诗词曲集《唐音阁吟稿》;1991年3月,旅居台北著名教授冯国璘、姚蒸民先生为“敦乡谊”,“弘诗教”,“使唐音永继”,在《唐音阁吟稿》基础上,又增补了松林师在40年代创作而散失的诗歌3首、词5首,以及《吟稿》出版后两年间(止于1990年秋新创作的诗歌50首,词1首,共计658首(文革中所丢失的属  相似文献   

4.
翻阅书籍不难发现,历史上许多文人都喜欢以“白石”为号。南宋著名词人姜夔给自己起了“白石道人”的别号,与他共同学诗于萧千岩的黄岩老,也给自己立号为“白石”。他们二人在当时文坛有“双白石”的美誉。 明代著名画家沈周晚年号“白石翁”。近代大画家齐白石,真名齐璜,“白石”也只是他的号,以致人们对他的真实姓名反而生疏了。 那么,是什么原因使文人对“白石”情有独钟呢?据晋朝葛洪《神仙传》记载,上古时代有一个修道高人,居住于白石山上,常常煮白石为粮食,人们都称他为“白石先生”。到彭祖时代,白石先生已经两千多岁了…  相似文献   

5.
《沁园春·雪》是毛泽东1936年2月初到陕北看到大雪后作的。1945年重庆谈判期间,作者把这首词赠给了柳亚子先生。“索句渝州叶正黄”(见《七律·和柳亚子先生》)指的就是这件事。 这首极负盛名的《沁园春·雪》是毛泽东诗词中的精品,它集中体现了毛泽东诗词笔调豪迈,气  相似文献   

6.
师:(播放音乐“月夜”,用舒缓的优美的语调导入)同学们,在诗词的海洋里,唐宋诗词犹如一株株璀璨的珊瑚,散发着耀眼的光芒。今天我们就一起撷取最亮丽的两颗来共同欣赏。它便是南唐后主李煜的两首词,一首是他的《虞美人》,另一首是他的《浪淘沙》。(教师板书课题)师:以前我们欣赏过他的哪些作品?生:《相见欢》师:能不能齐背一下?(生有感情地齐背)师:谁来介绍一下李煜?生(郑杰):李煜,字重光,南唐后主李璟第六子。生(苏鹏):李煜是一名亡国之君。他以写词为长。他的词前期以写宫廷的享乐生活为主,后期过着软禁生活,以抒亡国之情为主。生(苏哲):…  相似文献   

7.
“学有余而约以用之,善用事者也。”这是南宋词人姜夔《白石诗说》中的一句话。这句话是就诗词创作而言的。姜夔认为,在诗词创作中,诗人在“用事”时,应当根据表达内容的需要,进行严格的取舍与剪裁。即“约以用之”。用姜夔的这个创作主张来评价梁实秋的怀人散文《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的“用事”特点,笔者以为再恰当不过了。  相似文献   

8.
《谈白居易和辛弃疾的词四首》,是朱光潜先生总结诗词创作和欣赏规律的一篇诗评。关于白居易,朱光潜先生评价的是他的《忆江南》的前二首。这里将白居易《忆江南》三首词全部录如下:  相似文献   

9.
一、教学重点整体了解各首诗词的主要意思 ,把握名句 ,激活想象 ,背诵这五首诗词。二、教学过程1 .知识链接 :进入中学以来 ,到目前为止 ,我们至少已经学过了 45首诗词 ,已经掌握了一些阅读与欣赏诗词作品的方法 ,积累了若干阅读经验 ,这是一个十分可贵的基础。子曰 :“温故而知新。”要学会用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 ,去解读新的文本。2 .导入新课 :要求学生背诵陶渊明、孟浩然、李白、白居易的任何一首诗歌作品 ,并简单介绍这几位诗人的情况 ;背诵刚刚学过的《岳阳楼记》 ,简单介绍关于范仲淹的有关情况。完成作家作品新旧知识的对接。3 .布置…  相似文献   

10.
这幅木刻《齐白石像》系齐白石弟子李煜平先生文革期间所作。 50年代初期,李煜平先生来到中央美术学院学习。期间,他经常到跨车胡同白石老人寓所求教,师生相处甚好。白石老人常作画送他。毕业时,白石老人还特地送他一幅《牵牛花》,并题词  相似文献   

11.
夏承焘先生是当代著名的学者,他以皓首穷经的治学精神从事词学研究,写出了嘉惠后学的《唐宋词论丛》、《唐宋词人年谱》、《美白石词编年笺校》、《月轮山词论集》、《瞿髯论词绝句》等学术专著。同时,他又是创造性地运用旧体词这一艺术形式,努力开辟词坛新境的当代著名词人,他的词作,也已经由湖南人民出版社加以结集和印行。正是以这两个方面的突出成就,夏承焘先生成为学术、教育界和词坛共同推尊的“一代词宗”,赢得了“今我高山同仰止,钱塘一塔一词人”(裘樟松同志句)、“亲栽桃李三千树,管领风骚六十年”(王权先生句)的称誉。  相似文献   

