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赵爱 《成才之路》2013,(2):87-87
文章的结尾是文章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如何结尾取决于文章的内容、文体的性质和写作的具体情况,文章结尾应注重创新。一、照应开头,首尾相连一篇好文章的开头和结尾总是相互联系的,在写开头的时候,结尾已在孕育中了。而结尾又呼应开头,点明题意。譬如《白杨礼赞》的开头和结尾:"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让那些看不起民众,鄙视民众,  相似文献   

2.
一、以逗号作为划分分句的标志例一:让那些看不起民众,贱视民众,顽固倒退的人们去赞美那贵族化的楠木,①去鄙视这极易常见,极易生长的白杨树吧,②我要高声赞美白杨树。③全句有六处语气停顿,只有三个分句,有两个层次,是一个复句+单句的二重复句。第一层在后,第二层在前。例二:我赞美白杨树,①就因为它不但象征了北方的农民,②尤其象征了今天我们民族解放斗争中所不可缺的朴质、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③如果单纯以逗号作为划分分句的标志就会错误地把分句中的若干语言单位划为若干分句,会误把③“坚强”处划为第三个分句,再把“力求上进的精神”作为第四个分句。其实“象征”的宾语是“精神”,它前面的“今天我们民族斗争所不可缺少的朴实、坚强、力求上进的”都是它的定语。这是一个单句+复句的二重复句,第一层在前,第二层在后。  相似文献   

3.
一、(1)赞美实在是不平凡的白杨树飞直抒胸臆)点明题冒雄伟、单调的高原景色:地田荒麦砒是是如的的荡黄绿坦二、(2一4)塑厦舅拿纂黄绿错综无边无垠展示背景引出主体11|||l火产、1.!llwel\三、(5一8)具体描绘和礼赞白杨树令人振奋的白杨树:傲然挺立哨兵似的力争上游的一种树 —由干、枝、叶、皮来表现倔强挺立的一种树 —用自然环境来说明树中的伟丈夫 —通过比较而得出坚强不屈的精神和意志 —通过联想和象征来体现以树喻人揭示中心四、(9)斥责贵族化的楠木高声赞美白杨树}照应开头深化主题(文启煌)《白杨礼赞》板书设计@文启煌~~…  相似文献   

4.
白杨礼赞     
角度之一:直接抒情,贯串全文。开头直接抒情:“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定下全文歌颂、赞美的基调。紧接着描绘白杨树生长的黄土高原的壮阔背景,在此基础上直接抒情:“那就是白杨树,……”接下来作者对白杨树的外形作了细致的描绘,又直接抒发感情;“这就是白杨树,……”然后又对白杨树的内在美进行描绘,并用直接抒情的方式揭示出白杨树的象征意义:“它象征了北方的农民,尤其象征了我们民族的精神。”最后作者直接抒情,把对白杨树的赞美之情推向高峰:“我要高声赞美白杨树!”教学过程与方法:以上教学设计可采用集体讨论式的教学方法。一、由教师点拨启发:本文是一篇抒情散文,作者是怎样用直接抒情的句子把全文内容贯串  相似文献   

5.
一部文学作品,除了好的开头可以引人入胜之外,一个好的结尾,也是展示作品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好的结尾,会意味深长!鲁迅小说的结尾,表现了作为思想家、艺术家高超的技艺。本文认为,鲁迅小说的结尾有如下特点:(一)结尾余音袅袅,意味深长,发人深省;(二)首尾呼应以突现人物、深化主题;(三)结尾保持与全篇作品格调一致性,以加浓、加深作品的悲剧气氛或喜剧色彩。其技艺产生的原因,与当时的时代与鲁迅唤醒民众的思想及其"拿来主义"的精神都有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6.
戏剧结尾是戏剧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结尾要在“结”字上作文章,它必须是剧情发展的必然结果,不能是外加上去的一条可有可无的尾巴.好的结尾简捷,巧妙,既能深化主题,发人深思,又能起到“言有尽而意无穷”的作用.话剧《茶馆》舞台演出的结尾处理是恰到好处的.剧中三位老人撒纸钱自我祭奠之后,王利发送走了秦仲义和常四爷,便拿着腰带走进后台……(剧终).王利发干啥去了?这就给人们留下了个谜,让人们去遐想.  相似文献   

7.
主题是作品的灵魂,立意,选材离不开主题。主题发掘得深,文章影响大,感人才深。不少学生常为此犯难,如何深化主题呢?一拓展法即先写好一个点,然后拓展为一个面,使所写的人或事具有普遍的社会意义。如《回忆我的母亲》(初六册),作者先通过对往事的回忆,赞美母亲的品德,结尾对母亲的品德进行拓展:“母亲是一个平凡的人。她是中国千百万劳动人民中的一员,但  相似文献   

8.
茅盾散文名作《白杨礼赞》是以赞美白扬树的不平凡为主线的。作者紧紧围绕这一线索,开篇就落笔扣题,赞美之情破空而来:“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可是作者接下来并没有对白杨树进行描写阐发,艺术的回答礼赞的缘由,而是轻轻宕开一笔,用舒缓亲切的笔调娓娓道来,为我们展示了一幅辽阔的高原景色图。这是不是远离主旨的闲笔呢?否!假如没有这一段的烘托、映衬,白杨树这一艺术形象将会失去  相似文献   

