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坚守     
正今年是我大学毕业、从事档案工作的第28个年头,在这28年中我没有改行做其他工作,一直坚守在档案行业上。我大学学的是档案专业,起初,对档案、档案工作还不了解,是盲目的报考档案专业,之后进入了这个陌生而又神秘的世界里。从文书学到档案管理学,从中国档案史到世界档案史,我完成了四年的专业学习。从不了解档案到认识档案,我完成了对档  相似文献   

2.
我和《档案与建设》相识于1997年,那年我刚进入苏州大学档案系,一晃已经7年了。我已经从一个原来不知道档案为何物的少年成长为一个整日与档案打交道,档案已经成为我生活一部分的高校档案工作者。7年来,《档案与建设》不仅仅是我的良师益友,更像是我的一位长辈,谆谆教导,鞭策我前进,给予了我作为一个档案人所必备的技能和知识,让我学会了如何做一个称职的档案人,尤其让我难忘的是,《档案与建设》在我人生的低潮,给我带来了福音,给了我实现自己理想的机会,为我指明了人生之路。那是2001年的初夏,我即将走出校园象牙塔。我一次次穿梭于人才市…  相似文献   

3.
我与档案结缘已有30个年头。档案就象一根线串起我生活、工作的足迹,档案教会我做人、做事;档案伴随着我从一个不懂事的小毛孩逐步走向成熟;档案已成为我生活、生命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我与档案已结下深深的情缘。这30年又正是改革开放的30年,我也见证了南京市建邺区档案事业在改革开放中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正《档案与建设》诞生于1984年,那时候我还在高中苦读。两年以后,误打误撞进入档案专业学习,毕业以后一直在档案部门工作,也一直在同一个单位供职。如果1986年可以算作与档案事业结缘的话,我的档案生涯仅仅比《档案与建设》晚了两年。回顾已经走过的档案历程,《档案与建设》如同一位师长,不断地给我启示,又如一位老友,见证了我的成长。蹒跚学步时的扶持探讨档案学理论的兴趣,是在苏大档案专业学习时养成的,而其中的关键点在于《档案与建设》对我的影响。这个故事,曾经在1994年《档案与建设》十周年时,我撰写的《提携新人播撒希望》里详细描述过。20年过去,对此又有了新的感悟。  相似文献   

5.
我和《档案与建设》相识于1997年,那年我刚进入苏州大学档案系,一晃已经7年了。我已经从一个原来不知道档案为何物的少年成长为一个整日与档案打交道,档案已经成为我生活一部分的高校档案工作者。7年来,《档案与建设》不仅仅是我的良师益友,更像是我的一位长辈,谆谆教导,鞭策我前进,给予了我作为一个档案人所必备的技能和知识,让  相似文献   

6.
记得1964年我进入设计院档案室工作不久,在办公室看到一份类似内部文件的《档案工作》杂志,说的是档案工作的事,读后感到十分亲切,视野开阔了,档案人员闭塞的孤独感觉没有了。可是没有多久,文化大革命开始了,期刊停了,我又陷入了孤独的境地。 文化大革命结束了,档案工作的春天来到了!在档案工作恢复整顿中上海市档案学会成立了,我被吸收为上海市档案学会会员。1982年市档案学会举办第一次档案学术讨论会,我根据十多年来自己档案工作实践的体会和对档案工作的认识,写了《科技档案与生产力》的文章,居然被学会选中了在大会交流。接着在档案学会会刊《档案学研究》1982年第1期上发表。1985年上海市档案局和上海市档案学会合办的《上海  相似文献   

7.
<正>光阴荏苒,转眼十度寒暑。十年前,我与档案结缘,那是怎样的一种情结!十年中我与档案结下了深深的情缘。十年的探索、十年的工作实践,使我对档案工作有了更深、更进一步的理解和认识,并从工作中不断体会出档案所承载的神圣历史使命,在经历和参与中感悟着,档案带给我的痛与快乐,档案已成为我生活乃至生命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记得第一次走进档案室,面对满溢,汗牛充栋的档案史料,我深感任重道远,档案  相似文献   

8.
时光荏苒,日月穿梭,我来到天津市南开区档案局工作已经第八个年头了。八年来,档案工作带给了我快乐,伴随着我成长。对档案工作的日渐熟悉和对档案事业的不断理解也使我真正爱上了档案事业。初识档案工作还是2006年初春,那时的我还只是个20出头的毛头小伙,档案工作是刚毕业不久我的第二份工作。报到之初,我在南开区档案局业务指导科负责科室内勤和一些最简单的档案整理工作。  相似文献   

9.
机缘巧合,我成为档案战线上的一名战士。一年365天,一干就是十几年。通过档案,我涉猎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通过档案,我几乎能认识任何民族、到达任何  相似文献   

10.
60年风雨兼程,60年春华秋实。《中国档案》创刊60年来,坚持立足档案、面向社会,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和服务方向,已成中国期刊方阵中一朵独具魅力的奇葩,更是广大档案工作者的良师益友。在纪念《中国档案》创刊60周年活动中,作为一名档案人,我倍感兴奋和自豪。虽然,我在档案部门工作的时间还不算长,我与《中国档案》却结下了不解之缘。  相似文献   