12.
《吴天石文集》将由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吴天石,江苏南通人,一生从事教育事业,“文革”前任江苏教育厅厅长,“文革”中被迫害致死。《文集》囊括了吴天石生前30年各个时期的作品,文78篇、诗词46首。内容涵盖了文化、教育、艺术等各方面,全面体现了他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文集》体现了吴天石的教育为人民服务,为社  相似文献   

13.
毛泽东作为革命家诗人,“才华信美多娇” (柳亚子语),是公认的诗词大家。毛泽东同所有的伟大诗人一样,创作态度极为严肃、认真。他一贯主张“诗要改,不但要请人改,而且主要靠自己改”(《毛泽东与梅白谈诗》),他的诗词作品  相似文献   

14.
从古至今,离别是文学创作特别是诗歌创作中的一个做不完的题目。英国汉学家阿瑟·韦利(1889——1966)在他翻译的《一百七十首中国诗》(1929)的序言中说:“倘使说中国诗的一半是关于离别的,这话并不讲得过分。”考察语文教材全部诗词,我们便会发现,抒写离情别绪的作品占有相当大的比重。这些诗词“诵之行云流水,听之金玉之声,观之明霞散绮,讲之独茧抽丝。”本文仅以中国古代诗词为例做些分析。这里首先要提及的是那首名列宋元时期广泛流传的“宋金十大曲”的《雨霖铃》。  相似文献   

15.
本文就诗词名家解析进行平议,井蛙视野所及自是极为有限.共六则:(一)唐圭璋先生解李清照《如梦令》“争渡”为“争度喧嚷”;(二)吴小如先生析杜甫《重过何氏五首》之二“鸦护落巢儿”“落”为“落(lá)下”;(三)殷孟伦、袁世硕先生《聊斋诗词选》《风流子·元宵雪》第一明月,无双灯火”为“天上的月最亮,地上的花灯无比美观”;((四)萧涤非先生解《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自在娇莺恰恰啼”“恰恰”为“正好”;(五)余冠英、钱仲联先生解鲍令晖(古意赠今人》“形迫杼煎丝,颜落风催电”上句为“指夫”,下句为“自指”;(六)郭在贻先生解白居易《琵琶行》“幽咽泉流冰下滩”为“痑即滩之本字”。  相似文献   

16.
文学作品的主题,是通过作品整个艺术形象体现出来的。但是,有时作者会把作品的主题思想,通过作品的某一段叙述、某一节对话或某一首诗词集中地表述出来。《红楼梦》中就有这样一首主题歌,那是第一回中的“好了歌”及其注解。  相似文献   

17.
由我校中华词学研究室顾问、陕西龙园餐饮娱乐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子先生独力创作的《子诗词》近由作家出版社出版发行。该诗词集分为诗部、词部、新诗上、中、下三卷。共收作品179首,附录有师友赠和诗词。该书格律诗词合谱适律。殊为难得,新诗热情洋溢、激情澎湃。月人高级编辑序论其表现手法为“铺叙重于勾勒,抒情重于议论”,艺术风格为“委婉重予豪放,轻松重于凝练”;  相似文献   

18.
春风和煦,旭日临窗,在我拜读毛代胜教授近著《毛泽东诗词导论》(以下简称《导论》。此书由中州古籍出版社出版,已列入由王国钦先生主编,霍松林、林从龙先生为名誉主编的《新纪元中华诗词艺术书库》本第二辑)的进程中,深为著者识见之超拔,阐释之精切、议论之警辟与行文之雅洁所吸引;而此书《后记》中的如下一段话:我第一次读到毛泽东诗词,是1958年,……一接触就深深爱上了它,犹如进入一座艺术殿堂,被它蕴含的博大思想和精湛艺术所陶醉!”更引起了我的共鸣。按毛泽东同志的“旧体”(当时的用语)诗词18首,是1957年元月首刊于…  相似文献   

19.
鲍泓先生,安徽歙县人,歙县中学高级教师。早年参加民盟,曾任歙县民盟主委,县政协副主席,省政协委员。先生忠诚党的教育事业,为培养青少年殚精竭虑,四十年如一日。退休后,将过去撰写、创作的部分文稿和旧体诗词,辑成《鲍泓诗文选》(以下简称《诗文选》)出版。此书虽只收入部分作品,却足以反映他的思想人格,精神风貌,以及他在语文教学和诗词创作上的成就。本文仅就诗词部分谈谈我的学习心得。  相似文献   

20.
齐白石原名纯芝,后改名璜,字濒生,白石是他的别号,借用他湖南湘潭老家一个乡村驿站“白石铺”的名字。齐白石的艺术以诗、书、画、印“四绝”并称,他自评为篆刻第一、诗词第二、书法第三、绘画第四。齐白石少年时家境贫寒,只读过一年书,14岁开始做木工学徒,第二年改学雕花木工。这位喜欢琢磨的“木匠”常习摹《芥子园画谱》,并据以作雕花新样。1888年起,白石先后向乡里名士萧芗陔、文少可、胡沁园等人学画,向陈少蕃学诗文。虽然起步晚,但他天资颖悟,进步颇快。40岁以后,白石七年间“五出五归”,出游陕西、北京、两广,足迹遍及名山大川,画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