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小学电教》2005,(3):52-52
随着科学技术的日益进步,广大教师和学生已不满足传统的教学工具——黑板、粉笔、板擦,许多学校建立了多媒体教室。然而教师们所用的多媒体课件多为“演示型”软件,使教师在课上成了“放映讲解员”,缺少了与学生的互动性。在这样的背景下,四达神笔手写板系统走进了教室,成为一线教师爱不释手的法宝。  相似文献   

2.
我们通常把教学活动中的研究课、观摩课、示范课等统称为公开课,它对改革课堂教学,推广先进的教学思想、教学经验起着极其积极的作用。然而,往往由于执教者的立足点、听课者的评价观等多方面因素,使公开课的作用没有很好地发挥出来,一些成功的经验没能在教师中得到推广,“二期课改”的教学理念没有很好地得到落实。笔者经常听到有些教师这样议论:“这节课上得确实好,可惜我们做不到。”“这里的学生很好,可我们的学生不行,这样的课不适合我们。”细思这些议论,我们觉得不无道理,在教研活动中“成功”的公开课并不少见,能引起教师内心共鸣的…  相似文献   

3.
何小平  徐国洪  李林兵 《师道》2003,(12):24-24
在教学《草船借箭》一课后,我让学生自由发言。一学生提议:“老师,如果这节课放在我们学校的多媒体教室上,草船如何受箭的过程通过电脑制作的动画展示在我们的面前,这不仅有助于我们对课文的理解,我们学起来也将更有兴趣。”一石激起千层浪,“对,老师,我向您提个建议,我们马上就要毕业了,但自从我们学校有了多媒体教室后,我们仅仅只在里面上过两节课,而且还是公开课呢!平时我们应该多到里面去上上课,让我们也感受一下现代教育的优越性啊!”“现代化教育已经成为了我们尘封的记忆!我们好想再去领略一下网络现代化的魅力啊!”“好!我赞成!”……  相似文献   

4.
不少教师听公开课,喜欢坐在教室最后一排,认为可以更多地看到教师的教学水平。我认为,听公开课,坐在教室前面左边或右边的空地要好,可以多看看学生的脸。看看学生的脸,就看到了学生的“学情”。学生上课,脸上的表情怎么样,便可看出教师的教学水平怎么样,这节课的质量怎么样。表情变化,也是学生“学”的情况的变化曲线。一片喜气,面带微笑,偶尔还能让学生“跳起来摘一个苹果”,证明学生学得轻松,学得踏实;  相似文献   

5.
一、多媒体教学面临的问题 随着我国教育信息化的快速发展,多媒体设备已经成为教室中必备的教学媒体,教师的任何一节公开课、评优课都离不开多媒体。从上课开始的引入,到重、难点的突破;从揭示新鲜事物,到激发学生自主创新,处处都用到多媒体。  相似文献   

6.
新课程改革呼唤生物活动课的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有这样一则报道:一个美国教育考察团到上海访问,听了一堂特级教师的公开课,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学方法灵活,重点突出,教学双向互动配合默契,课堂作业和思考题都完成得很好。可美国专家却不以为然:“这节课教师提出的问题学生都能回答,那么还上它干什么?”原来他们认为学生应带着问题走进教室,带着更多的问题走出教室。  相似文献   

7.
多媒体技术集文字、图形、图像、声音和交互式功能于一体,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大多数教师都选择在多媒体教室上公开课。其实,用多媒体手段上公开课好比一把双刃剑,用其所长就如虎添翼,反之,就画蛇添足。笔者常参加教育评估、教学能手评选、课件大赛之类的活动,听老师们讲公开课的机会较多,现通过对听课笔记整理,总结出用多媒体手段上公开课的“三防三突破”策略,供老师们在制作课件或上多媒体课时参考。  相似文献   

8.
七、三无”现象我们在数学课上常常见到这样的现象:无看书。课堂上学生的数学书始终没有打开过,有的甚至一上课教师就说“:同学们,请把书合上,这节课我们讲……”还有的课堂从开始到结束根本就见不到数学书。无板书。一些公开课和观摩课,大多采用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多媒体课件的确给教学带来了一场革命,它的特点是形式多样、色彩鲜艳、富有动感。可我们也常常发现是课件牵着教师走,教师牵着学生走。课堂上教师被课件所累,学生成了课件的观众。课件不断呈现精美的画面,但一幅画面闪过之后,很快又到下一幅画面,一堂课下来黑板上仍旧是空无…  相似文献   

9.
近日,办公室的老师聚在电脑前一起观看“录像示范课”。课上,教师的教学设计和教学行为并没有给我们留下很深刻的印象,倒是教师提供的精美教具、学具、图片、多媒体课件吸引了我们的眼球。在感慨之余,有的教师就提出这样的疑问:这样的一节课要用花多少的课余时间去准备?它的指导意义又在哪里?我们平时可能这样去效仿吗?这些现实性问题摆在我们面前,使我们不得不正视这样一个话题:一线教师最需要怎样的公开课?郭华教授认为诸如上述提到的公开课,只是教学的一个“特例”,对教学活动的实质性改造作用甚微,它的诉求,只有不断地回归到日常教学中,…  相似文献   