11.
正我一生从事档案工作,即使在退休后,仍然心系档案事业,至今已67年。档案是我的生命,档案馆就像我的孩子。50年来,我看着它诞生,看着它成长,并在这个过程中注入了全部心血。早在上世纪40年代于军区机要学校毕业,我就被分配到黑龙江省人委从事机要员的工作,从此开始了档案工作生涯。1954年8月1日,松江省建制撤销,合并于黑龙江省,新的黑龙江省政府成立。与此同时,省人委办公厅在机要室的基础上成立档案科,编制4人。1956年4月,省人委办公厅档案科扩大为档案管理处,  相似文献   

12.
1981年我转业到原郧阳地区档案局工作,从那时起我就认识了您——《中国档案》。初到档案部门,那时的档案书籍就那么几本,当时的档案杂志为数也很少。老局长就让我认真学习《文书学》、《档案管理学》等书籍,他总是叮嘱我要好好学习当时的《档案工作》。从那时起,我就和《中国档案》结下了不解之缘。  相似文献   

13.
《档案与建设》伴我二十年,成为我工作学习、理论研究和档案业务写作的良师益友。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特别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期,全国档案战线经恢复整顿,各地加大了档案工作改革与发展的步伐,档案队伍不断发展壮大。我作为某陆军学校第一任档案助理员,迷迷糊糊地走上了这个岗位。当时我对档案两字相当陌生,对档案业务一窍不通,如何开展工作难住了我。恰巧此时《档案与建设》创刊了,第一次拿到《档案与建设》,她就深深吸引了我,我如获至宝、如饥似渴地一口气从头看到尾,从此我一期不拉地期期拜读。凭借《档案与建设》的指导,我对档案工…  相似文献   

14.
《上海档案》在我的心目中占有崇高的地位。自1988年到上海工作,她陪伴了我13年,成了我工作中不可缺少的良师益友。 1996年我在进行《上海科技档案工作实践与研究》课题研究中,几乎翻阅了自1985年出版的各期《上海档案》,经过艰苦挖掘基本掌握了上海科技档案事业发展的历程与重大事件,进而认识到了上海  相似文献   

15.
我是一名退休未退岗的档案工作者,今年60岁,转眼间我已退休5个年头了,但我一直没有离开过我热爱的档案工作。1983年,我开始从事干部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当我刚接手这项工作时,面临诸多的困难,文革结束后,干部人事档案从没有进行过整理,每个人的档案材料里装的五花八门,按着省委组织部的要求,要对全校的干部人事档案进行全面的清理,在人员少任务重的情况下,我克服了各种困难,利用1年的时间  相似文献   

16.
《湖南档案》2010,(4):37-39
长期以来,我厅档案工作深受历届领导重视,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规范化管理,推动了档案工作的持续发展。2007年,档案工作规范化管理晋升为省特级,并被国家档案局、中央档案馆授予“全国档案工作优秀集体”称号。2009年10月,以国家档案局副局长中央档案馆副馆长李和平为组长的全国档案事业发展综合评估组来湖南评估时,对我厅机关档案工作进行了检查指导,评估组领导充分肯定我厅档案工作“全面、规范、出色”。我们的体会是:  相似文献   

17.
我是一名档案员,从事档案管理工作已近6年。6年的工作经历,让我由最初的门外汉到真正的行家里手,对档案工作也有了新认识。在没接触档案的时候,我知道的只是一些皮毛,看着同  相似文献   

18.
经过军转考试并按排名选岗,我被分配到中共山东省委办公厅秘书处工作。2014年11月10日,是我脱下穿了25年的军装到新单位报到的日子。那天下午,毕处长领我到档案室,把我交给了孟秋娟大姐,让我跟随孟大姐学习档案工作,嘱咐我一定要做一个像她一样的"优秀档案人"。11月11日一大早儿,我就来到了单位。孟大姐早早地帮我收拾好了办公桌,还给我准备了一些档案学方面的书籍,几本《中国档案》《山东档案》杂志和几份关于档案工作的文件。她微笑着对我说:"要想尽快从门外汉变成内行人,学习是最有效的方法,除此之外,没有捷径可走。"我如获至宝。孟大姐1991年正式从事档案工作,至今已经整整24个年头了,仅凭这一点,就让我肃然起敬。  相似文献   

19.
<正>多少事,如过眼烟云,唯独那一段的人生经历,却历历在目。四十年前我开始接触档案,进而熟悉档案,逐步喜欢档案,我和档案形影相随,难舍难分,就此与档案结下不解之缘,档案是我心中的灯塔,照亮人生的道路。打开人生一扇窗1967年我跨人社会,进入闸北区财贸系统,从基层做起,在艰苦的岗位上跌摸滚爬,七年磨练,入党提干,1974年调入公司,搞文书档案,从此打开一扇档案之窗。1982年,我报考复旦分校档案专业。当时面临三大困难。家务重,当时我已成家,儿子7岁,还有七十多岁的老人,繁重家务落在我的身上;压力大,公司文书档案管理与人事档  相似文献   

20.
《浙江档案》即将迎来创刊第300期,这是浙江档案界乃至全国档案界值得庆贺的一件喜事,作为她的一名忠实读者和作者,我谨表示热烈祝贺。与《浙江档案》结缘已经整整20年。早在安徽大学档案专业学习期间,我就知道《浙江档案》是一份质量较高的档案刊物,每次阅读,总有收益。1990年,我考入中国人民大学档案学院攻读硕士研究生,其间开始涂鸦一些文字,投寄给包括《浙江档案》在内的档案刊物并得以发表,这极大地鼓舞了我从事档案学研究的信心,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的职业选择。从某种意义上说,《浙江档案》就是引导我开展档案学研究的启蒙老师,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