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国学经典集合了古代圣贤的思想与智慧,是我国五千年历史文化的象征,也是文化潮流的见证。让初中生多阅读一些国学经典,不仅能够有效地增加学生的国学素养,还能提高他们的语文学习水平。  相似文献   

2.
渊远流长的国学经典,是几千年中华民族深厚文化底蕴的集中体现.经典诵读有利于把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的要求有机结合起来,使师生受到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熏陶,提高教师的文化素养,提升学生道德认识的水准.为此,丰台一小结合学校的办学目标,制定了以"诵国学经典,育'六小'公民"为主题的国学经典诵读方案,旨在弘扬祖国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为其成为合格的"六小公民"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3.
日前,武宁县第二小学在学校操场举行"诵读国学经典"比赛,全校30个班级分年级层层选拔出来的40名学生一一登台亮机,用稚嫩的声音诵读"人之初、性本善"等国学启蒙经典。全校2000名师生观看了比赛,评出一等奖6名、二等奖12名、三等奖18名。比赛展示了今年以来该校开展国学经  相似文献   

4.
成都在城乡一体化建设基础上提出了打造“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的历史定位。优先发展现代服务业,逐步形成以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带动城乡产业经济结构调整、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是实现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的战略目标最优路径。地处成都二圈层的龙泉如何借助汽车支撑产业,开创“世界现代田园城市”建设的新局面,已成为我们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必须履行好的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5.
国学是指中国人原创的学问,是一个凝聚着无数先辈的智慧和心血,具有浩瀚文献以及其他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载体的思想、学术体系。成都大学以创建省级精品课程为抓手,充分整合教学资源,通过在校园大力宣传普及国学知识,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实践环节,充分利用成都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利用网络新媒体,实现师生课后关于国学经典的交流与沟通互动等扎实有效的教学实践活动,推进了国学经典进高校课堂的探索与实践的改革。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国学热"不断升温,调查显示,职业院校学生对国学了解的程度并不乐观,对国学学习缺乏主动性与积极性,阅读国学经典的意识比较淡薄。对于中华传统文化经典虽然也有一定程度的关注,但明显低于对于专业书的关注。他们对国学的学习还存在认识上的偏颇和畏难情绪,期待国学传承形式的多样化。国学经典中的精华与糟粕并存,需要教师正确引导。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国学热”不断升温,调查显示,职业院校学生对国学了解的程度并不乐观,对国学学习缺乏主动性与积极性,阅读国学经典的意识比较淡薄。对于中华传统文化经典虽然也有一定程度的关注,但明显低于对于专业书的关注。他们对国学的学习还存在认识上的偏颇和畏难情绪,期待国学传承形式的多样化。国学经典中的精华与糟粕并存,需要教师正确引导。  相似文献   

8.
孔孟之道,博大精深;老庄哲理,智慧过人,这些已成为全人类的共识。如今,国学经典教育现已在全国推广普及开来,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我园实施国学课程一年多以来,创设了"国学经典"教育特色环境、编写了国学经典活动教材、开展了国学经典教育的四大活动,还定期邀请"育灵童"研究院的专家亲临指导,使国学经典的研究逐渐深入。一、独特环境,彰显"国学经典"教育魅力为了营造学习经典的氛围,我园精心打造了经典文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国学热”不断升温,调查显示,职业院校学生对国学了解的程度并不乐观,对国学学习缺乏主动性与积极性,阅读国学经典的意识比较淡薄.对于中华传统文化经典虽然也有一定程度的关注,但明显低于对于专业书的关注,他们对国学的学习还存在认识上的偏颇和畏难情绪,期待国学传承形式的多样化.国学经典中的精华与糟粕并存,需要教师正确引导.  相似文献   

10.
张申平 《教育与职业》2012,(12):191-192
大学美育与国学经典传播关系密切,具有整合的必要性和可能性,二者整合是当前大学人文教育、美育和国学经典传播的迫切要求,从而丰富深化美育的文化内涵,强化美育功能,同时,可化经典为现代、化灌输为感化,优化国学经典传播的品质。  相似文献   

