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通过分析河北沧州方言中"X得要死"的句法功能和语义特点,发现在河北沧州方言中"X得要死"有两种解释:一是表示生命要结束了;二是表示一种极限程度达到人们无法忍受的状态。表示第二种意义的固定格式始于明朝,其语法化过程在清朝完成。  相似文献   

2.
"X得慌"是现代北方方言中常见的一种口语表达方式,它主要用来表现一种主观心理感受。随着"慌"的语义虚化,"得慌"轻读,类似一个词缀,"X得慌"变为一个高度凝固的词汇单位,而不再是一个述补结构。这种格式在元代出现,定型于清代,经历了语法化和词汇化过程。同时,"X得慌"也体现了说话人的主观性。  相似文献   

3.
"X得慌"结构是北方方言中常见的一种口语表达方式,它是一个典型的构式。通过对"X得慌"的构件进行分析,并得出该结构表达了一种不如意、不舒服的主观感受。它的功能比较丰富,在现代汉语中有着其独特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从耒阳“得”字的句法位置及语义的角度出发,在共时平面描述并分析了“得1、得2、得3和得4”的用法,并且涉及与之相关的一些句式.它们具有与普通话一致性的同时,在词汇和语法意义方面有其自身特色.最后从语义相关度原则和语法化程度原则考察具有相关意义的“得”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常宁方言中的“得”是个兼类词。可以作动词、助词、助动词和介词用。这些不同用法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得”的词汇意义和句法功能的演变在共时平面的投射。常宁方言中“得”的语法化有两条路径:一是词义引申泛化;二是重新分析。  相似文献   

6.
重庆方言中"倒"和"起"的意义和用法多种多样,它们有相似之处,也有不同之处。本文从"V得倒/起"结构中的动词着手,从句法语义和语用两个角度来分析作可能补语和趋向补语的"倒"和"起"的不同。发现:"倒"表示由此即彼的趋向性、持续的状态、施事、上限和能力或动作的结果;与此相应,"起"表示由下而上的趋向性、短暂的动作、受事、下限和能够支付完成动作所要付出的代价。  相似文献   

7.
安陆方言里,有两个句末助词“得”和“着”,“得”不是普通话里的结构助词,“着”也不是普通话里的动态助词,它们都用在句子的末尾,是句末语气词,而且有其特定的语法意义和句法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8.
"子"缀是怀远方言里的常用后缀。通过描写怀远方言"子"缀的用法,并与普通话"子"缀和"儿"缀进行比较,发现怀远方言里的"子"缀词数量丰富,语法分布广,"子"缀可以用来辅助构成名词、量词、代词和副词,在语义功能上起到了区别意义、添加附加义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得是”问句是关中方言中的是非问句,在语义上,“得是”问句分为三种情形:第一,表示反诘,语义居中,没有明显的肯定或否定趋势。第二,表示说话人故意曲解对方的语义,语义倾向于否定。第三,表示主观推断,语义倾向于肯定。语用上,“得是”问句有四种类型,分别是求证式、推断式、求同式、反预期式,不同的类型分别对应着不同的语用目的。  相似文献   

10.
四川宜宾方言中的“得”字有六种用法:介词,表示处所或方位;助动词,表示能够、对客观情况的猜测、允许;动态助词,表示动作或性状的实现和将来实现;结构助词,连接补语;语气词,用在句末表示疑问语气和陈述语气;时间副词,用在动词前面作状语。  相似文献   

11.
河北方言的程度表示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河北方言表示程度主要有状语、补语和词语叠用三种形式。用状语表示一般是用代词(这、那)或副词,用代词表示说话人主观感觉性状或行为超过一般,用不同副词则表示程度由浅到深的不同级次,有的还带有感情色彩。用补语则多是一些固定格式,这些格式表示的意义、色彩又各有不同。词语叠用除了表示程度高之外,常常有主观强调的色彩。这些特点构成了河北方言程度表示法纷繁的局面。  相似文献   

12.
合变式小称调是一个方言里各调类共用的小称调。汤溪话的合变式小称调是高平调[55],它主要有三种功能:1)与鼻尾[]一起或单独表小称;2)在部分动作动词中表示一种轻快、随意的动作,带有轻松、戏谑的语气,本文称为表轻松貌;3)使有的单音节实词变为副词,使一部分结构较松散、意义较抽象的状中短语、述宾短语、主谓短语等变成一个结构紧凑的副词、连词或抽象动词,或使原有的一些副词进一步标记化,本文称为虚词化。  相似文献   

13.
通过调查发现与晋语区毗连的石家庄市区有独立的入声调和入声韵母,并有107个入声字,入声向舒声转化的过程是由旧读向新读逐步过渡,先是入声韵母与舒声韵母合并,然后是入声调和舒声调合并,这是晋语和冀鲁官话过渡地带入声舒化的一种模式。  相似文献   

14.
兰州话有一批特有的方言动词,分为单音节和双音节两种形式,它们在语法和语义上有自身的特点。  相似文献   

15.
陈青松 《中国语文》2012,(2):149-160,192
本文对湘语新化(田坪)话的一种间接引语性质的间接疑问句做一些探讨,主要描写了这种间接疑问句的各种表现,并对结构的性质和功能进行了分析。这种间接疑问句一般带有标记词"看",从"看"的语义特征着手分析可观察其成为一个间接疑问句标记的理据。  相似文献   

16.
龙岩话表加强程度的词缀与类词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龙岩话中有大量的词缀和多样的程度表达方式,从中探讨其影响词义程度强弱的几类词缀和类词缀:带叠字前缀的动词"xxV"有加强动量的作用;带后缀形容词"Axx"及"Axy"有加深度量的作用;带中缀的形容词特殊格式"A啦B"有强调贬损意味的辞效。这些词缀或类词缀绘声绘色绘形绘情,对词根意义有强化和补充作用,它们的存在极大地丰富了龙岩话的程度表达方式。  相似文献   

17.
河北平山方言声母系统的变化与北方话基本一致,不同的是精组字保持独立,疑、影两母的今开口洪音字前有辅音[η];韵母系统中入声韵塞音韵尾已经消失,与阴声韵合流,没有形成摄口呼韵头[y];声调系统中平有声不分阴阳,入声基本自成一类,部分入声字按照出现的语音环境派入平、上、去三声之中。  相似文献   

18.
河北属晋语区方言的共涉及35个县市,这些方言的儿化读音从类型上看都属于化合型的读音,但从具体音值上看,有单纯韵母变化型、混合变化型、边音韵尾型三种类型。与河北境内的官话相比,这些县市的儿化读音有两个突出特点:一是儿化韵数量较官话少,二是有些县市儿化韵的音值较特殊。究其原因,由于"儿"本身的读音差异和"儿"尾与"子"尾竞争导致的结果。  相似文献   

19.
方言作为共同语的组成部分,是最鲜活的语言,最能反映群众本质生活。文章以忻州方言为研究对象,从修辞学角度,对方言各语言要素语音、词汇、语法变异中的主动修辞行为,口语交际中有意打破语言合作原则的表现样式,以及修辞对言语效果的影响作进一步阐释和分析,以期丰富方言学和修辞学研究的对象和范围。  相似文献   

20.
唐以前的河北方言具有一定特色,极具研究价值,而传世的文献资料也足以支撑研究的需要。通过探讨西汉、西晋和北齐时期的河北方言,可以发现,在分区上,河北方言分别可以划分为五个、一个和一个区;在词汇上,体现着地域特色和汉语演变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