10.
彭秀清 《今日教育》2007,(1S):39-39
一、多媒体使用要“适度” 教师中常常出现这样的认识误区:创设情景必须用多媒体.一节公开课.没有多媒体手段.就不是一堂好课。更有甚者,课件代替教师的动手、动口:代替实验操作.代替学生的观察和听、说、读、写:代替学生的思维和想象等主体活动。这种“代替”注重知识形象化、具体化.忽视学生抽象、逻辑思维的发展.导致削弱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实际上,创设教学情景应根据学科和教材内容特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  相似文献   

11.
在教师的公开课教学中,我们经常发现这样一种现象:不少教师为了使自己的课“出彩”,为了使自己的课“赏心悦目”,片面追求多样化的活动。视频、课件等竞相登场,令人眼花缭乱;学生吹、拉、弹、唱,尽显其能,讨论问题踊跃,忙忙碌碌,甚是热闹。但是,这样的课堂趣味虽浓,学生学习却有如观花赏月、听曲观戏。在热闹背后,我们发现学生并没有经历真正的体验,更不用提捕获新知和提升能力了。  相似文献   

12.
一、公开课的含义 “公开课”,顾名思义,就是“打开教室的门”,向教学同伴(同行教师)、向学生家长、向专业机构的研究人员以及根据某种特定需要而向他人开放的课。  相似文献   

13.
王晓凡 《考试周刊》2011,(63):110-112
近年来,随着CAI多媒体辅助教学的普及,公开课使用多媒体课件已成为一种潮流。英语多媒体课件教学是教师在新课改中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的一种常用模式。然而.任何事物都有其两面性。多媒体课件教学利弊的逐渐显现,引发了一线教师的深思.教师应该扬长避短.科学利用这一教学工具,实现多媒体课件英语教学的最大优势。  相似文献   

14.
李景波 《云南教育》2003,(21):42-43
通常,我们把应用多媒体技术开发的教学软件称为多媒体课件。多媒体课件可以模拟教师的教学行为,形成有序的文字和声像信息,通过计算机与学生的“对话”,生动、形象、直观地向学生传播知识、训练技能,并以其优势赢得了广大师生的赞誉。在传统模式的授课过程中,我校机动车应用与维修专业学生上课时提不起精神,厌学、厌听情绪浓重,课堂气氛沉闷,多数学生把教室比喻为“牢狱”,试想,这样的情境再持续下去会是怎样的结果?面对这一难题,我们选择了以多媒体手段来作为专业教学的重要补充形式:经筛选,我们针对机动车驾驶与维修专业选择了《多媒体汽…  相似文献   

15.
黄耀淦 《教书育人》2007,(10):40-41
《语文课程标准》的颁布,引发了,一场语文教师思想的革命,使语文课堂教学异彩纷呈。然而“乱花渐欲迷人眼”,在这过程中我们发现有些教师打着“课改”的旗帜,把语文不当语文,把语文课上成了学科“综合”课,多媒体展示课等等。特别是在各种场合的公开课、评优课中更是大有“星火燎原”之趋势。  相似文献   

16.
一个美国教育考察团到上海访问,专门听了一堂高中物理公开课,任课教师是一名有影响的特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教法灵活,重点突出,教学双方配合默契,气氛热烈,教师布置的作业和思考题学生都完成得很好,时间安排很恰当。当老师说:“这节课就上到这里”的时候,下课铃声正好响起来,听课的中国教师不禁鼓起了掌声,但奇怪的是几位美国教育学家却一点表情也没有。这是为什么呢,他们的口答出乎我们的意料:“这节课老师提出的问题学生都能回答,这节课还上它干什么?”原来,这些教育家们认为学生应该带着问题走进教室,带着更多的问题走出教室,也就…  相似文献   

17.
“生本教育”理念的倡导者华南师范大学郭思乐教授曾著文一针见血地指出现实语文教学中存在的“公开课病”:“许多所谓的公开课都是预演过的课。这样的课必然是没有学生的实际参与的,学生这时候成了演戏者,成了学校或教师的绿叶。”  相似文献   

18.
公开课的目的在于探讨教学规律,推广教学经验,进行教学改革试验。但在公开课中,教师过于追求课堂教学的整体完美,而往往忽略学生个体、教学过程缺少真实性、教师缺乏机智性、多媒体的依赖性、学生的主体地位不突出等教学细节。这就导致课堂教学的效果与课前预设有距离。因此,教师除了练好基本功,还应该做到切合学生实际,注重细节,这样才能让公开课课堂更真实有效。  相似文献   

19.
肖川 《青年教师》2006,(10):46-46
我们将有教师同行参与观摩的课称为公开课,而将按照学校教学计划在教室中仅仅面对学生所进行的教学称为常规课。二者的共同之处在于:都要引领学生分享人类已有的认识成就,都要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都要帮助学生获得全面成长。  相似文献   

20.
笔者曾听过不少公开课,听得多了,便感觉到有些公开课虽然表面新颖,但本质上和新课改的理念不符,如果这样的公开课被听课教师模仿,像病毒一样流行开来的话,会严重影响新课程改革的进程。因此我认为,我们应准备“杀毒软件”,将所谓的“公开课”拒之门外。1.“多媒体”病毒:警惕程度★★★,依赖系统:课程标准之“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武器”。公开课感染该病毒后,“多媒体”病毒会用其美丽的画面、动听的声音、多变的字体掩饰其冷冰冰的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