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6 毫秒
1.
《收藏》2008,(11):85-85
《收藏》2008年6期发表了檀瑞林《真假传世齐家文化玉器辨析》和刘继涛《质疑〈又见齐家文化玉器〉》二文,质疑《收藏》2008年1期戴应新先生《又见齐家文化玉器》。  相似文献   

2.
刘国祥 《收藏》2006,(2):71-72
2005年11月5~6日,中国玉器考古论坛暨《中国出土玉器全集》首发式在北京隆重举行,此次盛会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科学出版社、北京玉学玉文化研究中心联合主办,来自全国考古文博界领导、专家及收藏界120余人出席。中央电视台、新华社、《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文物报》等十余家媒体到会采访。  相似文献   

3.
檀瑞林 《收藏》2009,(7):98-100
《收藏》志于2008年第6期推出了《聚焦齐家文化玉器》专题,刊出一组介绍齐家文化玉器的文章,并加了编者按,为开展齐家文化玉器的讨论搭建了一个平台,提供了齐家文化玉器多方面的信息,这对齐家古玉收藏的健康发展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4.
赵顺平 《收藏》2009,(5):163-163
作为一名齐家文化玉器收藏爱好者,长期以来,一直关注相关的信息。今年《收藏》杂志第1期、第6期相继刊登有齐家文化玉器的文章,读后颇有感想。  相似文献   

5.
骷髅头玉璲     
长水居士 《收藏》2009,(6):100-101
中国古代玉器名目繁多,用途复杂,有些器物的用途、定名有待探索,玉璲(su&;#236;)即其一。美国藏友携来一件,极其独特并颇具代表性,仅借《收藏》一角与藏友共析(图1)。  相似文献   

6.
藏界简讯     
傅滢蓉 《收藏》2008,(2):176-176
庐浮宫落户北京集美国际美术产业基地;《奥运中国年》系列邮品发行;北京博观年终上演精品玉器大拍。  相似文献   

7.
陈根远 《收藏》2001,(10):33-34
在国文物学会玉器委员会会长、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收藏》杂志顾问杨伯达先生致力玉学研究几十年,在玉器鉴定辨伪、玉学的学科构建诸方面戮力耕耘,主编有《中国美术全集&;#183;玉器卷》、《中国玉器全集》等权威典籍。今年,杨先生应邀来陕,为西北大学文博学院与《收藏》联合举办的文物鉴定班讲授“玉器鉴定”,记者就一些藏界感兴趣的问题采访了他。  相似文献   

8.
伏思省 《收藏》2008,(11):86-87
文物辨析是一项学术性极强的工作,必须有严谨的科学态度,要观察和研究实物,不可妄下断语。拜读(《收藏》2008年6期檀瑞林等先生《真假传世齐家文化玉器辨析》等文后,感到檀先生等仅凭几幅图片就对戴应新先生《观齐家文化玉器》《收藏》2008年1期(以下如无特别注明,均指此文)。《兰州齐家文化玉琮记述》二文加以武断的否定,有失公允。作为戴文引用部分器物的收减者,一个当事人,笔者不能不说几句话。  相似文献   

9.
丁哲 《收藏界》2010,(11):39-41
《说文》所载:"璧,瑞玉,圜也。"《周礼》记有:"礼神者,必象其类,璧圆象天,琮八方象地。"玉璧,是中国古代玉器中最为常见且流传最为久远的器类之一,其存在几乎贯穿整个古代玉器制作史,在近七千年的漫长岁月之中,玉璧见证了中国古代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演进。早在距今6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良渚文化遗存中就有数量较多且制作较为精美的玉璧发现,其后绵延发展于殷商、两周,  相似文献   

10.
刘楚雄 《收藏》2008,(6):163-163
我收藏始于20年前,因当时缺乏相关知识经验,交了不少学费,偶尔也捡过漏。1997年后,在《收藏》的指导下,我收集的玉器先后推上北京翰海、嘉德、太平洋及陕西文德公司的拍卖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