9.
文章结尾的作用是概括全文内容,进一步强调或肯定文章的中心思想,使文章意义表达得更加深刻。文章结尾的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1、首尾呼应,画龙点睛在文章的结尾,把含义较深的话放在末尾,以点明主题,深化主题,起到画龙点睛的效果。如“I Cannot For-get He  相似文献   

10.
人们常用“凤头豹尾”来形容好的开头和结尾。心育活动课在设计上也需要有一个好的结尾,才能起到画龙点睛、深化主题的作用。对心育活动课来讲,什么样的结尾才能称得上是“豹尾”呢?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笔者对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的结尾形式进行了不同的尝试,得出的结论是:结尾要根据活动主题和具体内容的需要,采用行之有效、灵活多变的形式。  相似文献   

11.
好的游记结尾不但能起到深化主题的作用,而且使人回味无穷,给读者以强烈的感受。下面介绍几种游记结尾的方法。一、自然收束法。游览结束了,文章的记叙也就自然而然地结束了。这种结尾好似水到渠成,不做作,给人干净利落之感。例如,《夏游义阳山》的结尾:“下山了,那些亭阁都掩映在松柏中。同学们恋恋不舍地离开了美丽的义阳山公园。”二、总结归纳法。这种结尾是对游览的内容加以总结,点明中心,给读者留下深刻、清晰的印象,达到深化主题的作用。例如,《游避暑山庄》:“避暑山庄是美的,它是我见过的许多皇家园林中最美的建筑之一,是我国古代…  相似文献   

12.
《白杨礼赞》是一篇托物言志的散文,文章以赞美白杨树的不平凡为线索,由描写高原风光和白杨形象的内在气质,由树及人,联想到人的精神,揭示白杨树的象征意义,表达作者对抗日军民的崇敬之情。可见,就文章的表达手法而言,写景抒情说理三者是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如果从文章的表达手法出发,紧扣文章赞美的白杨树不平凡的线索,充分创设情境,把学生引入作者描绘的画面和创造的抒情氛围及理趣中,就能引导学生充分把握本文的意境,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3.
“点睛”,指在文章的关键处,用一个字、词或一两句,一二段话点明文章的中心。学会点睛,会使文章的中心突出、主旨得到升华、整体表达效果增强。怎样点睛呢?这里介绍十二法,供同学们在作文实践中灵活运用。一、开篇点睛。如《白杨礼赞》的开头: “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 我赞美白杨树!”这个开头,开门见山,铿锵有力,赞美之情破空而来,  相似文献   

14.
结尾在章中的运用是十分重要的,高明的结尾技巧的运用能够打动人心深化主题。本试从作品情节的发展思路的前后关系上总结了小说常见的几种结尾方法:求异式,求同式,留白式,提问式,情景式,点睛式。  相似文献   

15.
<正> 根据表达方式的侧重点不同,散文可分为叙事散文和抒情散文.本文拟着重谈谈抒情散文的教学.一、了解时代背景,分析作品思想内容.介绍并了解作品的时代背景,为理解全文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思想感情,奠定基础.譬如茅盾的《白杨礼赞》一文,为解决作者为什么要赞美白杨树,以及作者在文中通过对白杨树的赞美要表达什么样的思想感情等问题,就必须首先了解并联系作者写作  相似文献   

16.
《白杨礼赞》是一篇意蕴深刻的抒情散文,其思想内容深刻丰富,遣词造句精致讲究。全文以赞美白杨树的不平凡为抒情线索,运用象征手法,托物占志,借白杨树来象征英勇抗战的北方人民,借白杨树“傲然挺立”,力求上进的形象讴歌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坚持敌后抗战的北方军民及其坚强、正直、朴质的品质,并进而歌颂整个中华民族奋发向上的精神。[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
注重思想教育。在语文教学中,要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思想教育,启发他们懂得热爱祖国和热爱祖国语言文字是联系在一起的,热爱祖国必定要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在日常生活中能正确地使用祖国的语言文字,这是中学生热爱祖国的具体表现。要学会因文解道、以道悟文。如《白杨礼赞》一文,作者先描写黄土高原雄伟壮阔的景象,突出白杨树生长环境的美,接着对白杨树的枝、叶、干、皮进行了具体描写,突出白杨树外部特征的美,再由此引发联想,水到渠成的揭示白杨树的象征意义,由衷地赞美了解放区人民的革命斗争生活和奋发向上的进取精神。教这种抒情散文,要…  相似文献   

18.
课文结尾是课文不可缺少的有机组成部分,往往起着总结全文、呼应开头、深化主题、升华感情等作用。叶圣陶说:“结尾是文章完了的地方,但结尾最忌讳的却是真的完了。”在阅读教学过程中,一些教师对课文结尾的处理,要么不厌其烦地详尽讲解一通,要么轻描淡写地一带而过,甚至干脆忽略不计而言他。处理方法陈旧,加之没有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相似文献   

19.
白杨礼赞茅盾白杨树实在不是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汽车在望不到边际的高原上奔驰,扑入你的视野的,是黄绿错综的一条大毡子;黄的是土,未开垦的荒地,几十万年前由伟大的自然力堆积成的黄土高原的外壳;绿的呢,是人类劳力战胜自然的成果,是麦田。  相似文献   

20.
作为现代散文史中的名篇,《白杨礼赞》主要是讲茅盾先生借白杨树赞扬人不屈不挠的伟大精神,整篇文章贯穿着托物言志的手法,从人性的角度赞美白杨树的坚忍不拔,暗指对抗日战士的崇敬之情。这种多元化的赏析角度,给予读者更多美的感受,也认识到了深刻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