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揭示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工具性是语文课程所固有的属性 ,它源于语文本身是表情达意、思维交际、传承文化的工具。可见 ,“工具性”只是指出了语文课程的外在意义和价值 ,其内在意义和价值在纯工具论的领地里是没有位置的。然而 ,语文不是外在于人的一种存在 ,人的表达、人的交际、人的思维、人的社会历史文化 ,都是与人的具体的生命活动紧紧相连的。因此 ,语文学习过程是人实现自我发展的过程 ,是激发人创造力与生命力的过程。语文教育不仅要培养人的工具理性 ,还要培养人的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2.
正《语文课程标准》对语文学科的课程性质表述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可见,关注生命,培养生命意识,是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是人本教育的体现。语文课程与人的生命活动、精神活动有着天然的联系,在语文教学中,紧紧围绕语言文字这一载体,教师要通过多种途径引导学生认识、欣赏、把握生命,从中让他们在体味和感悟中获得对人的生命意义的理解,从而学会努力地实现自己的生命价值,这也是我们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的真正意义所在。因此,在语文学科教学中,语文  相似文献   

3.
高金秒 《河北教育》2004,(10):35-36
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语文课程的工具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语文课程是认知的工具,二是语文课程是表情达意的工具。而语文课程的人文性揭示的是语文课程的内在意义和价值,其核心是“人文精神”。它的教育价值,就是使人的思想更加健康,使人的品质更加高尚,使人的个性更加张扬:因此,语文教学在重视语文工具性的基础上,也应注重人文精神的培养:  相似文献   

4.
耿浩 《辅导员》2010,(13):103-103
"人文教育"旨在培养学生人文精神、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教育。正因为如此,《语文课程标准》把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放在语文教育的首位,着重强调了语文课程的人文性一面。所谓语文课程的人文性,是指语文学习过程是人实现自我成长的过程,激发人的创造力与生命力的过程。语文教育活动是在特定的时空中,教师与学生双向的积极的生命运动过程。  相似文献   

5.
语文课程的人文性,是指语文学习过程使人实现自我成长的过程,激发人创造力与生命力的过程。语文教育活动是在特定的时空中、教师与学生双向的积极的生命运动过程。尊重人,尊重具体的人的生命价值,尊重具体人的文化及其多样性,是语文课程的应有之义。在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指向上,包括四个方面:1、热爱祖国语文;2、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的正确态度;3、良好的个性;4、健全的人格。  相似文献   

6.
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语文课程在人才培养的整体系统中因其特有的性质发挥着特有的功能。但是,由于人们长期以来对语文课程的工具性与人文性一直争论不休,导致对语文课程功能的认识一直在两种观点中徘徊。一种观点把语言教育放存首位,把提高学生汉语的听说读写水平和能力作为语文教育追求的根本目的,突出语文教育的工具价值。另一种语文教育价值观则认为,语文教育的最大功能则在于文化建构,最大价值在于弘扬人类和民族的优秀精神,培养学生的健康人格。  相似文献   

7.
《语文课程标准》揭示的语文学科的性质“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更为科学,并由此带来新的教育理念,这便是语文教育的理想:第一,实现语文文本(包括教材)的人文性——对人的尊重,关注人的生存意义,关心人的生活,张扬人的个性,促进人的发展;第二,把语文课堂甚至是语文课程(教材、教师、学生构成的“生态环境”)营造成生命活动展示场、生命对话场,让课堂教学成为师生人生中一段重要的生命经历,让教学过程成为一种真实的生活,成为师生生命活力展现的过程。  相似文献   

8.
语文课程的人文性,是指语文学习过程使人实现自我成长的过程,激发人创造力与生命力的过程。语文教育活动是在特定的时空中、教师与学生双向的积极的生命运动过程。尊重人,尊重具体的人的生命价值,尊重具体人的文化及其多样性,是语文课程的应有之义。在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指向上,包括四个方面:1、热爱祖国语文;2、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的正确态度;3、良好的个性:4、健全的人格。就语文课程应该传递给学生的民族精神来说,也至少应该还原为四个指向:自强不息、刚健有为的精神;以  相似文献   

9.
<正>《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教育的主体是人,生命是人一切活动的前提与基础。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贯彻"生命教育"是应然之举,学生的精神世界需要依靠语文的人文内涵去滋润丰盈。一、生命教育的内涵(一)生命教育的提出与意义在中国经济飞速发展的新时代,拜金主义和消费主义盛行。从苦难中走出的父辈不可避免地将"出人头地"这一期望寄托于孩子的身上,由此诱发出一批"读书只为发财"的私利之人。  相似文献   

