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们对白居易《长恨歌》的主题历来争论不休,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观点是“爱情说”与“讽谕说”。作者从《长恨歌》的创作背景、内容本身、传播方面进行探究和综合分析,认为《长恨歌》的主题应归于“爱情说”,而不是“讽谕说”。  相似文献   

2.
白居易的《长恨歌》前一部分有讽谕,是客观历史的真实反映与描写;后一部分又有颂扬,是主观感情的投入与虚构。这样就形成了人们所常道的“双重主旨”。我们姑且不论讽谕的一面,专论颂扬的一面,因它字里行间时时渗透着诗人自己生活经历中的恋情。白居易创作《长恨歌》,友人陈鸿在《长恨歌传》中说他有两个重要条件,即“乐天深于诗,多于情”。“深于诗”是言写诗有高超的艺术  相似文献   

3.
关于白居易《长恨歌》的主题,学术界的认识很不一致。概括起来有三种观点:讽谕说、爱情说、双重主题说。本文从社会心理(包括作者的创作心理)、文本解读及结构形式等角度阐述了《长恨歌》的主题,认为这首诗的主题是歌颂李杨爱情(并升华到广泛意义),其中还有作者的爱情观的寄托。  相似文献   

4.
对促请对象的选择及对所托之事的请求,流露出王质夫对突出李、杨之事爱情份量的期冀。《长恨歌》是白居易特定心理定势作用下的产物,受悲剧性恋情的影响,在创作《长恨歌》时,白氏自然会选择与其心境相吻合的视角来观照李、杨之事。矛盾性自评的谜底表明,《长恨歌》并非一首讽谕诗。白居易以归类的方式重申了对自己作品的定性,为我们坦然将《长恨歌》看作爱情诗提供了坚实的保证。  相似文献   

5.
白居易是唐代创作最丰的大诗人,也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位在世自辑诗文集的著名诗人。白居易之得名,"在《长恨歌》一篇"。虽然,《长恨歌》与《长恨歌传》的创作旨归不同,但其讽劝倾向与白居易《新乐府》之《李夫人》相同,并且《长恨歌》之感伤与白居易《寄湘灵》诸诗之情爱自伤一致。由于《长恨歌》产生于"少府无妻春寂寞,花开将尔当夫人"之时,所以,笔者认为,白居易《长恨歌》是古今帝妃婚恋与个人情爱自伤的产物,亦即古今三重婚恋悲情的结晶。  相似文献   

6.
李文清 《培训与研究》2007,24(10):14-15,32
白居易的讽谕诗大多是"以情为主而义附之,所以成为为时而著、为事而作的诗,"主要作品有《秦中吟》十首和《新乐府》五十首,具有丰富的现实内容和思想内容,白居易的讽谕诗对后世诗人关心政治和民生具有重要的影响,同时,其讽谕诗创作也存在不少缺陷,这是由作者创作的主旨所决定的。过分注重"为时为事"、"补察时政"的创作原则,影响了讽谕诗的情致韵味。  相似文献   

7.
唐代诗人白居易的长篇叙事诗《长恨歌》,自问世以来,广为流传,为人们所喜爱,被誉为“千古绝作”。但是千百年来,人们对它的理解与评价却有很大分歧。古今研究者们,争论不休,众说纷纭。其争论的焦点,主要集中在主题上;古代研究者们的评论,主要有两种观点,一种认为《长恨歌》的主题是讽谕,讥明皇迷于色而不悟也”;另一种看法认为《长恨歌》只是写李杨爱情。“不过述明皇追怆贵妃始末,无他激扬”。建国以后,对《长恨歌》主题的争论,大致有三种意见:一是讽谕说;二是爱情说;三是讽谕、爱情双重主题说。 比较上述几种说法,我认为爱情说是符合作品实际的,《长恨歌》的主题是歌颂李杨爱情。本文拟从新的角度谈谈。  相似文献   

8.
唐代大诗人自居易,也是一个诗论家。他不仅创作了大量的诗篇,同时也留下了丰富的诗歌理论。白居易的创作是复杂的,他曾把自己所写的诗歌分成四类:讽谕诗、闲适诗、感伤诗、杂律诗。无论是就诗的内容还是就诗的风格而言,讽谕诗和其它三类诗是截然不同的,而白居易的诗论,其中有很大一部分是结合自己的讽谕诗创作,来论述诗歌产生的源  相似文献   

9.
白居易的讽谕诗大多作于元和初他被授予翰林学士和被任为左拾遗的时期,主要作品为《秦中吟》十首和《新乐府》五十首。讽谕诗不仅是诗的奏章,也是诗的呐喊、诗的鞭笞,是诗人冒死以诗的形式为民请命。白居易的讽谕诗对后世诗人关心政治和民生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在对《长恨歌》主题的研判中 ,持“讽谕说”者在认识、理解乃至研究方法等方面 ,存在着较为明显的偏颇。本文着重从陈鸿对《长恨歌》主题的妄猜、历代评论家常犯的美刺原则扩大化错误以及他们对《长恨歌》主题倾向枉解三方面 ,对“讽谕说”提出了质疑 ,从而指出 ,推崇“讽谕说”者 ,是在忽视文本、背离作者本意的情况下 ,以比附、推演的方式不适地为《长恨歌》确定了“讽谕说”的主题。  相似文献   