11.
常莉 《考试周刊》2013,(22):40-41
随着中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国学经典教育逐渐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学正在以其独有的魅力影响每个人,复兴国学无疑是中华民族在21世纪的一个重要任务。但就中小学及高校的国学经典教育来看现状并不乐观,如何用恰当的方式将国学经典引入课堂是当下教育机构需要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国学,是中华民族原创的学问,凝聚了无数先辈的智慧和心血,是以浩瀚的文献以及丰富的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载体的完整的思想、学术、文明体系。肇庆工商职业技术学院以创建"文化工商"为契机,整合全院教学资源,以国学经典课程的开设为龙头,在校园大力宣传、普及国学知识,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实践活动,充分挖掘岭南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利用现代网络媒体,营造全院师生"学国学、用国学"的氛围,推进了国学经典进高职课堂的探索与实践。  相似文献   

13.
正一般认为"国学"即"一国固有之学",是一个国家学术文化的总称。传统观点认为国学博大精深、类目繁多,往往被束之高阁。甚至认为国学早已经过时,只是《百家讲坛》的那些专家们在乐此不疲的研究而已。殊不知国学不仅是一批宝贵的文学矿藏,更是思想的精髓,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承。近些年,特别是《百家讲坛》等有关"国学"的电视节目的热播,在国内掀起了一阵"国学热"。那些源远流长的国学经典不应该仅仅是一堆供人研究的材料,更应该走进语文课堂,让学生亲  相似文献   

14.
作为教育工作者,必须重新审视国学经典在教育教学中的地位,加强国学经典教学的重要性,把国学经典引入课堂教学中,以丰富教学素材,拓展学生视野,并采取各种措施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国学经典思想,提升学生的国学素养。  相似文献   

15.
国学经典教育的尺度与分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杜霞 《教育学报》2012,8(1):13-18
面对围绕国学经典教育所产生的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的状态,应重新确立中小学国学经典教育的尺度与分寸.从价值功能上看,应科学理性地看待国学经典教育的功用,而不是一味地追捧或贬损;从资源选择和设计上看,应在保持传统文化根气的同时与现代观念意识进行智慧对接与整合,而不是简单地泥古、复古、照搬经典;具体到教学方式和作用途径上,则应力求让国学经典教育成为“唤醒”与“激励”,而不是“灌输”与“规范”.  相似文献   

16.
《考试周刊》2016,(20):18-19
作为国家文化战略部署的传统文化继承问题一直热议不断,近几年,社会上掀起国学热的学习浪潮,现代社会到底应该怎样普及等话题引起社会的广泛讨论。当下国学经典的普及状况到底如何?本文通过以江苏省的几个县级市为例进行抽样问卷调查,研究调查数据分析国学经典的普及情况,大众对国学普及的态度,并总结出国学经典在普及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弊端,并且据此现状提出解决对策,以更好地为国学普及提供高效良方。  相似文献   

17.
国学是中华文明的根源于灵魂,诵读国学经典既是传承千年文风的要求,也是培育民族精神的需要。但文化传承可“师古”却不必“法古”,对国学经典教育意义的开发应该是建立在互联网时代基础上的,探索信息技术在国学经典诵读中的应用方法既是提升国学经典在小学中的传承效果的需要,也是创新国学传承方式,完成“经典”与“现代”的深度融合的要求。所以,作为教师,势必要深入把握信息技术在国学经典诵读中的融入价值,不断开发现代化的国学经典诵读引导策略。  相似文献   

18.
<正>【本刊讯】近年来,市教育局在全市中小学生中开展国学经典教育,将国学经典教育与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统筹实施,实现了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和立德树人的有机结合,在全市中小学、幼儿园中形成了学经典、正品德的良好风气。一是加大投入保障国学教育的实施,实现了"四落实",即有教材、有课时、有师资、有活动。三区教育行政部门为学校统一订制了国学教材,部分学校还自主开发了国学校  相似文献   

19.
<正>全面开展"中华经典诵读"活动,有利于不断深化学校文化建设内涵,促进师生共同成长;有利于推动构建"书香校园"的进程,引领和促进师生回归传统文化、建设精神家园,使"取法乎上"、阅读经典成为师生自然的生活状态,践行国学经典成为师生自然的行为指南,为加深师生文化底蕴发挥积极的作用。小学是一个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在小学阶段向学生传授国学,践行国学经典,就  相似文献   

20.
"国学经典诵读进课堂"活动,是为了让学生从中华博大精深的文化体系中受到熏陶,提高学生语文素养,从而提升语文教育教学质量。国学教育能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及想象力,有助于学生增长知识。在我们的语文教学实践中,学生的自主发展与教学目标的实现,都与国学紧紧相连,需要语文教师从自身做起,加强学习,提高素质,以爱促学,指导学生扎扎实实走好语文学习的每一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