10.
《语文课程标准》对语文学科的课程性质表述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决定了它是一门"以人为本",以人的发展为本的学科。其实质就是通过语言文字教学,充分认识人的生命的价值和地位,最大限度挖掘生命的内在潜能,充分调动生命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展示生命的个性,从而最终提高生命的质量。语文学科的人文性特点决定了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的必然性和可行性。同时,生命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是现代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适应未来社会具有健全人格公民的迫切需要。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是语文教育自觉承担的神圣职责,也是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1.
一、贯彻生命教育是语文学科的显性目标 <上海市中小学生生命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语文学科"蕴涵着丰富的生命教育内容".这是由语文学科的性质决定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明确了语文理应以人为本,语文教学其实就是通过听说读写的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语文素质,并使学生充分认识人的生命价值,最大限度地挖掘生命潜能,充分调动生命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展示生命个性,从而最终提高生命质量的过程.  相似文献   

12.
人文精神是整个人类文化所体现的最根本的精神,是人类文化创造的价值和理想,是对人的价值、人的生存意义的关注。学校教育应该自觉担负起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重大职责。语文课程蕴涵着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因此,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具有实际意义。一、理性地认识人文性和工具性、思想性之间的辩证关系1.语文学科的基本特点:工具性和人文性的有机统一。《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是与语言文字密不可分的,而语言文字是为了满足人类生活、生产需要…  相似文献   

13.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属性,语文课程的目的就在于解放人,充实人,提升人.语文教育是一个内涵极为丰富的概念,它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能力的培养,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播.因此,语文课要在充分体现其工具性的基础上渗透人文教育,在学习知识、培养能力的过程中,注重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让二者相互渗透,融为一体,才能使学生的语文素质得到整体提高.  相似文献   

14.
唐莉 《现代语文》2009,(9):150-151
新课标明确规定“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它强调了语文的文化性质、文学性质,语文教育的精神作用、审美作用。新课标以“语感”为中心词,以“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为核心命题,大大强化了语文活动、语文学习与人的生活、人的生命之间的关联,把“自然状态的语文学习”也纳入到语文课程。  相似文献   

15.
教育部在《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在学科教学中注意对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这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径。”《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工具性与人文件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从“工具性”与“人文性”的角度审视语文,  相似文献   

16.
<语文课程标准>对语文学科的性质定位是"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在整个教育过程中关怀人的成长.人格的健全与发展,这是语文教育对人的终极关怀,也是<语文课程标准>第一次高举语文素质教育大旗鲜明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7.
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的语文,在人文素养的培养上有着比其他学科更大的优势.利用语文教学来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提升学生的精神境界、关注人本身的生存价值和意义,是语文教学的关键所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新课程标准将语文从单一的工具性的性质定义为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的双层性质.因此,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不仅是教学赋予语文学科的历史使命,也是语文作为一门学科所肩负的责任所在.  相似文献   

18.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语文因其独特的学科特点,有着十分丰富的人文内涵,它对一个人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因此语文教学不仅是认知活动,也是情感活动。在教学中,要把情感教育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之中。  相似文献   

19.
语文可以理解为"一体二维三性",语文的本体即语言,它有两个意义指向,有民族性、工具性和人文性三个属性。从语文课程的角度讲,语文具有民族性和工具性的特性,语文课程是以语言为本体学习祖国语言文字运用的工具性课程,这是语文课程的性质所在,但是对应于语文教育,人文性却不能不提,这是语文教育的价值追求。语文要树立以本色语文为基础,以诗意语文为追求和以素养提高为目标的教育教学观,反对绝对化的人文性或工具性偏颇。  相似文献   

20.
一、人文教育的思想基础有着特定内涵的人文教育是我国新课程语文学科的本质。《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人文是指人的价值具有首要的意义。它突出体现了人文对人的生命关怀和文化关怀。语文教学的目的就是通过语言文字的学习,使学生把握人文知识,提高人文素养,培养人文精神。为了进一步明确语文课的基本特点,我们可以进行这样的分析:人文知识是通过学习文学、艺术、历史、哲学等人文学科知识和由这些知识系统反映出来的精神在心理上的综合体现,是指一个人在获得人文知识过程中形成的审美观、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