11.
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白居易《长恨歌》主题新探周相录《长恨歌》(以下简称《歌》)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代表作。自它问世以来,封建文人学者对其主题就聚讼不休;本世纪以来,学者们又作了进一步的探讨,或继承传统的“讽谕主题说”,或用现代爱情观念反照作品,...  相似文献   

12.
刍居易诗歌归类考——兼及《长恨歌》的主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一般认为,自居易把自己的诗歌分为四类,除杂律以形式为依据以外,讽谕、闲适、感伤三类诗歌均根据内容进行分类。但研究发现,讽谕诗、闲适诗的分类是以”儒家达则兼善天下,穷则独善其身”思想的两个方面为依托,这里并未为感伤诗提供相应的位置,因为儒家这一核心思想并无第三个方面。因此感伤诗的分类,不可能采用与讽谕诗、闲适诗相同的内容依据。白居易把自己的诗歌分为讽谕、闲适、感伤、杂律四类,实际上使用了三种标准,是三次分类的结果,把这一分类结果进行直接并列,而不是分层次表述,这种处理方式与现代严格的逻辑分类要求不同,反映了我国古人思维方式的特点。按照白居易自己确定的标准和分类方式,把《长恨歌》归入感伤诗,并无归类不当问题,但把《长恨歌》归入感伤诗,由于不是以表达特定内容或主题为依据,所以既不能作为表达爱情主题的证据,也并不影响它以特殊的方式表达政治主题。  相似文献   

13.
提起白居易的诗歌,人们首先想到的自然是他的讽谕诗。因为讽谕诗不但白居易自己在编集时将它摆在首位,而且也为历代研究家们所公认,它是白的代表作品。正是由于这些诗,历代研究家们把白居易与李白、杜甫并列,称为唐代的三大诗人;也正是由于这些原因,历代白诗的研究家们,对研究讽谕诗付出了巨大的劳动,因此而硕果累累。尽管如此,仍然有一个显然不足之处,那就是大都以《新乐府》、《秦中呤》(以下简称《新》诗和《秦》诗)  相似文献   

14.
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了大量反映中唐社会现实的讽谕诗。他受儒家仁政、民本思想的影响,主张诗歌创作要起到讽谕君王的作用。他的新乐府组诗关注下层人民生活,广泛反映了唐代社会现实。本文试就《新乐府》五十首来分析儒学思想对白居易创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白居易新乐府诗中的真实性原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正赋 《学语文》2007,(5):38-38
白居易是我国唐代诗人中创作最多的一位。他曾将自己51岁以前写的1300多首诗编为四类:一讽谕,二闲适,三感伤,四杂律。四类中,价值最高、他本人也最为重视的是第一类讽谕诗,共有170多首。其中《新乐府》50首、《秦中吟》10首更是有组织、有计划的杰作,可谓"篇篇无空文,句  相似文献   

16.
<正>每一篇成功的诗作,总有它独特的构思、深刻的主题。《长恨歌》就是这样一篇成功的诗作,影响相当深远。《长恨歌》是白居易三十五岁时所做。"意者不但感其事,亦欲惩尤物,窒乱阶,垂于将来者也。歌既成,使鸿传焉。"故事在社会上流传已久,基本定型。诗以传说作为素材,所谓"感其事",当然是对唐玄宗和杨贵妃生离死别的同情。而作者创作此诗的目的则又意图通过这一事件,批判统治集团因腐朽荒淫而招致祸乱,垂做历史教训。这两者之间是有矛盾的,因而使得诗的主题  相似文献   

17.
关于《长恨歌》主题归属的讨论已经进行了一千三百余年。在这场旷日持久的争辩中,被提出的观点和解读可谓汗牛充栋。其中“讽谕”主题说是较有影响力的观点之一,本文拟对“讽谕”说中几种较有代表性的观点作一番深入的辨析和探讨,并依据历史记载以及新近发现的成果,从《长恨歌》文本入手,探索《长恨歌》的讽谕主题和情感意蕴。  相似文献   

18.
毛戈  朱彦群 《天中学刊》1998,13(6):54-56,72
仅局限于用“爱情”或“讽计谕”采分析《长恨歌》的主题思想是片面的。把《长恨歌》同《长恨歌传》《琵琶行》进行比较分析,可以清楚地看到诗人创作和修改此诗的过程,了解其寄寓《长恨歌》“讽刺”抑或“同情”之上的美人迟暮式的感伤和忧郁美丽的倾诉。  相似文献   

19.
白居易创作的诗歌中讽谕诗是最有价值的。这类诗歌不仅反映了中唐时期的社会现实,而且寄托着诗人的政治理想,印证了诗人所倡导的现实主义诗歌理论。  相似文献   

20.
关于《长恨歌》主题归属的讨论已经进行了一千三百余年。在这场旷日持久的争辩中,被提出的观点和解读可谓汗牛充栋。其中"讽谕"主题说是较有影响力的观点之一,本文拟对"讽谕"说中几种较有代表性的观点作一番深入的辨析和探讨,并依据历史记载以及新近发现的成果,从《长恨歌》文本入手,探索《长恨歌》的讽谕主题和情感意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